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幻梦境下的含真追忆

2017-07-19吕俊红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7年7期

摘 要:《亭秋馆词钞》是晚清许禧身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词钞》卷二中的《含真图咏》:一、陈家有女初长成、明决友顺玉亭亭;二、兰萎玉碎香消殒、一缕馨香袭世间;三、芳华杳逝心音在、灵异入梦慰相思。通过对《含真图咏》神幻梦境的探析,追忆昌纹奇幻般的诸多仙迹,去感受丧女之痛的主基调以及其家人对她的深深怀念。

关键词:《亭秋馆词钞》 含真仙迹图 神幻梦境

《亭秋馆词钞》为晚清女诗人许禧身所写,《词钞》中一共四卷,即卷一“偕园吟草,旧题为大梁杂咏”;卷二“偕园吟草,含真图咏”;卷三“偕园吟草,旧题为桂蝶楼词”;卷四“偕园吟草旧题为西泠悼女词”。陈昌纹,许禧身和陈夔龙的长女,光绪十五年(1889)冬月二十九生于北京,光绪三十一年(1905)六月二十二死于河南,年仅十七岁。丧女之痛成为《词钞》中的主基调,也是许禧身一生不能承受之痛。《含真图咏》是卷二,本卷以怀念陈昌纹的神幻梦境为中心,以追忆为笔,勾勒出一幅幅神秘奇幻的含真仙迹图,写出了一首首饱含思念的含真图咏。

一、陈家有女初长成 明决友顺玉亭亭

《亭秋馆词钞》卷二“偕园吟草,含真图咏”里提及昌纹“貌秀而白润”“八九岁更婉丽明秀”,这样一个丰姿如玉的亭亭少女,正如《纹儿》里所写“丰神皎洁玉亭亭,气质如兰体自馨”。从“伶仃学步”到“膝下承欢”,从“折花入髻”到“花前侍母”,从“绣虎费寻思”到“临窗写丹青”,她的成长对许禧身来说,是欣喜,是安慰。她聪慧异常,“年四五岁,唐诗朗朗成诵,以废纸绘山水颇肖。”正如《亭秋馆外集·笔记》里写道“长女明慧聪秀,实异常人”。胞姊廖夫人也云“此女明决友顺,才殊胜汝”。因此年幼便有“洛阳锦绣春如海,满地常开富贵花”之句;她细心孝顺,每当父母偶有不适,必日问数次,“膝下承欢孝意良”;她友善宽厚,仆辈间偶有过错,宽而恕之,“仆辈感恩时念主”。《亭秋馆附录》中贵阳陈田所撰《陈女史昌纹小传》也提及她“幼婉顺孝友,针黹外兼通画理,工楷法,旁及音律、弈棋,无所不晓。唐宋人诗集涉猎遂能成诵,弄笔为诗,若素习者”。这样一个多才多艺、花样年华的姑娘却“年十七以疹疾误于医药,兰萎玉碎”,十七岁,正是花一样的年纪,是她还没有开始绽放却已经枯萎的年纪,是她的人生还没有开始却已经悄然结束的年纪。古语有云,红颜薄命,大抵如此吧。她是折翼的仙子,匆匆来往于世间,让风尘刻画下她的样子,她将“一缕馨香”留于世间,留给牵挂她、她亦难舍却的家人。

