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龙文化对比及龙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2017-07-22王科元

牡丹 2017年18期
关键词:龙族词语内涵

王科元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反映着文化的方方面面。人们要想学好一门语言,了解与之相关的文化是基本的前提。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一部分,那些承载了本民族文化附加意义的大量词汇,不但承担语言的使命,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语中的“龙”就是比较典型的这类词。汉语学生通过学习词汇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从而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因此,以“龙”为代表的这类词汇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应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引入龙文化词汇教学,揭示其教学的原则与方法,从而可以探究文化承载词这一大类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与方法。

一、中英龙文化内涵比较

中英两国人民对龙的观点是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宗教习俗、地理位置等原因,龙在中英文化中的地位和形象是差异巨大的,从而形成龙文化的不同内涵。可以肯定地说,汉语中的“龙”与英语中的“dragon”是不同的,这两个词是无法对等的,但是,由于一些历史政治原因或者翻译不严谨的问题,这两个词在翻译时被通用,这是值得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

(一)中英“龙”的不同形象和习性

首先,在形象上,中国和英国的龙有着显著的差别。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的动物,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是现实中存在的动物的综合体,产生于远古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缺乏知识的先民无法正确认识大自然的自然现象,认为天上有神异之物主宰着刮风下雨,于是有了龙崇拜,认为龙是管理风调雨顺的神仙,备受人民的尊崇,因而古代的龙王庙特别多。在集中了各类动物的特点之后,加上文学作品的渲染和人们适当的想象,它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崇拜的龙的形象。

英语dragon源自于希腊语,本义为“to see,to look at(看,看守)”。传说中的dragon是看守财物的怪物,长有翅膀,类似鳄鱼,口吐烈焰,生性凶残,令人望而生畏。韦氏大词典對dragon的注释:“a fabulous animal generally respected as a monstrous winged and scaly serpent or saurian with a creasted head and enormous claws.”可见,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是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麟、冠状的头、大爪,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从嘴里喷火。

从中英语言对“龙”的释义可知,二者的相似之处仅在于有麟、有脚、会飞,而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其一,形象不同,汉语“龙”体长,体与尾界限不明显,无翼;英语“龙”体短,体与尾的界限明显,且有翼。其二,习性不同,汉语“龙”能兴云作雨,与水有关;而英语“龙”会喷火吐烟,与火有关。

(二)中英“龙”的不同喻意

由于形象的不同,“龙”和“Dragon”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以及人们的认知在本质上有着区别。在前面的词语归纳中,人们可以看出,汉语中的龙族词绝大部分是褒义、偏正面,如龙凤呈祥、龙马精神等。它也能够代表帝王和皇权,是受人尊崇、主宰风调雨顺的神灵。这些象征意义有一个共同点,龙是受人尊崇的,是小农经济社会济世救民的代表。相比之下,在英国文化中Dragon的文化内涵是完全不同的。西方的文学作品中,Dragon是与人对抗的存在,是悭吝的守财奴,是邪恶力量的代表。

基于前面两个观点,汉语中的“龙”和英语中的“Dragon”从外在形象和文化内涵都有较大的差异,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其差异愈来愈大。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里,龙是代表封建皇权的标志,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龙是能呼风唤雨、主宰人间风调雨顺的神灵,能为百姓带来祥瑞。它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以至于现在中华儿女还自豪地对外国人说“我们是龙的传人”。相反,西方文化中的Dragon是无足轻重的,被排除在主流文化之外,西方人认为Dragon只是代表邪恶力量的存在。

中国龙是一种神圣的民族图腾,而西方dragon是可怕的怪物。东方文明与西方文化之间的民族历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地域风貌等差别的影响,使人们对于龙的理解也呈现出极大的差异。

二、龙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经过对《汉语大词典》《词源》《辞海》中龙族词的搜索和归纳,笔者摒弃了一些使用频率极低的特有词汇,整理出相关的龙文化词汇、成语、谚语、歇后语共有255个。这些词汇包含了中华民族历史、生活、文化等各方面,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一概而论;这些词汇背后含有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不是都要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能力及其他因素,来决定教授哪些词语。由于龙族词教学还受学生自身的喜好、兴趣、教材以及课时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在龙族词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还需要词汇教学和理论教学一系列理论原则的指导。只有这样,龙族词教学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龙为核心语素进行拆分和组合教学

汉语中的词语是语音、词义、字形的结合体,中国人学习母语是由字及词,经过字义的组合和类推理解词义。那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此类方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学生在龙族词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应该理解“龙”这个核心语素,再了解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语素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在讲解一类词时,教师先以某类语素为核心来讲解,能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类词,使学生能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理解知识,让学习新词变得更有效率。

在讲授龙族词时,教师可以把握核心语素“龙”,通过拆分组合来进行教学,这个方法一般用于两个字词语的教学。拆分的意思是把词语中的“龙”分离出来,通过分析“龙”与其他语素的组合来理解整个词的意思,这个方法对初学者的帮助明显且较大。例如,双音节龙族词,可以根据核心语素“龙”的不同位置来分类讲解,如“~龙”这类词(见表1)。

