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肤浅解读中美经济对话
2017-07-21吴乐珺
●本报驻美、德、新特派特约记者 吴乐珺 青木 辛斌 ●本报记者 赵觉珵 ●魏辉 甄翔
当地时间19日,颇受舆论瞩目的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结束。美方在会后声明中表示,中国认同双方减少贸易逆差的共同目标,双方将共同合作实现这一目标。中方表示,双方一致认为,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是一次创新、务实、建设性的对话,最重要的成果是确认了中美经济合作的正确方向。然而,不知是对“中国让步”期待过高,还是巴不得特朗普政府的对华外交出乱子,美国媒体纷纷以对话没给出具体的成果清单为由,宣扬对话“没有进展”“遭遇挫折”。有的还鼓噪“美中蜜月期结束”“美中关系或进入困难区”。特朗普政府会被这种负面舆论绑架吗?有一点很清楚,中美之间是“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共赢的经贸关系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美国前助理国务卿罗伯特·霍马茨对媒体说,美国企业不希望打贸易战,“中国是一个大市场,许多公司在华市场规模还在增长”。
“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特朗普时代的中美首次贸易对话上,双方同意就赤字问题保持合作”,法新社20日称,周三中美全面经济对话结束后,华盛顿表示,美国和中国在对话中同意减少贸易逆差。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和财政部长姆努钦在会后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中国认同双方减少贸易逆差的共同目标,双方将共同合作实现这一目标”;“在贸易问题上,平衡、公平和互惠原则将继续引领美国的立场,这样我们就可以为美国工人和企业提供在公平环境下进行竞争的机会”。
美国彭博社称,中美双方在对话结束后都发表了各自的声明,同意减少贸易逆差。在当天对话开幕致辞时,美国商务部长罗斯直率地就对华贸易逆差表达不满。他表示,虽然美国对华出口近年来保持增长,但进口中国商品的增速更快,导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3090亿美元。在罗斯讲话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讲话中强调合作是两国继续前行的最好方式。美国财长姆努钦表示,尽管挑战依然存在,但他对双方将对话打造“双边经济和金融合作的里程碑”感到乐观。
会后,姆努钦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美国在解决与中国的贸易赤字问题上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北京方面“听到了特朗普给他团队的出发令”,双方都准备好开始处理细节问题。罗斯表示,他希望在下一步对话中就时间和目标进行磋商。《金融时报》还称,在特朗普威胁以美国国家安全名义对钢铁进口施加限制的背景下,美中高官就钢铁贸易举行的会谈据悉取得成效。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查德·鲍恩说,任何关于钢铁的讨论都是一个好兆头,因为华盛顿方面以国家安全威胁为名义,有可能使其在世界其他地区眼中变成一个贸易挑衅者。
出席对话的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19日晚间对媒体表示,本轮对话期间,中美双方全面回顾了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的执行情况,双方均对此表示高度肯定;同时,双方讨论了中美经济合作一年计划,确立了宏观经济政策、贸易、投资、全球经济与全球经济治理四大合作领域,双方工作团队将在会后开展一年计划的准备工作,期待早日取得成果。他还表示,本轮对话的氛围非常坦诚、友好和富有建设性,双方就中美贸易结构中的问题进行了坦诚和实事求是的分析。
一名参加会谈的中方官员对《环球时报》记者透露,他个人感觉会谈氛围很好,他还提到一个细节:姆努钦在讲话中用了一种“中方的话语体系”说,感谢这个团队这么长时间以来的接触、沟通,双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20日在记者会上也对对话予以积极评价。他说,双方一致认为,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是一次创新、务实、建设性的对话,最重要的成果是确认了中美经济合作的正确方向,也就是坚持把合作共赢作为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基本原则,把对话磋商作为解决分歧的基本方法,把保持重大经济政策沟通作为对话合作的基本方式,这为未来中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美“进入困难区”?
