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探讨
2017-07-19秦中书
秦中书
[摘要]民办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系列翻译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为教学目标,是实施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民办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兼而有之的翻译教学定位,认为新的建构主义翻译教学模式应以提高教师跨学科的理论素养、构建学生的多元学习模式、强化翻译实践训练和增加翻译职业与翻译技术知识为其实施途径。该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对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翻译教学;教学模式
引言
民办高等教育最早兴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本世纪快速发展。不少民办本科高校充分发挥优势,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下赢得了一席之地。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众多。当前,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人才需求的形势、样态与规格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坚持人才培养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从规模扩张转向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是民办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民办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主要问题
据调查,目前大部分民办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沿用公办高校传统模式,翻译课程大致分为英译汉、汉译英、口译。笔者从事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教学多年,通过长期的教学观察和实践,发现翻译教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为中心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翻译知识和技巧,不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2)学生的翻译实践量不足,翻译能力提高较慢。由于课堂教学以讲解翻译技巧为主,翻译实践的实现途径主要是课外练习和作业,包括教师指定的翻译内容和学生自选材料。具体操作中对翻译练习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手段,翻译实践的量和质均难以保证。这与刘宓庆提出的翻译教学最初级阶段的技能指标的达成起码应具有3万字的实务经验存在一定差距。(3)教学中缺乏对翻译职业与翻译技术知识的渗透。民办院校翻译师资力量较弱,业务培训机会较少,对翻译行业的职业规范和操作流程不熟悉,没有将最新的翻译技术支持服务于翻译教学。总之,翻译教学定位不准确,教学中没有明确翻译作为课程、能力和职业的不同类别层次和规范要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与学生基础水平和教学目标不匹配。
二、基于翻译教学定位的翻译教学模式
(一)民办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定位
明确教学目标和定位,是民办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开展翻译教学的基本前提。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纯粹作为外语教学手段的翻译教学,二是作为外语专業课的翻译教学,三是作为翻译专业课的翻译专业教学。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是以语言教学为目的的“教学翻译”与以翻译技能培养为目的的“翻译教学”之间的过渡,既是外语教学的高级课程,同时也是培养翻译人才的初级课程。民办本科院校所开设的英语专业以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为目标,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一个高级呈现形式便是翻译技能。
从实用的角度看,翻译是各级各类资格考试和升学考试的重要内容。据统计,专业八级考试中翻译的分值占20%,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中,翻译和写作能力分值占专业成绩的50%左右。同时,翻译能力被广泛用于语言教育和商务贸易等行业中,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渠道有中小学、语言培训机构、外贸公司和企事业单位,另有部分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由此可见,民办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应以创新翻译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二)民办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丁卫国(2013)认为翻译教学模式是以相关教育或者学习/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为目标,采取相应教学手段和策略开展翻译活动的范式。显而易见,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
翻译教学需要系统的理论指导,然而长期以来翻译教学的理论研究滞后于翻译领域的其他研究和教学实践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民办本科院校往往遵循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以行为主义为理论指导,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强调翻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结果为导向,教师决定课内外翻译材料的选择和学生翻译结果的评价。这一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翻译能力等方面的缺陷显而易见。
根据民办本科院校办学基础和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的语言基础较差,但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特点,提出适合自身英语专业发展的建构主义翻译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翻译模式的代表人物Kiraly(2000)认为翻译教学应从传统的传送(transmission)向“能力迁移”(transformation of competence)转变、从培养学生翻译能力向译者能力转变;译员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职业能力(professional competence),在反思性实践中(reflective action)实现自动化发展的翻译职业人才。该模式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情景中,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外界环境和知识结构进行互动,进而获得翻译经验,发展能力。
