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钢的琴》之镜头语言的设计美
2017-07-19罗建光
摘 要:被誉为“2011年口碑第一片”的电影《钢的琴》,不但构思巧妙、叙事新颖、人物生动,而且剪辑流畅、音乐匠心独具。从镜头语言设计的角度分析,这部将黑色幽默与现实主义完美融合的影片,在运动镜头和空镜头的巧妙运用、拍摄角度和构图成分的精心选取、色调彩度的冷色怀旧化处理等方面也具有突出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钢的琴》 镜头语言 设计美 感染力
由辽宁籍青年导演张猛执导,由王千源和秦海璐主演的电影《钢的琴》,讲述东北一个重工业小镇下岗工人陈桂林为争取女儿的抚养权,打造钢琴的感人故事。影片展现了一群有着各种经历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標聚集在一起,为梦想而不屈奋斗的精神。作品以一种略带苦涩的东北式幽默描写工人下岗后的失落、无奈和痛苦以及他们乐观坚韧地与残酷现实生活的努力抗争。因为作品展示了真实的生活与丰富的人性,这部电影在2011年不负众望地拿到了上海电影节的众多奖项。影片先后还受邀参加了四十多个国际电影节,并斩获奖项。如在2011年2月,获得第三届悉尼中国电影节的“评委会特别推荐奖”;3月又获得了第28届迈阿密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国际电影奖”等。该片在国内不仅知名导演、电影评论者对它高度评价,无数观众也呈“一边倒”式的好评,更被誉为“2011年口碑第一片”。巧妙的故事构思、生动的人物塑造、新颖的叙事手法、流畅的剪辑、匠心独具的音乐和深刻的现实意义等共同成就了《钢的琴》这部小成本影片。该片主题鲜明,以陈桂林制造钢琴为故事的主线,在丝丝缕缕的分支中始终围绕着一个“情”字——亲情、友情和爱情。《钢的琴》故事详略得当,叙述清晰流畅,看后使观众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引发对生活、对幸福的深深思考。影片本身有很多值得称道的方面,特别是恰当的镜头语言的设计应用,更是让观众感受到作品的设计之美和艺术感染力。
一、影片的构思
影片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东北国有重工业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曾经的荣耀与辉煌褪去后呈现出的破败与凋敝。下岗工人陈桂林为了与即将离婚的妻子小菊争夺女儿小元的扶养权,经历了借钱买琴、学校偷琴的失败后,集合昔日的工友在工厂废墟中凭借一本钢琴制造文献,为女儿制造钢琴。影片的题目为这一曲折艰辛的过程埋下了伏笔,“钢琴”中间嵌入一个“的”字,不仅指琴的材质是钢制成的,而且暗含着琴的制造过程很艰难。影片以夫妻对话开场,以夫妻对话结尾。开场让一男一女并肩站在镜头中间,背景是厂棚,二人站在镜头的中轴上,形成了一幅对称的画面;他们说着离婚的事,镜头采取切的方式来展示二者的对话。二者身后的背景,小菊一边的厂棚结实严密,工厂干净整齐;陈桂林一边的厂棚破败不堪,工房杂草丛生。一方面演员类似于舞台剧的夸张的表演,让观众感受到有趣;另一方面,摄影机又以舞台剧的拍摄方式来呈现,别具匠心。这种拍摄手法极具想象力,在丰富影片表现形式的同时,充分演绎出主人公的尊严与窘境、伤感与勇气等诸多矛盾的心理,极具表现性;同时,这也喻示着贫困与富裕的对比,暗示着二人在女儿扶养权的争夺过程中地位的不对等,为作品后面的叙事有意识地做了铺垫。这种顶角式的机位设置表现出的对立、对比和对抗,不单在两个人物的物理空间和位置上,同时也表现在二者的心理空间和情感上。
二、特殊镜头的运用
(一)空镜头的巧妙设计 空镜头常指镜头中没有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只有自然景物的画面。虽然是对自然景物的客观表达,但它的内容却包含了创作者的精心设计,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影片中人物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情绪的延展,抑或是创作者的主观情绪的抒发和表达,通常留给观众的是对人物的更多、更深的理解与关注。
《钢的琴》用大量的空镜头展现出空旷的荒地、破旧的工人居住区、生锈的钢铁机器等,这些都真实而贴切地展示出了东北重工业小镇的败落与颓废以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下岗工人对命运的挣扎与抗争。影片几乎没有特写镜头,甚至连近景都很少设计使用,全景、远景成为主要景别。它们展示出废弃的工厂、矗立的大烟囱、密集的管道、结冰的河流、搭着铁皮烟囱的老屋以及堆放杂乱钢铁杂物的厂房与灰色的天空。由于景别的选取,角色仿佛置身于舞台之中,观众则始终与人物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似乎在他们之间存在着“第四堵墙”,既不会疏离于情节的发展,也不会因感伤的情绪而潸然泪下,反而只是静静地注视着其中所发生的一切。?譹?訛影片把烂铁成堆的破旧厂房拍出老照片式的油画感,既表达男主角抑或是创作者对过去热火朝天的工厂生产场景的怀念与眷恋,也产生出让观众透过画框宁静观察审视过去的窗口,既凝练抒发了情感,也创造了对话的空间和渠道。
