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文化视域下武术套路的艺术化发展

2017-07-20张繁

武术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视觉文化艺术化武术

张繁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社会步入消费文化为主导地位的角度来阐述武术的艺术化发展。研究认为,视觉文化的浮现加速了武术套路的艺术化发展,对武术传统的审美方式和审美追求等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武术的艺术化应是武术发展的时代选择,是时代赋予当代人的历史使命,是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武术艺术属性的凸显。但是,武术艺术化的发展并未沿着传统“主线”而发展,反而与其“本真性”愈走愈远。因此,在发展武术套路艺术化的同时应保持理性的发展思维,强调武术套路的内涵价值,注重内涵在视觉文化中的渗透,促进武术的健康发展与生态稳定。

关键词:武术 艺术化 视觉文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6—0050—03

武术套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肢体符号,是构成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其蕴含了丰富的传统内涵与思维模式,是一种掺杂攻防技击的身体艺术。武术套路是在人类求生本能及社会实践中提炼而成的武学体系,是根植于中国人独特的主观意识和思维方式在社会实践中的合理认识。从武术套路的演变过程审视其发展,“它经历了由搏杀行为、搏斗技术到搏斗技艺的转化。”[1]加之原始巫术活动的武舞更是赋予其神秘效果。与此同时,武术套路的艺术化形式也随之悄然而生,并逐渐形成有别于其他外来民族的艺术化审美方式。随着历史的推移,武术的技击性逐渐被弱化。同时,物质的科技化逐渐趋附于视觉文化,更加剧了武术的艺术化发展。 “所谓‘艺术化是指把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形象通过某种特定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并集中作用于欣赏者特定的感觉器官,使欣赏者产生包括美感在内的特殊感受,进而引起对客观事物广泛的联想和理解。”[2]中国传统审美思维造就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艺术至上”的文化标识,并使这种意识追求充斥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 视觉文化及武术艺术化的形成

1.1 视觉文化:消费社会的物化产物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其主要格局是市场经济的膨胀和消费社会的逼近所致。“消费”在如今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状态,消费的物品和观念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所有空间角落。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表述“在如今的社会中,人们周围存在着物质、服务等消费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人们逐渐脱离受到人的包围,转而替代为物。”[3]由此可见,在现代社会中,消费文化已经占据社会文化的主导地位,并对所有方面进行控制和调适,这正是当代消费区别于传统社会的特征。雅科布逊认为,“每个时代的文化中都有某种‘主导性”。[4]即是说,在多样的文化环境中,通过对文化表征的理解,可以凸显一些不同于其他方面的文化并占据主导地位,而其它要素则相对处于次要地位。任何一种文化发展都将遵循这一规律,武术文化的发展亦是如此。武术作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符号,其发展是一种动态的运动形式,记录和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历程,更是一种文化媒介,折射出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的精髓根基,并逐渐在本民族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从雅科布逊所提出的文化主导层面考量当代中国文化的变化,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文化的当代转变,就是它正在向视觉文化或者影像文化过渡。同时,学者周宪也认为:“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变,是它正在转向一种视觉文化。”[5]早期对视觉的解释仅仅是通过眼睛而达到对世界的认知,视觉俨然不能只是简单的“看”,而是从狭隘的视觉经验延伸至视觉文化。在消费社会发展进程中,视觉捕捉影像信息逐渐增多,并形成视觉消费,如今的消费不再从属于生产,或是对物品的满足和需要,而是成为社会的中心,带动了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的转变。消费的生活理念在意识形态方面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消费的行为习惯在物质商品领域为社会发展推波助澜。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大有改变,表现为物质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逐步多元化、文化消费亦是如此,并随着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消费比重发生转移,从而形成社会发展进步的组成因子。

1.2 武術艺术化与主导文化的“吻合”

