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微视频常用的三种创作技法
2017-07-19汪玮琦
汪玮琦
【编者按】微视频颠覆了既有的党教片制播模式,其拍摄简单、短小精悍的特点,使其更容易在新兴媒体平台上快速传播。因此,近些年来,党教微视频创作备受业内人士关注,逐步成为党教片创作领域的新类型。沈阳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是较早探索党教微视频制播模式的实践者,他们创作的《身边》系列微视频在业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本期我们邀请了《身边》系列微视频的主创人员,来谈谈在《身边》创作过程中汲取的一些经验。
如何做好声画同步
保持声画的同步性,对于微视频创作来说异常关键。声画同步,就是要求解说词或独白要尽可能与画面内容保持基本一致。以《身边》为例,每一集的时长只有短短的90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表达清楚主题,还要传递真情实感,镜头的运用就必须更严谨合理,体现出鲜明层次感,增强画面的可视性。怎样才能提升声画的同步性呢?我们的经验是通过画面构图和现场调度来实现。
常用的构图分为对称构图、黄金分割构图、框架式构图等。有效运用这些构图所产生的特殊意义,是提升微视频镜头语言内涵的重要手段。对称构图的特点是平衡感强,一般用来表现人物之间一种平等关系。比如《身边·郭贯华》一片中,村书记郭贯华是十里八村有名的村医,村民有个大事小情也都喜欢找他商量,他也把每一名村民当成亲人。为了突出这种关系,我们在表现村民与书记交谈场景时,大多采用了对称构图。黄金分割构图也是我们在创作《身边》时常用的一种构图方式。将画面纵横分成三等分,其中的每条线都是一条黄金分割线,每个焦点也都是一个黄金分割点,将被拍摄人物置于黄金分割点上,这样拍摄出的画面才更具美感。再说说框架式构图,这种构图方式一般用来表现一种客观视角,以增强画面的真实性,拍摄者如能巧妙地利用前景和景深,还可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在《身边·路中郊》一片中,主人公路中郊是一名垃圾清运车修理员,笔者在拍摄他修车过程时,就利用了大量的框架式构图,不仅有效规避了不美观的元素,还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在拍摄《身边·于秀霞》时,我们抓拍了一组于秀霞与学生谈话的画面,同步声音展现了一位老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步画面我们选择了框架式构图,拍攝者透过窗户拍摄,让窗框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框架,增强了画面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灵活运用以上这些构图方法,不仅能提升微视频画面的质感,而且能增强每一个镜头的特定含义,这样拍出来的片子,才能在短时间内营造出主题深度,看上去更耐人寻味。
现场调度主要指摄像机调度和现场人员调度。摄像机调度包括推、拉、摇、移、升、降等形式,增加摄像机调度可以增强画面的动感。在表达舒缓的情绪时,我们就可以选择用摇镜头或移镜头来表现。比如《身边·田素民》一片,主人公田素民是沈鼓集团的老焊工,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三十年,面对许多私企的金钱诱惑毅然选择了坚守。他视厂如家,待徒弟如亲人。为了表现他的这种执着精神,我们用摇镜头拍摄了他的满头白发,抒发了三十年弹指一挥间的感慨,也暗示了主人公留不住岁月,却留住了对厂子那份深深的爱这样一层含义。除了摄像机的调度,现场人员的调度也十分重要。在《身边·吴亚玲》中,我们设计了一组镜头,让花园里几位居民和小朋友围坐在吴书记身边。拍的时候我们发现这时人物都是静态的,反映在画面上有些欠活泼。为了增加画面的动感,我们让小朋友们在吴亚玲身边玩耍,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微笑再配合盲镜头的处理,就彰显出了一种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
构图可以让画面层次更鲜明、镜头语言更丰富,调度可以让画面更有动感、片子可视性更强,由此可见,用心构图、勤于调度,是微视频拍摄者必须要掌握的两个基本技能。
情景再现的合理使用
情景再现是基于事实,用一种艺术化的手法再现或还原过去发生的故事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是一种有根据的还原,而非杜撰虚构、凭空捏造。以前这种手法多用于影视剧和纪录片的创作,而随着表现形式的多元化,现在微视频也开始大量使用。在《身边·公丕发》一片中,公丕发从事安检排爆工作三十余年,基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我们不可能去跟踪记录突发的排爆任务,所以还原事件最为理想的方式就是情景再现。通过情景再现,观众看到了一次完整的排爆过程,同时也能体会到排爆工作的极度危险性,从而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情景再现有很多种类,微视频创作主要采用其中两种。一种是被拍摄对象自己来演,这种方式真实性很强,《身边》的情景再现基本都采用这一种。另一种是找演员来演,虽有损真实性,但可控性强。《身边·吕青山》的主人公吕青山是沈阳音乐学院的打击乐教授,少年时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了手鼓,从此爱上了打击乐,音乐梦想由此而萌动。由于故事发生的时间太久远,我们就找了个小演员再现这一段情景,并将其作为整部片子的开场序幕,在短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体来说,情景再现是改变影像节奏最好的助推器,不仅可以增添情感元素、黏合情节点的裂缝,还可以增强片子的故事性和可视性。
采访有哪些门道
《身边》系列微视频采用的都是本人自述的采访形式,被采访人口述的内容就是整部影片的核心。想使采访效果自然得体、话语平实恳切,采访技巧十分关键。
《身边》系列微视频针对不同人物特点,主要采用了两种采访方式。一种是指向性采访,对于一些表达能力有限的采访对象,我们大多选择这种采访方式。前期先与采访对象面谈,在掌握基本情况后,再根据谈话内容形成指向性问题,然后再进行正式采访。因为回答采访问题的内容都是被采访者自己表述的,因此,通常采访对象的状态都很自然,表达也很流畅。另一种是随机采访,对于一些表达能力强的采访对象,我们采用这种形式。前期只对被采访者的背景和先进事迹做基础性了解,确定大致采访方向后,直接进行正式采访,摄像机不停机记录全过程。交谈中,我们会适时引导被采访者,或者根据谈话内容进行随机提问。这种形式的好处在于能激发出被采访者的真情实感。在采访燃气集团一位80后抄表员时,我们就采用了随机采访形式。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采访对象并不知道摄像机开机,松弛的状态使她很自然地向我们敞开心扉。当问到她“为什么要帮助那些居民”时,她说:“我视每一名用户为家人,你说去你叔叔大爷家干活能感觉累吗?能帮就帮一把。”这简单真切的话语成了本片最大的亮点。在采访一位地铁信号工程师时,在言谈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她对自己长期照顾不了家庭的内疚感。我们随机提问:“当您得知自己患病的时候,孩子对您说了什么?”(被采访人曾身患癌症)这时她禁不住流下眼泪:“知道自己生病的时候挺无助。人生有时候吧,就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发展。白天化疗,晚上工作,他们都说我不要命了,但其实我很珍惜那段时光。当时没有了头发,我儿子哭着问我,是不是要出家了。”
总而言之,微视频虽有其特殊性,但从拍摄形式和创作技法上与影视艺术是一脉相承的。作为党教片创作者,勇于创新应是我们必备的精神。只要善于从以往的经验中汲取营养,并敢于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微视频对于我们来说就并不难拍。
(作者单位:沈阳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