将建构主义翻译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能激发民办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通过互动的方式实施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翻译本体意识和职业意识,从而提高翻译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民办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
(一)提高教师跨学科的理论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五要素之一,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理想的翻译教师应该熟悉翻译学的相关理论、具备翻译实践经验,同时懂得运用教育学等的相关理论进行教学。翻译课教师的理论素养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和效果,丰富的跨学科知识才能为翻译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基础。
当前民办本科院校的翻译课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大多毕业于英语专业,要么缺乏翻译学的理论素养,要么未经过系统的教育学理论训练,往往将翻译课上成“阅读课”、“精读课”、“语法翻译课”、“语言对比课”、“纯理论宣讲课”。由于课堂组织和管理形式、教学设计、师生互动等方面都必须依赖教师的跨学科知识,翻译课教师首先应该懂得翻译的本体论知识,国内外主要翻译流派及其思想,翻译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和制约翻译活动的社会文化因素,尤其是深入研究学生翻译能力的构成,开阔理论视野,避免讲解中只见树不见林的片面和主观论断。同时,互动教学也需要教师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语言教学等其他学科知识,从而设计出好的教学活动。
(二)构建学生的多元学习模式
双语能力是翻译的基础,良好的中英文阅读和鉴赏能力能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这是做好翻译的前提。笔者在英语专业三年级翻译课开始之初,对学生进行了中文写作和英语综合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学生的中文思维和表达力还有待提高,英语语法基础不扎实、词汇量小、语感差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给学生开列读书清单,主要包括中外文史哲经典和流行读物,以及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作品,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让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尤其是对佳作和优秀译文精读赏析。鼓励学生加入课外阅读兴趣小组,通过文学沙龙、朗诵比赛等方式促进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双语阅读和鉴赏力训练可以打破僵化的“翻译知识点+例句+练习”的教学形式,带动翻译语篇意识的提高。
除传统的课堂教学外,模拟翻译项目实施过程开展教学活动是建构主义翻译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学生分工协作,分别扮演翻译发起人、项目经理、译者、校审人员等角色,翻译任务完成后小组以presentation的形式在班级分享翻译过程心得体会,结合翻译思想和理论分析翻译方法和思路,教师进行点评。学期末学牛书写课程总结。通过一年的实验。学牛改变了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积极参与翻译活动,对翻译的认识更全面。
(三)强化翻译实践训练
长期以来,翻译教学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关于翻译能力要求的指导下,过分强调翻译的结果评价,缺乏对翻译能力形成过程的研究。据了解,很多学校对学生翻译实践量并没有予以明确规定。翻译实践是提高翻译能力的主要手段,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让学生感知、領悟、内化并掌握翻译技能。根据民办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方式强化翻译训练,同时对每学期的翻译实训进行量化管理。学生除了完成教师规定的翻译任务外,还可以利用假期对旅游景点翻译纠错,参加教师承接的翻译任务;鼓励学生参加翻译各类翻译竞赛。笔者所在学校已经实施毕业论文改革多年,学生可以自选材料进行翻译并撰写翻译评论。实验证明,通过多样化的翻译实践方式及翻译量化管理,学生的翻译能力显著提高。
(四)增加翻译职业和翻译技术的知识
20世纪下半叶,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类进入泛在计算机时代,翻译工作的环境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谢天振(2015)指出,“翻译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即翻译的职业化时代,传统的定义显然已经无法涵盖当今翻译行为和翻译活动的内涵和外延,因为职业化时代的翻译无论是翻译的对象,还是翻译的方式、方法、手段和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本地化,众包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人机互动已经成为人们所熟知的概念。2016中国语言服务业大会在北京召开,公布了《2016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规划(2017-2021)》以及中国翻译协会首部团体标准《翻译服务一笔译服务要求》。《报告》指出,中国语言服务能力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语言服务行业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融人世界、影响世界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持。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将成为国家、高校、市场和企业多方的关注焦点。
外语教学如果不紧跟技术革命的步伐,势必培养不出社会需要的语言服务人才。翻译教学中融入翻译职业和技术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职业能力和翻译策略能力是建构主义翻译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应将翻译职业与技术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翻译行业动态、操作流程和职业规范,培养学生使用翻译软件、在线词典、百科全书、翻译论坛、翻译语料库等翻译工具进行检索、分析、加工、创造和传递翻译信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翻译技术素养,提高翻译能力。
结语
翻译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体统工程,应以相应的学科知识为理论指导,体现准确的教学定位,并以教学活动形式和教学效果评价为具体实施手段,抓好教师和学生两个关键因素。民办本科院校为社会培养大量的英语人才,应用型是其突出特点。当前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学生的基本语言面貌和学习特点,提出建构主义翻译教学模式,突出提高教师跨学科的理论素养、构建多元学习模式、强化翻译实践训练以及增加翻译职业和翻译技术的知识四个核心要素,从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责任编辑:封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