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优质教材建设探讨
2017-07-19邹明
邹明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摘要:基础会计是会计类专业的入门课程,作为能够对学生后续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专业基础课,教材的质量直接影響着课堂教学的效果。现有出版的《基础会计》教材形形色色,种类繁多,但是大多都已经不能适应高职高专的实际需求。本文就《基础会计》教材编写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浅谈《基础会计》优质教材编写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基础会计;优质教材;改革
基础会计课程属于会计专业的基础课,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的好坏对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现有的各种版本的基础会计教材内容老旧,技能要点不突出,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及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高职高专这个层面的学生有自己的特点与需求,这就势必要求我们改变原有的教材体系和内容,形成符合高职高专学生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优质教材,从而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一、现阶段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材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的组织编排以逻辑式和直线式为主
一般教材的组织方法是以传统的章节设置的,即逻辑式组织方式,按照有关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组织教材各章节内容。各部分内容自成一体,互相之间关联性不大。教材内容编排通常采取直线式排列,也就是对教材内容采取环环相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排列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内容的前后重复,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但不能连续重复编排教材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可能使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掌握疑难知识。
(二)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
高职教育突出会计技能在实际工作的应用,而本科教育突出理论研究,这两种教育所使用的《基础会计》教材内容应当有所区别,理论深度和广度、侧重点应当有所不同。但很多高职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先讲后练,但是练习的内容只针对一题一空,脱离了真实的会计核算情景,没有完整的配套信息和资料。学生通过这种模式学习完课程并不能胜任相关的会计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三)案例陈旧教学形式僵化
会计课程抽象,很多实物并不能搬进课堂,仅靠凭空想象是很难理解的。尤其是教材中许多案例都是以企业实际情况举例,但学生都是刚刚迈出高中校门的孩子,对社会了解较少,并不能完全吸收课程中的内容。许多学生在学习一段之后失去兴趣就放弃了继续学习的劲头,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基础会计》优质教材编写的改进方向
(一)教材组织编排应突破传统理念束缚
优质的《基础会计》教材应该是以会计核算程序作为组织方式,即按照建账-填写记账凭证-填写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告的工作过程进行内容的组织。各部分进行项目化教学,可在项目下建立子任务对内容进行分解。教材内容编排建议直线式与螺旋式相结合,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教材的内容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加强学生记忆和巩固。这种方式重视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教材结构之间的统一,易于保证学科知识的逻辑性,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二)基于工作过程,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高职高专提倡的以能力为本位的《基础会计》优质教材,绝不是本科教材+练习题的压缩版这么简单,高职《基础会计》教材应更侧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填凭证、登账簿、编报表。高职《基础会计》教材课程标准也应该由原来知识学习模式转变为素质培养模式,比如原来课程标准中侧重知识点和技能点的了解、理解和掌握,而现在的课程标准应该转变为具体的原始凭证的辨认、审核,记账凭证、账簿的填写,错账的更正等技能素质的培养。在教材的编写中进行学习任务的布置,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知识和技能,完成工作任务,将繁琐的理论知识通过工作过程的实施简单化,趣味化,提升职业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案例应该贴近生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教材编写应在保证教材内容的科学严谨性前提下,尽量通过直观的图片、账表、小视频等多种教学案例形式达到教学目标,并且应该有拓展知识的补充,使基础会计教材可读性强。教材编写语言应该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尽量通过身边生活的例子来说明问题,用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事物来给学生举例,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和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比如可以编制一些二维码印制在教材上,学生可以通过微信扫码的方式观看记账凭证和账簿填制的小视频。
参考文献:
[1]李占军,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材体系建设研究新论,财会通讯,2012.2
[2]马西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基础会计教材建设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教育论丛,2013.08
[3]陆晓艳,基于工作过程谈高职会计教材改革,考试周刊,2011(69)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高职《基础会计》课程优质教材建设的研究”(14G26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