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发展的多样性研究
2017-07-20张东强
张东强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分析法等,通过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散打形式进行观察,将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散打形式归纳为竞技、商业、大众、教育、传统五大种类,对其发展进行论述和分析,并提出了我对散打多样性发展的基本思考与建议,认为应当建立散打文化大视野、制订多样性散打规则、建立散打文化共同体。
关键词:散打 发展 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5—0046—03
1 问题的提出
早在民国时期的国术国考中,就设有与散打相关的内容,当时以拳脚门命名。1928 年第一次国术国考项目中就包括徒手的拳脚门(散打)、 摔角门;1933 年第二次国术国考中预试有了评分细则,对抗比试有了统一的护具[1]。到1979年,现代武术散打在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浙江省体委试点,当时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散打”与“散手”的名称上,都存在着很大争论。
其实“什么是散打”,在不同时代、不同职业甚至同一时代、同一职业的人群中都有着不一样的理解,散打在他们头脑中有着不同的观念,也引申出了他们对散打的不同定义。但,是不是可以非此即彼地断言别人眼中的“散打”非“散打”,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事实上,不同人心目中的“散打”只是散打发展的不同样态,是散打的多样化发展和衍生,是散打文化不断发展、不断更新、不断扩大的过程。每一个人心中的散打概念,都可以从中找到其發展的原形。以此来看,什么是散打的问题,其实是散打的多样性发展问题。
基于此,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分析法,通过中国知网,以“散打与多样”“散打与多元”“散打与发展”等为关键词,查阅所有与本选题高度相关的资料,通过对当前社会中所存在的散打竞赛、散打形式、散打教育、散打习练人群进行观察,将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散打形式进行归纳与分类,分析各种形式散打发展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散打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 相关概念界定与散打的多样性发展
2.1 散打与散打多样性
概念是判断、 推理和论证的基础, 是关于某一事物思维的起点[2]。散打的概念是什么,怎么样对其进行界定,当前关于散打概念的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散手,即把套路中的攻防动作拆散开来,因时因势地灵活运用[3]。现代的竞技散手,是两人按照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法战胜对方的搏斗项目。其特点是手脚并用,招法灵活多变[4] 。散打又名散手、手搏、白打等,是武术中徒手对抗性的项目之一。它是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制胜对手的攻防技术,最直接地体现着中国武术的实战价值[5]。竞技武术散打是指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专业人群为活动主体,围绕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规程的要求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或集体的运动竞技水平,争取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传统体育。
因此,散打多样性是指散打运动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向外扩散,不断衍变出新的形式,形成新的散打内容,更大范围的说,当前所有以散打为基础,以它为命名,及与其相关的内容,都是散打的多样性内容。根据以上学者们关于散打概念的界定,武术散打至少应该包含传统武术散打,即散手(包括各门派中的散手),竞技武术散打两种内容。但从当今散打的发展来看,散打的发展远远不仅这两种内容,至少应当包括商业武术散打,如散打王中王、中外散打对抗赛、武林风等形式的散打内容;社会大众习练的不以比赛为目的的散打内容,即大众散打;学校教授的不以规则限制,符合人体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的散打内容,即教育散打等。
2.2 多样性的武术散打内容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的丰富,人们业余时间的增多,在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社会导向下,武术散打开始随着人们的需要进行着多样性调适,在这种社会域境中,出现了诸如:竞技武术散打、传统武术散打、商业散打、教育散打、大众散打等内容。
2.2.1 竞技武术散打
