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源:“俯瞰地表”的生态工作者
2017-07-21宋洁
宋洁
1972年发射的“地球资源技术卫星”,每18天将地球整体拍摄一遍,可获取大量的地球环境信息,达到了过去望尘莫及的功效,拉开了“环境遥感”的序幕。
遥感是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当下被广泛应用,其中植被生态监测是遥感的重要应用领域,对生态环境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曾源,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简称“中科院遥感所”)研究员,就选择了植被生态遥感研究领域。俯瞰地表,眷注生态,曾源坚定地在自己热爱的“遥感”路上前行着。
踵武前贤 扶“遥”直上
“能成为一名科研人员,我的父母对我影响很大。”曾源出生在北京,父亲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工作,母亲是一位水文气象专家。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曾源耳濡目染,从小就对科研不陌生。曾源在北京市八一学校度过了6年中学时光,高考填志愿时选择了父亲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攻读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毕业后,又听取母亲的建议出国留学,进入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主修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在选择硕士论文题目时,我对遥感方向产生了浓厚兴趣,研究内容是高光谱地表岩石分类。”从此,曾源正式踏上了“遥感”之路。硕士毕业后,曾源选择申请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三明治博士“Sandwich PHD”项目,即在荷兰完成开题报告、选修课程、论文撰写、博士答辩并获得学位,但研究内容可以基于中国的科研课题。2003年3月,曾源有幸入职中科院遥感所,基于“三峡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项目,在同年9月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正式开始博士研究工作。
在近5年的博士研究中,曾源重点关注植被冠层结构参数的遥感监测方法,发展了基于几何光学模型与尺度外延的森林冠层郁闭度遥感监测方法,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构建了林冠结构参数监测模型,开展区域尺度森林冠层结构变化研究。以第一作者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遥感领域SCI影响因子排名首位)、Canadian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及《遙感学报》上各发表了1篇英文文章。2008年4月,曾源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顺利获得博士学位。尽管当时在国外有很多工作机会,她还是坚持最初的想法,回到国内,在中科院遥感所开始全职工作。
“无论是从信息的获取方面还是从科研的深度方面讲,中国科学院都当之无愧是国内科研最好的平台。我博士毕业回来后,参与并承担了很多国家级项目,例如“973”、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等,这既要感谢数字农业研究室主任吴炳方研究员给予的机会,也要感谢整个研究室在科研工作中的长期积淀与团结协作。”
曾源热爱科研事业,在工作中对自己要求严格,以比项目任务书更高的水准为目标,力争把每个科研项目做到极致。这些年来,曾源通过不断努力,在探寻突破生态遥感瓶颈的道路上,扶“遥”直上!
面向生态 勇于创新
曾源在回国后,首先基于博士研究方向,申请获得了与森林冠层结构参数遥感监测方法研究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项目、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人才项目等。自2008年起,她又先后参与了多个区域尺度生态参数遥感监测方面的项目,在三北防护林、黄土高原、海河流域、三峡库区及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都积累了近20年的遥感监测数据。2011年,曾源有幸参与中科院战略先导“碳专项”及环保部/中科院“生态十年”项目,作为遥感课题协调人及子课题负责人,完成了全国尺度8个生态参数数据集,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土地覆被及生态系统的质量、时空格局及变化特点。曾源的研究方向,也从最初的森林冠层结构参数遥感监测方法,发展到解决生态系统遥感监测的区域参数化问题,构建区域尺度生态参数遥感监测方法和验证体系,形成长时间序列的全国及重大工程影响区的生态数据产品,为生态建设的效益评估及重大工程的生态效应评估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撑。
“我在开展区域尺度生态参数遥感监测研究时,对植被地上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这两个参数非常感兴趣,因此深入开展了这两个关键生态参数的遥感监测方法研究。”在植被地上生物量研究方面,曾源提出了基于冠层结构参数、郁闭度、树高及树龄的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建立了综合激光雷达与高分辨率数据的全国尺度植被地上生物量验证体系。基于该方法,曾源申请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激光雷达及外推模型的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方法”(2017-2020)。同时,在植物多样性研究方面,曾源充分考虑叶片生化组分对于不同物种的代表性,利用机载高光谱数据估算单木的生化组分,结合激光雷达数据提取的冠层结构及树高数据,提出了区域尺度森林物种多样性遥感监测方法。该研究获得中科院遥感所所长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Remote Sensing 2016年的生物多样性专刊上。
曾源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积累着研究成果,也从之前的项目参与人员,逐步成长为项目负责人。2011?2015年,曾源独立承担了两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16年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子课题1项,2017年获得中科院STS计划课题1项。基于环保部/中科院“生态十年”项目成果,2016年荣获测绘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截至目前,共发表论文60余篇,包括SCI 30余篇,2017年作为副主编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覆被地图集》(1∶100万)。此外,曾源自2015年起担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遥感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积极推动遥感在生态领域的应用与合作。
踏实科研 快乐生活
2013年曾源成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还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相比严师,个性开朗的曾源更希望成为学生的朋友。“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助推者,能帮助学生达成夙愿”。在教学中,曾源十分重视给学生建立信心,当学生在研究阶段遇到困难时,曾源会想方设法帮其解决,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人生规划,给予不同的引导。
着眼当下,曾源多个项目齐头并进,忙得不亦乐乎。“我的工作就是我的兴趣,能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很幸运。当然,在踏实科研的同时,还要快乐的生活”。曾源除了科研人员的身份外,还要担当母亲、妻子、女儿的角色。“我充分利用一切工作外的时间陪伴家人,平和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仅会影响到身边的人,也对工作大有益处”。曾源期盼着通过自己的力量,做出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同时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过去人们盼温饱,现在人们盼环保,对于今天的中国,生态环境就是金山银山,曾源将通过遥感技术,为生态环境事业发展夯实基础,为“十三五”规划中的“美丽中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