二、兰萎玉碎香消殒 一缕馨香袭世间

《亭秋馆词钞》卷二载:“贵阳同乡陈君推算星理最精,谓女之庚造甚贵,唯十六岁不宜到中州。”后值陈夔龙官场调动,在别人劝说下,携女回杭州,游玩一番之后一同至汴,“女体渐结壮,日久遂忘相者言”,然好景不长,“乙巳春忽出水花,兼带春温之象”,服药之后,“七宵倚枕催归易,一旦虚庭欲遣难”,想起自己周岁而殇的次女昌颖,想起自己疼爱呵护十七年的长女昌纹都是“何其一药双雏误”,怎能不发出“医药误儿兼误我”的悲愤心酸之慨呢?昌纹殁后“异香满室,面色晶莹,玉润如生”,许禧身为其梳洗,“发间有异香”,且“霞似仙面面来”“夏日偏逢彩羽翔”,安穸时又“群香扑鼻,彩蝶围绕”。一个人去世时霞彩满天、香气袭人都不是正常的现象,何况“一冬无雨雪之累,初九葬事始毕,次日即大雨。余偶触伤怀,即闻有兰降之香。焚生前著体之衣,均化玲珑山石。至今三年未损”。这一桩桩、一件件非常人所能理解的异象,在许禧身的眼里或许她的爱女昌纹是天上的神仙,入世品味人间情后又重归天庭。

爱女的离世对许禧身而言是莫大的打击,中年丧女让她沉浸在对爱女的思念和伤痛中,这种痛让许禧身夜不安枕,每每都能梦见自己的爱女,倚床而卧,和妹妹一起承欢膝下,想起今膝下清冷,其心亦冷。当然,身为丈夫、父亲的陈夔龙看到妻子的伤心欲绝,爱女的早早离世,他亦“缘情恻怆,殆难为怀”,数次梦见她。俞樾在《含真仙迹图记一》中载“……中丞之梦非止一次,即许夫人亦数梦之,而凡亲戚中妇女下而至于婢媪辈,梦者又不止一人……”许禧身和陈夔龙因为思念爱女所以忧思常梦,加之家中亲戚婢媪也常梦到昌纹,且多是灵异神幻之事,所以“绘图二十以志灵异,俞曲园太史题曰:含真仙迹图”。详细记录下各人梦见昌纹的场景,许禧身“作小令若干阕,并感怀诗数首”组成《含真图咏》,以期“聊以自慰”。“梦是灵魂之旅,是思想和愿望的化身”①,大概许禧身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爱女真的已经不在尘世,她宁愿相信她只是回到她该回到的地方去了,在一个她看不到、摸不着的地方平安快乐地生活着,她不能接受这个现实,所以只能幻想一种自己所期望的结局以此来舒缓对爱女的深深思念。

三、芳華杳逝心音在 灵异入梦慰相思

昌纹去世时霞彩满天、馨香扑鼻、群蝶飞舞加之后来的大雨滂沱、兰降之香等不寻常的异象,都被人当作仙迹传之。她去世后,许禧身、陈夔龙一并家中亲戚、婢媪都曾于梦中梦见她,并且多灵异之梦,于是,俞樾曾说“参而观之,女真仙矣”。许禧身将众人之梦收集起来,将其中十七梦作《含真图咏》,“陶写中年聊慰情”。第一梦玉殿归真图(筱石)、第二梦红桥情话图(程臣甥妇)、第三梦金冠如梦图(筱石)、第四梦玉砌延宾图(程臣甥妇)、第五梦月夜乌啼图(婢女春燕)、第六梦莲池警俗图(女仆袁媪)、第七梦锦衣归省图(筱石)、第八梦袈裟顶礼图(婢女春燕)、第九梦筠馆元谈图(厚之侄妇)、第十一梦绛霄阅武图(女仆周媪)、第十二梦铃辕解缆图(筱石)、第十三梦仙舟话旧图(侄女之仙)、第十四梦莲座驰书图(婢女阿兰)、第十五梦联袂双归图(丙午)、第十六梦璇闺侍语图(婢女春燕)、第十八梦玉尘上升图(爵廷侄妇)、第十九梦霓裳雅奏图(婢女春燕)。这些梦大多是神幻仙梦,如“梦某处殿屋,座上有仙女六七人,儿亦坐于其中”“梦儿倦倚椅上,筱石持书与阅,儿接书急出,筱石随其后。至辕门外,见一大舟,旌旗招展,仙仗俱备。儿金冠鹤氅登舟,即解缆而行”“恍惚间至一牌楼前,金碧辉煌,见一仙装女子,冉冉而出”“梦儿至舟,曳霞绡,袭雾,奇光射溢”“梦儿居五色云中”等,具有灵异色彩,其中难免有假象的成分在,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这又何尝不是关爱、思念她的人对她的深深追忆?

