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语教学中慕课(MOOCs)相关研究综述
2017-07-19顾欢欢陆凯
顾欢欢 陆凯
[摘要]慕课的诞生极大改变了我们学习与教授外语的方式。自慕课引入中国以来,我国学者将慕课与我国外语教学结合起来,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外语教学中慕课相关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我们对近年来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思考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结果显示:相关研究呈增长趋势,但研究力度还不够大;研究方法偏重理论探讨,实证研究尤其是量化研究偏少;研究内容偏重宏观研究,微观研究比例较低,而且不够深入;研究对象覆盖范围全面,但获得的研究力度不够均衡。另外,针对慕课平台及未完成慕课的学习者开展的研究较为匮乏。因此,亟需加大研究力度,提升研究质量,以更好地利用慕课来推动我国外语教学向前发展。
[关键词]外语教学;慕课(MOOCs);综述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国内音译为“慕课”或“幕课”,以下文中统称为慕课。自2008年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的Siemens George和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的Downes Stephen开设第一门MOOCs课程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以来,慕课迅速席卷全球,获得了高度关注和发展,在2012年出现井喷式发展,因此2012年被国际媒体称为“MOOC元年”。在国际慕课热潮的影响下,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在2013年成立,目前已有70个成员单位,因此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慕课元年”。慕课的诞生与发展对各个学科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外语教学也不例外。而且慕课应用于外语教学具有天生优势,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外语界对慕课与外语教学结合的研究方兴未艾,学术论文不断涌现,但尚未出现系统回顾并分析我国外语教学中慕课相关研究的综述类论文(根据2016年12月1日在中国知网搜索的结果)。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外语教学中慕课相关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我们对近年来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思考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一、研究方法
我们选取中国最大、收录最全的学术文献网一中国知网作为数据库来源;在搜索关键词的选取上,一个是“MOOCs”这个国际通用的单词,另一个是中文译名“慕课”或是“幕课”,以这三个词分别与“英语”、“外语”配对;检索范围设定为“主题”,检索方式为“精确”,检索时间设置为从慕课开始出现的2008年至2016年;文献来源为期刊。我们首先进行初始搜索:“MOOCs”与“英语”配对的搜索结果为137条,“MOOCs”与“外语”配对的搜索结果为32条,“慕课”与“英语”配对的搜索结果为383条,“慕课”与“外语”配对的搜索结果为61条,“幕课”与“英语”配对的搜索结果为10条,“幕课”与“外语”配对的搜索结果为4条。随后我们仔细阅读所有文献,对其进行逐一核定,剔除重复的文献或是与本文选题相关度不大的文献,最终确定相关研究为论文281篇。我们运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我国外语教学中慕课相关研究统计与分析
(一)相关论文总体分析。经过检索发现,国内外语界将慕课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始于2013年,该年出现2篇论文。最早的学术论文为马武林、李晓江发表在《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第11期的一篇名为“国际MOOCs课程对我国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启示”的文章,该文从我国许多高校建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困难出发,提出借鉴国际MOOCs课程,建设我国大规模开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之后相关研究陆续出现,2014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为43篇。到了2015年,相关研究出现井喷式急剧增长,论文数量激增至207篇。截止到2016年12月,已出现论文29篇。鉴于学术论文发表的滞后性,目前数据库显示的数据并不能及时代表已做出的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及以后还会出现更多的相关研究。因此可以推断,相关研究呈迅速增长趋势。但从文章发表的期刊类别来看,仅有25篇论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或CSSI期刊,仅占论文总数的8.9%。这说明相关研究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其中,马武林贡献的研究最多,达到5篇,占核心期刊论文总数的20%,分别载于外语电化教学、电化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外国语文等核心期刊。登载最多相关论文的核心期刊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外语电化教学》,都是4篇,占核心期刊论文总数16%。作为国内分别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将外语教学与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权威期刊,《现代教育技术》与《外语电化教学》发挥了引介国外先进教育技术、拓宽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作用。
(二)相关论文研究方法。按照文秋芳、王立非的划分方法,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实证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我们根据上述划分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章进行逐一界定。统计结果显示,实证研究与非材料性研究的比例严重失调。实证研究的文章仅有8篇,仅占总数的2.8%,其中量化研究为5篇,占总数的1.7%,质化研究3篇,占总数的1.1%。其余的论文皆为非材料性研究,占97.2%,大多是对慕课进行介绍,论述慕课的理论基础,探讨慕课对我国外语教学的作用等。
