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对小学生的影响
2017-07-19吴冰张思婷
吴冰?张思婷
由古至今,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小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体育课教学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体育课教学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课教学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分为普通体育课教学和专门体育课教学两大类。其基本特征是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体育课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
1 体育课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的需要层次不断提高,体育事业也随之得到进一步推进。我国有学者把体育作用拓展到了健身、娱乐、促进个体社会化、社会情感、教育、政治6个方面;也有人把体育的效能归纳为生物效能和社会效能两大类,生物效能具体包括了健身、健美、保健、延寿4种;社会效能包括了教育、娱乐、政治、经济4种。体育学习不论是技能掌握还是一般的概念掌握,它们均会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但是,体育课和其他文化课相比较,由于体育课有直接的经验体验与身体体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因此,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这是其他一切文化课无法比拟的。体育课程的作用包括本位作用与延伸作用。体育课程的本位作用是与体育课程直接相关的、直接反映体育学科性质与特点以及直接反映学生发展领域的那些作用,包括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课程的延伸作用是与体育无直接关系的那些作用。体育课程的本位基本作用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完善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并增进健康,顺利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
(2)体育教育能使小学生获得体育和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及锻炼身体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运动能力。这既有利于完成未来的专业活动,又有利于丰富生活内容,过着健康而文明的现代生活,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牢围的基础。
2 体育课的继承与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开始转型,人们对许多事物或现象的传统思想观念和理论知识受到改革现实的强烈冲击,使我们不得不转移视角重新审视和看待这些事物和现象,与时俱进。体育教学原则的继承与创新就是其中的一例。
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课程一直作为学生必修课程列入大中小学培养方案之中,体育教学原则自然也就成了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关注的课题。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新心全面发展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提高原则,以及直观与思维相结合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掌握运用与实效性原则等被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列为体育教学原则。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人为本呼声的兴起,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该《纲要》将参与运动、养成习惯掌握技能、学会保健、提高素质、增进健康作为大学体育课程的目标。《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出和亿万青少年、儿童“阳光体育”的推进同样如此。目标的多维化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适应学生心理与生理特点的技巧类、素质类、健美类、娱乐类、保健类体育课程内容并举,必修、选项、选修、俱乐部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交织。这样的背景促使人們对体育课教学原则进行思考和认识。学生主体性原则、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技能教学为主原则、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全面效益原则就是一些体育教育工作者基于教育理论和体育实践的变化对体育教学的原则的重构。这样的一种探索,展示的是广大体育教师的追求。
3 体育课对学校学生的重要意义
体育和教育从来就有紧密联系。体育课作为培养人和教育人的手段,历来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始社会时期,处于萌芽状态的教育和体育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原始人类传授生产和生活技能的教育目的,往往是通过身体活动的方式去实现的。教育和体育的原始形式处在一个统一体内。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学校体育课直接肩负着“增强全体学生体质”和“促进全体学生健康”的使命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教育的构成要素,它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对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具有积极作用。体育课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是由体育的作用及社会对体育的要求所决定的。体育运动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儿童时期体育游戏中角色的变化帮助儿童适应生活,同时肩负着体育文化传递和重建的作用。通过体育规范、规则等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强化人们遵守社会生活行为;引导人们形成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宏观上讲,体育对整个社会的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随着通讯网络的普及,体育运动更加成为一种富于感染、易于传播的精神力量。国歌、国旗和体育健儿们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他们能激发国民的爱国热忱,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教育人们与国家和社会保持一致性,总之,体育课在国民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体育课教学有责任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现代文明在给人们带来充分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威胁。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的新概念不再是仅仅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生理——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体育对于促进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此同时,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也是学校体育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合理地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评价,对于促进学校体育和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4 体育课教学能提高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学家基本认同适应和发展是人生的两大任务。“某一特定适应水平随个性生理环境的改变,原有的适应平衡被打破,需要高一级心理机能和个性品质才能适应。若适应水平侧重于个体与环境关系的现状,发展是指向更高水平的适应。”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肇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体育活动以集体形式进行,人际交往呈群体多向性。这种师生、学生之间群体多向的人际交往与互动,培养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来看,体育尤其是体育游戏、竞技体育和体育竞赛实质上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体育精神是现代社会精神的缩影。因此,体育课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课堂社会”,许多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实质上就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在这些活动中,小学生获得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优势与劣势、群体与个体、合理与不合理等种种体验。如果教师能够有深度地加以引导和教育、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使小学生通过这种体验认识体育,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并使这种认识升华到信念、世界观的层面上,将对学生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endprint
5 体育课教学活动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课教学活动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儿童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儿童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体育运动项目繁多,不同的运动项目所培养的意志品质不同。如球类运动,这是一种集体合作的项目,能培养学生强烈的进取心、高度的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勇敢拼搏、不畏强手的意志品质。游泳、单杠、滚翻等项目,田径中的跳远、跳高等难度大、技术性高、危险性大的运动项目,则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以及机智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列队练习,则可以培养学生的目的性、纪律性、坚韧性。由此可见,只要合理地选择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就能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全面的
培养。
6 体育课教学和运动锻炼的功效
体育课教学是进行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过程也包括情感上获得成功感的愉悦体现。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學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的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另一方面,通过运动锻炼可以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疾病,使紧张、忧愁、焦虑、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使人轻松愉快,心情舒畅。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机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在各种运动项目中,去感受运动技术动作的力量感、美感、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激发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请到运动场上来,忘却烦恼”。“体育运动,也许一个从不曾发现的天地,一种全新的感觉,会使人流连忘返,尽享其中乐趣!”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运动锻炼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和治疗心理疾病,其可能性的理论依据:一是转移机制,二是内啡呔释放机制,三是一些实验性研究,现实有氧练习对情绪特别是抑郁和焦虑的个体有积极性影响。
因此,体育课教学是小学、儿童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奠定坚实基础。科学、合理、适于儿童身心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儿童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素质健康与否,必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包括其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
(作者单位:广东省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三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