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教学新模式走入生物课堂探析
2017-07-19李善湘
李善湘
在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个表演者,学生是欣赏者,学生被动的接受生物知识。新课标下的现代教学要求改变教师的“独家经营”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而“角色扮演”教学新模式悄然走入课堂,已而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适当、恰当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亦能收到事倍功半的良好教学效果,学生在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类似的剧中去了解、揣摩、体会与感受,藉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使学习效果能够提升。
初中生物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主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学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喜欢“独家经营”的教学方式,较为注重对知识体系的传授。 “角色扮演”教学新模式过去大多出现在文科或社会学科的教学中,现在,国内外的科学课程的教学中也频频出现。显然是因为它有许多长处。本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亦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和初步的探讨。有效运用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生物课堂提高效益、充满活力。
1 “角色扮演”生物教学新模式的理论立足点
即就是用演出的方法来组织开展教学,要运用小品、短剧或实现模拟等形式寓科学教育于表演过程中,把科学行、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学习科学知识,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学生变为表演者,并根据兴趣及能力不同,饰不同角色,教师退居幕后,成为导演。让学生在课程中,借着自身经历的过程来学习并获得知识,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角色扮演”生物教学新模式运用原则分析
2.1 适时适度原则
初中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实验、模型实物展示是重要的教学手段。而“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的运用首先要选好表演内容,对它的可行性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时间,控制好局面,调动起学生的积
极性。
2.2 公平参与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潜意识或行动上就会把学生分成“优生”或“后进生”,在“角色扮演”生物教学模式里,教师应该一视同仁,让学生共同参与,体现教育教学的公平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有表演表现的欲望,特别是“后进生”,往往他们的肢体表演能力更强,更能大胆投入到角色中去。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后进生”自信心的建立,对生物课有了更大的学习兴趣。
2.3 趣味性原则
角色扮演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乐学理解、记忆知识,体验到成功感。因此表演内容、过程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表演者,教师都应该把和谐、愉快的气氛带到课堂
中去。
3 “角色扮演”生物教学新模式的实施步骤
“角色扮演”生物教学新模式的导演是教师,演员是学生,教师的安排与对学生表现的反应会影响整个教学的成败,所以,教师必须依剧本让学生彻底了解剧情概要、每位学生所要扮演的角色,才能使之教学法发挥最大效果。下面本人就结果案例探讨“角色扮演”生物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七年级人教版中,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知识内容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在对它们的器官组成、生活习性、器官功能等知识体系进行归纳小结时,本人就尝试用了“角色扮演”教
学法。
3.1 准备阶段
教师提出教学内容,并课前编写好简单剧本,让学生知道到底要干什么,怎么干。 本案例中,要扮演的角色较多,共有12个,A类植物种类角色: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B类器官角色: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孢子。表演内容主要有三个,第一是A类角色按所学知识从低级排到高级,并展现特征;第二是B类角色归类到A类角色;第三是各个角色表演出自己的特征、功能。
3.2 选择参与者
重在参与,重在让学生真正走入课堂,通过体验过程来获得知识。根据教育公平原则,选择角色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报名或教师要求。本案例中角色人数较多,本人通过自愿的原则确实了班上的某一整个小组13人,大家进行了角色的分配。
3.3 进行角色扮演
由扮演者自发性的正式演出,演出的时间不用太长,但有不妥或情节模糊掉时,老师需随时纠正。本案例中先由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五个角色按植物由低级到高级排序,并做出类似形态动作;然后是根、茎、叶等七种器官 角色根据所学知识看那些需要站到藻类植物角色那边去,接着依次是苔藓植物角色等。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调控和纪律要求,否则会出现混乱的场面,同时进行简单的点评。
3.4 其它观众的学习
未扮演之学生亦不应忽略,教师可提示这些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应观察的项目,并指定观察结果报告,以提高演出后的讨论与分享的参与感。
4 “角色扮演”生物教學新模式之教学效果剖析
4.1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在领悟中求知
体验是指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角色扮演是体验活动的一个良好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教师应充分地让这种能力得以发挥和锻炼,让学生在获取生物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和能力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下册,肾单位尿液的形成这一知识点是教学上的一个重、难点,无实物、模型来辅助教学,本人大胆尝试了用“角色扮演”教学新模式来解决了此难题,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把全班学生安排到一个较大的水泥场地,对肾单位中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的结构、功能介绍清楚后,先让五个学生围成一个圆球状,扮演肾小球角色,并用红色粉笔在水泥地上画出了宽约二十五厘米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跟着用十二个学生手拉手围成月芽形,扮演“肾小囊”角色,再用十二个同学手拉手扮演“肾小管”角色,并与“肾小囊”相连,本人再用红色粉笔在水泥地上画缠绕着“肾小管”的毛细血管。最后用十个学生扮演血浆中的红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角色。到了角色扮演实施阶段,“红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和“尿素角色”就从入球小动脉开始进入,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到“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到尿液形成。活动结束后,各位学生基本上把肾单位构成及尿液形成过程记得一清二楚。
这种教学方式,避免了机械式记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
4.2 适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他们喜欢模仿,愿意表演,在集体中展露自己的才华,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学到生态系统这一节课中,在分析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学生分别扮演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环境几个角色,通过演说得出结论;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讲解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时,学生分别扮演草、兔、狐、鹰、狼等,自己找出吃与被吃的对象,既直观又形象生动。在轻轻松松的气氛中弄明白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完成了教学任务。
4.3 促成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
学生对社会或自然事物的扮演过程,有利于其对社会及自然事物的关心。在扮演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学生会学会关爱生命、关注社会,逐步提高正确地分析和鉴别能力及自己的人文素养。
4.4 促进“后进生”参与课堂,树立自信,在活动中寻求共进
后进生往往是被教师“遗忘的角落”,但他们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应试教育的牺牲者,当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找不到立足点,无事可做事,那么一个“后进生”就慢慢产生了。 “角色扮演”生物教学法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展示、表现自我的舞台。本人亦经常借助这种个“舞台”,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也让他们获得成功感,在教学过程中,我眼中的“后进生”越来越少,而他们在课堂上的笑容、笑声越来越多。
“角色扮演”模式生物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轻松地掌握知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精诚团结、和谐相处的意识,更好的提高学习和服务社会。而且,角色扮演还可以使部分学生克服害羞的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拉近师生的关系,在学生眼中老师变的更加和蔼可亲。这种教学模式亦对教师提高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更强的课堂控制力和组织能力,需要课前更为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让它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侨联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