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2017-07-24宋振洲陶宏彬
宋振洲,陶宏彬,李 莉
(1河北省林业信息中心050081;2河北省花卉管理中心;3河北省林业厅果树蚕桑与林业产业管理处)
板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宋振洲1,陶宏彬2,李 莉3
(1河北省林业信息中心050081;2河北省花卉管理中心;3河北省林业厅果树蚕桑与林业产业管理处)
1 种植区选择
应选择生态环境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的地区。种植区的土壤质量按GB15618的二级以上标准规定执行,无污染,无毒害,无重金属残留;灌溉水质量按GB5084规定的农田灌溉水质要求执行;空气等环境质量按GB3095的二类以上环境空气功能区质量要求执行。
年平均气温11.4~14℃,年降水量500~900 mm,全年日照时数2 400~2 900 h,极端最低气温≥-25℃,海拔高度≤1 500 m,坡度≤30°,土壤pH值5.0~7.0的棕壤、淋溶褐土的丘陵山区和平地适宜种植板栗。
2 种植区规划
2.1 规划设计栽植前要进行种植区规划设计,设计内容包括道路、防护林体系、水、电、路、排灌设施、小区设计与品种配置、水土保持工程、建筑物等附属设施的合理布局,绘制施工作业图表。
2.2 种植密度应根据种植区实际立地条件及土壤肥力选择适宜的栽植密度,土壤肥力较差的平地与低山丘陵地区应选择较大的栽植密度;土壤肥沃的种植区应选择较小的种植密度。常见的种植密度见表1。
表1 板栗常见种植密度
2.3 授粉树配置同一板栗种植区内,配置花期相近、授粉亲和力强的2~4个品种。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经济价值相仿时,可采用等量配置,否则每隔4~5行配置1行授粉树,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比例为4~5∶1。
2.4 复合种植在种植区规划的同时,可根据立地条件与种植密度,在板栗行间种植食用菌、茶叶、药材、矮秆粮食作物、蔬菜等,也可在林下养殖鸡、鸭等禽类,发展林菌间作、林茶间作、林药间作、林粮间作、林菜间作、林禽间作等复合种植。
3 良种选择
选择优质纯正品种,苗木充实健壮,无根部病害,无枝干病害,苗木质量应符合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的二级以上标准要求。
主要板栗良种有燕山早丰、大板红、紫珀、燕晶、燕龙等。
4 栽植
4.1 整地种植区土壤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二级以上标准要求。丘陵及缓坡山地按照等高线整理成梯田或斜坡地(斜坡地适于小型机械化)后,按株行距挖定植穴或定植沟;平地深翻整平后按株行距挖定植穴,定植穴或定植沟深60~80 cm、宽60~80 cm。
4.2 栽植时间栗树落叶后至萌芽前为适宜栽植时间,冬季寒冷干燥的地区适宜春季土壤解冻后栽植。
4.3 栽植方法根据根系大小确定适宜深度,一般与起苗深度相齐。将整地时挖出的表土与足量有机肥混匀后,回填穴内。定植前将苗木根部浸泡12~24 h,充分吸水后垂直放入定植穴(坑)内,舒展根系,培土提苗。踩实后作直径1 m左右树盘,最后浇水封土,表层覆盖地膜保水保墒。山地及干旱地区,应在定植穴内覆膜防止水肥渗漏和树盘上覆膜防止水分蒸发。
4.4 栽植后管理苗木定植后应该及时定干,干高50~80 cm。抹芽定梢,生长后期进行摘心。适时进行除草、灌水。对于寒冷地区,土壤封冻前进行树干涂白或涂抹防冻液。
5 土肥水管理
5.1 土壤管理
5.1.1 深翻改土板栗幼树栽植后,从定植穴外缘开始,每年结合秋施基肥向外深翻扩展50~100 cm,土壤回填时混以有机肥,然后充分灌水,使根系、土壤充分接触。
5.1.2 种植绿肥提倡种植区内板栗行间种植绿肥作物,如鼠茅草、豆科植物等,改善种植区生态环境,同时通过翻压、覆盖和沤制等方法将其转变为有机肥。
5.1.3 秸秆覆盖种植区内经常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提倡栗树秸秆覆盖,以利于保湿、保温、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
5.2 施肥
5.2.1 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立地条件以及板栗生长状况、生长时期,确定不同类型的肥料及施肥量,多以秋施有机肥为主,避免施用化肥。
5.2.2 秋施基肥秋季板栗采收后,结合深翻改土进行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幼树(≤5年生)施有机肥15~20 kg/株。若板栗出现空苞,可适当施入少量硼肥(10~15 g/m2),4年一次。
5.2.3 合理追肥栗树萌芽前后追施氮肥、磷肥,花后及栗苞膨大期追施氮、磷、钾肥。
5.2.4 根外追肥开花前与花期叶面喷施硼肥,栗苞膨大期喷施营养肥。
