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民间武术文化发展环境与传播策略研究
2017-07-20方斌张斌孙园
方斌+张斌+孙园
摘 要:现如今国内各级机构举办了众多体育赛事,武术类电视节目也受到了热烈欢迎,为武术发展提供了交流平台。江西民间武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小学校也纷纷开设武术课程教授学生学习地方武术,同时,江西省将字门拳、上饶自然门武术等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激发了群众的学习热情。将传统武术于旅游业相结合;培养优秀武术教师;建立武术传承人制度与“武术大师”工作室;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改善单一传承方法等措施必将推广江西民间武术文化。
关键词:武术 传播 文化 江西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5—0031—04
1 国内武术发展环境
1.1 众多体育赛事提供交流平台
目前,国内外的武术形势已经初现欣欣向荣的势态,除了计划内的每一年的锦标赛与冠军赛,还有计划外的百强赛、联赛等赛事,媒体的介入赛事社会影响较大,发展趋势一片大好。据有关统计,早在2011年,仅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各类武术赛事多达60项,规格有国内赛事以及国际赛事,比赛项目覆盖少林拳、太极拳、散打等。中国武术职业联赛于2008年创立,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体育赛事,吸引了众多体育俱乐部的参与,极大地推广了武术文化。由江西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南昌市武术协会承办,在南昌、九江、宜春等7个地市同时开赛的2013年江西省首届武术段位制比赛,目的是加快武术工作标准化的步伐。在比赛期间,灵活多变的江西本地拳岳家拳等让武林高手们眼前一亮。江西省2014年在九江县举办首届国际武术文化节,这是江西首次举办国际性武术文化节,也是截至目前江西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武术比赛,比赛分太极类、太极推手、太极段位套路、健身气功、武术类五大类,比赛的同时,还进行中国武术段位制和武术裁判等级申报考评工作。
1.2 武术类电视节目的广泛影响
在西方国家体育产业已经发展成熟,但中国武术产业发展仅处于起步阶段。体育成为一门独立产业的历史并不长,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行业规模达2500亿元。我国较早以武术为主题的电视栏目是2001年山东卫视创办《中华武术》,此后其他一些电视台也纷纷效仿,如福建体育频道创办了以南少林技击武术打斗为内容的电视节目——《功夫》;2006年河南电视台开通了全国第一个以武术为专业的频道《武术世界》;2008年内蒙古卫视开播《英雄榜》《搏击风暴》等节目,而现在仍然在播的武术节目中河南卫视的《武林风》、央视的《武林大会》具有较高口碑和较大影响力。随着国内众多电视媒体效仿国外电视台制作各种真人秀节目吸引了众多粉丝,武术类电视节目在提高制作水平的同时,必定能够吸引众多学徒,也可推广武术文化。
1.3 体育设施建设齐全
根据全国第六次体育设施与场地普查显示: 2013年底我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而截至2015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7平方米,2011-2014年,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3405个,健身广场24879个,室外健身器材169万多件。在增加人均健身面积的同时,我国大型体育场馆也在走向普通民众,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了专业体育设施。据统计,2013年底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开放率达到87.65%。全国各地都有建成全民健身中心、武术馆等各种体育健身设施也不断得到完善。各省市文体部门还在全省城乡规划中提出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和乡镇全覆盖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可以说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省、市县、乡镇、村四级公共体育服务设施体系,为国民开展各项武术健身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
2 江西省民间武术文化传播的有利因素
2.1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由于民间传统武术具有保健功能,近年来在江西兴起了“武术热”与“太极热”,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武术体育课程,成立相关武术协会。依据2010年江西省运会报名参赛情况显示,江西省练习武术的人数不断攀升,各类武术项目普及程度也有所提高。江西人喜爱武术运动,据相关学者调查统计,约有400多万人习武或以前练习过武术,这占了江西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可见习武基数庞大。以樟树市为例,按照2011年至2015年樟树市武术之乡工作规划,到2015年,樟树市参加武术活动人口达6万人,占总人口10%以上;所有乡镇(街道)建有武术工作站(点),有兼职工作人员;每年举办一次以上全市武术比赛;武术健身活动展示成为节假日全民健身活动展示项目的龙头。
2.2 申遗成功保护了传承与延续
江西省自2007年开始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已经确定了四个批次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第二批文化遗产名录中收录丰城岳家狮;第三批文化遗产名录中收录袁州南庙武术和高安字门拳;第四批文化遗产名錄收录上饶自然门武术,这些传统武术被收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一方面对于开展抢救性修复和传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传播了武术文化,使得武术拳种被普罗大众所熟知并开始学习各类武术。以字门拳为例,为加大对这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2010年字门拳成功入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安黄沙岗镇于2014年筹资400万元建成江西省字门拳传承基地武术馆,开设字门拳武术类课程,每年暑期招收学员。现如今,江西省字门拳传承基地武术馆破除以往武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规矩。2015年,在高安市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字门拳被引入全市校园,横岗村小学、黄沙岗镇中心小学等成为字门拳进校园活动试点单位。申遗成功后,当地村民学习和传承字门拳的热情高涨了许多,现已有90%的村民在劳动之余习武健身。
