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助推全面建成小康
2017-07-19陈锐中共陆良县委书记
陈锐 中共陆良县委书记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第39期中青班学员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助推全面建成小康
陈锐 中共陆良县委书记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第39期中青班学员
美丽富饶的陆良坝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与支撑,是壮大全省经济总量的关键支撑点,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结合部。近年来,陆良县立足区位交通和资源禀赋优势,以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绿色低碳、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被确定为全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县。2015年度陆良县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排第90位,在曲靖市排第4位。
一、抓发展第一要务,做优做强特色产业
1.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住省市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机遇,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求突破,做精做优粮、烟、畜、林等传统产业,做大做强蚕桑、蔬菜、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玉米制种、食用菌、核桃等新兴产业,累计建成各类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128万亩,农业龙头企业达69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90个。蔬菜发展至56万亩,投入5.5亿元建成面积为7.1万平方米的蔬菜冷链物流园,成为西南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全部运营后带动就业4万余人;玉米制种发展至5.3万亩,正申报全国玉米制种大县;食用菌种植面积突破200万平方米,产量占全省的43.3%;神农10万头优质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建成投产,成为全省管理先进、标准最高的生猪养殖基地;蚕桑发展至16万亩,年产鲜茧占全省的20%,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2016年,陆良县被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137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之一”。
2.依托工业园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探索园区、产业、城镇一体化发展路子,促进产业转型、城市升级,打造了47.7平方公里的青山、召夸、大莫古“一园三片”工业园区,是全省首家实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园区,累计投入9.2亿元超前配套基础设施,建成园区主干道8公里、标准厂房38万平方米,建成供热管道22公里,已向21家企业供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入园企业达97户,园区被列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全省新型工业化轻工业产业示范基地。依托工业园区,先后引进米高等大型企业,新威电子填补了云南省无大型消费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空白,米高建成目前世界科技含量和单体产量最高的年产6万吨硝酸钾项目,云腾建材建成全省第一条浮法在线镀膜玻璃生产线,新威电子厂、和平科技、广通叶绿素等公司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达57户。
3.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十二五”期间,先后建成温州商贸城、荣盛物流等15个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投资4亿元的丝绸皮革城运营良好,实现了商旅互动融合发展。物流配送、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目前拥有10家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和6家包装企业,形成聚集发展的良好态势。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县级服务中心投入运营,98个村级服务站全面开业,省供销社确定的农村商业模式创新示范园项目正有序推进。
二、抓项目带动,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
1.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成立了轻纺茧丝绸产业、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等6个产业招商组,依托高原特色农产品、茧丝绸、电子等外向型产业,注重开展专题、专项、园区和点对点的招商活动,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实现上下游及配套产业协同发展。五年来利用国内县外资金172亿元、年均增41.3%,利用外资4039万美元、年均增32.5%,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710万美元、年均增5.4%。
2.奋力加快五网建设。路网建设上:“十二五”期间投入30.9亿元,新增高速公路33.2公里,硬化农村道路450公里,拆建危桥16座,逐步形成了快速、通畅、便捷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尤其陆良西桥至石林高速公路提前10个月竣工,创造了云南高速公路建设的“西石速度”,展现了攻坚克难的“西石精神”。水网建设上:投入22.3亿元,除险加固病险水库81座,6件大型灌区建设、3件河道治理等项目顺利完成,新增蓄水能力1768万立方米,解决了25.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圆满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小百户镇水利改革试点任务,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农田水利综合改革路子,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深度报道。能源网建设上:投入资金3.36亿元,完成输变电项目建设改造9项,完成农村电网改造6.8万户,中缅天然气陆良支线有序推进,投资30亿元建成风电新能源275兆瓦。信息网建设上:4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三、抓城乡统筹,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
1.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围绕建设曲靖南部区域中心城市目标,按照“提升老城、建设新区、完善功能、提升品质” 的思路,全面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工作,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沙林大道等26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县城东、南、西三个出口得到有效畅通,县城功能进一步完善。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旧城改造、东片区开发建设、南片区城镇上山试点、西片区产城融合,东联西进、南北延伸的城市整体发展框架,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0.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28.2万人,城镇化率比“十一五”末提高6.9个百分点达44.2%。县城西片区实现了产业发展、居住、公共服务、旅游的有机结合,产城融合初具规模,逐步成为独具魅力、生态、文明的城市新区和产业新城。
2.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以改善乡村集镇基础条件、提高服务能力、建设特色乡村集镇以及扶贫开发为抓手,不断提高村镇发展水平,6个特色小城镇建设和3个乡镇、56个行政村整乡整村扶贫开发推进全面完成,50个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和1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稳步推进。
四、抓环境优化,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1.营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建成了1个县政务服务管理中心、10个乡镇为民服务站、140个村代办点的网格化服务平台,构建了高效规范、低成本、便民利民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开展了企业评价投资发展软环境工作。五年来进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项目5000余项,交易总额达76.73亿元。扎实开展简政放权规范权力运行,取消和调整133项审批事项。
2.营造灵活畅通的政策环境。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提出了28条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办法,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县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1%,成为拉动陆良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成立了土投、水投等5家投融资公司,搭建了便捷的融资平台,累计融资67.3亿元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试行不动产权预登记制度,探索解决在建工业企业融资抵押物不足的问题,为4家企业协调银行放贷3.24亿元。
3.营造更加开放的投资环境。制定了领导挂钩、部门包保、现场推进等项目推进制度,全面推行“服务组团面对面、划片包干心连心”夜访工作法,创新开展园区项目帮办、代办、跟章制等制度,选派14名干部到外来投资企业“进厂驻企”定点服务,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严格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责任,建立了干事创业容错机制,大力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敢于担当的社会氛围,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五、抓社会管理,维护县域和谐稳定
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陆良县从解决关系群众的现实问题入手,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实现整体运作、良性互动。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十二五”期间民生支出达99.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5%。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拆除D级危房30.8万平方米、完成校舍建设37.2万平方米,县城新建小学投入使用,新建中学、幼儿园有序推进。完成县医院扩建、中医院迁建等项目,县第二人民医院、妇女儿童医院启动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建成保障性住房7148套;投入扶贫资金10.5亿元,减少贫困人口1.65万人。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有力推手,多渠道扩大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十二五”期间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7.2万人,发放创业贷款9亿元,培训农村劳动力11.3万人。“平安陆良”建设纵深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健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