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研究

2017-07-19李景鸿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培育机制社会责任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李景鸿

[摘要]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激情,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既是大学生激扬青春梦,实现自身远大抱负的素质支撑,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必要性,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机制,以促进高校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育机制,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工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面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激情,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重任,培育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对大学生激扬青春梦,实现自身远大抱负有着重要作用。

一、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

(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全面发展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践履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起着积极作用。首先,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会责任感直接相关,如果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他很难承担起自身应有的社会责任,从而不能得到社会认同。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就是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具有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担当,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其次,有利于大学生实现其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所做出的贡献,只有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付出努力,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将其所学习知识和技能献身于国家建设,发挥他们为祖国建设奉献青春和汗水的激情,充分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使他们能得到全面发展。最后,有利于大学生人格健全。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把自身当作社会的主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认识自身、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适应能力;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保持积极乐观,自强不息、主动创造的精神,实现自身人格的完善。

(二)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今社会,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目前,大学生存在对社会责任内涵理解不深,社会责任感淡化,部分大学生重视个人利益实现而忽视社会需求。高校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过程中存在教育脱离学生思想实际,时效性不强等问题。在此情况下,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教育,培育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帮助他们扫清成长道路上的思想障碍,从而使他们真正的在社会立足并服务社会,这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更是高校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

(三)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當前,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大学生是新时代的精英,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他们是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的重要力量,在民族复兴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但有部分学生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当作人生的信条,他们不愿意去到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不愿意去基层切切实实为老百姓谋利益,没有承担历史赋予他们的重担。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就是要将学生们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和需要相统一,使他们为祖国和人民真诚奉献,用实际行动促进“中国梦”早日实现。高校应当把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以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建构

(一)构建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认同机制

社会责任感是人们对社会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是与人的理想、信念、志向和价值观的高度统一,能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一种强大的内动力。大学生只有在个体价值观念上的普遍认同和内化社会责任感,他们才能将社会责任感外化于行。当前,多元价值观使大学生目不暇接、不知所措,价值认同危机广泛蔓延,社会责任感培育的价值基础受到动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生成渠道受到阻滞。

对于大学生而言,认同什么样的价值观,往往就形成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高校要加强社会责任理论知识的灌输,帮助大学生形成对社会责任的内容和意义的认同,认识到自己是责任主体。在理论知识学习中,高校要运用多种形式,做到理论知识灌输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大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情感体验、榜样示范、反思学习、思想参与等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认同,从而理性接受和认同社会责任意识。

(二)构建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实践机制

社会责任感是在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大学生只有在在社会实践中、在社会环境下才能获得。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要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科学化、制度化、常规化,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激发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道德情感。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一是高校应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划与管理,避免实践活动形式化,应遵循教育规律,活动设置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特点,因人而设,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责任行为;二是高校应拓宽社会实践活动载体,以红色教育为载体,让大学生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社会调研、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加深学生对社会发展需求的了解,激发他们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热情;以参观现代企业、科技产业园等为载体,使学生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帮助他们适应自己日渐丰富的社会角色;以创新创业大赛、实习实训等校园实践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校园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大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优势。

(三)构建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环境导向机制

社会环境和教育氛围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有着重要作用,高校要大力弘扬责任文化,构建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环境导向机制。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倡导正确的责任观念,净化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影响,以一种完善的道德舆论机制引导大学生清除不良思想,自觉投身于社会建设的征程中。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借助QQ、微信等平台,通过主题班会、讲座等教育形式,营造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文化氛围,使大学生乐于参与其中,最后,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有着深刻影响,高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家长重视家庭软环境建设,通过言传身教,为子女树立好的榜样,锻炼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四)构建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长效机制

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首先,建立全面的监督机制。高校应定期检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听取各部门的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协调关系,及时给相关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保障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高校要完善评优评先、模范表彰、宣传等激励机制,为大学生树立榜样,通过舆论引导,促使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三是構建规范管理机制。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一个过程,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社会行为的约束,使他们将社会情感真正内化于心,并对自身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五)构建社会责任感培育保障机制

高校应构建全面的保障机制,这样,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才能持之以恒。一是校党委统一领导,汇聚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各级党组织、各部门高度重视,多方协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社会责任感观培育保障体制;二是加强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等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业务培训,保证他们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通、发展全面;三是要完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保障,不断改善软硬件条件,为推动社会责任感观培育的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提供保障。

三、结束语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过程。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上是积极的,与此同时,对于我们也不能忽略那些消极的方面。通过构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能更好地组织开展工作,也让广大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融入社会责任感培育过程中,使他们能心悦诚服地接教育。

(责任编辑:桂杉杉)

猜你喜欢

培育机制社会责任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英模文化助力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