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02510”课堂教学模式中的25分钟的思考
2017-07-20张锐
张锐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来谈谈自己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以及对课堂教学中的25分钟的认识和思考。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而在中学周课时安排时,物理一般比其他主科少2~3个课时,有些学校只有4课时,而且物理与其他学科都有很大的占分比例。那么我们物理教师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挥更好的课堂教学效率呢?这不但需要我们物理教师有深厚的教学功底,还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才能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将教学效率发挥到最佳。
但是如今的教学不同以往,如今是又要争取时间,又要争取效益。如果争取了时间,就没有效益,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果争取了效益,又失去了时间,赶不上教学进度。最后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那如何才能让“鱼和熊掌”兼得呢?
巴班斯基强调,全面的质量标准必须考虑时间因素,不能靠增加学业负担来提高水平。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中每项活动和每个环节所需时间。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地安排时间,不断调整时间的分配率,以求达到最佳效果。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的同时,也不断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那就要我们教师,不但做好课前的备课准备工作,而且更要注意课堂45分钟的分配,这样才能做到有条不紊。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倡导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教师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多创设问题情境,多设计活动“游戏”,增加学生“讲话”和“搞小发明”的时间,让学生来唱主角。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主动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拥有积极的成功体验,将促使他们的个性全面健康地发展。这种可能看上去乱糟糟的课堂,其实并没有失去它内在的安静。由于学习的投入,学生可能发挥更出色,学得更起劲,效果会更好。课堂才真正成了一个学生各抒己见的场所,探索问题的场所,相互启发的场所。
下面我以一节物理新授课的课堂教学过程来表达我对课堂教学中的25分钟的理解。
新授课(凤头——猪肚——豹尾式)
新授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有一个好的开端,才能提高整个教学效率。为使课堂效率更高,课前师生都要充分准备实验器材,进入课堂后才能“有米可炊”。
1.凤头
进入课堂后,老师与学生先进行短暂的目光交流,然后再顺势地用2分钟引入新课。
引入一定要像“凤头”一样短小精悍,找准本堂课的切入点。如果时间太长,学生的思维就会发散地太远,从而使导入失效。
2.猪肚
在讲授新课主体内容时,要做到有结构、有条理、有重点、有难点。这才能让猪肚似的内容不但饱满,而且又层次分明。
主体部分又可分为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自主练习三大部分:
(1)实验探究犹如胃子,完成知识的前期消化,消化程度决定后面的吸收情况或吸收率。
物理来自生活,先举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然后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激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再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根据理想的实验模型,让同学们用自己带来的“瓶瓶罐罐”完成本节课的探究实验。这样不但贴近实际,学生理解更加容易,反馈到实际生活更加水到渠成。
老师在实验之前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在规定好此实验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的同时,适当指导学生如何去完成实验。
让学生花10分钟完成探究实验,不能让学生为了凑热闹来完成物理实验,等实验结束之后,学生还不能得出实验的结论。
所以,如果在胃“消化不良”的时候,教师应该适当地给胃子来点“吗丁啉”,让其恢复胃动力。老师可以走进学生中间,对学生做的不对的地方进行指正,但如果遇到有好的方法应该及时表扬。但不能全盘端起,变成老师一个人的实验,从而才能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2)得出结论犹如小肠,整节课的精华全靠它来吸收。
待探究实验做完后,教师用5分钟得出本节课的主要概念、定理、规律、定律等。
再用5分钟进行简短精粹、具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
例题的选择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本堂课的精髓。为了节省时间,让课堂效果更高,可以用多媒体将题目事先准备好,再投影在屏幕上,由学生一起回答。
(3)自主练习犹如大肠,它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吸收前面遗漏的知识点。
所以就留下10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堂自主练习。在练习时,可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第一,保证题目的深度和难度;第二,保证学生能在课堂上及时完成;第三,还可保证在剩下的时间内,教师能将题目点评一下,简单的题目一笔带过,难题则做一些点拨,以便学生更好把握解题方向,掌握解题方法。
3.豹尾
最后,用2~3分钟对课堂知识以及应用进行小结,针对性地布置好作业,要好比“豹子尾巴”,干脆而有力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时机,能够驾驭课堂内容,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在知识的引发中从知识的生长点进行教学,往往能放开思路,使学生们可以由一个知识点延伸出更多的知识来,得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一过程教师可完全放手,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去探究,使其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只在探究活动结束时做精炼概括,肯定学生的探究行为,使他们获得独立获取知识后成功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把主动权交給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而教师要做的仅仅是帮学生找任务,然后选择适当的时间交代学生去完成,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