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2017-07-20罗君波郭振华
罗君波+郭振华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进行研究认为,高校体育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不仅仅来自外部,自身的内隐因素对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进而重视内部因素在有效教学行为中的重要地位,揭示有效教学行为的路径、过程等,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转化。
关键词:体育教师 高校 有效教學行为 内隐机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6—0128—04
有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教育素养与教育技巧感染并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同时激励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教学行为。具体到每一。堂课,则是指那些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目标完成的教学行为[1]。
1 影响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1.1 专业知识素养是高校体育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基础
高校体育学科知识具有特殊性。高校体育教师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承担的任务有:体育教学、校内外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业余代表队的训练工作等。其中,体育教学工作是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情境知识等)、人生信念等能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生动地表现出来,为达到有效教学提供了必要条件。它不仅反映着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而且也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通过访谈和总结体育教学经验以及对文献的整理和分析,认为影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专业知识有: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体育社会学知识、体育基本技术技能知识、体育美学知识、人体科学知识、教材知识等,为达到有效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体育教师所拥有的这些知识,通常是“隐形的”“情境化”的,并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行为体现出来,与教学行为有效性有很大的相关性。一个拥有丰富实践知识的优秀体育教师能够在教学时对教学情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从多种视角加以整体把握, 对问题的分析更为清晰和透彻,解决方法更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合理性,表现为高效的教学行为。
1.2 条件性知识是高校体育教师有效性行为的保障
条件性知识,即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包括教学方法与策略、学生发展、个体差异、课堂互动、教学计划与目标、教学评价等,掌握条件性知识有助于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从而顺利实现教育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大学生更加个性化,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能够以新的教育理念来面对自己的教学对象,以便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大学生们在身心健康、知识增长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总之,高校体育教师只有完整、系统、扎实地掌握条件性知识,才能有效地教给学生掌握各种体育知识、技能的方法,发展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才能根据不同的大学生个体对象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3 专业能力是高校体育有效教学行为的经验总结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具有较好的实践性。能力是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快慢。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只有在一定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是不能以语言的方式加以陈述与传递的,是一种“内隐知识”。高校体育教师要成功地完成某种教学活动要受到诸如知识经验、兴趣与爱好、性格特征等多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但只有能力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高校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体育评价能力、体育知识自学能力、体育教学能力、体育活动组织指导能力、体育教育观察能力、体育教学语言表达能力、体育科学研究能力、体育教学的创造性和系统性、体育教育机智、体育教育想象能力等。高校体育教师在专业特殊能力方面又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教学效能感与自我监控力;第二,学科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第三,体育教育科研能力。这些方面与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性密切相关。其中,教师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有效教学行为的转化过程中起着主要的隐性作用。
(1)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高校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评价、检查、调节、控制和反馈的能力。体育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越高,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研究表明,体育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会反映到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认知水平和其教学行为上,有助于其教学行为的合理化与规范化。[2]
(2)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在教学时的自我评价和判断。在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实现有效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因而,优秀体育教师的普遍特征就是教学效能感比较高。[3]一般来说,教学效能感水平高的教师富有挑战性,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坚信自己直接决定教学的成败,为确保教学的成功敢于正视困难。
(3)教师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充满创新的21 世纪需要大量的创新性人才。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创新能力就是人们创造新事物、产生新思想和新认识的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技能、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等。新世纪的教师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具有创新能力的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会运用创新思维进行综合概括,做出敏捷的推理判断以及深刻地分析、思考、联想与想象。由此孕育而成的教学行为可能是从无到有的创新与创造,也有可能是对原有的教学行为的重新组合或加工改造。在不断的实践、探索和尝试的循环过程中,教师的创新意识与行为在不停地闪烁,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而成功地将有效的教学行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4)语言表达能力。高校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其特殊性,表现为启发性、精确性、及时性、果断性、形象性、趣味性、感染性等特点。高校体育是以身体实践活动为主的学科。在进行教学活动,体育教师要使用大量的语言,组织体育教学,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们身体运动的能力,以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教学时,动作要领、练习方法的讲解,要精辟、透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体育教师要使用活泼、愉悦、和谐等具有感染性的语言形式,感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体育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或以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去探索技术动作等问题;体育教师要通过比喻、生动形象的讲解,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在学生身体疲劳或进行耐力性运动时,体育教师适时地以富于趣味性而又不失文雅的语言激发、振奋学生们的学习劲头等。
(5)动作示范能力。体育教师正确、优美、大方、熟练、轻快的动作示范可以使学生们体验到体育动作的力度美、健康美、形体美,就能受到教师示范动作的感染,获得一种满意的心理感受,从而提高学习动作技能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记忆表象,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并使之“内化”,并由此而产生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极大兴趣,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6)运用教材、钻研教法的能力。高校体育教师在掌握教材知识后,要注重教材的内在联系,合理、有效、灵活地运用教材。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任务、内容、要求,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学生易犯的错误及纠正方法,掌握动作的重点、难点、要领。确定学生乐于积极配合的教学步骤,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4 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策略素养
教学策略是指体育教师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措施和教学谋划,包括对所选用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体育教学顺序、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体育教学活动程序等的总体考虑。所谓策略选择,是指对体育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组织形式、活动程序等的相对最优的选择,更具有实效的教学策略。研究表明,教学策略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形成。教学策略高度熟练的高校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策略性知识从而能产生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
1.5 专业情意