俞樾撰《陈女绣君墓志铭》写道:“女病革时,时作呓语,不甚可辨,如云碧水小桥,又云:莲花五色殆已。”许禧身在《含真图咏》里亦云:“且病笃时言桃花小桥,五色莲花。如此言甚多,历历颇清。”正因如此,第六梦女仆袁媪才梦见“一白玉小桥,桥内五色莲花一片。女独立,仙云缥缈,有楼阁隐约露于树梢”。许禧身听见女仆的梦,又联想到病时里昌纹的呓语,故勾起许禧身的情思,一首《菩萨蛮》悼念爱女:“方塘曲水清如许,莲花五色知何处。遥听梵音清,虹桥一道平。山头云缥缈,翠柏苍松老。失足蓦然惊,梦回刚五更。”昌纹去世时芳香满天,因而第十八梦爵廷侄妇才在梦醒之后“闻满屋异香”,许禧身自己也是“慈闱香绕梦长通”。香气围绕身边,就像爱女从未离开一样,这香气不仅是单纯的香气,还多了一种叫“想念”的因素,萦绕心间。

人世间,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做子女的同样也有反哺之心。第五梦和第十三梦就是昌纹托梦于婢女和侄女,“母悲心不安”,但奈何“余天上执掌事繁”,只能“乘片时暇归省吾母,望告相见有期,千万珍重”。时间是治愈伤口的良药,但心伤难愈,故而“泪滴云裳”“悲结衷肠”。转念一想,生死可以阻挡距离,但阻挡不了情,许禧身为之感慨,写下《卜算子》:

帆影漾波光,梦幻江心月。喁喁絮语兰闺事,两下无休歇。昔日两知心,今日扁舟别。惟有慈乌反哺心,终久难抛绝。

父母想念女儿,女儿亦是牵挂父母,一首《行香子》愿椿萱并茂:

月冷三更。梦冷三更。蓦香车绣相迎。一泓清浅,已到蓬瀛。话儿时事,病时语,别时情。床帏织锦,楼观飞琼。殷勤奉母黯吞声。人天一别,返哺乌鸣。愿椿长茂,萱长寿,棣长荣。

人不在,情却长在,故而梦不断,根据陈夔龙所记,之后又得十二梦,即云中祝寿、幻蝶舞彩、海中护亲、泰岳候舅、同梦示归、莲台听诵、琼楼传语、水中窥影、玉立织丝、率从登楼、玉梅献瑞、荷院示灵。对昌纹的思念之情是情不自禁、欲罢不能,每一个梦醒时分,想起夫妻二人年过半百却膝下无子,伤心更是如潮水般席卷而来,“问膝下、承欢能再。世事茫茫谁可定,奈苍然、两鬓愁难待。休撇下,两亲在”。当这一切终是浮华泡影时,只能更加深对爱女的追忆思念,更感慨人生的变化沧桑,更“断尽回肠寸寸思”。

① 朱建军:《梦的心理解析》,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12页。

参考文献:

[1] 许禧身.亭秋馆詩词集[M].民国元年(1912)刻本.

[2] 许禧身.亭秋馆外集[M].民国元年(1912)刻本.

[3] 许禧身.亭秋馆附录[M].民国元年(1912)刻本.

[4] 朱建军.梦的心理解析[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5] 徐燕婷.许禧身《亭秋馆词钞》探论[J].词学,第34辑.

[6] 武小娟.试论《亭秋馆诗钞》之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J].贵州文史丛刊,2016(2).

作 者:吕俊红,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编 辑:李珂 Email:mzxsl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