(二)运动镜头的大量运用 影片通过大量的横移镜头和拉镜头,以低机位的移动来呈现近景画面中人物的生活细节,舒缓从容地将钢琴制作过程中细微的动作、专注的眼神、纯熟的手艺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将陈桂林为了能让小元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努力与执着充分地展现出来,另一方面也将这些下岗工人重新带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将他们的情绪依托冰冷的、残破的机械场景对比出来。影片除了让摄影机采用固定机位的长镜头表现人物的运动外,还特别设计远离摄影机方向的纵深运动,也用推拉的方式来表现人物在景深场面中的纵向运动,成功地塑造了空间感,将人物的饱满激情与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电影空间性叙事应该“善于在线性叙事的链条中寻找营造空间意象的一切机会,通过强有力的叙事空间的表现,来把故事讲得富于情绪感染”?譺?訛。
(三)拍摄角度的精心选取 拍摄角度不仅是创作者主观心理的表达,也代表了剧中人物的心理定位。它的精心选取和处理往往能对观众产生积极的引导效果。《钢的琴》在拍摄角度的选取上处处精心设计。影片的开始部分,陈桂林与小菊面对着观众谈论离婚之事,创作者采用了低角度的仰拍镜头。摄影机在低角度中采用了正面对准男女主角,制造出一种舞台剧的效果。观众感受到他们目光平行地投向远方,预示着他们劳燕分飞的婚姻结局,观众从心理上已感受到了他们的心理距离,他们的生活空间将永不相交。这也为剧情的进一步发展——女儿的抚养权的争夺——埋下了伏笔。这是一种非常态的影像画面构图设计方式,一种主观性强制式的表意方式,它使得作品《钢的琴》能够由影像的畸变,从而塑造人物关系的扭曲。
三、特殊构图成分的运用
一般来说,影视作品的画面通常由前景、背景和场景中的被摄对象(主体与陪体)组成。本来被摄对象作为画面的主体,担当着叙述与演绎故事情节的主要任务,背景只是一种辅助的元素,但影片《钢的琴》却别具匠心,创作者充分地运用了背景,让画面中的背景与人物形成巨大反差,让人物与环境都充分地表现。如:前景是两个人的争执,后景则是矗立的高大的烟囱;前景是人,后景则是杂乱堆放着钢铁零件的厂房。这种突出、强调背景成分的构图方式,很好地表现了人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的渺小,从事的活动是如此的艰难与不可思议,又突出、强调了人与社会的抗争,真有点愚公移山的态势。这样的表现除了强化背景作为环境的气氛烘托作用外,更是表达了影片的主题——人物与环境的抗争,与生活的抗争,与命运的抗争。这种抗争的精神更突显出人物倔强的性格和其内心强大的气场。
四、色彩与色调的处理
色彩主要体现在色彩基调和色彩构成上。色彩基调主要是指统领全片的色彩倾向和色彩风格,它既是视觉造型元素,又是情绪氛围因子;既是画面的色调,又是影片的情调,它往往体现着创作者的创作构思和审美理想。影片《钢的琴》一方面为了保持纪实风格,大量的场景降低了彩度,以灰黄色统一画面,采用了怀旧的冷色调;另一方面,为了突出叙事效果,在部分场景中增加彩度,强调色彩的反差,幽默式地将影片寓含着的现实环境的残酷冷峻与整个故事的明快向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影片成功地通过画面光影与色彩的微妙变化,强化了主题思想。如影片中多次利用夕阳的余晖与枯黄的树枝表现昏黄色调,寓示着时光逝去的凄凉与怀旧,充分体现了一个苦闷失意的现实世界与乐观理想世界的顺应对接。?譻?訛一方面涉及现实的惆怅与无奈、酸楚与艰难,但更重要的是,影片用幽默的手法化解掉了本应有的沉重与伤感。此外,色彩无疑还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艺术造型语言,能够帮助刻画出人物鲜明的性格,如那群下岗工人中唯一的女性——淑娴,她着装的暖色系,影片结束阶段,她穿着鲜艳的红色裙装跳着西班牙斗牛舞,以一种富有诗意的美学呈现,再一次让观众回到了舞台剧的意境中,从现实到达了理想。
影片《钢的琴》在题材的选择上真实地展现了国家生产转型过程中重工业企业下岗工人的艰难、无助与凄凉,以一系列的黑色幽默与苦中作乐的场面突显了人们对生活的坦然、乐观与顽强。更重要的是,在镜头语言设计方面影片巧妙运用了运动镜头与空镜头,精心选取了拍攝角度和构图成分,恰当地处理了冷色怀旧的色调彩度,使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影片为中国本土的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吸引着观众不断回味,反复咀嚼。它极具特点的表现力与艺术美更给了观众信心,使更多的电影人可以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本土现实主义作品。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创意、创新、创业”——独立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14-156-561)
作 者:罗建光,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副教授,西安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艺术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影像视觉传达设计。
编 辑: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