5.3 水分管理灌溉水的质量应符合GB5084规定的农田灌溉水质要求。灌水应根据气候、土壤墒情及栗树需水期而定,分为板栗萌芽前、花期、栗苞膨大期、采收后4个需水期,其中以花期、栗苞膨大期需水最为关键,遇到干旱要及时灌溉。有条件的种植区,可建设节水灌溉系统,使用滴管或小管出流。水源缺乏的种植区,提倡对栗树树盘进行秸秆覆盖、地膜覆盖、行间生草、陶罐贮水等措施进行节水栽培。
6 整形修剪
6.1 整形
6.1.1 定干板栗苗木定植后当年按照整形要求进行定干,一般干高50~80 cm。
6.1.2 适宜树形定植后幼树(≤5年生)根据栽植密度和生长状况选定适宜树形,一般采用开心形和疏层形;栽培园(≥6年生)采取“随树整形”,一般采用开心形、延迟开心形或疏层形。常用树形见表2。
表2 板栗常用树形
6.2 修剪
6.2.1 幼树(≤5年生)以培养树形为主,主要采取轻剪、摘心措施。选好骨干枝,在饱满芽处短截,促发新梢。对于1年生徒长枝,采取拉枝、刻芽措施,促发新梢。当新梢长至30 cm左右时摘心(在新梢停长前共摘心2~3次),促发新梢,从而促使树体早成形,扩大树冠,及早培养结果枝组。
6.2.2 结果树以维持树体营养平衡、减少大小年、稳产丰产为主。采用短截、疏枝等修剪方法,调节树势,改善树冠内光照条件;通过轮替更新控冠修剪方法,2年更新,3年复位,防止结果部位不断外延。
6.2.3 更新复壮期树当种植区板栗产量显著下降,结果枝出现大量细弱枝时,对栗树进行更新复壮,每年更新1~2个大枝,从抽生的新枝中选留壮枝,通过短截、拉枝、刻芽、摘心等措施培养结果枝组,3年更新完毕。
6.2.4 修剪量实施控量修剪,根据立地条件及土壤类型,栗树每平方米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保留结果母枝6~12个。
7 改劣换优
对产量低而不稳、坚果质量差的板栗品种或实生树,要及时进行高接换种。
7.1 嫁接方法嫁接方法以插皮接为主。砧木苗要求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地径≥0.8 cm。嫁接部位根据砧木苗茎粗、接穗大小确定,嫁接方法主要采取嵌芽接、切接、劈接。嫁接时要求接穗保留1个芽、砧穗形成层紧密贴合,包扎严密。中间秃裸部位以插皮接方式进行插空补接。
7.2 嫁接后管理在判断出接穗未成活后,及时进行补接;及时清除萌蘖。
对于选留培养骨干枝的新梢,当其长到50 cm时先进行拿枝(在新梢基部拧伤),促其开张角度,之后视其长势进行1~2次摘心;对于其余新梢,当其长到30 cm时进行摘心,新梢停止生长前摘心2~3次;所有接穗需要设支棍绑缚。
对于选留的骨干枝,当新梢向上生长以后,在其转向生长部位进行拧梢,促其水平或稍向上生长;其余新梢在其30 cm以后进行摘心,共1~2次。该项技术不需要设支棍绑缚。对于寒冷地区,土壤封冻前接口部位应涂抹防冻液。
8 病虫害综合防治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有机地协调和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使之彼此补充,相辅相成,以控制种群数量,将板栗病虫危害控制在合理的经济阈值以下,以收到最大的防治效果。
8.1 农业防治选用适宜本地栽培的抗病虫优良品种;加强种植区清洁管理,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每年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虫枝,消灭越冬害虫;人工刮除在树干上越冬的各种害虫卵块;在种植区外围种植向日葵等,引诱害虫集中消灭;利用害虫的假死、群居等习性,进行人工捕杀。
8.2 生物防治春季栗树开花前挂捕食螨防治害螨,利用赤眼蜂等防治害虫;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防治蚜虫,利用白僵菌防治栗实象;生长季节挂性诱芯诱杀蛾类害虫。
8.3 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诱杀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利用糖醋液诱杀鳞翅目害虫。
8.4 化学防治加强病虫害发生动态的监测与预报,适时用药。合理选用农药和施用浓度,严格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施用量、施用浓度和次数。允许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有机合成农药,有限制地使用中毒农药,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生物源农药。例如春季栗树萌芽前全园喷施5度石硫合剂;螨类发生时喷施阿维菌素2 000倍液等。
S664.2
B
10.19440/j.cnki.1006-9402.2017.04.021
2017-02-07
邮箱:glf21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