大山深处的记忆
2017-07-24鞠勤
鞠勤
一
我在祁连山下生活了四十多年。很小的时候,就听人说,村子南面约三公里有个名叫灰疙瘩的地方,人们耕种田地时曾发现大量古币,于是每到用牛犁地的时候,我就约上一般大小的孩子去捡拾古钱。因为灰疙瘩是山地,现在不适合耕种了,就慢慢变成了村民的墓地。为逝世的先人开取墓穴的时候,会有断壁残垣、瓦当瓷片或燃烧过的树木的灰碴出现。我惊诧于自己的发现,便问父亲或其他长辈,才知道这座山下的坡地上曾经有过一個美丽的故事。
在很早以前这里是一处树木葱笼之所,那个时候是指什么年代呢,人们都说不清楚。由此向西南再走七八公里,有一处名叫大长岭的土山,前些年就有藏民在犁地时,耕牛将一处山地踏了个窟窿,几个大胆的藏民下去一看,发现是一处将军墓。还收获了好多古物、古币,后有人将此事报告了文物管理单位,悉数被收为国家所有。后据文物管理部门签定证实,初步断定为西汉末年的文物。再从村口向南远望,有好几处古老的土台,这是古时燃放狼烟,传递军情的烽火台。我断定,在过去某个时期,这里曾经作为兵营,驻扎过军队。翻看县志,也没有找到这方面的具体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里是一处战略要塞。
这个地方就是我的家——河西走廊中部的祁连山。四十多年中,我走遍了山下的每一个村庄每一条道路每一处河流,这些山山水水沟沟壑壑组成了我的家乡。它连绵千里,是一处常年积雪的庞大山体,据《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荚水萆,冬温夏凉,宜畜牧。”有青鹿、马鹿、猞猁、雪鸡、野驴、雪豹等动物出没,有万宝山之誉。
站在村口向南眺望,高大、雄壮、伟岸的祁连山就像父辈们坚实的臂膀,给人一个沉稳而宽阔的拥抱。村民们抬头见山,推窗见山,开门见山。俗话说:靠山吃山。在那个衣不蔽体,物质饥馑的年代,山泉、山药、山果、山鸟、山兽,山上的一草一木,养育了这一方朴实而勤劳的人民,因为大山的恩赐,所以村民便习惯地称自己为山民,仿佛自己就是这厚实的大山上的一棵树、一株草,延续着一代又一代的生命传奇。
二
祁连山脉是中国境内主要山脉之一,地跨甘肃和青海,西接阿尔金山山脉,东至兰州兴隆山,南与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相连。“祁连山”之名源自古代匈奴,在古匈奴语中,“祁连”意即“天”,祁连山因此而得名“天山”;又因位于河西走廊以南,故称南山。“天之山下”水草丰美的草原,至今仍被当地人称为天境。
在中国历史上,祁连山,是非常有名的。
这里我们必须回溯到两千多年前。那时,乌孙、月氏、匈奴等游牧民族,他们依山逐草而居,生活于河西走廊一带,互相之间为了不断扩大生存空间,轮番占领大山、盘踞草原。试想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在冷兵器时代,这里相当于一个快速部队的后方基地。祁连山是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天然的分界线,也是西北诸民族的交汇点。所以,得到了祁连山,就等于得到了战争最有利的装备资源和西北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络交通枢纽,反之,则先逊色与人了。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意义正在于此。
秦汉时,匈奴逐渐强大,常常扣扰边地。翻开《史记·匈奴传》,你会发现,匈奴部队的每次胜利,都是以“来如闪电去如风”的作战方略取胜,快速出击和瞬间形成合围之势是匈奴作战的一大特色。在汉初的一次战争中,匈奴首领冒顿单于曾有过“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祖于白登”的辉煌战绩。冒顿单于确实是匈奴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奇才,他凭借阴山草原和祁连山草原装备精良的骑兵部队,用数年时间,闪电般地消灭了东胡和西戎诸国,占据了整个北部草原和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成为和大汉王朝分庭对峙的军事强国。元狩二年,汉王朝经过近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发动了河西大战,河西大战是汉朝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数年后,汉王朝再接再厉,以彻底而果决的战略措施,摧毁了匈奴的军事力量。
