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癌症患者交流
2017-07-19金昌凤
金昌凤
有这样一个例子,让做医生的也感觉痛心:一位53岁的女性胃癌患者,家人一直瞒着她,说是胃溃疡,需要不断住院治疗。她信以为真,积极配合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就出院上班。就这样周而复始一年多。这次住院病情较重,医生发现了肠道和胰腺转移,使用了较重的化疗药物。家人一如既往轮番到医院来护理。这天,多日护理很疲劳的爱人喝了点酒解乏,正逢有邻居来看望。爱人送邻居走出门外的时候,忘记了关门,以酒后的大声告诉邻居:她是胃癌晚期了,不好治了。由于没关门,她听得清清楚楚,顿时如同被雷击了一样垮下来了。一下午没说话,第二天一天没说话,第三天,遽然去世。
▲50%的癌症患者有心理障碍。
医生事后得知原因,十分惋惜。哀莫大于心死,这个患者的死亡,源于心理上彻底绝望。如果不是这种情况,也许她还可以活很长时间。很多时候,击垮癌症病人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因患病造成的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生命这个东西有的时候很奇怪,你不想活了,可能死的就很快;你还想顽强地活下去,可能就会活着。所以,如何与癌症患者交流是一门应该留意并学习的学问。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癌症患者确诊一年内,自杀和因事故而死亡的风险高于正常人的20倍左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对2000名肿瘤患者的调查发现,超过50%治疗期肿瘤患者存在心理障碍。对疾病与死亡的恐惧、对治疗方法的恐惧、对健康每况愈下的无助等情绪交织在一起,造成癌症患者严重的负面心理。这个时候,尤其需要亲友以及周边的人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克服不良的心理情绪,增强与疾病斗争的勇气和信心。英国德比大学心理学专家指出,通过“话疗”解除癌症患者的心病,可以提高他们战胜病魔的机会。
▲应该告诉患者:“癌症”不等于死亡。
患胃癌的老傅就经历过打算放弃治疗到积极配合治疗的心理转变过程。老傅最初检查出胃癌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跑了好多家大医院,最终检查结果都是一致的。老傅彻底灰了心,人就垮下来了,他几乎不出门,每天就生活在室内的小圈子里。家里人怎么劝他,他也无动于衷。一天,年龄相仿的邻居老张来看望,老张说,胃癌死不了人,这种病太多了。你看,李工得胃癌6年了,到现在活得好好的。我三叔得胃癌20年了,现在都快80岁了,还活得挺精神。这几句话,有根有据,令人信服,说到老傅心坎里去了,老傅如拨云见日,立刻身上有精神了。居然同意和老张一起下楼出去走走……
老张所说并非虚言。被人们看作绝症的癌症,早就摘掉了“不治之症”的帽子。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提出,癌症是一种可以调控的慢性病。只要发现及时,80%的早期肿瘤患者可以治愈;中晚期癌症患者也能有效延长生存时间,其中也不乏治愈者。2007年,《人民日报》记者凌志军被诊断为“肺癌晚期”并出現脑转移,多地名医会诊,判定他活不过3个月,建议他做肺癌手术,然后,再做开颅手术。他接受了肺癌切除手术,但拒绝了开颅手术、化疗等等。他彻底改变了生活方式,每天不再那么紧张地“赶稿子”,在饮食上按照医生和营养师的嘱咐进餐,尽量到风景秀丽的地方去疗养、去开心。5年以后,复查结果显示:癌抗原指标正常,颅内病灶几乎完全消失,术后幸存的肺叶生长壮大起来,身体恢复得很好。医生们都十分惊讶。于是,他写了一本《重生手记》。
类似凌志军的患者不是个例,患癌症后凤凰涅槃般的康复者越来越多。
所以,对于癌症患者,家属及周边亲友应该多做宽慰和鼓励,让他明白,患上癌症不要陷入绝望,生存的希望依然很大。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属和亲友都做不到这一点,还可能因意识和行为上的偏颇,无形中加剧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情绪低沉,部分家属始终情绪紧张甚至痛哭流涕,让患者感觉似乎面临末日,更加恐慌;二是过于谨慎,与患者交谈时小心翼翼,目光不敢对视,顾左右而言他,甚至连一个与病相关的敏感字眼都不敢提,这样过于谨慎的态度反而容易让患者起疑心,对生命失去信心;三是过度关心,有的亲友和家属为了表达关心,频繁探视,这样反而让患者产生时日不多的负面想法,产生极大的思想压力。
▲注意说话技巧。
家属和亲友安慰鼓励癌症患者时,需要讲究说话的技巧,如果说不对,可能适得其反,美国《赫芬顿邮报》刊文指出不该对癌症患者说的几句话:
“好好养着,想吃什么就吃点好的……”类似这样的话在敏感的患者听来,就像判了死刑,从而万念俱灰。即使后来把说这些话的真正意图解释清楚,患者的心理伤害也难以挽回。
“我明白你的痛苦。”“我知道这可能很难受,但……”化疗、放疗……癌症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常人无法体会,真正经历过的人,反而不会将这句话挂嘴边。除非亲身经历癌症,否则很难感同身受,这种话有时会让人感觉你有点居高临下,让人不舒服。
“这可能就是命吧。”对命运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是康复的重要动力之一。在聊天过程中,引导患者抱怨命运或质疑自己,甚至一起流眼泪,都会勾起患者伤心,导致情绪低落。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别伤心了,明天你就能好起来。”这种不切实际、不客观的安慰,反而让人觉得希望渺茫,只能显示出你没有用心理解他人的感受与处境。
谈话聊天也有技术性问题。哪些内容能说,又该怎么说?
专家建议告知病情要因人而异。对早中期患者,可暂时隐瞒病情,避重就轻,比如把肝癌说成“肝硬化”,以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感。告知病情较重的患者病情时,最好渐进性的透露。
鼓励患者多用成功案例。为了让患者树立信心,一定要传达出这样的意思:他的病不是最糟的,是可以缓解甚至治愈的。最好用举例形式,如:看报道,某个明星得过类似的病,可现在很健康。
有时候,科普常识可以缓解治疗恐惧。有些患者一提起“化疗”,就会产生极大的恐惧心理,可以用必要的医学知识、心理知识向患者解释,告诉他们化疗的副作用已经减少。还可以告诉患者,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先进药物和技术手段,治疗希望很大。但需要注意,相关内容最好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说,切忌靠网上查到的内容乱科普。
用与癌症无关的事分散注意力。比如,谈谈天气、宠物或某电影;患者状态较好时,邀他出去走走,有助于让患者短时间内忘记病情,提升情绪。在聊无关病情的话题时,不要表现得太刻意,比如小心翼翼不提跟疾病有关的字眼,否则会有反作用。你需要做的就是坦然真诚,尽量不把对方当成一名癌症患者。
多聆听胜过多说。当一个聆听者,不用多讲话。尽力与患者保持眼神交流,让他感觉到你的坦率诚恳。表达关爱的抚摸、微笑和眼神都可以告诉患者,虽然他病了,但对他的关爱一如既往,你会尽己所能提供帮助,与他一起战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