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定污染源废气有组织排放现场监测质量控制

2017-07-21胡庆琼

绿色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控制质量

胡庆琼

摘要:探讨了固定污染源废气有组织排放监测过程中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关键环节,提出了注意要点和应对措施,以提高废气有组织排放现场监测的质量。

关键词: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 现场监测; 质量; 控制

中图分类号:X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03602

1引言

固定污染源废气有组织排放监测数据准确与否,是能否正确评估大气环境状况的关键,而现场监测是固定污染源废气有组织排放监测的基础和核心,现场样本质量决定了监测的质量,所以现场质量控制是监测具有法律效力的保障。废气组成变化大、易扩散,但现场复杂多变、监测条件恶劣,要获取满足“五性”的样品困难重重,为此需要对影响现场监测质量的所有环节进行识别,制定监测方案,实施全程序质量控制,以确保样品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完整性。

成功的监测是监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的完美结合,固定污染源废气有组织排放现场监测需严格进行质量控制的环节有:监测人员及设备、监测前期准备、现场监测及样品采集、样品保存和运输。

2监测人员及设备

当前,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环境监测标准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对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及监测仪器设备配置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

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是现场监测是否准确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废气现场监测涉及行业杂、点多面广、不易监督,监测工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这不仅要求现场监测人员掌握与环境监测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按照《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持证上岗,还要求了解产排污工艺,熟悉现场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具有丰富的现场经验。这也要求监测部门注重人才培养,后续培训监督及考核不放松。

合理的仪器设备配置是现场监测顺利开展的基石。仪器设备更新跟不上监测的发展是监测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合理高效的仪器设备配置离不开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更要求各监测部门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专人负责仪器采购、检查、维护及保养,以确保新购仪器设备能适应监测发展,在用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监测前期准备

认真细致规范的准备对顺利开展现场监测、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监测前应对拟监测项目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基础资料,了解建设项目的特性,必要时进行现场踏勘。根据管理要求及监测技术规范拟定监测方案,确定监测内容及质控措施,按规范要求准备监测器具。

建设项目的特性包括:项目的名称、性质、规模、区域类别;批复时间、建设时间,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产排污情况及周边环境状况;处理工艺、排放规律、废气有组织排放源位置、数量,排污口状况、输送管道形状、尺寸、高度及无组织排放情况等。

选定监测断面,编制监测方案,确定监测因子、频次、方法和质控措施。根据污染物状态,确定监测采样方法和装置。有组织废气排放监测断面设置应符合HJ/T397、HJ/T373、及GB/T16157规定,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尽量布设在治理设施与引风机之间的負压管道上,采样位置要有代表性、可操作性、安全性,避免受治理设施、风机、风门漏风等影响。监测断面难于满足规范要求的,应进行整改,无法整改的,可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监测,但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1.5倍,并适当增加不同方位的监测孔、监测点数目和监测频次,以减少因气流不稳带来的误差。

监测器具准备。选用合适的监测仪器,仪器测量范围及精度应能满足监测要求,功能正常且在检定/校准有效期;按标准要求对所需的采样介质和试剂进行检查,样品容器洁净无污染,需用试剂在有效期,滤筒应剔除筒壁过薄、过厚、有针孔及厚薄不均的,碎屑或挂毛应清理干净。

4现场监测及样品采集

监测前对烟道进行检查,对采样口进行清灰处理,确认有无漏风情况;对监测仪器运行状况、气密性进行检查,确保气路畅通,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在环境空气中进行传感器调零、校准。专人巡查记录运行工况,保证监测期间生产设施和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工况稳定且符合监测要求,当执行标准或环境管理对监测工况有要求的,应达到规定工况后才能监测。

准确测定需输入采样仪器的大气压力、烟道尺寸等参数,预测流速并且选择合适的采样嘴。根据方法最低检出限及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体积,视待测物浓度设定合理的采样时间和采样方式。监测时操作人员站在监测孔侧面,密闭采样口,防止漏风或外界空气进入烟道造成烟道内气流不稳。采样气路应尽可能短,采样前后烟嘴背向气流,采样时烟嘴正对气流方向,角度偏差不得超过10°;烟道负压对采样有影响,采样停止前1s需切断采样管与采样瓶间气路,防止样品倒吸。恒流采样时,采样前后烟道流速变化不得大于20%,跟踪采样时,跟踪系数在1±0.1之间。仪器使用过程中一次性开机,每个测试周期完毕应在空气中清洗至仪器读数10 mg/m3以下,再进行下一个周期测量;监测结束后,用洁净空气清洗监测仪器气路至仪器示值回到零点附近,避免高浓度气体残留影响下次监测数据和腐蚀仪器。

多台采样器进行平行采集时,烟枪间应该保持一定距离,防止交叉影响;多点采样时,各监测点的监测时间尽可能一致,采样换点信号给出时,应迅速、准确换点,烟尘采样每点采样时间不得少于3 min,每个样品采集体积在300 L~1.0 m3之间;对治理设施去除效率进行监测时,应使用同型号仪器,同时校准,同步监测。

用定电位电解法测定污染物时,应在仪器稳定后读数。烟尘采样时,烟道内同一断面各点的气流速度和烟(粉)尘浓度通常不均匀,有自然沉降作用,应严格执行等速采样原则;当监测废气含尘量很低时,需适当增加每个滤筒的采样体积,减少采样误差,防止滤筒负增重;采样过程中,尽量避免擦挂、抽吸、压碎等物理损失,采样结束取出滤筒前,需用细毛刷将附着在烟嘴内的尘粒扫落至滤筒中,滤筒放入专用滤筒盒内。烟气采样气态或蒸汽态物质在烟道内分布一般是均匀的,采样位置可以不受此限,但应避开涡流区;同时根据被测组分的状态及特性选择冷却、加热、保湿、过滤、干燥等措施,防止尘粒或水分直接进入仪器而损坏仪器,或烟气冷凝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每批样品至少采取一个全程序空白,充分感受监测全过程的温湿环境、尘环境、工件环境变化,并用全程序空白作相应误差校正。

现场监测的采样记录的完善程度是复现采样情景的一个重要途径,采样记录越详细、越具体,对于实验室分析人员和综合分析人员的帮助越大。应详细记录监测工况、样品采集数据和环境条件,并与样品编号一一对应,对于重要的或是复杂的情形,则要求现场监测人员拍摄现场的采样情况作为附件一并提交。

5样品保存与运输

根据样品的理化性质按规范要求选择适当的采样工具、容器、保存措施及运输方式,作好防混淆、防污染、防流失“三防”措施,保证从样品采集到测定这段时间间隔内,样品待测组分发生的变化控制在质控范围内。

样品采集结束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特别注意在样品运送和保存期间,防震、避光和低温,放置颗粒度样品的容器不能倒置。

6结语

废气污染源样品有极强的时间性、空间性,要取得满足“五性”的样品,应对监测所有环节进行识别,严格质量控制措施,从而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正确评估污染状况。

参考文献:

[1]

李国刚.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指南[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朱晓霞. 浅谈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J].环境研究与监测, 2013(1) .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HJ/T373-2007[S].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T397-2007[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控制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