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空间视域下高校武运会发展平台构建思考
2017-07-20陈秀芳
陈秀芳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就榕城高校武运会平台的构建展开思考。武术进入高校课堂,但高校里却缺乏武术传播发展傳承的文化空间,构建武术文化空间,传承武术文化显得尤为必要。研究反思借鉴全国武运会举办中的优缺点,结合榕城地方特色,提出关于榕城高校武运会创办理念、项目设置以及赛事运作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文化空间 高校 武运会 发展平台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6—0085—04
2014 年全国武术运动大会竞赛规程总则中亦明确指出“举办全国武术运动大会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协调发展,彰显东方体育文化特色,展示武术运动综合实力,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运动水平、服务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进程中发挥特殊作用。”[1]一定程度上,全国武运会的举办为榕城高校武运会的发展平台的构建提供了一定借鉴作用。
1 武术的文化空间
199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中明确了“文化场所”的内涵,即“一个集中了民间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地点,但也被确定为一般以某一周期( 周期、季节、日程表等) 或是一事件为特点的一段时间”,并认为“这段时间和这一地点的存在取决于按传统方式进行的文化活动本身的存在”。[2]2005 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第3条中明文规定,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3]
武术是一种传统文化,其生存发展必须依赖相应的载体来表现,而环境就是其很好的生存载体。吉灿忠教授在《论武术“文化空间”的分类》将武术“文化空间”定义为:“是指某个集中展示武术文化活动或武术文化元素的地点,或确定在某一周期举办与武术文化有关的一段时间。”按照地理性和历史性之别,武术“文化空间”可分为空间类武术的“文化空间”和时间类武术的“文化空间”。前者是指集中体现武术文化或活动的村落、庙会、社区、学校和军队等。后者是指集中展示武术活动或文化的比赛、博览会,健康大会,庆典和节日等。但有时两者具有交叉性,如庙会就兼具着地理和历史双重属性。[4]本文就榕城高校这一场所和高校武运会这一活动的武术文化空间进行探讨。武术文化空间对武术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时代变迁,生产力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武术的文化空间也愈趋多元化。武术的文化空间经历了从生产到生活,从军队到民间,从农村到城市,从社会到学校的变迁。高校作为未来人才的培养基地,意识到其作为武术文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得尤其必要。
2 榕城高校武术发展现状
2.1 榕城高校简介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中心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福州市分为五区六县及两个县级市,总面积达11968平方公里。拥有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17所普通本科高校。从2000年福州大学城兴建以来,大部分高校基本都集中到福州大学城这一片区域。本文选取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江夏学院、福建警察学院、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这九所公办院校代表榕城高校作为调查对象。
2.2 榕城高校武术发展现状
福州地处东南沿海,水陆码头开放历史悠久,人烟稠密,经济繁荣,交通方便,文化发达。历史上,各路武林人物常挟技涉足其间,形成武林拳艺纷呈缤至之景象。后历经数百年各派拳师的演变,遂成具有福州地区诸多特色的各派地方拳种,其主要拳种有鹤拳、龙尊、虎尊、少林罗汉拳、文拳、梅花拳、牛拳、二郎拳、金狮拳、安海拳、走廊拳、女人拳、蟳法、四平大镇拳、南沸拳、儒法、鱼法、连环流星掌、猴拳、八井拳、六合门、自然门、张三丰太极拳、通臂拳等26个拳种。福州拳种种类多样且特色鲜明。经调查,榕城高校虽拥有如此优越的传统武术优势基础,但却没有将其物尽其用,在校园里几乎看不到福州传统武术的身影。从民国时期武术进入学校开始,学校加入到了传播发展武术的主力队伍中去,但其所取的成效却没有预期的效果。同样,榕城各大高校的武术发展现状也并不乐观。目前都是以武术课程教学、武术社团、武术队这样一个简单的模式发展武术且受众较少,没有创造武术传播发展的文化空间,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学校武术课程多以学习24式太极拳、三路长拳、散打基本功等为主;武术社团招纳的会员较少,平常的组织训练也十分散乱、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训练内容多为竞技套路、散打等;此外校方对武术社团及各种武术发展活动支持性并不高;武术队只有在响应学校比赛号召时进行临时组建训练以应对一些比赛。当然有些高校也有可取之处,如闽江学院有专业的教师指导习练咏春拳;中医药大学每年会举办全校太极拳比赛,校园外围24式太极拳的塑像建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太极拳文化氛围。2016年4月由福建医科大学武术协会牵头组织的一次榕城高校武术文化交流会,各大高校武术协会响应积极,纷纷派代表人员参加交流会,交流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可以看出高校里武术的群众基础还是不错的,但总体而言,这离武术在高校普及发展的这一目标还相去甚远,许多武术爱好者缺乏一个平台去更好地学习并展示自己,所以榕城高校武运会发展平台的构建显得势在必行。