武术在传播发展中一直以来都是以技击性为著闻,而其艺术化则是处于“配角”的位置,并未因其贯穿古今的发展模式而处于社会“主角”的地位。直至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普遍化的当代,其表现方式更加多元化,才使得武术艺术效果大放异彩。纵观武术艺术化的历史发展,在原始社会时期,武舞的产生就携带着艺术的缩影展现于人类社会,由表意到程式化的武术套路,显露无遗地展示出武术的艺术化脉络。中国传统思想追求“象形”思维、感性体悟的审美方式,催生了建立在传统美学基础上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不断在社会实践中塑造传统艺术的表现风格。在全球化时代处于“全球性互赖“胶着”状态中的人们,在分享现代技术带来物质生活便捷的同时,也遭受着传统思维被快速挤压,及传统文化强制“失忆”带来的心灵重厄。随着科研技术的炉火纯青,视觉的直观享受逐渐取代了传统意象享受的境界。审视武术套路的演变过程,不难发现,由原始的技击状态转向 “华实相辅、虚实相生”的艺术情景,“虚攻花击、形神兼备”的艺术表现,“意韵不断、回味无穷”的艺术特点来传达、表现武术套路的艺术美感。

时代的发展引领着文化的产生,而文化的产生离不开时代的主导。布尔迪厄认为,“每个时代的文化都会创造出特定的关于艺术的价值观念,这些观念支配着人们看待艺术品甚至艺术家的看法。”[6]当代文化逐渐趋附为一种视觉文化,在此过程中,其现象不可忽视地呈现出来,并以“仿像”的形式代替了“意象”的表达,由单一地、幻像的“超真实”替代了传统武术思想中以“意象”为主导思维而活跃的美感意蕴,武术文化与视觉文化的契合,恰恰刺激了传统审美方式的改变,也加强了文化信息的迅速传播,同时,新的时代背景也需要挖掘新的文化适应方式,这必然导致武术与时代相吻合的文化类型产生。如20世纪50年代,竞技武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应运而生,并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由传统武术结合时代的进化与发展,亦衍生出不同的艺术价值。倘若没有传统武术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更新,武术的发展又将呈现出别样的境况,或许按部就班地缓慢发展,或许与时代的“不兼容”,将进入“死胡同”的发展模式。简言之,中国人“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就是指导人们应随环境的变化而寻求发展,不应全盘否定事物更新的自然规律,更不能以闭关自守的思维审视大自然。

2 视觉转变:武术套路艺术化的成因

2.1 由现实到虚拟的艺术展现

武术套路的艺术化凸显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内容,套路艺术化形式是较为具体的、形象的,但其展现途径却不尽相同,“21世纪初,随着电子技术的发明和迅速普及,大众传媒相应地由印刷文化转型为视觉文化,由此导致了整个文化领域的视觉转型。”[7]在视觉文化袭来之前,武术套路均由现实性的视觉经验展现于大众。由身临其境转向媒体技术的包装,从演练者与观众在同一时空的现实要求转向演练者借助媒介而达到不同时空、不同环境的艺术展现。众所周知,正是随着人类生产实践范围的拓展和人类思维能力的提升,人类文化在不同的时间序列上呈现出广度与深度上的持续递增的发展态势。传统的武术套路展现是由眼睛直接捕捉动作信息,并配合感官系统的同步体验,从而直接甄别主观意识所需要的信息。亦可称,眼睛为主体提供的直观视觉经验是较为普遍的,为人类提供毫无杂质的资料,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有效手段。

正是由于人类具有对文化的不断创新和积累的能力,人们的文化才会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生活方式才能由不尽如人意,愈来愈向理想、惬意的方向迈进。就生活技术而言,武术的传播原本依靠于言传身教的方式,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武术的传播可以脱离这一传统模式而发展。同样,对于观看者的刺激也不仅局限于动作的优美及精气神的外显元素,更多的还有环境、气场的综合刺激。与其相反的是,通过媒介转换的影像则不具备这种效益,面对媒介或屏幕,观看者失去了多种感官体会,将多维空间缩减至二维空间的客观事实。由此可见,影像的呈现导致观看内容的单一化,未能解决观众的审美诉求,而是通过技术将其产品机械地无限复制,创造出产品的独有韵味,成为易于大众接受的产品。总而言之,视觉文化虽然帮助武术套路打破传播的“时空障碍”,但却又设置了审美的“心理藩篱”。

2.2 由体悟到直观的审美方式

传统的武术体验是由习练者反复琢磨其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并通过身体感悟的方式达到意会的效果。“‘体悟是一种既能体证、体觉、体知、体验言传知识,又可由惭悟、顿悟、通悟到贯通意会知识的‘通道之术。”[8]在武术的传承发展过程中,亲身实践是领悟武术之奥秘的关键所在,武术精髓的习得也是直接受制于武术习练者的身体感悟,在此过程中,习练者可将意象与肢体相配合,从而达到武术动作身心合一、形神兼备的效果。视觉文化的到来简化了身体感悟的过程,将其过程通过影像的放映,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武术之奥秘,对传统文化的压缩或抛弃无疑是较大的缺失。

