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探讨
2017-07-20林乐萍
林乐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在我国不断运行,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理论性高,但是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具有很大的差距。根据新课程改革中设定的目标,将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顺利推行,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脱离了现实生活,而新课改将教育融入于生活,逐渐将生活化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任务。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小学教育在发展成果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在小学数学的运用上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对学生而言,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最后的考试,而不是为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对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概述
近几年了我国频繁提到的一个关于教育的观念就是生活化,只有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才能体现他的价值。所谓的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并不是直接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的,而是让学生重新了解学习的意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展现所学到的知识的有效性。生活化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入口,一种教学方式,真正的运用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工作,让学生不断地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生活化就是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用生活中的色彩来增强学习的乐趣。
二、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特征
生活化教学有很多的特征,但是主要特征又以下几点:
2.1 生活化教学具有问题性。生活化教学具有问题性,而这里所说的问题并不是我们平时在学习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又有紧密的联系。这里所说的问题性即在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中需要学生解决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即与生活想联系又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2.2 生活化教学具有真实性。生活化教学需要具有真实性,真实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营造的教学情境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在生活中是可能遇到的,教师虚构出来的情境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的。在教学中如果虚拟出来的情境达不到共鸣,那么教师期望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只有具有真实性的教学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3 生活化教学具有生活性。生活性是生活化教学中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在教授教学内容时应该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探讨。教学生活化并不只是对生活的简单重复,而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学习与生活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策略
3.1 在教学中营造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教学中感受生活化的情境。数学本来是一门和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学好数学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多种问题。但是对于小学生数学这门学科是抽象的,是复杂的。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氛围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场景带入到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共鸣。
3.2 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采取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动手参与,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3.3 正确理解数学生活化的概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想要真正的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这一目标,教师的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体系,学习优秀的教学理念。教学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真正运用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生活化教学很多教师没有完全理解,生活化的教学并不结合实际,导致教学过程显得过于功利化。
结论:生活化就是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用生活中的色彩来增强学习的乐趣。教学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真正运用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场景带入到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共鸣。为了改变当前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教师应该首先深刻的了解教学生活化的内涵,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创造生活场景。生活化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入口,一种教学方式,真正的运用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工作,让学生不断地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马会平;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若干问题简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6期
[2]李润金;农村“数学生活化教学”——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阳勇华;“体验”与“生成”——让课堂回归本真——也谈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