3 全国武运会发展反思
3.1 全国武运会简介
到目前为止,全国武运会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其赛事代表了目前中国武术的最高水平,是一项综合性的武术赛事。其中竞技武术项目的参赛选手均在国内排名前8至前12行列;参加传统项目表演不论个人、集体,在各派中都具有代表性或者特点十足。另外,大会还为传统武术文化提供了充足的展示平台。大会规格之高、涵盖内容之广堪称是国内武术项目的全运会。大会包含竞赛项目、表演项目、文化项目三大部分。比赛涉及44个分项、103个小项,超过33个省市直辖市和单位参加了比赛。其中竞赛项目部分分为武术套路、传统武术比赛和武术散打比赛;表演项目分为武术段位制表演、武术特色拳种、太极推手以及短兵表演;文化部分则涵盖了武术文化论坛和武术产品展示等。全国武术运动大会与以往单项赛事不同,这是通过多年来武术领军者的共同智慧,才促成了的新型模式的综合型武术竞技盛宴,这是对以往单项赛事惯例的一大突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全国武术运动大会竞赛规程总则明确指出:“举办全国武术运动大会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协调发展,彰显东方体育文化特色,展示武术运动综合实力,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运动水平、服务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进程中发挥特殊作用。”[5]
3.2 项目设置的改进:当涵盖所有拳种,竞彩纷呈
全国武运会项目设44个分项,103个小项,基本涵盖了现代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的大多数内容,但也不是所有拳种都在其涵盖范围之内。作为全国性武术运动大会,应该根据拳种序列将129个武术拳种都纳入到武术运动大会的表演范围,让所有传统武术都拥有出场展示的机会,让中国武术能够在武运会这个平台上真正实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实现中国武术健康发展的最终目标。传统武术拳种,历经上百年能够传承至今,其蕴含着的传统文化无意识地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代人,当然传统武术也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所以需要我们通过交流与分享,相互学习,在继承传统武术、尊重传统武术的基础上,顺应时代需求,对其适当进行革新和发展。
3.3 加强赛事宣传力度,塑武运会特色品牌
武运会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在宣传方面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够。乏力的宣传,不仅没有让更多的民众认识、了解武运会,民众缺少参与的机会。同时,因为赛事要求规格高,许多普通武术爱好者也没有机会可以参加比赛,这使得武运会在民众间缺乏关注度,甚至许多民众还不知道有全国武运会的存在,更别说去了解全国武运会具体赛事情况了。所以今后武运会发展应对借鉴其他体育活动的宣传经验,努力打造武运会特色品牌,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快捷有效的宣传。此外,是否可以考虑在不同省份地区举办区域武术运动大会,让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提升民众支持率,拓展习练武术人口,获取全国武运会的在全国的民众基础。
3.4 构建武术文化空间
文化空间是指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文化空间即是生存环境。失去文化空间,武术文化发展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因此打造武运会这个平台就等于为武术构建了一个武术文化空间,在这个空间平台里,为武术营造良好的传播发展氛围,摒弃门派之见,求同存异,兼容并包,让更多的武术爱好者可以参与其中,在这个平台里相互交流与分享,从而凝结武术人的团结情感,构建武术发展传承的武术文化空间。
但全国武运会要求只有高水平的武术运动员才能参加,这虽然保证了赛事的品质规格,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將武运会打造成武术运动精英展示的专门场所,许多普通武术爱好者将被拒之门外,这与当初举办武运会的初衷相违背。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不同省份地区举办区域武术运动大会,让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这不仅可以提升民众的支持率,拓展武术习练人口,也可以在全国获取武运会的民众基础,构建一个更为广大的武术文化空间。
4 榕城高校武运会发展平台构建
4.1 榕城高校武运会理念设想:构建武术文化空间,传承武术文化
