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创新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7-07-19彭秋玲
金融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时期,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具有举足轻重作用。金融创新驱动金融行业发展,有利于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实体经济稳健快速发展。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对各种要素,包括产品、工具、管理方式以及服务范围进行有机整合所得到的新事物。金融创新的意义在于通过金融机构自身的产品、工具及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改革,与企业一起形成健康发展的资金链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1 金融创新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在不断的创新中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第一、形成了现代化金融组织管理体系。我国通过不断创新,逐渐建立了现代化金融组织管理体系。首先是打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金融管理体系,在分别设置专业银行的同时明确了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职能。其次是建立了专门的办理信托投资类型的金融管理机构,促进了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的发展。最后是将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离, 促进了国家专业银行逐渐向国有商业银行的逐渐转化,进而改变了四大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此外,在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实现了非金融银行机构的协调发展。
第二、形成了信贷资金管理体制。首先在部分地区先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的信贷管理体制。其次是实行实贷实存的体制,有效的转变了人民银行与各大专业银行之间由以计划指标为主的分配关系到借贷关系的合理转变,对于中央银行实施的金融间接调控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第三、形成了健全的金融市场。在金融市场的建设过程中,同业的拆借市场以及货币市场中的相关贴现业務最快得到培育和实现发展,这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逐渐成为企业进行融资的最主要手段以及进行结算的要方式。
2 我国金融创新遇到的问题
我国的金融创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金融创新动力不足。我国金融体系相对还不太完善,金融机构的产权状况不太明确,缺乏完全独立性,四大国有银行尚未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运营体制,这种缺乏竞争压力和利益驱动是难以促进金融创新。
二是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在金融市场存在轻货币市场重资本市场的倾向,货币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交易品种和主体较少,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在资本市场中,股票市场发展较快,而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在债券市场中,国债市场的发展相对较好,企业和金融债券市场发展较慢,股权和期货市场尚未形成完全的市场交易机制。金融市场的不均衡对金融创新产生一种限制性影响,由于我国金融工具相对较少,企业融资的可选空间也就较小,金融市场的发展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对金融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是金融法规不健全。先实践后监管是我国目前金融行业的一种发展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很大的漏洞,会给违规者可乘之机,对金融秩序的发展不利。
3 政策建议
3.1 加快市场主导型金融创新发展
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应逐步减少对微观金融机构创新活动的干预,为市场主导型的金融创新活动营造公平的外部环境。一方面,通过放松金融业的市场准入管制,能够降低金融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吸引更多的民间中小资本流入金融业,从而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金融业整体经营绩效的提高。另一方面,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将吸引外来资本的流入。随着国内资本融入世界资本市场的步伐加快,外资金融机构在逐渐改变着国内金融机构的经营发展模式,为国内金融机构带来了放多卓越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
3.2 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首先要创新我国金融体制,完善资本市场。在强化中小金融机构、地方性金融机构力量的同时,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为金融创新提供营造良好的融资平台、金融技术和金融工具的支撑。其次,要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通过调整信贷结构,加快金融中介在资金转化过程中的效率,引导有限的资金流向效率更高的地方,让资源配置和资源的利用更有效率。再次,要深化货币市场发展。支持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进入货币市场,参与资本运作,鼓励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创新金融服务。
3.3 完善金融法规建设
金融创新与监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金融创新立法,既保护金融创新者的权益,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完善金融防范的内控机制和推出机制,对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和有效化解,及时消除金融风险所带来的隐患。
3.4 促进信用机制的健全有效
加快社会征信系统的建设步伐,健全个人和企业信用档案,为金融创新的积极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用评级机构。
(作者简介:彭秋玲(1981-),河南周口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教师,高职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