匈奴消失了。从此,留下了“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的绝叹。这首古歌把祁连山的富庶与战略地位以及匈奴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一个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活跃了数百年的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一个让大汉王朝“谈匈奴而色变、窥胡马而远遁”的民族,就这样消失了,且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无痕迹。所以,这是一座和一个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山脉。这首歌如泣如诉,一咏三叹的反复吟哦中尽显其间的苍凉哀惋,可谓闻之怆然涕泣,寸心欲碎。历史总会留下些什么,来证明那段辉煌的历史,这个证明者就是祁连山。霍去病是这片土地上功勋卓著、名垂千秋的大英雄。遥想霍去病率兵北上,剑指漠北,直抵贝加尔湖的雄姿,依然让我心生敬意。霍去病,就是大汉星空下最耀眼的将星。
三
回望诗人笔下的祁连山,王昌龄《从军行》写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雄壮;李白《关山月》前四句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的苍茫,凡写祁连山必与边关战事相连,是历史赋予祁连山的文化形象。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雄浑开阔的时期,所以它的诗歌也是那么的遒劲潇洒。李白是不是来过祁连山,现在已不得而知,但岑参是来过的,这位大名鼎鼎的军旅诗人,两度西行数万里,三次出塞数十载,醉酒河西,仗剑天山,诗写大漠,笔雕边陲,为边塞诗的崛起,增添了新的高度。这些优秀的篇章,保留了祁连山的原始风貌,也拉近了我们和祁连山的距离。让我们从另一个朝代另一个角度,对祁连山做了一次多方位的观察,从此,草原、马蹄、胡笳、羌笛、落日、战火,这些景象穿越了历史的烟云,在河西走廊祁连山下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元代以后,由于中国疆土的不断扩大,河西走廊战事渐息。民国诗人罗家仑到了张掖曾写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这样的佳句。实质上,正是有了祁连山的涵养,才了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水的流淌,才滋润了一个美丽富庶的“金张掖”。
出张掖西关,沿张肃公路一路西去,“色若沃丹、灿如红霞”的丹霞异景与天相连的祁连山遥相呼应,在山头四望,视力所及,起伏的山峦如红色潮水汹涌!两侧则是突兀而立的红色砂岩柱体,当人站立于这些岩体面前时,也不能不为造物主的创造而惊叹!那个“骆驼”就像活的一样站在面前,一根根冲天而立的“烟囱”简直就是张家界砂岩地貌的位移!晶莹的雪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刺眼的白光,红与白之间是绿油油的的森林和牧场,三种颜色交相辉映,撼人心魄!其山势之雄健、景色之妖娆、气象之迥然、花香之芬芳,在河西地区,无出其二。真正走进祁连山,峰峦的形状与在平原或半山视觉形象大不相同,它们变得层叠、杂乱,壮丽、奇特。仰望,山如此高峻,天如此遥远,周围尽是山,似乎鼻子随时触到山。这些山一个靠着一个,沉睡不知几千万年了,好像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从来没有人惊扰它们的长梦。
祁连山就是这样,绵延起伏千里的群山更象是生长于西北的一个又一个的男子汉,活脱脱撑起了一个个生命勃发的家。这里物产丰富,生长的药材品种多,秦久、大黄、柴胡、羌活、黄参等,多的满山都是,名贵药材冬蠢夏草在这也并不希缺,这就是大山的恩赐。每到夏天收割的时候,放羊的孩子就将自家的牛羊赶上进山了。放羊放牛是山里娃们的最爱,漫山遍野的花草,羊群自由觅食,孩子们喜欢凑到一起,然后割草的割草,围老虎的围老虎,下棋的下棋,当然可以什么都不做,找一块平点的石头坐下,对着安静的山谷或悬崖发呆,闷了可以放声高歌,也决不會有人说三道四。放牧人偶尔的哟喝声、羊娃子的叫唤声、风吹草动的沙沙声、鸟儿滑空的尖叫声在山谷里的清晰而又飘渺地入耳。我四叔就是一个公认的放牛好把式,那几年我跟他放牛,行走于大山深处的沟沟梁梁,喝着山水,吃着山果,唱着山歌,对这里的山有了很深的感情。
