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新闻叙事特征探析

2017-07-20张冉冉姜媛

魅力中国 2016年45期
关键词:符号消息公众

张冉冉 姜媛

【摘要】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载体作用。作为一种媒介,它具有自身的叙事特征,本文从叙事内容、叙事时距、叙事符号三个角度,结合浙江部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消息对其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官微;叙事特征

微信公众平台在近年备受青睐,具有公开性及大众传播的媒介特性。据调查,每所高校及所属二级学院至少拥有一个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另外还有学校团委、各部门等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因而在高校中它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作用。

文章选取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这五所高校,对其2016年9月份发布的微信消息从内容结构、叙事主体、话语符号等进行了分析,发现微信平台的叙事区别于传统报纸、电视以及微博,它不仅具有交流、传播的功能,也具备区别于其它新闻媒介的叙事特征,是充分调动声音、文字、视觉的各种要素综合构建起来的叙事系统。

一、叙事内容大众化

在各高校官方微信的推送内容中,呈现出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即推送内容以学校近期发生的重要事件为节点,例如开学、校庆、重要学术会议、周边吃喝玩乐、甚至与学校所在城市相关的重要内容为主。与学校官方网站相比,这类消息推送的内容更具生活化气息,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能够与读者产生交流与情感上的共鸣,阅读量高。

(一)内容构成分类

根据“表达即叙事”的原则,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消息内容构成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学习类、生活类、人物类、校本大事类、会议类。其中生活类包括上文所说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风景、生活便利信息等,此类信息最受学生及读者所关注;学习类主要指一些重要学习信息公告如考试、选课等与学生关系密切的事件,这类内容即使内容单一,但由于是学习必需品,往往阅读量大;而人物类微信消息所日的推送的不仅是老师,更有身边的同学或某一集体,广受身边同学所关注,同时,转发量、点赞数也多;相较之前几类消息,会议类消息在微信平台的推送中占据一小部分篇幅,但是会议类往往采取传统新闻事件的叙述方式,阅读量相对较低。而最后一类校本大事类,主要包括涉及学校重大荣誉事件的消息内容,此类消息能够激发广大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形成读者与微信平台本体的强烈归属感,因此阅读量高,转发量高,点赞数高。如浙江大学2016年9月25日的微信推送《重大突破!浙大教授竟用小苏打“饿”死了癌细胞!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社等媒体头条竞相报道!》虽然内容属于学术攻关,但由于牵动了数以万计校内外浙大学生的心,阅读量相比较于其他有非常大的提升。

这种生活化的叙事内容区别于传统媒体如高校官方网站信息的新闻,往往集中于学校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叙事的本质是生活”,当叙事回归到生活本质上来,也往往能够打动人心。

二、叙事时距扩大化

(一)多媒体手段综合应用

网络信息载体的不断更新,使得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消息传播途径可运用手段增多。经过统计和分析,现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中除了传统文字信息传送,视频、新闻链接的运用远高于以往。在一篇信息中,往往采用视频加文字、链接加文字,有些消息是视频、链接、文字三者均有。这种媒体运用的方式可以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更加详细得了解消息背后的内容,扩大了信息容量,降低了读者在看到一篇信息再去独自搜素寻找相关消息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也使得叙事的时间轴跨度变长,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跨度再现新闻事实。视频、音频等可视化新闻调动了人体感官器官参与其中,强化了图像和数字叙事符号的功能,降低了文字符号的原始出现频率。

(二)叙事主体的选择

当然,这种叙事时距的扩大不仅在于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还在于叙事主体。在高校微信的叙事主体中,公开的叙述者主体的选择。而在公开的叙述者中,又多选择概述。“故事的发生一旦进入人们的认知总是以时间作为存在的维度,叙事必然涉及时间的问题。故事段变化不定的时距和在叙事中叙述这些变化的伪时距之间的关系是叙事时距研究的内容”,如果说描写是将叙事时距缩小,那么概述则和其是相反方向,它是拉大叙事时距的重要方法,它通过较短的文字将事件进行快速描述,而将全文概要放置在文首、段首或页面端推送,压缩了文本的物理空间。在所统计的高校一个月的官微新闻中,70%以上都是概述。

三、叙事符号多样化平民化

(一)多样化的叙事符号

所谓的叙事符号不仅包括文字,还包括图片、漫画、方言俚语,音频、视频等,也包括我们现如今所流行的各类表情符号,诸如O(∩_∩)O哈哈~之类。

例如,微信公众平台中插入的语音,它改变了叙述者与受述者以往单纯依靠文字和图片进行交流的状况。如尼采所言,现代人为缺失的可能就是倾听的能力。微信推送中,首先通过语音进行新闻播报,不仅拉长了叙事的时距,也使叙述者与受述者的交流方式回归至声音,这一最原始的交流方式,通过“听”触发人们对事件的感知。

另外,微信中的表情符号叙事也充分留有网络科技时代的印记。如浙江大学9月23日的微信推送《在卡通漫画中,萌化你的网络安全知识》,该篇用视频、漫画的形式,将看似枯燥的网络安全内容以一种生动有趣的形式传达给受述者,形象而传神,有效地弥补了文字语言上的不足和表达的局限性。通过漫画,间接以故事形式生动传达,充分体现了网络时代的特点。

(二)大众化、平民化的文字语言

叙事符合平民化除体现在语音功能的使用、漫画、表情符号的使用外,还体现在语言本身的平民化中。微信叙事的叙述话语多感性,与传统媒体新闻相比,并无太多条框所约束。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消息文本中,经常出现方言俚语、网络用语以及拼音等,如“蓝瘦香菇”、“狗带”、“小目标”、“吃货”、小鲜肉”等,尤其是在标题中出现的比率更大。这种将汉字的音形义充分融合的形象化语言制造出亲切的话语表达效果,也体现表达主体对网络语言和大众文化的认同。

可见,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叙事,除了文字,多样化的话语符号如音频、图片、视频、表情符号等都呈现在读者面前,弥补了单一文字所无法避免的“隔阂”和“疏离”,变得充实、有血有肉起来。而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所面对的读者中,尤其是面对大学生群体,这种贴近生活原型的叙事符号糅合在一起进行新闻的叙事,则更能拉近与受述者的心理距离,发挥其载体的教育作用。

美国叙事学家伯格认为,叙事现象无处不在,就是一种强有力的表达方式。它是人类社会化活动的表现形式和特有的行为,也是一种“跨文类、跨媒介现象”,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条件下,表现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微信叙事便在这种条件下以其独特的魅力应运而生,它具有自身区别于传统媒介的特征和特性,发挥叙事功用,成为交流、宣传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热拉爾·热奈特(法).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再部落化与微信叙事.刘碧珍.新媒体.[J]2016年第1期

[3]微信新闻的叙事探析.赵利利.新闻研究导刊[J]第6卷第7期

猜你喜欢

符号消息公众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一张图看5G消息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晚步见道旁花开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
关于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几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