美國社会学家伯格曾经说过:“如今看得越来越多,看得越多则越是要看,越是要看就看得越来越快。”[9]在信息多元化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信息需求欲望逐渐增高,为了满足其大信息量的需求,止步于文化表层认识现象就日益凸显。杰姆逊曾提出:“距离感正是由于摄影和电影的出现而逐渐消失的”[10]针对视觉文化,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角度随着科技的进步而逐渐发生改变,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含蓄、保守等内倾性文化为主导思想。而通过视觉文化对其长期的浸润与熏陶,以直观的角度审视其美学,其无不透露着与西方竞技体育的直观审美思想相契合的“高难美新”的气息。

2.3 由内涵到形式的重心转移

武术文化内涵的塑造并非是肢体动作的直观再现,而是累积现实社会中的格斗技法为外显语言,以传统民族文化充盈其内涵,进行加工和改造而成的一种肢体表现方式。普罗提诺说,“最高的美是目不可见的,须凭灵魂而不是感官去观照它”[11]传统武术承袭了传统民族文化内涵,是一种看不见的东方美,是一种“立象以尽意”的传统。武术家将对“象”的理解转化为具有武术属性的传统形象,所以,“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视觉文化时代,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交叉,在文化层面上出现“百舸争流”的态势,为迎合时代的发展,各文化辗转于各功能的不断挖掘与交叉文化的联袂探索中,只有具备强烈的视觉效果、视觉冲击,才有可能在大信息时代独树一帜。为了征服大众信息需求的“口味”,武术在视觉影响方面吐故纳新,从而出现了“内涵”与“形式”的失衡态势。一味追求并摸索大众的审美需求,将在某种程度上对文化内涵有着致命的打击。如武术竞技场上,为了博取“眼球消费”而在外形上渐变花哨,现代武术发展中的竞技“螳螂拳”就是明显的案例。改变了传统的比赛形式,增添了视觉与听觉的艺术刺激,使大众审美由“真实性”向“艺术性”的过渡。由此可见,当代武术套路的艺术化发展是时代背景下的明智抉择,亦是精神文明的升华使然。

现代武术的理念追求与传统武术的本真性理念大相径庭,现代武术的美是具有包装性的、刻意性的形式美,并未继承传统武术的原始性、传统性的内涵美,更多的是从武术直观的角度,如动作的幅度、编排、速度,或是服装的柔滑、图案、个性,亦或是音乐的柔和、节奏、顿挫等方面进行刻画,而不是从武术的精神、意蕴、情志等范畴进行彰显。综上所述,武术由传统的内涵美转向为竞技的形式美,是从意象到仿像的转移,也是视觉“重心”的变更。

参考文献:

[1]陈振勇,杜春林.表意主义视域下中国武术套路的本质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02):69-75.

[2]姚晓杰.也谈“寻常词语艺术化”问题[J].宜宾学院学报,2008,02:117-119.

[3]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4][5]周 宪.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

[6]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北京: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2.

[7]徐放鸣.审美文化新视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8]曹 华,赵光圣.体悟练习与武术技能的习得[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02):59-62.

[9]彼得伯格.现实的社会构建[M].汪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0]杰姆逊.后现代注意与文化理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11]朱立元.西方美學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On the Artistic Development of Wushu Routi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isual Culture

Zhang Fan(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from the society into the consumer culture as the dominant point of view, elabo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visual culture emerges accelerate the artistic development of Wushu, have certain influence on traditional Wushu aesthetic style and aesthetic pursuit, the art of Wushu should be the choice for Wushu development era, is contemporary the historical mission, highlights Wushu attribute in China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has not developed along the traditional "main line", but it is more and more far away from the "authenticity". Therefore, we should maintain the development of rational think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and the artistic connotation of Wushu, emphasize the value of content on permeability in visual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stability of Wushu.

Keywords:Wushu art visual culture

猜你喜欢

视觉文化艺术化武术
中华武术
艺术化 可否成为乡村的未来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策展研究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艺术化表达
论当下电影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武术
用艺术化手段引领儿童走进“童话世界”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