(三)相关论文研究内容。根据廖传风对应用研究的分类,应用研究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由统计结果可知,目前的相关研究中,宏观研究占大多数,有229篇,占总数的81.5%。这些研究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出发,探讨慕课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我国外语教学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等,以此推动外语教学全面改革。微观研究涵盖了外语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包括专门用途英語、写作、听力、口语、阅读、语法等,但各自所占的比例较小。
1.宏观研究。宏观研究的论文大多以“启示”、“探讨/初探”、“思考”为题,以整体视角审视慕课对于我国外语教学的必要性、可能性、可行性,并探讨慕课时代下外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如马武林、张晓鹏基于对慕课的介绍,探讨慕课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的启示。陈坚林探讨了大数据、慕课以及外语教学的关系,并指出慕课的诞生和发展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挑战与发展机遇。
2.微观研究
(1)专门用途英语。在微观研究中,论文数量位列第一位的是“专门用途英语”,占总数的6.4%。慕课给我国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如王守宏等借助以网络“慕课”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术,开展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初步论证了此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作用。
(2)写作。微观研究中名列第二的研究是写作教学,占总数的5%。如孙志娟,何芳从研究者及学习者角度体验英国雷丁大学提供的慕课一“大学英语写作指南”的学习,分析了该课程的优势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3)听、说。听力与口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分别为2.5%与1.8%,两者相加接近5%。作为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慕课显然可以在英语视听说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如王德志、袁考指出慕课在视听说教学中的优势,并提出发挥慕课作用的方法。
(四)相关论文研究对象
通过统计发现,相关论文的研究对象涵盖范围全面,既有讲授慕课的主体一教师,也有听取慕课的客体一学生。对教师的研究有30篇,占总数的10.6%,主要关注慕课给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如何利用慕课促进教师发展。如程云艳指出,面对慕课带来的冲击,外语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外语教育技术素养,提升新范式下进行外语教学、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的能力。对学生的研究以高等院校学生为主,有251篇,占89.3%,其中对普通高校学生的研究最多,达到195篇,占总数的69.4%。排在第二位的是高职院校学生,达到43篇,占15.3%。艺术院校、独立学院、体育院校学生也有所涉及,分别是3篇、2篇、1篇,分别占1.1%、0.7%、0.4%。除了高等院校学生,相关研究也涉及基础教育院校,其中研究高中学生的有3篇,占1.1%、初中学生的2篇,占0.7%以及小学生2篇,占0.7%。
三、问题与思考
近年来国内外语界对慕课与我国外语教学的结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通过上述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相关研究的数量呈增长趋势,但相对来说研究力度不够大。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到,虽然国内外语界对慕课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相关论文数量以几何倍数增长,呈急剧上升的态势。不过目前为止总体数量偏少。相比之下,同时期(2013-2016年)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的与外语教学有关的论文达到8553篇(据2016年12月在中国知网的查询结果),前者仅占后者的3.3%。从发表期刊类别上看,相关研究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的仅有25篇。而相比之下,同时期(2013-2016年)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的外语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有1319篇(据2016年12月1日在中国知网的查询结果),前者仅占后者的1.9%。当然,慕课引入我国时间不长,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研究数量较少且质量较低,这属于正常现象。可以预见的是,今后相关研究将迎来高速发展阶段。但要实现这一构想还需要更多外语教学研究者对慕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给予足够的重视。慕课与外语教学结合具有天生优势,其巨大的潜力等待研究者深入挖掘。我们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增加研究的数量并提升研究质量,更紧密地将慕课与我国外语教学结合起来,推动相关研究快速发展。
(二)相关研究的研究方法偏重于理论探讨,而实证研究尤其是量化研究比例偏低。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相关研究都属于非材料性研究,都是从理论上探讨慕课对于推动我国外语教学的可行性与作用。这也符合我国引进国外新教育理论或技术的规律:先介绍新理论或新技术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然后学者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开展本土化研究。目前大部分相关研究属于理论探讨,只有少部分涉及我国外语教学实践。理论的引介与探讨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纸上谈兵,需要切实地行动起来,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检验出新教学模式的可靠性和作用,并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调整,争取发挥出新教学模式的最大作用。由统计结果还可以看出,实证研究出现的时间较晚,而且数量所占比例非常低。对这些研究进行仔细分析还可以发现,所进行的教学实验要么人数较少,要么时间较短,研究的信度与效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而且实证研究中质化研究较多,量化研究较少。虽然研究方法没有好坏对错之分,但一般来说质化与量化结合的研究较为全面,而结合质化与量化的研究仅有1篇,仅占总数的0.8%。今后我们需要侧重开展实证研究,并注意研究方法的设计,保证教学实验样本的数量与时长,质化与量化研究相结合,以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只有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才能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慕课外语教学模式。