小时候,因为道路不畅交通不便,家家用煤都要到祁连山中用架子车去拉。那时候采煤没有限制,在这座大山中每个生产队都有煤窑,像我们靠山近的,早晨天刚麻麻亮就赶到煤窑上,当天就可到家。远的拉一趟煤,中途住店来去就得四天时间。那个时候,从没有想过路途的遥远和艰难,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即便没有畜力的情况下,二三十公里路的山路也总是那样的乐观,不辜负家长的期望。还有到山中去拾一些从松树上落下的风干了的松塔儿和一些长年干枯的被家中当作取暖用的烧柴。秋天遇到了阴天或下雨天,还要和大人们一同到祁连山中去采蘑菇,茴香之类的,虽然那个时候物质生活是溃乏的,精神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总认为大山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吸引着我们。
四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去过一次青海,沿路的山是光秃秃的,荒草、乱石,莽乱无际,大山沟沟洼洼被人砍去的树木堆放地到处都能看到。车子在高低不平的盘山公路上行驶,差点发生事故。后来每想到此事都有点后怕。去年又去青海,车过民乐扁都口,沿国道227线一路前行,从车窗向外望去,两边是漫山遍野的绿草和在微风中飘动的青稞,那满眼的绿,绿了近地,绿了远山,绿了平原,绿了山丘,一些开着黄色花的不知名的低矮灌木夹杂其中。白色的羊群,黑色的牦牛,星星点点的在白色的帐蓬周围穿梭,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浩翰、壮观。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草地,它震撼着我的心灵,让我如痴如醉。车近祁连山麓大阪观景点,这里景更美。近观远眺,从红到黄,再到白云蓝天,红的是脚下的丹霞地貌,绿的是一望无际的覆盖在大地上的草垫、草床、草被,黄的是望不到边际的油菜花,似刚泼过的广告色,新鲜惹人,流光溢彩。远处白色像浩渺的大海,云海蓝天,下面是绿色草原,那景色层次分明,清新怡人。在山中行走,你就会觉得,这里,山因水显得灵动,水因山显得幽寂。山顶皑皑白雪,山腰松柏参天,山脚矮權林立,山下水草丰美,鸟鸣林间,蝶袭花树,淙淙水流,绿草如茵。桦柴花黄白交错,热情鲜明;狼毒花(又名粉坛花)红底白花,汪洋恣肆;马莲花如蓝色的花海,尽情地开放,尽情地张扬。
这一切,都是因为祁连山有着辽阔的雪峰、冰川存在的原因。尽管这里冰川规模不大,但是由于山地广,水量多,河流可直下走廊的干燥地区。因此,融冰化雪,增加冰水,是祁连山下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加之近年来封山育林、涵养水源、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实施,祁连山出现了“一山一水一古城,宜居宜游金张掖”的壮美之景。这个山就是祁连山,这个水则是黑河水。
如今,祁连山美了。天祝三峡国家级森林公园出现了;祁连山绿了,祁连冰沟河省级森林公园出现了;祁连山神了,肃南马蹄寺省级森林公园灵了;祁连山名了,山丹焉支山省级森林公园批了。
祁连山,父亲之山;
祁连山,生态之山;
祁连山,名胜之山;
祁连山,英雄之山。
绿了的祁连山,从两千年前走来,历史有多沉?问苍天,明月为证;问大地,太阳为佐。我想起两千年前那个马背上的民族在这里纵横驰骋的情景,那时候,这里是一片福地,这里是一个天堂。两千年后,人们为了生存,大面积的开山辟地,种田谋生,最后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天堂已留在了记忆里。当下,国家所采取的祁连生态环境整治措施,无疑,是人类生存意识和求生的本能的体现。如今,祁连山啊,又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张掖马蹄寺文化旅游区和张掖山丹焉支山森林公园成功入围“最美中国榜”最美旅游景区。一个生命的绿色蓝本出现在我们的视野……
选自作者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