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符号学视域审视大众武术的发展

2017-07-20张秋平

武术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表征文化符号

张秋平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大众武术文化进行符号学的框释与分析,分别从符号学视域下大众武术的概念范畴、表象特征两个维度进行讨论,对其中的多维性特征进行详尽分析,进而有利于我们精准地解读武术大众化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从而打开深层次解读大众武术在社会中作为一种文化事象的价值与存在意义的路径,最后从侧面挖掘武术的“柔性”文化。

关键词:大众武术 文化符号 表征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6—0066—03

近年来,随着文化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极大地促进了竞技武术的传播与发展,而作为另一种形式存在的大众武术却鲜有学者提及。大众武术在某种程度上可被视为竞技武术的大众化展现形式,两者分别从属于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引用符号学的理论对大众武术进行解析,有利于帮助解决现代化社会中武术作为体育项目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如人们对武术的认知仍旧存在的质疑,在“随性”与“规范”的范式中探骊武术的文化符号,丰富其理论内涵,提升其学术品位。迄今为止,处于主导地位的竞技武术为武术学科的传播发展带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给武术本真性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随着时代的逐步推进,体育的产业化、大众化发展正在呈现上升的态势,理清体育的发展现状,处理好精英与大众的关系,有利于为其发展提供充分的资源储备。

1 大众武术及其文化符号释义

1.1 大众武术释义

近年来,我国武术的发展以竞技武术为主导,大众武术以民间散落发展为主,并未形成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和体育发展大众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因此,厘清大众武术的概念范畴是研究其现象与规律的首要前提。随着目前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文化的生存空间朝着精细化的态势发展,武术亦是如此,就其发展目标而言,可按类别划分为竞技武术、传统武术、大众武术等。大众武术是大众体育的一部分,其研究并非是较为新颖的视角,但也尚未步入模式化发展的规整路径。就其展现形式而言,不是竞技武术套路的简化版,或者说是降低武术的标准和规格教于大众去习练,而是应有自身的体系和发展模式。

大众武术是在“大众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以攻防技术为素材,以传统文化为理论依据,以大众为活动主体,以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休闲娱乐、社会交往为目的,注重参与和交流,不要求按严格的组织与比赛形式,在公共场所开展的灵活多样的武术活动。”[1]在大众武术中没有激烈的竞争、没有功利的追求、不属于锦标主义。它是一种生态休闲文化、流行文化、大众文化,对武术的传播、大众健身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大众武术”是相对于竞技武术的“精英”武术的发展形式,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武术内容和形式的“大众化”,亦可理解为武术内容可按照攻防原理进行编造,编造内容可根据自身生活习惯及思维惯性进行整理,以达到愉悦身心、健身房神的目标。大众武术的动作祛除规定性的复杂动作,结合习练者选取的动作在一定程度上的进行组合,形成多元化的武术,而不是以竞赛夺冠为唯一目标的精英武术。二是指武术参与者习练方式的“大众化”,对于习练者并没有限制和要求,如经济地位、技术水平等皆无要求。就文化消费层面而言,大众武术更是趋附于兴趣和健身,是一种可被消费的文化产品。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大众武术伴随着生产技术、生活方式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复杂的体系,可以说在当代武术的体系中,大多数的武术套路均可列入大众武术的体系的当中,从具体内容来说,可以列出一个几乎没有穷尽的大众武术内容,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范围之广。而且随着现代社会的日益发展,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大众武术的形式和内容还会不断衍生。正是由于大众武术形式多样、内容复杂、范围之广,人们在把握大众武术时很难做出一个统一的、完整全面的界定,从而使大众武术的界定处于一个规范套路的状态当中。大众武术界定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悬而未决,恰恰反映为它在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因为理论上的难点往往是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1.2 大众武术的符号释义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种符号,”[2]既可以用来指代任何一种与时间和空间相逢的不在场的事物,还可以表达某种特殊的象征意义。大众武术是由多种元素共同组合而成的文化符号系统,其中以“大众”命名就显示其与社会大众的紧密相连,将其武术文化刻上社会化的符号印记,从而不仅使武术文化生存在自己的圈子中,而且也能将其文化广泛传播于大众当中。“符号是文化传播的基因,”[3]在大众武术这一文化系统中,众多的符号呈现出了各种形态。既有语言符号,也有视觉符号、听觉符号等非语言符号。各种符号的有机结合并相互作用,共同传播着大众文化。在符号学领域中,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主张通过研究语言符号内部的结构系统来解释语言学的文化意义。而大众武术作为非语言符号系统具备独特的符号特征与文化交流方式,是携带传统与时代双重意义的系统。在人们意识到大众文化被作为符号使用之后,大众武术符号才逐渐被重视。也就是说,大众武术符号是中国武术的一种时代表现,从演练到欣赏的需求逐步与作为客体的武术相契合。其实质是存在于时间轴上的一种动态发展过程。

