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2017-07-19华云龙

东方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统整

华云龙

(安顺市第八小学)

摘要: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有哪些具体的方法、策略?该论文将对此做简要论述。

关键词:大声读;统整;阅读诊断单;封面信息;作品内容

“现在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你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这是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所做的论述。叶圣陶老先生还指出:“读整本的书,不仅可以练习精读、速读,有利于养成好的读书习惯;还可以进行各种文学知识与文体阅读的训练;学生阅读的心理会更加专一,阅读效果也会更好。它可以收‘一石多鸟之效。”《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同时还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由此可见,读整本的书意义重大,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有利于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重视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也已经成为广大语文老师的共识。不过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由于缺少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手段,只简单地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偶尔检查一下学生读书的情况,因此在学生中间普遍存在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量少、阅读面窄、阅读方法不够科学等问题。很多家长也存在这样的困惑:我的孩子也读了不少书,但为什么作文依然写不好;而孩子们自己在阅读整本书的时候往往也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认为了解了故事情节就算读了书。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推进整本书的阅读呢?

一、根据年龄特点,分级指导阅读

1.低年级,教师大声读给学生听。

《青草国的鹅》《绿野仙踪》《鼹鼠的月亮河》等这些书籍都适合读给学生听。教师可利用早读课、晨会、语文课前几分钟,放学前等几分钟的时间,见缝插针地朗读。在朗读之前,教师需把这本书反反复复看上十几遍,把书本内容浓缩成十几分钟讲述出来。然后精心挑选最能打动自己的部分,如果不能打动自己,又怎能触动学生?大声读并非只是单纯地读,还需一些技巧。时而只是纯粹地朗读,安静地聆听;时而在悬疑处停下来猜测情节;时而在疑惑之处进行话题讨论……“听读”是一种美好的感受!教师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投入到书本语言的情境中,当抵达某个关键点时,老师有意停下来,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到故事中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故事不同的走向。

大声读书给学生听听不仅仅帮助孩子获得多元化的知识模型,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社会情感认知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中年级,设计表格帮助统整。统整就是整体感知一本书的内容。如何将一本厚厚的书读薄呢?通过一定的线索,通过某个话题进行整合,帮助孩子们形成完整的认知,提升概括的能力。

再如《一只小鸡去天国》中,一只快要死了的小公鸡,第一次见到死神害怕又难过,但是,当他勇敢地做了一系列事情之后,心情一

点儿也不难过了,变得轻松快活极了。在死神再次到来之前,他都做了些什么呢?他的感受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向二姐道歉 |

轻松极了 对妈妈表达爱 |

幸福 向小母鸡表白 |

甜蜜 进了山洞 |

一点都不难过了 吃了酸葡萄 |

难过少了一大半

使用阶梯图的方式,统整情节,学生就能根据阶梯图简要复述整个故事了。

3.高年级,设计阅读诊断单。

叶老曾这样说“为学生的利益而考查,依据考查再打算增进学生的利益,那才是教育家的存心。”教师所有工作的重点都应该指向学生,把教育教学思想变为学生的实际能力。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情况应该进行评价诊断,以使阅读更有效果。

二、借助封面信息,调动阅读期待

一本书的封面有书名、插图、或文字片段这些信息,这些信息如果运用得当,不仅能有效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热情,还能提升孩子们的阅读品质。运用这些信息结合自己的先备知识、阅读经验等对一本书的内容进行预测,能帮助孩子投入到文本中,敏锐地发现隐藏信息,培养推理能力。

比如《小猫温斯顿1真正的朋友》这本书,先看封面插图:橙黄的底色像舞台上铺着橙黄的地毯,中间的黄绿色似舞台剧开始时,一束从顶部打下来的灯光。灯光下是一条长椅,椅上坐着三个人。左起第一是红衣眼镜男,两手插兜中;中间是粉衣短发女,两指逗逗虫;右边是墨綠长发女,长刘海遮眼,翘了二郎腿,竖起一指禅,怎么看都不像粉衣女孩清纯,有点“痞”气;椅子前方跑着一只黑猫,绿眼睛,白信封,特神气。当我们看了这个主题图后,会情不自禁地猜想:这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是什么关系?这只黑猫又充当什么角色?当一连串的问题萦绕脑海之际,你还担心孩子们会看不下去吗?

然后再看封面上最大的几个字,它概括了本书的主旨,是全文的主旋律——“真正的朋友”。教师顺势发问:什么是朋友?什么叫“真正”的朋友?难道还有虚假的朋友吗?这几个人是如何成为真正的朋友的?在生活中,你有朋友吗?尽管还没有真正开始读这本书,但学生已经对本书的主旨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经过这样的预热,等学生看完这本书以后,一定会对“朋友”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

最后再看封面最上方的一行字,它展示了一本书最靓的情节——“小猫温斯顿与女孩琪拉互换身体,侦破离奇走私案”。“互换身体”、“离奇走私案”,单单这两个词,就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想象力再次被激发:人与猫怎么能互换身体呢?互换后发生了怎样离奇的故事呢?还有走私案,应该是大案,非常惊心动魄吧?带着这些疑问,大家的阅读热情被彻底点燃,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啦!

在指导学生读整本书之前,一定不要着急看里面的内容,而应将封面上的信息进行认真解读,充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这样,阅读的效果会更好。

三、结合作品内容,激活阅读兴趣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指导学生读整本书,首要的就是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打开学生阅读期待的窗口,让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热情。

比如阅读《我想把路口照亮》这本书,老师可用掉进黑烟囱怎么洗也洗不干净的黑猫咪的形象图片,引出整本书的主人公,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它愁眉苦脸的样子,引出整本书的故事。

再比如《小水的除夕》这本书里描写了一个吃冰的细节——

“冰滑过的地方,像被烫了一样,我忍不住捶着胸口”。 “冰”竟然能产生“烫”的感觉,这样具有新鲜感的词句正是学生需要积累、借鉴的语言,从而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指导学生读整本书,关键是要遵循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有效激发阅读动机,使学生愿读;点燃阅读兴趣,使学生好读;培养阅读情感,使学生乐读;磨炼阅读意志,使学生勤读,最终能独立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态度和习惯,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体验,这样的阅读会更动人,更持久。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2

[2]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

[3]燕国材教授的《学习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8

猜你喜欢

统整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以课程统整促进学习效能的提升
课程统整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在地理教学中尝试课程统整的实践和思考
对我国新世纪义务教育科学课程设计中“知识统整”向度的反思
刘登珲:实现核心素养有效转化的课程统整策略
“人”是“统整项目课程”的核心
品德教学的统整策略
会当单元统整路 一览各课众山小
统整项目课程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