专业情意是高校体育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的集中体现,是价值观、态度与情感在职业生活中的融合。态度、价值观是体现体育教师专业特征的重要保证。表现为高校体育教師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情趣,“有情有意”,不仅“不厌不倦”,而且感觉“有滋有味”,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和理想的境界,是一种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情感领域,体育教师的自我意识或自我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具有专业情意的高校体育教师乐于探究新事物,乐于学习,能够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具有良好的教学行为。
1.6 职业成就预期
在教学职业的道路上,教师们都会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并提出一定的成就要求,都希望做得最好,都希望争取成功,从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麦克利兰认为,成就需求强烈的人将事情做得更完美的渴望值越高,在工作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困难,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4]教师的职业成就预期就在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转化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职业成就预期的高校体育教师,其参与教学工作的主体意识较强,遇到问题善于分析、思考,能够深入探讨原因,勇于探索。因此,良好的职业成就预期,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师将一般的教学行为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
2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提高的措施
2.1 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
高校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是指体育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自觉地将课程目标细化为教学目标。[5]对于高校体育教师来说要理解、认同并落实这些目标,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现状中,高校体育教师把这些理念与目标内化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中的状况令人堪忧。高校体育教师们觉得技能与知识是硬性的,可以量化;而价值观、态度、情感、过程与方法等则是隐性的。要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性,提高其课程意识也是教学行为研究有待于深入探讨的问题之一。
2.2 丰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与教师教学的教学行为息息相关,它以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学科知识为理论基础,是在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实际指导作用,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规范者”和“引导者”一般教育学课本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对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则并没有多大的指导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缺乏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上会出现较大的差别,并运用实践性知识观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2.3 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高校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是造成教学效果差异的重要原因,与其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息息相连,是实现有效教学行为的关键,。高效能感的高校体育教师怀着对工作的热情把自己投入到教学技巧之中, 对学生更容易采取民主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影响大学生们对体育知识学习行为的自我强、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从而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6]因此,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不仅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们的工作热情,也直接影响着教学行为的有效性。[7]
2.4 培养高校体育教师的反思能力
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通过反省心灵的活动和活动方式,可以获得信仰、怀疑、思维、知觉的观念等。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从联系中把握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本质的概念。[8]我们这里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后对自己教学行为思考和批判活动,是教师得以从教学活动中吸取经验快速成长的关键。这种反思包括教学行为的反思、教育理念的反思、自己角色的反思、与他人关系的反思、学习方式等反思等。其中,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自己的成长与学习都有着重大影响。不同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要改善教学行为,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反思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观察、分析和研究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促进低效的教学行为向高效的教学行为转变。也就是说,高校体育教师个体要在教学思想上发生改变,能够认同所教课程的教学理念的价值,能够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新理念。
2.5 改革与完善评价制度
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评价时,应从体育教师的发展性出发进行多角度的全景式评价,激发被评价者对工作的主体感、职业认同感,[9]使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学生发展三者协调一致。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从教师驾驭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能力、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设计、教师的创新意识、工作责任心等方面进行评价,有效地促进体育教师有效性教学行为的发展。
2.6 完善激励机制
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其最大的效应。激励机制应该包括教师绩效的考核、物质与精神奖励等。
(1)物质与精神奖励 。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认为,满足教师自尊、自我实现等精神需求能有效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10]同时,注重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积极向上、舒适、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学校领导要公平地作出评价,实事求是地肯定教师的成绩,做出与其工作业绩相适应的精神奖励。[11]教师只有在物质与精神方面得到满足,才能积极地要求自我提升,进而促进教学向有效教学行为的转化。
(2)绩效考核 。在高校,学校对依据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标准对体育教师进行合理的绩效考核可以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成就感,进而满足高校体育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期望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被期望所激励。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绩效的考核,教师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去,教师的工作激情才能被调动起来,也才能在不断的参与中促进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陈晓端,马建华.试析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有效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J].教育科学研究,2006(2).
[2]申继亮,辛 涛.论教师教学的监控能力[J].北京师范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3]连 榕.教师培训的核心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增强[J].教育评论,2000(3).
[4]欣 怡.职业成就动机、教学情境与教师教学创新的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3.
[5]章云珠.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教育评论,2004(1).
[6]赵传兵,李仲冬.自我效能感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06(2).
[7]罗雅萍.成功的课堂教学来自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4).
[8]简明西方哲学手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175.
[9]杨继平,文军强.浅析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激励因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4):26.
[10]施文龙,吴志宏.中学教师的需要现状和中学管理的激励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26,
[11]李红锋, 王定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0):47.
On the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Luo Junbo1 Guo Zhenhua 2(1. Sports Institute, College of Hu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ongzhou Hunan 425199; 2.Spo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Hunan 416000,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investigation method, studies the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sults find that th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is not only from the outside, but also from their own implicit factors. So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osition of internal factors in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s, and revealing the path, the process of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and so on, are useful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behavior.
Keywords: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Implicit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