在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强势侵略下,武术为迎合这种竞技文化主流,在努力申请成为奥运会项目时,几乎离开了自身的文化本位,遵从技术本位,却也无法做到完全革新迎合西方竞技体育理念,反而将原生态的武术弄得面目全非,得不偿失,缺失了文化本位的中国武术,使中国武术在发展生存道路上失去了自身的文化空间,也使武术的传播发展走向混乱无章,没有正确的理念引导。武术进入高校,其本应成为武术发展的主力军之一,却应当下高校武术文化空间的缺失,是武术文化传承在高校里成为一句空头口号。榕城高校更甚。其一,武术课堂重体育性,轻文化传承,高校武术教师大部分是“学院派”,多注重外在技艺学习,弱化武术拳理拳法的讲解,不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其二,在高校里几乎只有在武术课堂里才能看见武术的身影,缺乏武术课外空间,唯一的武术社团课外空间也因为学校管理的乏力,缺少经费支持和专业教师的指导,无法发展壮大;其三,尽管福州拥有鹤拳、狗拳、香店拳、梅花拳等26个传统拳种,但能够进入高校得到传承的传统拳种几乎没有。所以针对榕城高校这一现实状况,联合各大高校,组织筹办榕城高校武运会,为武术的传播发展搭建一个公共平台,构建武术文化空间,传承武术文化,显得尤为需要。高校武运会的创办将给武术的传承发展构建一个恰当的文化空间,为榕城高校的武术文化传承提供特定的活动平台。福州地方特色拳种进入这个平台进行表演展示,供高校里热爱武术的学子进行学习分享交流传承,同时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让更多的人学习了解传统武术,加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记忆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凝聚民族精神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手段。
4.2 榕城高校武运会项目设置理念设想:注重交流分享,竞技与传统并行,凸显地方特色拳种
全国武运会设有竞赛项目、展示表演项目和武术文化展示三大部分,竞赛项目分为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表演项目分为武术段位制、武术特色拳种、武术太极拳推手、武术短兵、武术健身操项目;武术文化展示项目分为武术文化论坛、武术发展情况展示、武术文化产品展示。其比赛录取名次和奖励办法如下:
(1)套路自选项目:按各单项男、女分别录取前8名,第1-3名颁发奖牌和证书,第4-8名颁发证书。按照实际参赛人数录取;(2)套路传统项目:按各男、女单项和集体项目分别录取一等奖20%,二等奖40%,三等奖40%,颁发奖牌和证书。按照实际参赛人数录取;(3)散打项目:各级别男、女分别录取前3名,颁发奖牌和证书;(4)集体项目:分别录取一等奖20%,二等奖40%,三等奖40%,颁发奖牌和证书。按照实际参赛人数录取;(5)太极拳推手项目:按男、女分别录取前3名,颁发奖牌和证书;(6)武术短兵项目:各级别男、女分别录取前3名,颁发奖牌和证书;(7)武术段位制项目:颁发表演奖;(8)武术特色拳种项目:录取一等奖20%,二等奖40%,三等奖40%,颁发奖牌和证书。按照实际参赛人数录取;(9)设“武德风尚奖”。从项目的设置和比赛录取名次和奖励去分析,可以知道,全国武运会以交流、表演和武术文化展示为主,弱化武术竞技比赛,淡化金牌意识,以演武为主,比武为辅。在西方体育项目的冲击下,中国人习练传统武术的人口大幅降低,传统武术发展式微的局面是我们要正视的现实,武运会竞赛规程依据传统武术发展现实处境,根据传统武术的发展特征,组织传统武术特色拳种表演与交流,为各拳种门派的中国传统武术提供了切磋交流的平台,创造传统武术发展的文化空间。虽然全国武运会的组织工作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但其给我们传播发展武术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榕城高校武运会的平台构建可以借鉴全国武运会的优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项目设置。福州历史悠久,拥有浓厚的武术文化底蕴,拥有鹤拳、龙尊、虎尊、少林罗汉拳、文拳、梅花拳、牛拳、二郎拳、金狮拳、安海拳、走廊拳、女人拳、蟳法、四平大镇拳、南沸拳、儒法、鱼法、连环流星掌、猴拳、八井拳、六合门、自然门、张三丰太极拳、通臂拳等26个拳种,拳种种类多样且特色鲜明。榕城高校武运会项目设置应总结各类武术赛事项目设置经验,借鉴武运会优点,结合榕城地方武术特色进行设想:注重交流分享,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并行,凸显地方特色拳种。不同区域的拳种都拥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是这一区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高校武运会传播发展地方拳种,是对地方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把握住了文化本位这条发展主线,是一条可以长期健康发展的道路。所以榕城高校武运会项目的设置要把握住传承传统武术文化这条主线,在继承,发展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对传统武术进行革新发展,使其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与时俱进,得到良性永续的传承。
4.3 榕城高校武运会赛事运行设想:打造榕城武运会品牌,武术赛事惠及大众
