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创造诗性空间
2017-07-19王明贤
王明贤
谈及陈文令的雕塑,自二十一世纪初“红色记忆”系列以露天展出的方式在厦门珍珠湾海滩的碧海银沙间初次亮相后,在惊艳了众人的同时,也与“公共性”这一概念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成为引人注目的艺术现象。在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力的共生”當代艺术装置展上,陈文令的不锈钢巨型雕塑《万物皆牛》被一位学者型领导(时任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誉为中国2 01 5年最好的城市雕塑,陈文令的雕塑还在2 0 1 1年丹麦奥胡斯市国际雕塑展获最受欢迎大奖、2 0 11年澳大利亚佩斯国际海岸雕塑展获公共艺术大奖;2 00 8年中国美术馆与奥地利现代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中国:面对现实”展,在欧洲最大的博物馆建筑群—维也纳博物馆群的广场上,陈文令的不锈钢雕塑《中国风景》闪烁着耀眼的光芒,20 0 8年9月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上,《物神》成为整个展览空间中众所瞩目的焦点。如果再回溯到20 0 2年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红色记忆》的红孩子雕塑陈列在广州博物院的大门前,成为最受关注的作品,而在20 0 6年的上海双年展上,高达九米的雕塑装置《英勇奋斗》格外醒目,让观众感受到意想不到的震撼效果……总之,这些作品无论被置于喧嚷的城市广场、沉静的文化空间,抑或是广阔的大山大水、精致的小院庭园之中,都能够以其幽默、快乐、亲切、充满想象力的形象,营造出一个充满张力的诗性空间。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艺术家克莱兹.奥登博格就对博物馆“艺术圣殿”的地位表示了公开的讽刺,他宣称自己的艺术和雕塑不是要为画廊和博物馆服务的,而是要为更大的空间、为户外和大地服务,同时将一系列以超大尺度再现诸多普通生活日用品的雕塑作品堂皇置于城市公共空间。自那以后,面向大众的公共空间的营造,就逐渐成为了当代艺术无可争辩的一大主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和艺术与大众的不断亲近,作为公共艺术载体的雕塑艺术迎来了创作发展的黄金期,而陈文令的雕塑作品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成长成熟的。
这次展出的《城市风景》系列、《万物皆牛》、《闻香》等作品,都是陈文令优秀的代表作,集中展示了其艺术的很多典型特点,例如借用材质和色彩的特殊性营造强烈的视觉效果、以当代的观念对对象加以抽象提炼和解构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语言、同时又具有宜于交互的造型、生动丰富的细部……总之,一方面充满奇妙哲思,另一方面又花最大的功夫一锤子一锤子去锻造,如此产生出的观念有趣、气势恢宏、手艺精湛的作品,在当代艺术中当属难得。
陈文令力图使作品与城市公共空间融为一体,是公共艺术作品的核心精神所在,也是艺术于这个时代的最为重要的一层意义。陈文令的雕塑作品,就是借助艺术家对环境以及当代文化新观念的准确把握,从而赋予了作品营造诗性空间的强大气场,在大规模的展览场所中他的雕塑显现出特别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观者在感受到新浪漫主义的精神和草根英雄主义冲击的同时,被激发出对心灵救赎的反思,并体会到一种真正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