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数据技术助推精准扶贫的新探索
2017-07-19秦博
秦博
为了实现贫困村贫困户的精确识别、精准帮扶,基层的扶贫干部摸底并填报了大量详实的数据。如何让这些来自基层的数据发挥更大功效?如何让结对帮扶干部能有更多实施有针对性帮扶的外部渠道?
一位从贫困山区走出来的互联网创业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展了有益探索。他以数据为媒,运用最新的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充分发挥利用扶贫干部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为扶贫干部提供互联网工具,帮助贫困户和社会爱心人士、社会扶贫项目之间架起桥梁。这一方面缓解了基层扶贫干部“除了填表外无能为力”的状况,破解无奈的扶贫=填表?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层干群关系,为贫困地区带来了社会正能量;另一方面,也为广大社会爱心人士和组织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扶贫参与途径,撬动了巨大的社会扶贫资源,为打通扶贫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颇具“技术范儿”的新经验。
中央网信办、发改委、扶贫办2016年10月联合印发的《网络扶贫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网络公益工程,构建人人参与的网络扶贫大格局——“推动网络公益扶贫行动。鼓励和倡导网络公益扶贫,动员全体网民自愿参与网络公益扶贫”,挖掘社会扶贫资源增量,将广大网民和社会机构、企业与一个个贫困户精准的链接起来,建立帮扶关系,实现“滴灌式”的精准扶贫。
贫困户的需求和社会扶贫的供给就像“瞌睡”和“枕头”,互相渴望对方,却很难找到对方,造成了效率的低下和精准性的下降。贫困县走出的大学生建立了一个数据“社会扶贫对接平台”,让“瞌睡”和“枕头”高效,精准地找到彼此。
网上对接 重病贫困户得到医疗借助
今年刚刚20岁的云南镇雄县五德镇干沟村的刘润娇,5年前突然患上了严重的癫痫,导致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几年的药物治疗下来,刘润娇的病情没有好转,原本在村里还算体面的家庭也因此负债累累,因病返贫。
2016年8月,刘润娇家的结对帮扶干部、县疾控中心武兴了解她的情况后,将润娇的情况发布在县里贫困户对接社会扶贫资源的网络。三个月后,武兴收到互联网推送的信息,告知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医诺千金”公益项目可以为刘润娇提供免费的手术治疗。
武兴将这个好消息通知了润娇一家后,为父女俩在县疾控中心和县民政局申请到了赴京治疗的路费和住宿费。在“医诺千金”公益项目工作人员的全程照顾下,刘润娇在天坛医院进行了手术。术中顺利切除了患者致痫灶,现在刘润娇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了。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刘润娇的家庭从身陷贫困泥潭变得充满希望。
帮扶干部武兴说:“这家人很勤快,只要娃娃病治好了,有望在今年就脱贫,不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了。”
利用互联网和数据技术高效对接社会扶贫资源
武兴利用的这个“社会扶贫对接平台”是一位从国家级贫困县镇雄县走出来的小伙子王立建立。他发现越是贫困程度深的贫困户,由于信息的不对等越难得到社会扶贫资源的帮扶。与此同时,公益医疗救助,助学及技术培训等项目,也需要花费不低的成本才能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受助者。
王立以地方政府的“建档立卡”数据为基础,再由扶贫干部实名注册,补充完善自己结对负责帮扶的贫困户信息,形成详细、动态的贫困“需求”数据库。同时,通过爬虫技术抓取互联网上公开的公益扶贫项目、社会扶贫项目信息,以及对接大型扶贫机构项目信息,形成社会扶贫“供给”数据库。最后,通过数据清洗和挖掘技术,将供需双方高效,精准地匹配,一旦匹配上,会自动为供需双方推送匹配信息,帮助双方建立连接。
云南省镇雄县的试点中,共有8689名扶贫点在镇雄的干部职工注册,并在建档立卡数据的基础上,补充提交了63486户贫困户的详细信息。目前,云南省镇雄县,已经有250余户像刘润娇一样的因病致贫、返贫户,通过网络平台对接到了社会公益机构、爱心企业和人士提供的医疗救助;超过35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了其他社会扶贫资源的帮助,其中包括贫困助学、劳动技术培训和就业、物资救助等。
真正地把建档立卡的数据用起来
在为贫困户和扶贫干部对接社会扶贫资源的过程中,王立及縣团队成员发现了另外一个现象:扶贫干部——包括结对帮扶干部和“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等,在基层做了大量的走访工作,填了数不清的表格,收集了大量的贫困数据,然而这些数据却没有被很好利用起来。如果能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真正把数据用起来,可以优化政府和社会扶贫资源的配置,提升扶贫的效率和精准性。
