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干
——嵌在景迈山中的傣族风情千年古寨
2017-07-19肖宗
肖宗
糯干
——嵌在景迈山中的傣族风情千年古寨
肖宗
说起糯干傣族古寨,知晓的人或许不多,但要提到云南普洱有一座神奇优美的千年万亩古茶山——景迈山,众人皆知,首先想到的就是景迈古树茶浓郁持久的茶香。却不知在景迈山中有一个嵌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傣族村落——糯干傣族古寨。
此次探访,是课题调研的需要。在前往古寨的途中,半睡半醒中的我,猛然听到一声:到了。抬头往车窗外望去,我有些失望,眼前是一片施工盖房子的景象,未能感受到传说中千年古寨的优美与恬静。看到我的疑惑,同行的当地人解释说,这里是糯干新寨,古寨还在前面呢!近年来,由于普洱茶的蓬勃发展,这里的茶农得到了更多的经济收入,逐渐改善了原本贫穷落后的状况,想盖新房的人多了,为了保护古寨传统干栏式建筑,发展旅游,正在对古寨旧房进行修葺和改造,为不改动村落的格局,不允许村民在古寨建盖新式住房,需要建盖新房的村民,只能来新寨选址。说话间,已到古寨寨口。
糯干傣族古寨隶属于澜沧县惠民镇景迈村委会,古寨坐落在景迈、芒景万亩古茶园内,距县城74公里、镇政府驻地29公里、距村委会6公里。国土面积5.55平方公里,海拔1450米,年平均气温19.4℃,年降水量1800.00毫米,无霜期345天以上,属亚热带气候。2015年末,古寨共有160户、630人,其中傣族592人,耕地644亩;茶园5738亩,茶叶总产量115000公斤,糯干古寨的茶鲜叶都以“景迈山普洱茶”的名义对外销售,茶叶产业是村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0元。
在我的印象中,傣族是水的民族,他们爱水、敬水,傍水而居,而糯干古寨却是在山区。据说,很久以前,在勐卯豪法一带居住着一支庞大的傣族部落,为了生存,部落王子带着一部分人重新寻找新的家园,他们沿着澜沧江顺流而下,不久便来到澜沧江以西,便是现在的澜沧县境内,他带着大家建村立寨,在这里安顿了下来。有一天,部落王子带着猎手在山上狩猎,突然,发现一只金马鹿在悠闲的吃草,部落王子和猎手毫不犹豫的追了过去,后来追到了今天的景迈山,马鹿便消失不见了。部落王子看到这里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地势平缓,土地肥沃,山下是茫茫的云海,山上则是风和日丽,山川锦绣,到处盛开着美丽的鲜花,环境十分优美,便回去带着部落人一起来这里定居。传说归传说,但可以想象,一千多年前的某一天,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一群傣族先民,在这里停下来,繁衍生息。古寨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傣族聚居的山寨,寨子四面环山,树多林密、溪水清澈、寨子宁静,人与自然的和谐,造化出这样一处佳境。古寨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傣族文化和原始古村落原貌,山地傣族民居独具特色,傣族传统风俗浓郁,是体验和感受山地傣族原生态文化及风情风貌的理想之地。2013年,糯干古寨被列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第二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第一批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糯干”,傣语意为“鹿饮水的地方”。在和村民交流中,谈到傣族与水的问题,村民会自嘲地说,我们是山区傣族,与其它地方的傣族略有区别,他们依水而居叫水傣,我们居住在山区叫旱傣。据村民讲,1300年前,先民们原是居住在古寨东面的山头上,为了避免炊烟引来土匪,又发现经常有一大群鹿,到西面的山坳中饮水,先民们为避匪祸,加之有水,后来就搬到了这个山坳。一代代傣族先民们用智慧和勇气创立了这个傣族古寨——糯干傣族古寨。