在符号学领域内,索緒尔将文化记号分为所指和能指。“所指是通过符号载体来表达的意义,能指是由物质或表象载体所充当的对符号意义的指称。”[4]符号所指不只是广义的文化形式,还包括物质性的存在,如地域文化中较为出名的物质载体,四川火龙拳、西北鞭杆等都是“符号文化”的具体存在,但这种物质性的存在往往被赋予特定的“文化故事”,因此,“符号不仅是人类传递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认知和思维的工具。”[5]正如每当提及“中国”便会潜意识地联想到“中国功夫”,可见符号的作用在人们的意识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符号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符号的认同与认知则体现出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以及历史的了解程度。正如大众武术的随意性和灵活性,使得人们更易于接受大众武术这一符号文化。“符号文化”就是借以符号来表达其文化内涵的文化形态,如“中国文化可以用一系列符号表示”。总而言之,“符号文化”是对历史的沉淀,是能够与时俱进的经典文化。武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而存在,体现着中国人的精神品格,追求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因此可以显而易见地将它解释为传统的“以和为贵”的符号文化。

2 大众武术的表象特征

2.1 大众武术文化符号的柔性呈现

借助符号学来阐释大众武术,可以追溯至武术的符号原点,即拳与脚的综合使用,显示了武术原始形态的、低级的符号元素,随着文化的多元化,符号在人类的社会交际中逐步增多,而人们对符号的使用率也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武术技法元素日益增多,人类对这一符号的复制与模仿,使得这一文化体系日益庞大。历经岁月的积淀与提纯,加之人类思维方式及价值观的嬗变,武术的实用功能移居大众主流追求的边缘,从而使其所谓的技击动作逐步灌输了表现情感、愿望、祈求动机、仪式象征等意义。导致武术大众化的文化符号逐步从萌芽走向成熟。由于大众武术打破身体技术的固定要求,更趋附于受众的需求与认同,因此,人们通过大众文化这一文化符号传承着中国历史与文化,是最佳的选择。

武术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体育赛场上,武术充斥着竞技气息,是以比赛为最终目的的展现形式,在质朴的民间,武术又透露着传统味道,是以用为主的套路形式。而在多元文化浓郁的社会,武术又扮演着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角色。与此同时,大众武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拳种众多的特性,使这些风格各异的拳种或刚或柔,或击或养、或开或合等,可使不同需求的习练者得到较大的满足感,体质较弱、年龄较大者,可练动作轻灵柔和、缓慢的太极、八卦等。另外,武术的广泛适应性并不受到场地与器材的限制。武谚云:“拳打卧牛之地”,其中所流露出的含义可阐释为不局限于场地的大小,使习练者拥有较为随意的习练环境。武术运动场地及其器具的低要求对我国目前的健身场馆、体育器械不足的现状,无疑是必要的补充。尤其对于低收入人群和广大农村人群开展健身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2.2 健身符号:社会大众的需求原点