“用数据支持决策”无疑是最为高效和精准的路径。除了为地方政府提供数据分析后台外,还同时为公益机构在设立新的扶贫公益项目时提供数据支持,为农村及贫困问题研究机构提供数据支持。
目前,王立建立的“贫困需求数据库”已经积累了几百万贫困人口的多维度数据,包括基础信息,生产生活情况,资产负债等等。
通过大数据分析让贫困群众获得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但是由于基础设施条件,信息化程度和文化水平的落后,金融机构在农村的获客成本和征信成本过高,风险控制难度大,虽然金融机构四处寻找优质资产,却一直难以将业务深入农村,去挖掘隐藏在乡间的优质资产。反观农村现状,则是农户(尤其是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农村金融约等于民间借贷。
如果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信用评分及黑白名单,在获客和征信层面降低金融机构给贫困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那么就有更多的金融机构愿意为贫困户群体中勤劳守信者提供金融服务,会降低金融机构的成本和风险,从而让有信用的贫困人群能够得到更低利率的贷款。
贫困者之所以贫困,有无数种原因,如果给其中勤劳守信的贫困者提供贷款,他们是有能力快速脱贫和致富的,而金融机构也能从中获利。数据的积累和信用模型的建立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相信不久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通过数据分析获得金融机构的授信,通过贷款发展生产,更快更彻底地脱贫致富。
构建人人参与的互联网公益扶贫体系,让城里人和贫困户结对子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物质的丰富让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公益慈善中来。在网络平台创立的一年时间内,平台经常收到各种渠道的网友询问如何捐助贫困户,尤其是贫困学生。
王立利用这个大数据资源,推出专门针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捐助平台“分贝筹”。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提供更好的体验,连接城乡两端,让“想做公益而没做”的城镇中高收入人群与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结成对子,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目前,“分贝筹”仅开放6-14岁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的助学对接,捐助标准为100元/月/人。
“分贝筹”因数据的采集均由各地驻村干部和结对干部实地走访、拍摄并上传,所有受助学生均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真实可靠。另外,资助金额匹配上,单个受助学生最多可接受12个月的预筹集资金,既保证受助学生能够始终有足够资金维持学习和生活水平,也保证了捐赠人的权益,避免平台中某些受助学生的资金过剩。分贝筹还通过受助者不人为设置排序,不提供精准搜索功能,不为捐助人和受助对象提供双向或其他可能潜在的联系方式、手段,以确保双方的隐私权益。
最后,“分贝筹”通过在民政注册的、有公募资质的机构接受和发放善款,真正实现捐款使用一对一可视化、可追溯。如发放过程出现问题,或扶贫干部没有及时反馈,下一季度的资金发放会暂缓,并由地方扶贫部门督促和追责。
胡关玉田出生在云南镇雄县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今年8岁,刚上小学一年级。小玉田的妈妈在四年前因病去世,老师说孩子乐观,喜爱学习,只是由于入学比同龄人晚,基础比较差,学习成绩一般。
值得欣慰的是,通过“分贝筹”捐款平台,仅仅几天,爱心网友已经为小玉田捐满了一年的学习生活费用1200元(每月100元)。捐款網友留言对小玉田说:“我有一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女儿,今天是她的生日,希望你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尽可能多的爱和祝福,做一个善良大气的女孩。努力学习,不管生活怎样,多读书,书本会给你不一样的世界。”这些鼓励和善意随着爱心捐款,都通过结对帮扶干部潘声云送到了小玉田家里。
潘声云说:“通过‘分贝筹对接广大社会爱心人士,跟建档立卡户的贫困学生一对一‘结对子,捐助助学助养资金,大大降低了贫困户的资金支出压力,让贫困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截至2016年5月,“分贝筹”上线试运营仅一个多月,在没有做大规模推广宣传的情况下,已为镇雄县688个贫困孩子筹集到了至少一个季度的助学助养资金,共计516650元。超过3000名捐款人与贫困孩子达成了结对帮扶关系,并有意愿长期提供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