站在古寨西面观景台上拍摄糯干傣族古寨全貌时,呈月牙形整齐排列的清灰色傣族传统民居尽收眼底,每家每户的房门都朝一个方向敞开着,一座座斜坡屋顶盖着传统挂瓦,北边还有一座缅寺庇佑;寨子尾的山脚便是鹿饮水的地方,一条小河,终年不慌不忙的流淌着,滋润着傣家人和群山中各种生灵。眼前的景象不禁让我有诸多的感慨,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还能保持多久?如何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和对待。而像糯干傣族古寨这样的传统村落,还能保留古朴的村容村貌,文化传承还能如此完整,表明傣族人民对自己文化的重视和爱护,同时面对现代化的冲击,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景迈山中有八个寨子,其中翁基古寨和糯干古寨是保存最为完好的,2013年一起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翁基古寨已由政府打造为旅游景区,在保存完好的同时,旅游业也初见成效。但是,糯干古寨的旅游业刚刚起步,还处于摸索发展的状态。古寨的先民们用智慧和勇气创立了这个寨子,现在,他们的后人继承了这个寨子,保持和延续的同时也在考虑如何利用和发展这个寨子——古树茶和古寨是他们需要保护的遗产,同时也是发展的最大底蕴。糯干古寨环境优美,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到每立方厘米1.8万个,村民健康长寿,有“长寿村”之称,曾经居住的最年长的老人有125岁,寨子里有很多八九十岁的老人,老人背着背篓上山采茶在这里司空见惯。政府准备将其打造成以发展休闲、度假、养生为主的旅游村寨。目前,为了保持村落的格局,正在做旧房的修葺和改造,修旧如旧。
糯干古寨傣族村民居住的房屋一般为全木干栏式结构,屋顶为陡峭坡面,用传统挂瓦覆盖,与房屋楼面平起有露天掌子,可晾晒谷物或纳凉冲洗。据村长介绍,古寨内目前已经到了第六代房,传统的杆栏式木结构、挂瓦建筑仍然存在较多,保存完整,民居保存更是非常完整。其中一、二代的房屋目前已经不存在,这两代房的特点主要是用丫杈作为柱子,在土里直接栽入,屋顶用的是茅草,不防虫也不防火;三代房中屋顶改成了挂瓦,瓦条采用的是竹条,有了简单的楼层,人居住在二层,形成人畜共居。为了能防雨,屋顶的坡度非常大,但容易掉瓦;四代房用木料作为柱子,柱子支在株角上,对柱子的防虫防腐有重要作用,瓦条变成了木条,屋顶坡度下降,并在入口的地方多了一个小的屋顶,外面有个露天的阳台;第五代房主要是多了一个简单的厨房,从表面上看形成了房屋分开的两部分;第六代房房屋外面有了走道,人畜不再共居,牲畜的厩已单独建盖。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傣族民居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住宅建筑体系大变革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傣族民居建设也开始尝试着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等现代结构形式,虽然保持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但新民居的建设还是被附着了诸多现代元素,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在和村长交流古寨傣族民居特点及其演变时,我发现无论是古寨传统民居,还是新寨的“现代”民居,房顶上都有一个像牛角样式的装饰。村长告诉我,那是糯干傣族的图腾——黄牛角。
说真的,糯干古寨做得很好的一点,是他们没有贸然地去改变古寨的原始风貌。面对众多诱惑,他们始终谨慎认真地对待祖先们留下来的遗产。无论是站在古寨西边的山坡上观景,还是行走在寨子中间,都能感受到古寨的原始和古朴。我感觉,与喧嚣的城市相比,糯干古寨无疑是一个体验和感受山地傣族原生态文化及风情风貌最理想的地方,是休养身心和涤荡灵魂的绝妙佳境。
如果有机会,我会来这里小住。清晨,我会到古寨西边的山坡上欣赏薄雾、炊烟及晨辉下古茶古树、小桥流水、佛寺、竹林、木篱笆、绰绰风姿的傣家小卜少构成的画卷;傍晚,我会和傣家人围坐火塘边,边品茶边聆听古寨及傣家人的种种传说;当塘火余烟,我会躺在傣家人的楼板上,感受透过瓦缝窗棱照射进来的月光无声无息传递的大自然的气息,感受古寨的这份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