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个文化厚重的国家中心城市
2017-07-24
文 / 本刊记者 安 源
建设一个文化厚重的国家中心城市
文 / 本刊记者 安 源
炎黄二帝塑像落成大典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中原文化作为承载华夏文明的中流砥柱,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位,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对整个中华文明体系发挥了筚路蓝缕的开创作用,千年以来,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理想引领着东方文明的进程!
2017年,郑州入选国家中心城市,作为省会城市,郑州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未来文化如何在郑州中心城市建设中发挥先行作用?如何打造中原文化的凝聚力、辐射力、核心竞争力?除了顶层设计,还应打造新的文化品牌,提升中原文化的影响力。中原文化将为郑州发展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
郑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八代为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全市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多处,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发端于此,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发掘于此。拥有黄帝故里、商城遗址、天地之中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内核,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城市间的根本差别在于城市文化的不同。肩负着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资源整合和竞争的国家使命,承载着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站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起点的郑州,不仅需要有站稳脚跟的经济实力,更需要彰显与之势均的文化力量。
作为中原省会城市,郑州也是文化中心城市,何不集结省内浩如烟海的文化“矿藏”来建设一座世界文化名城?用人文精神凝聚中原崛起,以文化产业支撑中原崛起,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力靠经济,品位靠文化。唯有发挥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塑造城市的独特影响力,提升城市的软实力。河南是中华文化的读本。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河南还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人文之祖”伏羲氏画八卦和九畴,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河南有着数千年文明史、建城史和建都史。丝绸之路,龙门石窟、少林寺、安阳殷墟、太昊陵等无数的文化名片将成为郑州对话世界的窗口。传承文脉,让城市在有机更新中重生。
城市文化是城市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彰显文化的力量,需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000多年建城史的古朴遗风,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的内在基因,海纳百川、和谐包容的气度胸襟,这是郑州古典与现代碰撞交融的文化意象。对自身文化的渊源、发展、未来以及作用和地位有着清醒认识,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郑州应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对城市文化生命力抱有坚定信心,对城市文化价值充分肯定,郑州应有这样的文化自信。
彰显文化的力量,需要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并举。保护城市的文化根脉和历史,让优秀历史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让市民记得住乡愁。郑州城市的扩建,让许多古建筑变成了一片废墟,拆除了记忆,破坏了历史。如何让老建筑在保护中创新,让文化更好地世代相承,是中心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命题。
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省内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从文化旅游、功夫娱乐、戏曲演艺、书法绘画、网络创意、文博会展等产业入手,中原文化都蕴含着无穷的潜力,等待着挖掘、开发。如功夫产业,少林功夫影响已经波及世界,来自国内国外学习武术的学员仅登封一地就有十万多人,普京总统访问中国时专程拜访少林寺。陈氏太极拳也已经走出国门,开始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设馆收徒……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抚今追昔,先贤们天下大同的文化气度,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大德曰生的人文情怀,中庸辩证的思维理路,在环境恶化、人为灾难频发的今天,对于我们进行道德建设、城市建设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仍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文化的引擎推动着历史前行,握紧这把钥匙,建好中心城市,将快速推动中原崛起!
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
宋陵(巩义市)
少林寺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