教师把所要讲解的词语拆分,把龙与前面的字拆分开来看,先看颜色一类的词:青龙、黑龙、白龙、黄龙,颜色词对于学生不算陌生,单独释义学生能理解,但是加上龙背后的文化内涵就不同了。此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把握讲解的分寸,如果与课程无关或者不符合学生水平的,不必进行深入讲解。

(二)对比描述和描绘龙形象

龙文化不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亚洲许多国家都有龙文化,如韩国、日本、印度、泰国等国家。有的国家即使语言里没有直接体现龙文化的词,但是人们可以从当地的建筑、服饰、饮食文化中看到龙文化的存在迹象。龙在中国的形象就有许多种,从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人们常看到,龙的家族里有龙宫之主的老龙王,他掌管着人间的风调雨顺,有为爱能放弃一切的龙女,有英俊的龙王三太子,因触犯龙宫的规定被囚禁于一条河中,最后化为白马随着唐僧去西天取经。这一系列经典的形象中国人应该都不陌生。那么,外国的龙又是怎样的呢?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相互交流自己国家关于龙的故事或传说。

龙不仅中国有,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神话中也有龙。西方神话中的龙很有意思,那些龙在形体上跟中国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身体庞大,遍体鳞甲,长着四条腿和尖利的爪,头上有角,能腾云驾雾。不同的是,西方龙的头比较多,有的有三个头,有的有九个头,还有的有十二个头,而中国龙只有一个头;西方龙嘴里吐火,中国龙一般嘴里喷水,西方龙常常代表凶恶的势力,中国龙往往是吉祥的象征。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威尔士的国旗上有龙,不过是欧洲式的火龙。不丹深受中国龙文化影响,不丹人非常喜欢中国龙,认为龙是中国四灵之一,是吉祥的动物,掌管着雷雨,给人们带来风调雨顺,甚至在国旗上都印着龙。不丹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打雷的时间很多,不丹人认为打雷就是龙在叫,具有无穷的威力。所以,不丹人称自己的国家为“神龙之国”,并把龙作为自己国旗的主要图案。

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通过描述自己所在文化中龙的形象、象征意义,让其他学生了解其所在国家龙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交流各国龙文化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了解了各国的不同文化,提高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除了用描述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动起手来,画一下自己国家的龙的形象,这样会更生动有趣。俗话说,“龙生九子,形貌各异”,龙本来就是神话传说中的神灵,谁也没有真正见过龙,大多都来源于文学作品,因此龙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是具有各种颜色和功能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龙的认知,将脑海中龙的形象画在纸上,画出来后和教师和其他学生交流,还可以讲讲自己国家关于龙的传说。讲解时,学生应尽量使用新学的龙族词来描述,比如龙的形态、龙的颜色、各部分的原型来自于什么动物。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龙文化,练习了新学的龙族詞,还能增强学生地语言表达能力,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受汉文化影响的缘故,笔者觉得龙的造型十分具有美感。龙的造型飘逸又充满力量感,神圣和威严相结合,前半截是龙本身造型的气质,后半部分则是文化所赋予的。

(三)结合龙文化知识及背景故事形式开展教学

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文化背景因素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比分析、交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自身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力和洞察力,间接培养了其汉语交际能力。词汇是语言中最与时俱进、富有时代特色的东西,学生学习词语、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虽然词汇与文化内涵是两个不同的方面,两者在教学中的交互影响作用是很关键的。词语和文化内涵两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外汉语教师应利用好这两个方面,提高汉语教学的效率。

龙族词都蕴含了一定的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尤其是四字成语,背后几乎都有一个典故或神话传说,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也体现了中国龙文化的独特之处。一些比较典型的龙族词的典故或故事值得在课堂上讲解。但是,必须根据外国学生的汉语水平来做适当的调整,汉语水平低的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晦涩冗长的故事,教师可以改变一种方式来呈现。例如,将繁冗的典故用讲故事法的方式来讲解,把难的、陌生的词语换成简单的、常用的词,最好简化为和少儿读物水平一样的语言形式,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通过一种简单明了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中国龙的文化典故,这种寓教于乐的讲故事形式一直都受学生欢迎。例如,“画龙点睛”不但有其故事背景,还被改变成了动画、小故事等形式,教师可以用它背后丰富的文化背景提炼合适的小故事,从而实现故事形式的创新,丰富教学方式。

除了由教师讲故事,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创新性,让学生在课下先做准备工作,收集关于龙的传说和典故,自己上台讲解。老师在听完学生讲的故事后应简单总结一下,对学生疏漏的地方进行补充说明,让整个故事的脉络更加清晰。例如,在讲解四字龙族词“画蛇添足”“叶公好龙”“画龙点睛”等时,教师用讲故事的方法呈现这个词语的意思,会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的趣味性。

三、结语

通过对中英龙族词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笔者发现,语言中词汇与文化联系紧密,它们在教学中是不可偏废的,对于龙文化词汇的含义解读也是如此。从词汇的归类以及文化角度的解读来看,龙族词和龙文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中英龙族词的文化内涵比较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探讨和解决,本文不能一概而论,这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检验。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龙族词语内涵
龙族夏令营(上)
龙族夏令营(下)
容易混淆的词语
活出精致内涵
找词语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纸质书的味道
驯龙高手3
挖掘习题的内涵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