当前中国武术的各种赛事种类繁多,林林总总,给人一种错觉,中国武术发展的似乎十分繁荣。有些比赛听起来高大上,冠上“国际”“全国”等前缀称号,但其实也只是小数量人群的参加,没有做到普及,没有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度,没有动员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同时许多大型的武术赛事成为人们争金夺银的名利场,极尽功利性,失去了原本举办比赛的初衷,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全国武运会对参赛人员进行严格的规定要求,如:套路中的自选项目:获得2016年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男子、女子、对练项目前8名的运动员可报名参加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套路自选项目的比赛;散打项目:获得 2016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男子、女子各级别前4名的运动员,可报名参加全国武术运动大会散打项目的比赛等等。这就保证了参赛运动员的质量水平,作为一种全国性的武术运动大会,为武术节业内人士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标杆,为非习武人群提供了深刻全面了解什么是中国武术的简便途径。所以榕城高校武运会的赛事建设也应当效仿全国武运会的赛事建设,建设品质赛事机制,打造榕城高校武运会品牌。另外榕城武运会的创立应该建立在榕城各个高校组织校园武术运动会的基础上,由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江夏学院、福建警察学院、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这九所公办院校的校武术协会形成协会联盟牵头组织,注重高校之间的交流互动,相互学习。除此之外,获取校方的支持十分重要,所以要通过各高校武术协会成员的努力,来获取校方的政策支持,组织校园里一年一次的校园武术运动会,创建校园武术发展文化空间,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学练武术的运动中来。通过校园武术运动会比赛,优秀的武术运动员将有机会代表校方参加榕城高校武术运动会。同时,每所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传统武术习练,建设具有传统武术特色的文化校园,在榕城高校武运会中向各个高校展示自身的传统文化特色。使榕城高校武运会实现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协调统一,和谐共进,全面发展的赛事运作理念。另外,榕城高校武运会的创办在赛事上要充分体现“重在参与,注重分享”的理念,可以说,这相当于各高校协会联盟自下而上推动榕城高校武运会创办,为各高校学子提供一个公关产品,其立足点就是要普惠大众。榕城高校的武运会就是要惠及大众,这个美好的目标将推动榕城高校武运会的创立,营造出榕城高校武术生态和武术文化空间。
参考文献:
[1]2014年全国武术运动大會竞赛规程总则[Z].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2015-07-05.
[2]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412.
[3]刘朝晖.中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比较研究:基于文化空间的分析视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1):24-29.
[4]吉灿忠,纪铭霞. 论武术“文化空间”的分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02):1-3.
[5]2014年全国武术运动大会竞赛规程总则[Z].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2015-07 -05.
[6]王现强,梁勤超,李源.文化空间视角下全国武运会发展审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39-43.
On the University Wushu Games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pace
Chen Xiufang(School of Sport Scienc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China)
Abstract: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interview and field research, the study is made on thinking of the University Wushu Games development in the Rongcheng. Wushu has become a part of the course in University sports, but it lacks of the cultural space to develop in universities. On the reference of the Nation Wushu Gam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ombined with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Rongcheng, the study puts forward some think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platform of the University Wushu Games, such as the found ideas, project settings and games operation.
Keywords:cultural space university Wushu Games development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