2.3 众多中小学校开设了武术课程
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与应对全球化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江西省中小学校也开始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走在前列的是樟树市于2000年开展了全国武术操在学校的试点工作,中小学都开设了武术课,仅张家山街道的5所中小学习练展传统拳种的学生达2000余人。许多学校都在开发适应江西中小学实际的体育教材和编写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教材的建设中,他们认为江西民间武术体育教材开发具有优势,如地域优势,内容丰富多彩,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乐安实验小学就是其中之一,乐安小学从传承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出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发了《武魂》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而自主开发的体育特色课程。通过武术校本课程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张扬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形成了人人懂武,爱武的校园氛围,树立了“以武养德,以德立教”的办学特色。浮梁县第一小学以武术兴趣小组的基础,在抓好体育课堂教学主阵地同时,把武术教学向课外延伸,组建校级、班级武术代表队,定期开展活动。武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在1—6各年级开展武术教学,一、二年级在地方课程中开设一节武术课,三—六年级每学期在地方课程中拿出6~8节课进行武术单元教材的教学。
除了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校本课程之外,一些学校在早操或午间操时间改广播体操为武术操,如2013年春季开学以来,九江小学首次在早操时间组织学生习练国学武术操,通过在配乐中添加诗词朗诵的形式将国学文化与传统武术动作融合,编排成国学武术操,并在体育课上教授学生。峡江县第二实验小学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施中华武术操,各班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课余体育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学习武术操,在全校掀起了学习武术的高潮。
2.4 客家文化的影响
客家文化意识中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又富于求实的精神,客家人他们“重名节、薄功利,重孝悌、薄强权、重文教、薄无知、重信义、薄小人”的价值取向对于传承武术具有有利的推动作用。同时受到复杂的社会环境,客家人迁移的历史,传统社会的“出仕”心理的影响,使得客家地区习武之风盛行,强化了客家人“尚武”的风尚。赣州市全国三大客家聚居地之一,而江西民间武术大多都集中在赣南地区,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客家人的几次大迁徙江西赣州客家人已经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他们散居全球,这些散居在外的客家人是重要的客家文化与精神传承与创新的主体,通过客家人的客家文化的传播,必能推广江西民间武术文化。
2.5 孔子学院与对外交流项目助推中华武术热
截至2015年12月1日,中国国家汉办已在全球134个国家(地区)建立500所孔子学院,目前,江西省高校在海外已建成10所孔子学院,分散在全球各国的孔子学院纷纷通过开设专门的武术课;举办武术讲座;进行武术表演;在夏令营中开展武术学习活动,成为推广中华武术文化传播的平台。比如在2009年孔子学院大会中有近30%的孔子学院(课堂)开设了武术课,教授内容主要为太极、长拳、功夫扇。而在非洲大地遍布中国武术馆和武术学校,如埃塞俄比亚首都有17家中国武术学校或武术培训俱乐部,每个俱乐部每年至少有100多名学生。而亚美尼亚孔子学院自2010年开办武术课教学以来,吸引了当地武术专业人士、大中小学学生及市民的青睐。江西理工大学在斐济建立了“中华文化大樂园”的华文教育基地,江西12名教师赴斐济讲授中华武术、汉语语音、中国文化、手工艺、民族声乐、民族舞蹈等课程,面向海外华裔青少年和华文教师重点开展“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教育及特色文化体验活动。
3 传播江西省民间武术文化的策略
3.1 民间武术与旅游业相互促进
武术表演既是旅游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推广宣传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将武术与旅游相结合,已经成为国内部分风景名胜区旅游的亮点。例如武当山发挥传统武侠中的“武当派”创立的太极,将太极与武当道教、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相结合,利用道教养生让武当山每年吸引着约30万的海外游客。再如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四川峨眉山是峨眉武术发祥地,利用国际峨眉武术节为契机,把峨眉武术文化与峨眉山旅游紧密结合,每年也是吸引众多游客。把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开发与体育旅游结合起来,不但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使得民间传统武术体育等项目得到传播和推广,扩大影响力,使民间武术得到健康发展。2013年高安市投入400多万建设字门拳传承基地,建成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传承基地,于2014年开放使用。字门拳传承基地建成后,陆续接受政府部门、民间团体、人士40多批次参观,并吸引了大量武术爱好者前来咨询和报名习武。江西旅游资源丰富,景区景点璨秀绝特。全省拥有国家旅游资源标准分类八大类155种基本景观中的153种,有钟灵毓秀的庐山、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江南才子之乡临川、田园如画的古村落,是一块自然天成与人文造化完美结合的旅游宝地。利用萍乡“云中草原”武功山与五百钱;赣州通天岩与字门拳;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与上饶自然门武功;鹰潭龙虎山道教圣地;吉安袁州南庙武术等相结合,定能推广江西传统武术。
3.2 培养众多优秀武术教师