与美国政府的谨慎表态不同,一些美国及欧洲媒体对会谈百般挑刺。《华盛顿邮报》称,美国官员没能在周三的磋商中实现雄心勃勃的贸易目标,预期中的记者会也被取消。熟悉有关事务的未具名人士透露,美国未能成功施压中国对削减钢产量做出实质性承诺,美方还希望中国对美国进一步开放农业、金融服务等市场。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对钢和铝进口征收关税并施加其他限制性措施。美国康奈尔大学贸易政策专家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表示,特朗普政府在税收和医保政策改革上受挫,希望赶紧落实政策目标。他认为“美中关系似乎进入困难区”。
路透社称,中美两国未能就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采取重大新举措达成一致,这给特朗普政府的对华经济和安全关系投下疑云。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全面经济对话结束后,双方取消了新闻发布会,没有发布联合声明,在美国对华市场准入问题上也没有发布新消息。一名匿名的美国官员表示,双方进行了“坦率的交流”,但在大多数美国看重的重大双边经贸问题上未能取得共识。美方关注的有关问题包括要求中国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减少钢产能过剩、降低汽车关税、削减对国有企业的补贴、不再要求数据本地化、提高外资公司占股比例等。
彭博社则捡起那个被美国舆论炒过很多遍的说法:“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短暂蜜月似乎结束了。”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称:“特朗普政府可能对中国为推动贸易平衡能做什么有着不切实际的期待。现在,真正艰难的谈判开始了。”
“美国媒体可能出现了一种误判,此前百日计划早期成果显著,两国元首在汉堡也有对话,因此对会议期待太高。”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2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美方提高要价的策略,认为提高价码对中国施压,中国即使不能完全接受,也可以降到美方可以接受的区间。一旦期待落空,美国媒体又表现出幸灾乐祸的心态。
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中方角度而言,中美经济关系毫无疑问存在一些摩擦,但是能够克服,因此中美关系整体是曲折前进的过程。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过程中始终有大局意识,在处理经贸关系中对于相互妥协是可以接受的。但美方在中美经济关系中,在某些情况下认为中国能够在美国压力下,做出合乎美国需求但并不一定符合中方需求的单方面妥协,让人感觉缺乏理性。一些美国媒体对于中美关系的看法一直都具有悲观色彩,在中美关系积极向好时冷嘲热讽,中美关系出现挫折时幸灾乐祸。
谈到下一步的中美关系时,宋国友表示,不论这次对话结果如何,双方都了解了对方的关切,了解了对方底线所在,为未来的谈判构建了良好铺垫。中美关系到目前为止,都是“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不能通过一次机制性对话来定义它好还是不好,“不能过分夸大这次对话的意义,而是要看双方在其他领域大量日常性的、本质性的互动”。
逆差很大程度是美自身原因
其实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原因很多,除了全球产业分工的不同角色,很大一部分是美国自身政策造成的。正如国务院副总理汪洋18日在中美工商界联合午餐会发表演讲时所说,受美方陈旧的出口管制法规政策影响,美国企业没有获得应有的“蛋糕”。2001年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占中国同类产品进口的16.7%,去年这一比重降至8.2%。以集成电路为例,去年中国进口总额高达2270亿美元,超过原油、铁矿砂、初级塑料三种大宗商品进口总额,但美国只占4%的份额。根据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今年4月的报告,如果美国将对华出口管制程度降至对巴西的水平,对华贸易逆差最多可缩减24%。
《洛杉矶时报》19日称,作为总统,特朗普继续以贸易为经济政策的前沿和中心。但经济学家表示,特朗普将自己陷入困境,因为他将贸易逆差的规模和增减作为判断双边经济关系的主要标尺。“这是一种几乎注定要失败的策略”,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专家尼古拉斯·拉迪说。这是因为美国逆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储蓄不足,难以满足投资需求,这种长期不平衡一时难以改变。与此同时,中国稳步提升价值链,在全球的出口份额不断增长。美元依然坚挺,美国商品在国外价格相对较高。拉迪说:“一切都在跟特朗普的公开目标作对。”位于旧金山的铭基亚洲投资策略师安迪·罗斯曼曾是美国驻华工作人员,他说,特朗普政府最好致力于让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而不是专注于贸易逆差。
不管怎样,至少要避免贸易战。美国前驻华大使骆家辉19日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美国贸易制裁可能会遭到中国的报复,“这会引发贸易战,造成两败俱伤、没有胜者的结局”。《日本经济新闻》称,如果世界排名前两位的经济大国反目,对全球造成的影响将无法估量。瑞士《新苏黎世报》20日称,尽管中美在贸易领域分歧仍很大,但直接经济对话是正确的。他们的目标是避免可能的贸易战,并寻求新的方式扩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