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长征精神争做“六有”新一代大学生

2017-07-19王晓青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长征精神大学生

【摘 要】 80年前的军事战略大转移,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今天,作为当代大学生,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争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新一代大学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青春年华。

【关键词】 长征精神;内涵实质;“六有”大学生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军事战略大转移——长征。不仅是人类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更是孕育了一种震撼人心的伟大精神——长征精神,那“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1]红军用鲜血和生命凝聚的长征精神,是人类历史上的精神丰碑,是我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争做习主席在考察中国科技大学时所提出的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2]新一代大学生,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一、弘扬长征精神,争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

长征精神的灵魂在于崇高的理想信念,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动力和源泉。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且被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称之为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会成为支配人们行动持久的精神动力。在长征中,红军缺衣少食,忍饥受冻,武器低劣,时时有被围歼的危险,但却冲破敌军围堵,冲出了一道道封锁线,正是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鼓舞着红军将士在长征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是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对革命事业必胜信念的坚持精神,凭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昂扬斗志,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劲头。红军老战士吴兴回忆说:“我们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雪山,我想我们这些人也许永远翻不完这些山了,没什么希望了。但我坚信,即使我们真的倒下去,中途失败了,那我们的下一代也一定会继续我们未竟的事业,继续前进,革命终将成功。”[3]可见,理想激发追求、信念产生动力、坚持激发潜能。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成才的第一步和关键,只有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坚定自己的价值追求,奋发成才,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目前,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改革开放的深化,尤其是新兴媒体的出现,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和各种思潮的冲击渗透,加之大学生思想、心理等不够成熟,存在着片面、模糊的看法和认识上的误区。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面临着挑战,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大力弘扬对理想信念无比坚定的长征精神,使之在灵魂深处扎根,为人生导航,为言行定位。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结合起来,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生信念,正视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迎接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和挑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念;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之上,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定自己的价值追求,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弘扬国家至上的报国情怀,自觉地把个人的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把个人的奋斗目标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中,像老红军那样,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成为有理想、有追求的新一代大学生。

二、弘扬长征精神,争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

英勇顽强、勇于战斗的牺牲精神是长征精神的集中反映,是红军能够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每段长征路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都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考验。长征中,红军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硝烟和自然环境下,发扬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精神,勇往直前。那时,天上有几十架飞机天天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大军日日围追堵截,红军难有喘息之机,没有立脚之地。在不断转移中,物资缺乏,弹药匮乏,天当房、地作床,日晒雨淋,风餐露宿,野菜充饥,篝火御寒。天天都有遭遇战,平均每走1公里就有3-4名官兵献出宝贵生命。就是这样,红军将士也没有丝毫退缩,没被困难吓倒,而是靠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血肉之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成功翻越陡峭险峻的座座高山,跨过浪涛翻滚的条条江河,穿越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冲破敌军层层的围追堵截,转战11个省,翻越18座高山,渡过24条江河,占领过62座城市,杀出了一条血路,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正如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所说:长征“是一次充满了集体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和希望的举世无双的行动”,“是用热血和勇气谱写的史诗”,其中充满了“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这些胜利的取得,靠的是打赢的素质,使命担当的精神。

青年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可是,随着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有的人忘记了使命,忘记了责任。作为新一代大学生要发扬长征精神,像老红军那样,担当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正如习主席强调的“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4]“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是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也是广大青年的时代光荣。广大青年要坚定信念、敢于并勇于担当起这份神圣的使命,因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一个国家、民族才有前途和希望。”[5]弘扬长征精神,要锤炼过硬的本领,把学习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与责任,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素质,勤奋学习,增长才干,以勤学笃实的实干精神彰显“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时代旋律;要不断开拓弘扬长征精神的新境界,学习党的理论创新精神和勇气,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敢做先锋,争做敢于创新的带头人,使理论之花结出实践之果;树立源头活水的创新意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坚持用创新发展的理念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有擔当、有作为的大学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三、弘扬长征精神,争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

顾全大局、无私忘我的团结精神是长征精神的重要体现。为实现长征的最终胜利,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感人事迹,谱写了一曲曲团结互助、生死与共的英雄赞歌。在战略转移时,各路红军虽然是独立进行,但都能服从大局、相互配合、彼此支持,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使敌人无法集中兵力于一个方向;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和全军的领导地位,周恩来积极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红军,“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己无歧”等诗句的产生就赞颂了当时全党全军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当出现分裂党和红军的事件时,红军将士从革命事业的根本大局出发,团结一心维护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维护了红军的团结统一;在战斗中红军各部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听从中央的统一指挥,有时为了保证主力部队的安危,不惜牺牲局部利益,无怨无悔地战斗到最后1人;长征途中,死亡阴影时刻笼罩,红军将士视团结如部队的生命,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生死相依,守望相助,把战友当亲人,把困难和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把方便和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军需处长”的故事就是例证。“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是革命军队中至高无上的优良品质,是革命集体主义的具体表现”。[6]

红军就是依靠集体的力量,团结协作的精神,凭借心系他人、无私忘我的互助品行,才凝成坚不可摧的革命集体,凝聚成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洪流,闯过了一个个“生命禁区”,谱写了一曲曲团结胜利的凯歌。

大学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十分重要。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等新媒体的普及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引起大学生在观念上的更新,另一方面也造成价值取向上的困惑,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现象的滋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偏离,集体主义观念的弱化等。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面对各种挑战和现实考验,要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学习老红军面对困难,乐观向上,无私忘我的人生态度,讲团结、顾大局的互助品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要学习老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和尺度,不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都始终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牺牲在前,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要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立场不能变,群众史观不能丢;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7]要学习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改革开放文化,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识大体,顾大局,明大义,注重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健康情趣,修炼“金刚不坏之身”,增强道德践行能力,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成为有品质、有修养的新一代大学生;要时刻胸怀对祖国和人民的感恩之心,把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把个人奋斗融入社会发展的历史洪流中,把中国梦同自己的梦结合起来,与祖国同行,把青春奉献给国家、社会与人民;要“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8]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实现青春价值,在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中创造人生辉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

[2] 习近平.加强改革创新开创发展新局面[N].中国青年报,2016-04-28.

[3] 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66.

[4] 習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10-27.

[5] 习近平.勉励青年志愿者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N].人民日报,2016-12-06.

[6] 李伯钊文集.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9.468-469.

[7]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8]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作者简介】

王晓青,陕西西安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长征精神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浅谈长征精神在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