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旅作家王铁人夫妇:580 封情书写就爱情诗篇

2017-07-20杨成申

家庭生活指南 2017年5期
关键词:军营黄河爱情

文◎杨成申

军旅作家王铁人夫妇:580 封情书写就爱情诗篇

文◎杨成申

家在榆林

王铁仁,197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榆林镇林富村王永城屯。爸爸是参加抗美援朝回来的老兵,身有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家中有9个孩子,经济异常拮据,生活基本靠国家救济。

铁仁在上小学四年级时,因交不起只有4元钱的学杂费,被学校撵回家不知有多少次。每次,都是母亲含泪央求老师把铁仁留下来继续读书。1988年,铁仁高中毕业后,因为没有钱继续读书,只好回家务农。农闲的时候就出去打工,在哈尔滨的工地上打工。那个时候一天累得要死,才能赚到10元钱,每天吃的是烧饼,还有那基本不带油水的大头菜汤。

铁仁对记者说,当时他们的工地就在一所大学校园旁边,他们在楼顶上干活时就能看到学生们每天进进出出,当时的心里五味杂陈。正是这些生活的经历,让他要去思考未来。

在铁仁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想报名参军,他要在军营中历练自己,在他眼里,军人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能将祖国的嘱托、人民的安危牢记在心,能够用铮铮铁骨护卫国家的尊严。

1990年3月,20岁的他光荣地参军入伍。

有人说,军营是浪漫的,因为军营是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军歌、潇洒的军装,而当兵后的铁仁才知道军营是现实的,因为有太多的约束、太多的磨砺、太多的严肃。然而,铁仁感到无怨无悔,也许是因为他对军营的热爱,那种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有进步的充实感让他认清这才是自己追求的人生境界。在军营里,他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他学会了坚强,也学会了理解、关心与奉献。他经受了部队里严明的纪律、严谨的作风、正规化的管理,深切地感受到了战友间的深情、军营大家庭的温暖。

铁仁在家时,就喜爱舞文弄墨,到部队后,他的特长有了用武之地。在帮助宣传干事誊写完有关宣传稿件后的业余时间里,他也时常写写内心的感受,并向一些媒体投稿。

爱情本身就是一首诗,而他们的爱情又恰恰是因为诗歌开始的。

那是1991年的秋天,铁仁因发表在吉林出版社出版的《时代姐妹》杂志上的一首小诗而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交友信件。他在诗中写道:偷偷地望/苦苦地想/不敢贸然闯入你的心房/唯恐打碎你心中的遐想/只好默默地送你一束玫瑰/那样红/那样香……

也正是在这样的一群朋友当中,让铁仁遇到了现在的妻子刘晓华,于是,他们在信中讲述着各自的追求与梦想。

刘晓华当时在吉林省乾安县严字乡美字村务农,铁仁在部队服役,他们一年很难见上一次面,所以,只能凭借书信倾诉彼此之间的内心世界。

“苦涩”的恋情

有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而铁仁却认为,“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感动时。”和晓华在一起,有过很多次落泪的经历,都是源于那一份感动。

晓华只有高中文化,但是很喜欢学习,并且当过两年小学民办教师。所以,生活中的她,颇为知书达理,善解人意。

1993年秋天,他们已经认识有3个年头了,当时,铁仁正面临复员。于是,他在复员之前休了假,来到晓华的家里,想和她好好谈谈两人之间的事。因为那时铁仁面临着回到农村,家里的处境非常艰难,父母年事已高,家中还有弟弟妹妹需要照顾,而且家里还欠村里5000多元的债务。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5000元钱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实在是一个不菲的数字。吃饭都已经成问题了,再加上那样大的一笔债务,想来想去,铁仁感到自己快崩溃了。于是,他向晓华提出了分手。他不想连累她和自己一起受苦受累,他把这个想法告诉晓华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他们也在做晓华的思想工作。但是,大家的苦口婆心,在晓华那里无济于事。

因为铁仁当时已经决定分手,也不好在晓华家里再住下去,只好打点行囊准备回家。晓华看到铁仁要走,泪眼婆娑地拉住他的衣衫说:“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是,我已经决定和你在一起,谁也改变不了我的决定,你无论走到哪里,境况如何,我都会跟你在一起。就算是要饭吃,我也会为你拎筐的。”那一刻,铁仁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只是拼命地扬着头,努力地控制着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

