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粒皆辛苦
2017-07-21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代诗人李绅对农民种田艰辛程度的写照,劝诫用餐者要珍惜盘上的每一粒粮食。龙眼干果与加工后的龍眼肉,与诗人所描述的含意虽然不同,龙眼干果不是餐桌上的粮食,在封建社会只是达官贵人财主太太们的滋补品和奢侈的零食,但其晒制过程的艰辛程度比起耕种的农夫来有过而无不及。
说起龙眼加工,说简单就简单,说难也难,其实龙眼加工不仅流程讲究,而且非常之辛苦。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中期龙眼加工产品成为了出口东南亚各国的抢手货。为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副业收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村里4个生产队的当家人审时度势,决定利用闲置的“家庙”,恢复已停办多年传统的龙眼加工业。
每年的早造稻谷收割之后,每个生产队就要挑选3~4个有龙眼相关专业知识和市场采购经验的村民,组成采购组。每个小组由两个人组成,分赴到全县以及周边的揭阳澄海等龙眼种植区去现场估价成交。过去没有什么协议合同等文字书料,只靠诚信,放下定金就算完成交易,大约过了一个月龙眼完全成熟了才派人前往采摘。
龙眼加工,要靠天气恩赐。天气好的时候,晒好的干果剥开来后,肉质既光泽又透明,味道也清香,可卖个好价钱。这个时候只要你能吃上一颗干果或者一片肉,就会犹如吃到爆炒的花生米一样爱不息口。如果天气不好,则要通过火来烘焙。烘炉是事先准备好的,常年保留以期在晒制季节中因天气变化就可以立即投入使用。烘炉的规格一般都是在5×6米左右,30余平方米,除了定购的数量超过预期才会扩建增加容积。烘炉的隔层是钢筋加铁网,铁网的筛目都很小,能完全防止果实掉落。焙炉能同时承受20余担的生果进行烘焙。
烘焙的龙眼果要比太阳直晒的时候费神费力,首先要用剪刀去除所有余叶。烘焙的火候掌握也特别讲究,得具备三个条件:技术、责任心和燃料。按传统的说法燃料最好是木材,木材火力比较柔和也容易掌握。如果掌控不好或技术不过硬龙眼果就会被烤焦,剥出来的肉质量就非常差,只能作为低价的药材卖。据我了解,生产队合作那几年,有个别天气不好的年分,因找不到木材作为燃料,而购买“不懂火候掌控”的煤炭,结果辛辛苦苦几个月的付出则成了“杨白劳”。
晒龙眼干果有很多道工序,得循序渐进,一道一道的来。青果采摘回来后首先要晒3~5天,这其间就是最繁忙最辛苦的日子。艳阳高照,烈日当空,地表温度不知道要比田里的温度高了多少倍,但为使每一粒龙眼果能均匀吸收到紫外线,乡亲们蹲在灰埕上,边擦汗边把果实一颗颗的翻过来,过了不久又要重新把它翻过去。在这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个别执性不听劝告,为图一时凉快不穿上衣的“勇士”,肩背部都被晒出了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水泡。
龙眼一直晒到预定的时间试削开感觉不沾手又没多少水分之后,选一个阳光充足的日子,下午3时左右,乘着热气,把地上晒的龙眼全部收起来装进木桶里,盖上事先准备好的棉被或者麻袋,这一过程称为“脱核”。24小时后又重新把龙眼搬到晒场上,再晒1~2天,试剥开后完全见不到水分也不沾手,等到太阳下山了,干果完全没有一点热气,才全部把它收起来储存到仓库里。
剥肉,是龙眼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剥肉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干果领回家后,首先是去壳,采用木棍或废砖条去壳都可以,力度一定要均匀适当,以免同时敲破果肉,果肉如果破损剥起来就费工费神,而且不完整又不雅观,只能当次品,回缴时或因此不足量而受到处罚。干果从“家庙”的仓库领回家,加工完成之后,应回缴多少果肉,是有明确规定的,少半两都不行,轻则被扣除工钱,重者则被剥夺再次领取回家加工的权力。
龙眼加工,从估价采摘,晒制,烈日下一粒粒把它翻来覆去,剥肉等一步步走来。其间的艰难,只有果农自己知道!新鲜的龙眼经过果农的精心制作,方成优质可口的佳品,可谓是“粒粒皆辛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