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热泉》专家评议会纪要
2017-07-24赵欣整理
赵欣 整理
话剧《热泉》专家评议会纪要
赵欣 整理
8月29日上午,话剧《热泉》专家评议会在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召开,九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参加了评议。该剧是首届山西艺术节暨第十五届山西省“杏花奖”获奖剧目。
大同市歌舞剧院演出的话剧《热泉》,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模、全国优秀司法所长李培斌同志为原型创作,撷取其生前工作、生活片段,还原了李培斌的风骨、血肉和英灵,反映了李培斌同志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扎根基层,向群众普法,为百姓维权,辛勤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感人故事。
张德胜(山西省话剧院书记):
这部戏首先具备了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特点,是一部弘扬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好剧。看完以后最大的感觉就是震撼,尤其是最后的那段唱,确实把思想境界拔到了一定高度,观众情不自禁都站起来了。这部戏的舞美非常好,无论是灯光的视觉冲击还是舞台设计都非常好,我觉得舞台设计中时空的运用比较完美。我从表演方面提点意见,演员有时候说台词的张力太大,情绪过于饱满,喊得太多,有些表演如果能收敛一点,就更能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李坤棉(山西省话剧院,一级演员):
这部戏具有很高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张晋演的李培斌很成功,把一个小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有激情,台词处理得不错。尤其是李培斌的形象,塑造得挺接地气,就是我们身边的那种可以信赖的形象。这个戏除了主要角色以外,好多都是群戏,但是演员演得还是比较到位,观众看完能记住,能让观众记住本身就是成功。提点意见,我个人认为李培斌的四箱奖状和奖杯是这么多年工作的一种肯定、证明,但是如果他太看重这些,就会让人觉得“我所干的这些工作,就是为了这个奖杯”。
张治中(山西省话剧院,一级演员):
这部戏之所以感人,能够催人泪下,成功之处就在于这部戏接地气,给观众的直接感受,就是他们身边常发生的一些耳闻目睹的熟悉的生活片段,所以它有感染力,有共鸣点,剧场效果强烈。这部戏中的基层司法干部李培斌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形象,呼应了时代和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和期盼,特别是目前在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的时期,传递了团结奋进、化解矛盾的社会正能量。提点不足,剧中有一场女儿和妈妈手机对话的戏,表现的是女儿和妈妈在两个时空,现在的舞台处理放在一条平线上,好像两个人是在一个时空里,女儿是不是可以站得靠后一点,这样会更有立体感,能更好体现出相隔千里的时空感。
石连甲(山西省话剧院,一级导演):
戏剧创作有导演中心论和演员中心论两种,我个人比较赞同演员中心论。导演和编剧的创作、匠心很多都需要通过演员来体现的,如果演员体现不好,再好的创作也是白搭。而《热泉》这部戏,我觉得主要是演员阵容好,演员把编剧和导演的意图很好地体现出来了。比如李培斌这个人物,我们没有见过李培斌,但是通过张晋的表演,我不知不觉就把他当成李培斌了,这种效果与演员的热情、朴实、真实是分不开的,这就是演员的魅力,《热泉》中几位主要演员热情真实的表演,充分打动了观众。剪纸那场戏,我觉得处理得不好,前面戏里都是表现李培斌多么多么忙,女儿结婚的时候突然拿出一些剪纸说是爸爸亲自给她剪的,这个剪纸是需要时间的,放在李培斌身上,总觉得不协调,虽然这是小事,但会影响到角色的塑造。
董怀玉(山西省话剧院,一级演员):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话剧就是演员的艺术,导演、编剧不管有多少理念、想法,全部要靠演员去体现。我觉得《热泉》这部戏的演员就完美地用表演体现了编剧、导演的意图,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我说两点建议:第一,李培斌去世的时间是2015年10月15日,这个日期是不能变的,所以舞台上的服装、布景都应该考虑到时间上的契合。第二,台上的两位二人台歌手,最好不要进入戏中,就在戏外承上启下,用歌声来调动观众的情绪,他们的歌声和音乐非常棒,能够带动观众的情绪,但是他们不应该逾越,不要进入戏中,在戏外能更好地体现他们的价值。
杨卫华(山西省文化厅文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编审):
真人真事的戏一是难写,二是难排,三是难演,容易生硬,容易假大空,也容易有说教的感觉,但是这个戏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境界,是一部成功的戏。导演的掌控能力强,舞台整体呈现好,节奏紧凑、流畅。本剧的音乐富有山西地方特色,民歌贯穿全剧。下面说说本剧的不足:首先在剧情上,细节处理真实,但整体感觉失真。主人公几乎总是孤军作战,看不到组织和其他人的作用,不符合现实,感觉不够真实。其次,在最后的遗体告别和送葬的时刻,女婿应该和女儿一同出现。
安兰(山西省文化厅创作室副主任,一级编剧):
这部戏的编剧找到了一个最适合的故事架构的方式,导演也找到了一个最准确、最妥帖的艺术表达形式,我觉得这两点特别难得。剧中的冲突发生在妻子、女儿与李培斌忠于职守的矛盾与对立;发生在与老百姓调节矛盾中;再有就是人性和党性的考量在他身上得以尽情地展示。这部戏整体的感觉是以写实的手法和生活状态的质感呈现为基础,在表演中加入了原生态的山西民歌,达到了整体的和谐统一。编导在加入原生态民歌时,注重了体裁的选择与地域特色的同根;注重了故事内容与戏剧品质的同构;注重了艺术风格的追求与时代精神的审美趋向的同步,这“三同”使这部戏成为一部难得的好戏。
王 越(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副所长,《戏友》副主编,副研究员):
这台戏主题突出,思想性强,艺术性强,导演对全剧的舞台调度流畅,演员表演精神饱满、大气有激情。将现实中的先进人物在舞台上呈现得如此生动鲜活,的确与著名剧作家王俭深厚的创作功力密不可分。
全剧以四幕剧的形式,采用山西晋北民歌穿插其间来突出地域特点增强观赏性,围绕李培斌生前琐碎的工作、清贫的生活,把他感人而短暂的人生呈现于舞台。一条清晰的主线贯彻全剧始终,辅以几个副线的穿插,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情节环环相扣,撷取的几个人生画面,真实质朴,使这些看似平凡的先进事迹,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将李培斌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得到自然体现。剧中李培斌朴实接地气的语言,真实的民情,热忱的乡情,真挚的亲情,温暖了台下所有的观众。
祁爱斌(山西省戏剧研究所所长,《戏友》主编):
《热泉》这部戏在演出实践中逐渐成为了一部专家叫好、观众叫座的话剧。我觉得《热泉》首先是传播了正能量,抓住了作品的灵魂,彰显了一位基层优秀共产党员的底色、本色。其次,它非常接地气,抓住了作品的根脉,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塑造人物没有假大空、高大全,台词铿锵朴实、掷地有声。从剧场整体效果来看,观众非常认可这部主旋律的剧目。第三,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塑造了艺术典型,抓住了作品以情感人的关键,主人公李培斌既有鲜明的个性,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普遍性,浓缩了千千万万基层干部的形象。最后也建议咱们剧院可以申请《热泉》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前后进行巡演,作为对十九大的献礼,更作为教育干部的生动教材。
赵 欣,女,山西省戏剧研究所,《戏友》编辑部主任,副编审。
(责编:张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