“符号的能力并不仅仅在于符号本身,而更在于它的意义。因为一个符号具有其自身之外的隐喻的意义。”[6]人们的思维方式总是将周围的事物赋予某种意义,使其对人们的认知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符号的隐喻意义就源生于此,从这一层面讲,关于符号的研究,应综合地把控其表象意义及隐喻意义,才能使符号载体平衡、稳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人们给事物赋予意义的过程就是构建文化符号的过程,然而在文化的交流中,符号的意指又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因此廓清文化符号的关系,是主体进行交流的保障。正如人们对于大众武术的认知,从行为主体角度出发,在认知武术的初始阶段是健身与自卫,这些功能是社会大众的共同需求,也是主体对客体的意义构造更加趋于大众化。“大众传播的发展在今日使人们空前地关注意指的广泛领域,而与此同时,诸多学科所取得的成就,又为语义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这是现代社会的历史要求。”[7]基于此,大众武术的健身符號被社会大众所认可,也是武术文化借助社会的“同化”功能达到广泛传播的途径之一。

2.3 大众武术的符号认同

“大众武术是大众个体或群体表达自我认同或社会认同的符号工具之一。”[8]人们的消费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特殊和重要的认同行动,或者说,“人们的消费行为是以认同的方式反映了人们对于自我和社会的态度。”[9]综上所述,武术的消费行为是对其文化的认同,从个体层面进行考量,武术习练者注重的是个体认同。而从群体层面进行审视,其所展现的是社会认同的贯彻和表现。基于此种意义,将认同作为一种理解大众武术的文化符号。“在世界系统方位内的消费总是对认同的消费” [10]在这个意义上,大众武术也就成了人们探索自身、寻求认同的一种重要的“媒介化”方式。

大众武术的消费不仅仅是技术技能的消费,它体现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赋予其意义,大众武术是“体现于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人们以此达到沟通、延存和发展他们对生活的知识和态度。”[1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武术的多样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大众获得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但人们不能超越自身的条件去进行与认同不相符合的大众武术活动,认同规定了活动的框架。大众的活动行为除了受到个人条件的制约外,更主要的还是决定于他们自身的“认同框架”。这里的认同框架指不同的年龄、性别、民族和社会地位,常常有某些特定的角色规范和认同秩序,并以此知道和规定自己的社会活动行为。大众武术是在特定的认同框架内进行的活动,认同框架是大众获得了大众武术活动的分层。

3 结语

大众武术的符号学分析既是对武术大众化的另类阐述,也是对其不同角度的文化剖析,文化是由人创造并服务于人,这既是文化作为一种存在的根本宗旨,也是便于人们使用的符号特征。与此同时,“大众体育是文化,但它是与人类具体的身体运动行为不可分割的文化,”[12]对于大众武术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能指”的表层意义上面,而要综合并深入地考量其技法背后的“意义系统”,其中蕴含着武术文化的核心基因,而且它所承载的是时代背景下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即人们思维认知的改变。大众武术在行为主体与客体之间铸就一座沟通的桥梁,为武术文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广泛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国志.社会学视野中的大众武术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华文.文化学概论新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01.

[3]庄晓东.文化传播:历史、理论与现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54.

[4]张建华.符号学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传承[J].中国体育科技,2015,03:127-130.

[5]郭 鸿.对符号学的回顾和展望:论符号学的性质、范围和研究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9-12.

[6]萧俊明.文化转向的由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7.

[7]罗兰巴尔特,李幼蒸,译.符号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王國志.社会学视野中的大众武术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9]戴安娜克兰,赵国新译,文化生产[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1:40.

[10]孙英春.大众文化:全球传播的范式[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16.

[11]克利福德格尔茨,纳日碧力格等译,文化的解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03.

[12]胡小明.人类学的历程与体育研究[J].体育学刊,2013(30):7-14.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Wush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

Zhang Qiu ping(Chengdu sports University graduate department, Chengdu Sichuan 61004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 to study the symbolic analysis and analysis of the popular martial arts culture, and discusses the conceptual category and the representation feature of the popular martial 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 The multi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which are analyzed in detail, which is conducive to our accurate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ternal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r martial arts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thus opening up a deep interpretation of popular martial arts in society as a cultural thing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ath , And finally from the side of the excavation of martial arts“flexible” culture.

Keywords:popular martial arts cultural symbols characterization

猜你喜欢

表征文化符号
“定篇”及其课堂教学有效性表征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
对化学语言及其教学的再认识
当前心育课无效教学的表征及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