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教育的内容本质和原则

2017-07-19张振中

东方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心灵美美育美的

张振中

(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

审美素质是学生创新发展锻造完美人格,实现自我价值必备的基本素质。美育教育包含在大德育之中,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审美教育的意义,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审美教育的基本内容

1.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人的价值就在于人的心灵美,心灵美是内在美,包括人的思想、品行、才气、理想等等,只有心灵美,语言和行为才能美,心灵美是人一切美的基础和本质。具体言之,塑造学生美的心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其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有才学和智慧是心灵美的基础。美丽取决于先天因素,才智是靠人主观努力后天塑造的。其二,要利用孩子无穷的潜能,积极引导学生奋斗、进取、自强、自主、自爱、自尊和自立,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面对学习、面对自我。其三,要培养学生为祖国、为社会和为他人服务的热情。教育者可以通过大力推行“五心”(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教育来塑造青少年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情感

有审美需要就有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根据审美需要,对自然、社会、生活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而正确的评价需要有正确的道德感,道德感与审美感是密切相關、互相影响的,在实践中又交叉产生作用。这也反映了它们的审美对象善、真、美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实施美育教育时要注重道德感与审美感之间的关系,这有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3.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准

仪表、气质、言语和行为在一定意义上体现着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识。仪表是外在的,一个人的仪表,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文明涵养,反映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情趣,还能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准。此外,审美水准还包括对自然美和艺术美两种形态的认知水平。因此,只有提升学生审美的认知水准,才能有效实施中小学生美育教育。

二、审美教育的本质特征

1.审美教育具有直觉性

审美教育以世间万物美的事物和境界去陶冶人,传递美的媒介都是形象生动、可感知的。一旎风光,一汪清澈碧绿的湖水,一件催人泪下的舍身救助,一段悲欢离合的恋情,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现实美都有具体可感景象、事件、人物;至于艺术作品,一幅绘画、一件雕塑、一场舞蹈、一部电影也都是直接诉诸于人的视、听觉感官,形成情绪。比如在聆听《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时,尽管我们未曾亲眼看过多瑙河,但我们会在美妙的旋律中,仿佛联想大地在迷蒙沉睡中苏醒,东方晨曦初露,渐渐明亮;伴随着乐曲的行进,想像的陶醉;似乎清晰,又难以完全言明我们有情感的激动,构成音乐中特有的直觉情绪形象再现。所以,当我们在看一幅画、听一首乐曲、读一首山水诗时,往往能直接地感受到它们的线条、颜色、形状声音、姿态所组成的各种形象美。有时别人问我们这些画、曲、诗何以美,美在哪里,有时还一时答不出来,在欣赏这些美的对象时,我们好像不假思索就能感受到事物的美。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美感,尤其是深刻的美感,是非理性的,很难说得十分清楚。

美育的功能是非标准化的,是与众不同的,是自由放纵的想像,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感受,但美育又包含了道德的力量,它能脱去人的世俗欲望和功利目的,给人以精神净化,但与纯粹的道德说教又有区别,它始终伴随在美的形象的感知中。因此,如果将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的教育只是当作艺术理论、艺术知识,或者试图从审美对象中找出某些思想含义,那么,这就与智育、德育没有什么区别了。

3.审美教育是一种以自由的方式进行的教育活动

由于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教育的内容和功能不同,必然影响到教育方式的不同。德育和智育都可以通过讲解、说理,制定一定的规范来学习和操作,审美教育则不同,无论是审美对象的选择,还是审美感知的方式,都是一种自由的形象感知活动,审美教育是自由的。从审美资源上看,可选的范围非常广,内容非常多,世间万物、社会纷纭事件,都可以选取。细到一株小草,一汪小池,一件平凡小事、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从中发掘美。从审美感知上看,审美教育不需要外来干扰,必须尊重审美主体的自由选择。美不美,因人而美,因人的感受而美,是因人而异的。一个人进人审美状态常常是无意的、自由选择的结果,因此,审美教育不是强迫的、灌输式的,而是一种以自由的方式进行的教育活动。

三、审美教育遵循的原则

1.可感性原则

审美教育是运用现实美或艺术美具体、鲜明、生动的形象,使受教育者直接感受到美的和谐,受到美的熏陶,形成高尚的情操。审美教育以情动人,不是说服;审美教育以情感人,不是明理,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人。因此,审美教育有具体的可感性。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美的事物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人类创造的智慧和力量,闪耀着人类自由创造的光辉,并给人们以巨大的鼓舞和强烈的感染。

2.差异性原则

审美教育应当根据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和审美兴趣爱好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使他们对艺术产生兴趣,对美产生向往。人的美感是有差异的,青少年学生也不例外,同一对象,由于个人的生活经历、思想情绪、兴趣爱好不同,审美评价也会不一样。学龄儿童审美意识有了发展,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多从内容上评价,对于技巧容易忽略; 在欣赏音乐时最感兴趣的是它的旋律、声凋和音质,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则不甚了解。少年期,审美感受力进人高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均有很好的发展。高中学生,世界观和审美观基本形成,审美意识达到新水平。因此,审美教育应根据人的个性差异和人们不同年龄段审美心理差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3.创造性原则

美是有个性的,不同人对不同形式的美有不同理解,在培养学生审美时要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将自然的美赋予人的创造,才能使美更有灵魂和现实意义。

4.相互交流性原则

审美信息相互交流性原则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借助审美媒介,交流审美信息,彼此沟通情感体验,共欢悦、共忧伤,共同从审美对象中得到深刻感染。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把教师的自身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的美,以及教师在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美”传递给学生,学生反之把自身的美和吸收“教学美”综合起来,形成“学习美”传递给老师。

总之,审美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塑造青少年的现实之美。塑造现实之美的媒介或途径主要是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在实践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地选择或创造。需要注意的是,审美教育应当避免单纯的功利性倾向,避免迷失审美教育的真正意义,割裂整体审美素质的塑造。

猜你喜欢

心灵美美育美的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什么是“五讲四美”?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心灵美的小兔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