现在武术传承中,许多门派共有的、无法回避的难题就是先辈叱咤风云而传承人青黄不接,归底究根是武术与文化脱离的问题,很多掌门人缺乏教育教学能力,因此无法高质量地开展传承工作。不管是武馆还是专业武术学校,习武不能没有武术老师,这要求老师的自身专业水平与文化素质要达到一定的程度,而且还要求老师具备超人的教育智慧才行。现如今我省高中体育都是采用模块教学,每校都有十名左右体育教师,但基本上只有一名武术专业体育教师,很难满足教学需求。在高等学校中武术课多为选修课,武术教师未受到重视,因此缺乏专业发展积极性。因此,需要大力培养优秀武术老师。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内专业体育高等院校毕业的专业学生成为青年武术教师,通过老教师的一对一的“传、帮、带”和以青促老、相互看课、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沟通,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增强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在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可以搭建平台,财政支持调武馆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教师,由高等院校对武馆学徒进行教育教学的培训工作,提升学徒在武术文化的教授传承工作方面的技巧与能力。
3.3 建立武术传承人制度与“武术大师”工作室
我国已经构建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对于民间传统武术,其保护传承方法可以参照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构建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机制,根据传统武术传承人具体的、实际情况为参考依据。通过设置传承人组织机构来制定传承人的认定标准与依据来构建民间武术传承系统,建立增加财政扶持传承人的合理投入与激励机制,联合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开展传承人的培养工作。积极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公共财政资金支持围绕传统武术传承人完善对老拳师的保护制度,积极鼓励老拳师传承活动,加强对传统武术传承人的传承情况开展调查了解。此外,还可以建立武术大师工作室,发挥优秀“武术大师”这些“高技能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与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面向学校、行业及相关人员开展培训、研修、攻关、交流活动,将绝技绝活加以推广。
3.4 利用現代信息技术传承民间武术
传统的师徒传承教学方法主要是师傅的口传心授,具有单一性特点,不足以完整地描述整个技术动作或要领,而学徒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师傅的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使得教学效果比较低。此外,由于传统武术教学采取班级授课制,不能及时为学徒答疑解惑。利用现代影像技术与信息技术,可以将武术的各个环节录制下来,既方便保存武术动作要领,又方便开展教学工作,使得现代武术教学方法具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点,让师傅或武术教师摆脱了传统“一言堂”的困境,能够让学徒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武术。
参考文献:
[1]郭玉成,李守培.武术在孔子学院的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J].体育学刊,2013(9).
[2]杨志勇.乡村武术“字门拳”[EB/OL] .http://news. gmw.cn/newspaper/2016-08/01/content_114763358. htm,2016-08-01
[3]卢 瑶,张 超,王 剑.江西华文教育项目落户斐济,将安排武术等课程[EB/OL].2013-04-09,中国新闻网
[4]张 晶.武术应在传承中创新——访江西省武术家协会主席饶绍信[EB/OL] .http://www.jxnews.com.cn, 2010-10-25
[5]陈 娜.宁夏民间传统武术传承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9):191-192.
[6]吴天佑.湖南省民间武术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7]陈永辉,胡素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民间武术文化保护[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01):24-27.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f Jiangxi Folk Wushu Culture
Fang Bin Zhang Bin Sun Yuan(Jiuj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ujiang Jiangxi 332007,China)
Abstract:Nowadays, various sports events have been held at various levels in China, and Wushu TV programs have been warmly welcomed, providing a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Jiangxi folk Wushu has extensive mass bas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have classes for Wushu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 Zimen Wushu and Ziran style Wushu of Shangrao were listed in Jiangxi provinci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ich has inspired the enthusiasm of the masses in Wushu. Combining traditional Wushu with tourism; to train excellent Wushu teachers; to establish a system of Wushu inheritors; using moder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single inheritance method, these measures will promote Jiangxi folk Wushu culture.
Keywords: Wushu spread culture Jiang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