竞技武术散打的雏形可以追述至民国的国术国考,其作为一种正式竞技体育体系的建立是在改革开放后,在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浙江省体委三个单位进行的试点,经过80年代的探索,90年代的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竞技武术散打体系,其主要是以专业人群的参与为活动主体,根据竞技散打项目规则与规程的要求,对专业人群进行高强度、大负荷的强化训练,使个人或集体能够在相关比赛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从而取得最优异的竞技运动水平,争取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由传统发展而来的现代体育活动。虽然当前竞技武术散打发展的举国体育体制优势已逐渐变淡,但在当下依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种形式的竞技散打比赛依然开展较为红火。如散打世界杯比赛、散打锦标赛、全国武术散打比赛、全国运动会中的散打比赛、全国武术馆校赛中的散打比赛、全国青少年散打比赛、各省市中的散打比赛等。
虽然竞技武术在当下的发展形势依然较好,但是它并不符合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发展的“先普及后提高”再“竞技”的金字塔型发展历程,也就是说,随着举国体育体制优势的平衡与消失,竞技武术散打的发展将面临着低落与改革的问题。当前它已经显现出基础较为薄弱、竞赛吸引力不强、梯队建设不合理、可持续性发展动力缺失等问题。
2.2.2 传统武术散打
传统武术散打,或称散手,是相对于现代武术散打而言,指各门派中的拆招动作练习与擂台技术内容。自现代武术散打全面推广以来,传统武术散打快速地走向了没落,虽然也有一些从事传统武术散打人士专门出书立著(如:孙国玺的《太极散打》、习云太、吴信详等的《峨眉散打术》、安在峰的《八极散手用法》、冯振旗的《太极拳与散手》、骆广才的《武术散打技法》等)以挽留与宣传传统武术散打内容,但是在以竞技娱乐为主流的现代体育时代,传统武术散打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只是一种潜流,小范围地传播于社会之中。如何使传统武术散打在现代社会中能够广泛传播发展,挖掘传统武术散打中部分技法以使其符合现代社会人的需要,是传统武术散打从事者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就竞技武术散打的发展而言,传统武术散打一定不能邯郸学步走竞技武术的老路,那同样会陷入竞技武术发展的困境,也不应当进行整体革新而使其失去传统性,而应当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厘清当今社会人们需要什么样的传统武术散打内容,并对其进行适宜性改造,能够使其在当代社会获得新生。
2.2.3 商业武术散打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但产生于举国体制的竞技散打并不是以市场追求为导向,其从事者也不懂得市场经营与赛事打造,这就造成商业武术散打发展的长期不景气与断层。如2000年湖南卫视播出的中国散打王比赛,在当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具有较高的收视率与社会认知度,同一时期缔造了柳海龙、宝力高、苑玉宝、那顺格日勒等一批知名运动员,最终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于2003年叫停。之后是2004年河南卫视的《武林风》栏目开播,虽然影响力不如散打王,但武术散打商业化的路径得以撑起。当下,随着人们对散打商业赛事需求的增多与提高,又逢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出台,如今,各武术散打商业赛事取得了良好发展势头。同时也存在着武术散打异化严重,创新力不足使其它格斗文化挤压散打商业化空间等问题。
2.2.4 大众武术散打
由于中国地理环境造就的中国农耕文化生存背景,使我国社会的治理模式更偏向文而不张扬武,“武”文化在中国文化中长期作为一种潜流而存在。尤其是宋以后,武文化更显低落。造就了中国人的文弱现象与心态,但是人作为一种本性的动物,天生具有武的基因,人们依然有对武的向往,于是在中国出现了一种独特文化现象,武侠小说盛行于世。但这只是封建时代统治者的压抑所致,现代社会已经没有禁武条例,社会中一些爱好者开始广泛习练武术,但他们的习练并不是以竞技比赛为目的的,也不以商业价值所用,只是为了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习练目的的不同,使他们对散打技术的选择与竞技武术散打体系有所偏差,散打的传播者也不以竞技武术为绝对标准进行传播,于是在社会中就形成了一中以竞技武术为蓝本,包含大量竞技散打体系之外的散打形式,本文中我们称为武术散打多样性之大众化,或者说大众武术散打。当前大众武术散打发展的问题在于人们的需求不一,散打市场所能够提供的形式也比较多,造成整个大众散打市场技术体系混乱,标准不一。
2.2.5 学校武术散打
学校武术散打指在学校中开展的武术散打教育内容。主要包含武术学校、体育运动学校与学校武术教育中的散打项目三种形式。目前学校武术散打开展较好的地方为武术学校,因为大量学生选择武术散打习练,使武术学校教育中的散打在专项技术水平、教学模式、规模等方面取得较好发展;体育运动学校中的散打教育虽然技术水平较高,但由于习练人数较少,而不具规模;学校教育中的散打教学,除了高等院校作为众多项目中的一个开设外,在广大中小学中只是个别开展,而在高等院校中的开展由于学生学习时间短、教学器材、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使高等院校中的散打教学只是蜻蜓点水,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掌握这门技术。学校武术散打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大中小学中系统开设,一方面能够保证安全,另一方面又能够保证学生身体素质与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