(三)相关研究的研究内容偏重于宏观方面,而微观研究比例较低,而且不够深入。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到,目前相关研究偏重于宏观研究,都是从全局角度审视慕课对我国整体外语教学的必要性、可能性、必要性。这些研究对引起国内学术界对慕课的关注与重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相关研究中对外语教学中微观的内容进行的研究偏少,占总数的比例不到二成。我们固然需要从宏观的视角看待慕课对我国外语教学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具体到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如听、说、读、写、译等,切实研究慕课对各方面外语能力的促进作用。而且这些微观研究还不够深入,大部分仅浮于表面地论述慕课对各方面外语技能的优势和作用,提出了一些教学设想与思路,没有深入研究学习者对慕课这一新的教育技术的接受程度如何,使用后有何效果与反馈;以及教师在使用慕课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解决的办法等等问题。只有进行更多、更深入的微观研究,通过教师与学生在各方面进行的实验和论证,才能证明慕课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作用。
(四)相关研究的研究对象覆盖范围全面,但获得的研究力度不够均衡。由以上统计可以看出,研究对象涵盖了教学的主体(教师)与客体(学生),而且学生的类别包括了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直至大学生,覆盖范围全面。但不同研究对象获得的研究力度并不均衡。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为对象的研究最多,占了近七成;对教师的研究次之,占一成。我国是英语学习大国,由基础教育阶段至高等教育阶段都有数量庞大的英语学习者。高等教育阶段中除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还有高职高专、独立学院、艺术院校、体育院校等学生,也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其获得的研究力度并不大。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基数庞大,但以其为对象的研究不到3%,远远不能与其数量匹配。当然,鉴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时间不够自由,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强等,开展慕课教学有诸多困难。这就需要研究者平衡各种研究对象的研究力度,尤其要侧重研究具有不同特点与水平的学生群体,为不同的学习对象量体裁衣,量身定做在外语教学中使用慕课的方法,使我国各阶段、各类别的英语学习者受益。
(五)慕课平台及未完成慕课的学习者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通过对比国外较为成熟的慕课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现有研究中匮乏的方面。首先是对慕课平台的研究。慕课平台是慕课的提供者,其水平直接影响到慕课的质量。根据Wikipedia的统计,目前国际慕课平台有二十多个,如Coursera、edX、Udacity、Stanford Online、Future Learn等。国内慕课平台不多,不超过十个,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IMOOC,MOOC中国等。众多慕课平台中,有商业性(收费)的,也有非营利性的。慕课平台提供的课程也是五花八门,有专门为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打造的,如“英文写作”,也有纯粹以英语授课,内容为其他学科的,如“逻辑学导论”。对于中国外语学习者来说,如何选择慕课平台并学习适合自己外语学习水平、能力与需求的课程,是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各个平台孰优孰劣,或者说各自的主打方向是什么,也需要进行一番比较和评估。但目前相关研究较为匮乏。其次,慕课的完成率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据统计,目前大部分国际慕课学习者的完成率不超过10%。慕课的根本宗旨是为大规模的学生提供便利的学习机会。但这种学而不成的现象对慕课的发展显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学生未完成修课的原因有哪些,又有哪些应对的措施,都是需要研究者进行深入研究的。这就需要我们拓宽研究范围,对慕课平台开展细致的研究,既要对现有的中外平台进行比较与评估,帮助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与课程,也要打造符合我国外语教学规律的平台与课程;同时还需要对未完成慕课的学习者进行深入研究,量化与质化研究结合,挖掘其未完成课程的原因,并找出应对措施。
四、结语
慕课与外语教学结合可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对外语教学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当然,慕课本身也有缺陷与不足。我們不能一拥而上,一味照搬,而是要冷静思考,大胆求证。因此,如何结合我国国情与学习者的特点,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一新兴的教育技术,达到促进我国外语教学的目的,需要我国研究者认真仔细地研究。我们搜集整理了国内外语界将慕课与我国外语教学相结合的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目前相关研究尚处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实证研究偏少,微观研究不多且不够深入,研究对象获得的研究力度不够均衡,对慕课平台与未完成课程的学习者进行的研究匮乏等。希望这些发现能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另外本研究也存在不足。本研究仅局限于学术文献,没有收录纸质和电子媒体的新闻报道,微博、博客等资源。此外,还需要运用文献分析以外的研究方法来深入剖析相关研究的特点。因此未来研究还需要扩大文献来源与增加研究方法。
(责任编辑:章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