因为铁仁在部队表现较好,那年年底他没有复员。在次年4月份,铁仁报考军校,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如愿以偿。可是,当他拿到军校录取通知书时,晓华的态度却来了个九十度大转弯——她向铁仁提出了分手。她说:“你考上军校后,文化层次提高了,接触的人和事也有所变化,我们之间可能就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了,沟通和交流也会有困难的,我觉得不适合再和你在一起了。但是,这3年中,我会出去打工,你也不用找我,也找不到我。我只是想看到你结婚之后,我再嫁人,好吗?”铁仁说:“我们书信往来,两地相思,那么多个日日夜夜的守望,只为步入那座神圣的婚姻殿堂,你有这样一颗美丽的心灵,我怎么能舍得抛弃你?”于是,两颗滚烫的心又一次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黄河,为他们的婚礼见证

1998年,铁仁与晓华通过580多封情书的交流,终于步入婚姻殿堂,在他们的情书往来中,演绎了一段不因贫富、权势、文化差距而改变对爱情执着和向往的动人故事。

当时,铁仁正在甘肃的刘家峡服役,他们领了结婚证后,因为经济原因,没有举行婚礼。两个人只是手挽着手,来到黄河岸边,欣赏斜阳辉映下的黄河。深秋时节,天空湛蓝湛蓝的,不见一丝云彩,黄河的水在刘家峡一带十分清澈,宽阔的河面闪动着粼粼的波光,轻轻地抚摩着河岸,水天一色,天水相衔。两个人望着黄河,默不作声,一同陶醉在黄河的美丽和壮阔之中。

7年前,两个人相识在松花江畔,7年后,两个人终于乘着一叶小舟,飘到黄河岸边。因为铁仁军校毕业后,分到刘家峡工作,于是,晓华便背上行囊,来到这里。这就是他们的婚礼,没有仪式,却有这亘古奔腾不息的黄河为他们作证。也许,这是世界上最权威的“婚礼见证人”了。

婚后,铁仁与晓华夫妻俩相濡以沫,互敬互爱,有着很多刻骨且温馨的回忆。

一年,铁仁的妹妹要结婚,她原来交往过一个男友,当时在铁仁手里借过6000元钱,后来两个人分手了,这钱也就成了泡影。可是,现在妹妹的婚期临近,自己该如何和晓华说呢?又怎么去处理呢?于是,铁仁陷入了一种很难为的境地。

一天晚上临睡前,晓华和铁仁说:“有个事和你商量一下。”铁仁说:“好啊,说吧,什么事?”晓华接着说:“妹妹和原来那个对象分手了,心里一定很难过,现在她总算有了一个归宿,挺不容易的,她在咱这借的那6000块钱就不要了吧。这回结婚,我想再给她3000元钱,给她买点什么,你看行吗?”

面对此情此景,铁仁还能说什么呢?满眼都是感动的泪水。铁仁说:“这就是我那傻得可爱又让人心疼的老婆,在我的记忆中,她似乎很少为自己想过什么。”

2005年,铁仁的母亲过生日那天,晓华毅然将自己手上的金戒指摘下来送给了婆婆,作为生日礼物。那是他们相爱以来,铁仁为她买的唯一的一件奢侈品。

铁仁坦言:“类似这样感动的事还有许多许多,比如母亲节来到,她都会先想到给老人买件衣服什么的;在我失意的时候,她总是会静静地守候在身旁,什么也不说,默默地注视着我,给我充分的理解、包容与关怀。一生有这样一个爱我的人,想想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也会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如今,铁仁夫妇已经结婚19年了,生活美满,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正在上大学。为歌颂爱情的美好,铁仁与妻子商量,准备把580多封情书整理成电子版,通过网络对外展示。同时,他们夫妇还申请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因为我们都是文学爱好者,也是因为文学相识的,并且我们写的书信中有许多属于诗歌和散文性质的。所以,不乏美的存在,因此想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让人们共享。”铁仁笃定地说。

后来,他们通过580封情书往来的故事被当地媒体争相报道,而后,便有朋友建议他们夫妇报名参加央视的《向幸福出发》节目。2012年,他们通过网络报了名,2016年11月,央视果然给他们来了电话,通知他们去北京参加节目彩排!夫妇俩听到这个消息后欢呼雀跃,像两个小孩子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幸福的泪水再次滚落下来。难怪在央视的《向幸福出发》节目现场,主持人王为念感慨地说:“我觉得这是人类的一种文明,一种文化,这些书信如果丢失,真的是一件可惜的事情。”

王铁仁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旅文学》的主编,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咸阳市渭城诗词书画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在文学创作的领域里收获颇丰,同时,在爱情的伊甸园里,同样也收获了沉甸甸的幸福。

让我们祝福他们。

编辑/张德博

猜你喜欢

军营黄河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军营里的奥运会
『黄河』
军营游
在军营下棋的岁月(一)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