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方法论探析

2017-07-19吴朝辉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方法论马克思

【摘 要】 该文认为,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马克思第一个系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资本论》的诞生为标志,马克思运用“人体解剖”的研究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及其结局进行了科学解析和预测;1867年以后,马克思采取“猴体解剖”的社会研究方法研究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社会的历史与社会发展问题,提出了著名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马克思的社会研究方法,尤其是“猴体解剖”的研究方法,对研究东方社会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马克思;东方社会;“卡夫丁峡谷”;方法论

注重解剖典型是马克思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方法。从19世纪40年代中期到1867年,马克思以英国为例,运用“人体解剖”的研究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及其结局进行了科学解析,预言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1867年以后,马克思以俄国为例,采取“猴体解剖”的社会研究方法研究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社会的历史与社会发展问题,预言了这类非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走上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

马克思早年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中,认为 “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等等提供了钥匙”,[1]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他通过对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个案研究,剖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深刻地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将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人体解剖”。

马克思将英国作为他研究的对象有其重要的原因。如法国,虽然已经历了大革命的洗礼,但国家政权更迭频繁,短短的五年间就经历了三个政权的更迭,革命期间更是无数人被送上了断头台,政权的不稳定及国内形式的动荡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纵观十九世纪中叶的世界,只有英国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第一个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成功建立起了以机器生产为主要标志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社会发展迅速。工业革命也促进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他们开始控制英国的政治。同时,产业工人的队伍不断壮大,英国社会矛盾日益简单化,越来越表现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对资本主义的“人体解剖”在资本主义规律展示的最充分的地方进行才能更全面的揭示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给马克思提供了“解剖”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可能。

经济上,此时的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历了工业革命,英国社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手工工场被使用机器为动力的工厂代替。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与发展,自由竞争成为英国政府对外贸易的基本国策,自由资本主义在英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为马克思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物质上和理论上的支持。马克思正是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了劳动价值理论,找到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政治上,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政治权利,成功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可是,资产阶级在获得权利的那一刻就立刻叛变了革命。资产阶级在击败封建贵族的斗争中,工人和农民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封建贵族一样,资产阶级在掌握了国家的权力后就立刻的叛变革命。他们不会将自己的权力分给工人阶级,工人为革命奉献了献血和生命换来的只有压迫和剥削。同时,自1825年第一次经济危机之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已成为英国社会的常态。自由资本主义使资本家积累起巨大财富的同时却使工人一贫如洗,整个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当时的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社会裂痕日益明朗。因此,马克思选择对英国社会进行“人体解剖”,就能比较容易的抓住反映资本主义本质的各种现象,从而发现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

对外政策上,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积极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建立起了横跨欧亚非美的“日不落帝国”。然而,表面上的繁荣却蕴藏着巨大的危机。英国在对外扩张的同时也日益遭到殖民地人民的反抗,镇压殖民地人民起义使英国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进攻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帕麥斯顿内阁的直接倒台,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也引来了印度全国范围内的民族大起义。通过对英国对外政策的分析,马克思完善了他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进一步印证了资本主义的反动本质。同时,正是通过分析英国的对外政策,使得马克思将视野转向了广大的东方社会,为其研究东方社会提供条件。

二、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猴体解剖”

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马克思越来越注意到以西方为中心来研究其他社会形态的局限性。尤其是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东方社会后,他注意到东方社会所存在的历史状态和社会环境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存在发展的历史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马克思开始思考是否存在一种可能,即人类社会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直接跨越到共产主义社会。

与此同时,在文化人类学领域,一大批研究成果被发表出来,这些成果在证实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科学性的同时,也为人们研究史前社会提供了理论支持。[2]东方社会革命形势的高涨以及文化人类学的发展促使马克思开始思考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发展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可能性。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对研究方法进行创新,即从发生学的角度出发,追溯人类社会发展的来龙去脉和历史进程。马克思将这种研究方法称为“猴体解剖”。东方社会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特殊性,成为马克思晚年将研究重点转向东方社会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化人类学的发展,马克思在研究文化人类学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研究的成果,认为只有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科学地分析史前社会,把握私有制和阶级社会产生的逻辑,才能找到私有制和阶级社会解体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也指出西方社会产生资本主义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不能把西方社会发展理论强行的发展成为一般社会的发展理论。他指出必须在社会研究方法上进行创新,“人体解剖”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对已经发育成熟的英国的剖析找到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但对于尚处于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广大东方社会来说,就不能用“人体解剖”的方法来剖析东方社会。[3]东方社会有其存在的历史环境和特点,只有对东方社会进行充分的实证研究,才能为东方社会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马克思通过研究发现东方社会和史前社会在结构的表现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类似性,因此,马克思决定用“猴体解剖”的方法来对史前社会进行分析,以此揭开东方社会存在发展的神秘面纱,对东方社会的革命与社会转型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在对早期人类社会的“猴体解剖”中,馬克思不仅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顺序,同时马克思还发现早期人类社会不仅不存在私有制而且在财产公有制基础上特别重视两种生产的发展,即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人的生产。两种生产理论充分证明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正确性。

“猴体解剖”是一种直接研究过去发生过的事物并在此基础上推测未来事物发展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正序的研究方法或实证的研究方法。[4]晚年的马克思则利用“猴体解剖”的研究方法,从实证主义出发,研究了早期人类社会和东方村社,指出东方社会的跨越资本主义发展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从而为东方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总结

马克思运用“人体解剖”和“猴体解剖”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先进资本主义社会和落后的东方社会,尤其是在对俄国社会进行了“猴体解剖”后,马克思提出了著名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为落后的东方社会摆脱资本主义发展的弊端指明的方向。

马克思一生都坚信人类社会最终必将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并且晚年的马克思通过其一生的研究,尤其是对早期人类社会及东方社会的研究,综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猴体解剖”的方法论,纠正了早期关于历史单线发展的理论,认为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应该是多样的,每个民族应该结合自身的历史特点来寻找适合自己本民族的发展道路。理论上的创新和研究方法上的实事求是,再加上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原则,这些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也使历史唯物主义成为一门真正完整的艺术。马克思的社会研究方法为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

[2] 冯景源.人类境遇与历史时空—马克思人类学笔记与历史学笔记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33.

[3] 张云飞.跨越“峡谷”—马克思完晚年思想与当代社会发展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1-160.

[4] 朱玉才.从人体解剖到猴体解剖—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原生形态的方法论及其历史演变[J].求是学刊,1994(6)32-36.

【作者简介】

吴朝辉(1991-)男,汉族,河南洛阳人,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方法论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如何构建系统的方法体系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起源及发展探究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论西方哲学方法论之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意义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