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城建档案馆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浅析
2017-07-20尹铎
尹铎
环境是指事物周围客观存在着的情况和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档案馆系统组成部分的城建档案馆也总是处于一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其建设活动既受到一定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也对环境产生反作用。因此,笔者在此着重对城建档案馆建设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探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城建档案馆在我国已具有了相当规模,作为一种实体,它是我国档案事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是人类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大系统中,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系统相互间通过人、财、物、信息等进行对流,以维持其自身的存在并谋求发展。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小分子,城建档案馆的一切活动也脱离不了这一规律。因此,城建档案工作者必须考虑到外部发展环境中诸如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伦理的种种因素,而不论其因素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以推进城建档案馆与社会紧密结合,健康协调发展。
一、政治体制
从政治体制来说,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一就在于我们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城建档案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完善体系,达到相當的规模,就是因为大家共同抓住了有利时机,利用国家有关政策,齐心协力开创和发展了城建档案事业。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城建档案馆的建设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制约,整体上层次、上水平还要走一段较长的路。
二、经济体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作为科学技术事业单位的城建档案馆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主要是通过竞争、价格、供求等市场机制来调节和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除了商品市场之外,它还把一切涉及经济关系的行为都推向了市场,对非经济领域也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影响。城建档案工作虽不属于经济领域的活动,但它能够参与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一切社会活动,不但能带来社会效益,而且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能使利用者获得立竿见影的收效,从而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城建档案工作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从深层次和新角度引发了对城建档案工作的思考,采取新的措施,积极输入市场经济中的效益、质量原则和竞争机制,激发城建档案工作自身的生机和活力,一改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四平八稳的工作方式,不断自我完善、向前发展。应该说,市场经济的确立,对城建档案馆的发展是一种机遇。但与机遇并存的是挑战,市场经济下的城建档案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主要表现是“四重四轻”,即“重经济效益而轻社会效益,重眼前利益而轻长远利益,重正面效益而轻‘影子效益,重局部效益而轻整体效益”。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它影响了人们对城建档案工作的正确认识,损坏了城建档案馆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因此,应端正认识,树立全面效益观,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做好服务,做出贡献。
三、法制环境
城建档案事业是一项科技文化事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相继颁布了《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城市规划法》及《建筑法》等法律法规,使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有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近几年,建设部又先后颁布了《城市建设档案分类大纲》、《城建档案主题词表》、《城市建设档案案卷质量规定》、《城市建设档案馆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城市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这些法规、规章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城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将城建档案管理规定纳人城市建设法规系列,标志着城建档案管理法制工作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促进全国城建档案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新时期如何建立健全城建档案的法规体系,仍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四、城市化进程
社会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必然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据有关资料表明,截至2005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3%,离城市化国家80%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这说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化国家。专家预测,未来10多年内,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7%,接近或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由此可见,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我国的城市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建档案的数量将会不断增加。如何管理好、利用好海量增长的城建档案,是城建档案馆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五、科技发展水平
21世纪,人类社会将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为显要特征,以新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为主导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正以其海量的存储容量、超强的计算和自动化处理能力以及方便快捷的网络沟通,催生信息量浩大、社会共享度高的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城建档案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正在较快普及。在普及应用过程中,大量的非电子档案正在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电子档案。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的推广,办公自动化及无纸化办公、设计绘图自动化及无纸化制图日益普及,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活动中以及在勘测、设计、施工各个环节,直接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档案。原来主要以模拟信号方式摄录制作的普通声像档案,随着数字化摄录及编辑设备的普及应用,逐步为数字化的电子声像档案所取代。21世纪是一个“数字”时代。数字地球、数字城市乃至数字社会将有力地推动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未来城建档案馆,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档案馆。由此看来,新世纪发达的科学技术为城建档案馆建设提供了更为先进的科技手段,赋予城建档案信息全新的形态,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将为城建档案馆的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