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点”与“少一点”
2017-07-24杨歌
杨歌
有人说,做父母,是一场智慧的远行。有人说,做父母,是一门平衡的艺术。是的,作为父母,和孩子相处时适时进退、用心权衡“多一点”与“少一点”,是一种智慧。
一、少一点制止,多一点赞赏
无论是年幼的婴儿,还是将要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总是不停地对这个世界进行探索。他们所获得的经验除了来自书本、老师,还来自于他们自己的观察、尝试。没有谁一开始就会洗衣做饭,没有谁一开始就会琴棋书画字,没有谁一开始就懂得待人接物。因此,不要用“制止”来浇灭孩子原本浓厚的兴趣。不如多一些过来人的指引,多一些赞赏吧!不少孩子在日记里向我倾诉,觉得在爸爸妈妈眼中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做不好……多么挫败的感觉呀!我们总是将对孩子的赞赏或藏在心里,或说给别人听,唯独不说给最应该听的人听。请每天至少找到孩子的一个优点或一处进步,赞赏他一次吧!
二、少一点呵斥,多一点商量
我的孩子正处在7~9岁的叛逆期,他曾这样大声对我手说:“你这个自以为是的妈妈!”原因无他,我希望他能赶快做作业,他却埋头玩玩具,于是我训斥了他。我一直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应该听命于我,可他却想着尽可能地为自己争夺“主权”。我呵斥他,他反驳我,这场“战争”谁也没有赢。倘若换个方式,我们来商量商量,约定好玩乐和学习的时间,他能开心玩会玩具再做作业,我也不用再劳心费力地把他揪到书桌前,这不是双赢么?7~9岁的孩子尚且如此,十几岁的孩子就更不用说了。你呵斥他、命令他怎么做,他会感觉不被尊重,会抗拒;反之,你若能和他商量,他会感觉自己被认可,更有归属感。你可以经常试着对他说:“这件事你怎么处理呢?你希望我做些什么呢?”
三、少一点唠叨,多一点倾听
除了父母的打骂,孩子们还特别反感父母的唠叨。唠叨的负面影响究竟有多大呢?这让我想起了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守在刑柱旁边的两个黑牛怪因为忍受不了唐僧的唠叨,宁可自我了结。唠叨其实就是一种噪音,一种会让人心生反感进而影响沟通的噪音。一位家长向我诉说,他的孩子总是冲他大吼,令他很受伤。究其根源,还是因为唠叨。国外的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在无休止的唠叨面前,青少年的大脑关闭了社交过程,大脑中的负面情绪变得异常活跃,所以他们很容易发怒,也不会考虑到他们发脾气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说起来,我们总念叨孩子们,但可曾倾听过他们的话呢?在饭桌前、在被子里,静静地听孩子说说这一天的开心事、倒霉事……不发表过多的意见,只静静地倾听,这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吗?
四、少一点教育,多一点行动
当你抱怨孩子只知道看电视的时候,当你训斥孩子只知道玩游戏的时候,当你在念叨孩子赶快写作业的时候,你又做了什么?你是否给孩子树立了榜样呢?“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再多的教育也不如行動!我试着陪伴孩子给他做榜样,他写作业的时候,我也坐在书桌前,练练字、备备课;他阅读的时候,我们要么各读各的书,要么共读一本书。就这样,每天晚上成了我们最温馨的时刻。
佛说: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要修成父母和子女,这要何等的缘啊!当我有了孩子,我便开始了世界上最难的职业———为人父母。愿他能健康快乐地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走一遍,感恩我有机会与他一起幸福地成长。
(作者单位:望城区八曲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