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透析模式临床分析

2017-07-19李国祝徐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终末期腹膜生化

李国祝徐辉

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透析模式临床分析

李国祝1徐辉2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后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各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51例)与腹膜透析组(46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透析前后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钾离子、二氧化碳结合力等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3年存活率略优于血液透析组,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其不同的适应证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个体化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

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血液透析

近20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却导致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呈现上升趋势,随之而来的心脑血管疾病日渐增多,而且由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肾病亦逐年增多,并成为诱发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糖尿病肾病肾衰患者透析治疗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而透析方式的选择则显得极为重要[1-2]。本研究通过对97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衰竭病患者透析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研究腹膜透析(CAPD)与血液透析(HD)治疗糖尿病肾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具体表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39例、男58例,年龄36~78岁,平均(55.4±22.6)岁。97例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51例与腹膜透析组46例,对两组患者的患病时间、年龄,性别、病程及疾病程度进行列表统计,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血液透析组均为低通量碳酸盐透析,血透机使用费森4008B型,透析器为费森F8型透析器,血流速200~250 ml/min,每周3次,每次4个小时。腹膜透析组使用Tenckhoff管,常规采用脐旁手术开口置入透析直管方式,应用百特公司的低钙透析液及Y型透析管道,每日进行连续性腹膜透析治疗 ,每次1 000~2 000 ml,每天交换透析液4~6次,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情况选择夜间空腹或透析液留腹。治疗期间密切观察血糖变化,若出现患者血糖较前升高,根据血糖水平采用静脉或皮下注射胰岛素。严格血压,监测甲状旁腺素,补充活性维生素D及钙、铁、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血液透析组和腹膜腹膜透析组开始前及透析治疗1年后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钾离子、血糖等各项生化指标变化。并比较两组半年、1年及3年存活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对比

对血液透析组和腹膜腹膜透析组开始前及透析治疗1年后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钾离子、血糖等各项生化指标变化进行比较,透析后均较透析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透析存活率对比

比较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透析半年后、1年后及3年后存活人数及存活率,腹膜透析组稍高于血液透析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20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随之而来的糖尿病并发症愈来愈多,而因为微血管病变引起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逐年增多,使糖尿病成为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3]。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治疗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而透析方式的选择则显得极为重要。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半透膜的的特性,应用腹透液在腹腔中通过弥散原理,以达到纠正人体内水、电解质平衡,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的目的[4]。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不需使用肝素,透析治疗对血凝影响很小,况且腹膜透析对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影响小,腹透患者血压控制达标优于血透患者,故腹透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低于血透患者。腹透患者血压较稳定,透析治疗本身几乎不引起血压波动,故而对血液动力学干扰小,对肾血流影响很弱,保证了肾灌注,因此更有利于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此方面优于血液透析。此外,在清除大、中分子毒素方面腹膜透析亦优于血液透析[5]。因此在早期阶段,建议糖尿病肾病替代治疗多倾向于首选腹膜透析。但在腹膜透析患者治疗数年后中,由于微血管病变较重,腹膜功能老化发生率较高,导致透析疗效逐渐减退,部分患者不得已转血透治疗;再者腹膜透析采用的葡萄糖透析液,长期透析可造成人体体内脂肪及糖的代谢紊乱,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更为明显[6],这是腹膜透析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本组研究中进一步证实,腹膜透析组超滤脱水均匀,血压波动小,心血管并发症低,HD组则每次透析超滤脱水较多,血压波动大,经常需药物干预才能完成透析治疗;透析后出血事件发生率高。腹膜透析在清除大、中分子毒素方面均明显优于血液透析,而血液透析清除小分子毒素方面优于腹膜透析治疗[6]。因此这两种透析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各有优缺点,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根据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程度、其它并存疾病、血管情况、残余肾功能、经济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恰当的透析治疗方案[7],从而降低并发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8],提高患者生存率。

表1 腹膜透析组与血液透析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s)

表1 腹膜透析组与血液透析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s)

性别男 女腹膜透析组 24 22 54.6±23.4 35(70.1%) 40(86.9%) 15.2±10.3 12血液透析组 27 24 49.5±25.8 37(72.5%) 45(88.2%) 14.6±11.6 10组别 年龄(岁)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例) 合并高血压(例) 患病时间(年) 卧床人数

表2 腹膜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透析前、后各项生化指标(±s)

表2 腹膜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透析前、后各项生化指标(±s)

各项生化指标腹膜透析组(46例) 血液透析组(51 例)透析前 透析后 透析前 透析后血钾(mmoI/L) 4.9±3.3 4.6±1.7 5.1±2.5 4.5±1.3 CO2结合力(mmoI/L) 16±4 21±3 16±3 22±3血糖(mmoI/L) 7.9±6.3 7.2±6.8 8.1±3.1 6.6±2.6血红蛋白(g/L) 79±11 90±12 80±12 98±18白蛋白(g/L) 25±5 35±6 29±6 40±5总蛋白(g/L) 47.0±6.0 52.0±6.6 51.0±6.0 63.0±5.0

表3 两组透析后存活人数及存活率(n,%)

[1]云曼丽.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763,1765.

[2]于长青,程现昆.腹膜透析技术的发展[J].医学与哲学,2009,30(12):79-80.

[3]冯明亮,张辉,郑少莉.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转腹膜透析原因及预后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5):430-431.

[4]韦慧琴,李良.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比较[J].广西医学,2011,33(5):606-607.

[5]师锁江,陈玉敏,程晓丽.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0):51.

[6]彭保康.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比较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2):115-116.

[7]毕学青,姜埃利,魏芳,等.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疗效比较[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15(1):144-146.

[8]曾健,罗福漳,黄胜.血液透析患者的调查及对策[J].实用全科医学,2007,5(2):167-168.

Clinical Analysis of Dialysis Mode i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LI Guozhu1XU Hui21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Dandong First Hospital, Dandong Liaoning 1180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 i cacy of peritoneal dialysis and hemodialysi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Methods6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hemodialysis group (n=51) and peritoneal dialysis group (n=46).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hemodialysis, serum potassium, CO2binding capacity, blood glucose, hemoglobin, albumin and total protein and other biochemical indicator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3 years survival rate of peritoneal dialysis group wa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at of hemodialysis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indications of hemodialysis or peritoneal dialysis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diabetic nephropathy; peritoneal dialysis; hemodialysis

R587.2;R692.5

A

1674-9308(2017)13-0086-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7.13.045

1 丹东市第一医院肾内科,辽宁 丹东 118000;2 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终末期腹膜生化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高通量血透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效果分析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