3 武术散打多样化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3.1 建立散打文化大视野
当前武术散打发展的重点依然是以官方为主办单位的竞技武术为中心,可以理解官方为开展方便对武术散打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但是在重视这种规范性的同时是否考虑到了其它散打形式的发展,是否应该对其它散打内容予以重視是价值探究的问题。目前,除了商业武术散打艰难地取得发展之外,其它种类的散打形式依然处于无序的发展状态中。这一方面在于官方对其它形式的散打内容不重视,另一方面也在于官方的不支持,没有积极给予政策与引导。因此,未来散打的发展应当建立一种散打文化大视野,以一种新观念来引导其发展。因为,过去的散打内容决定着当今散打文化的基本走向,今天散打的发展也将决定着未来散打的基本格局,所以,我们不能再用昨天的散打概念去界定未来散打的总体走向。不能再用那种只符合竞技散打标准的唯一式的散打形式来界定当前散打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与多元性,而应该以一种海纳百川的心态去包容社会中新出现的种种新的武术散打形式,以使各种新的散打形式能够百花齐放,最终使散打运动能够在社会中有多种形式,适合多样人群,实现散打文化的广泛普及。
3.2 制订多样性散打规则
规则对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为,正是不同规则、或者说规范的引导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体育文化内容。但是当前散打的发展,除了竞技武术散打、散业武术散打有较为固定与规范的规则外,其它形式的散打内容不但没有明确的规则,而且在技术体系与指导思想方面也没有具体的规范,但当前社会各群体对散打运动的需求又多种多样。因此,根据不同人的需要制订不同类型的散打规则就成为了当前急需的现实问题。针对此,本研究认为竞技武术散打、传统武术散打、商业武术散打、大众武术散打、学校武术散打都应制订相应的散打规则。在这些规则的制订中,竞技武术散打作为一种官方的散打形态应当是散打发展的主流和中心,一方面竞技武术散打规则应当考虑到其它形式散打的发展现状,来进行规则的制订与调整,而不应像过去那种紧紧围绕奥运会来进行规则改动;另一方面,其它形式的散打规则制定应当考虑到作为官方的竞技武术的基本导向,围绕竞技武术散打的开展来进行规则的制定,使武术散打能够得以规范化发展。
3.3 建立散打文化共同体
当前各种类型的散打形式依然处于散涣的发展状态,竞技武术散打在官方的支持下以自我为中心在进行发展;商业武术散打因为有着雄厚的资金支持也能够不顾虑竞技武术的基本规范而走自己的模式与路径;大众武术散打由于其自身的娱乐性与散乱性,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发展路向;学校武术散打由于开课性质、安全性及支持力度的不足,基本处于无组织状态(在教材、师资、竞赛等方面虽然有全国大学生散打竞赛,但开展时间较短,各方面内容需要大幅度完善),与全国基数相比远远不成比例。因此,各种散打形式不仅内部需要通过一种模式与团体将其团结起来,而且竞技散打发展也需要将各种形式散打从事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共同参与到散打运动的建设中来,以一种大格局、大视野来对待武术散打的当前发展,并引领其未来。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2] 徐 才.武术学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3] 编写组.武术(四)[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93.
[4] 徐 才.武术学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5] 习云太,吴信详,吴信训.峨眉散打术[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On the Diversity Development of Wushu Sanda
Zhang Dongqiang(Jiageng College of Xiameng University, Zhangzhou Fujian 363105,China)
Abstract: This research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observation, analysis, to access to all highly related with this topic, based on the existing sanda competitions in the current society, and classifies Sanda into competitive Sanda, comercial Sanda, educational Sanda and traditional Sanda five styles, and their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The study offers some basic consideration and suggestions, to construct the cultural big view of Sanda, form Sanda rules and its cultural community.
Keywords:Sanda development d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