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双促双赢”
2017-07-19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创造调研组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创造》调研组
马龙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双促双赢”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创造》调研组
中共马龙县委书记刀文(左二)调研苹果种植
马龙县地处云南省东部、曲靖市西部,全县辖3乡2镇5街道、 73个村(居、社区)5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6万人。近年来,马龙县围绕“党建引脱贫、脱贫促党建”的思路,把脱贫攻坚作为党建工作的主阵地,坚持把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脱贫攻坚工作强大合力,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双促双赢”。 2016年以来,全县实现5个贫困村、1261户贫困户4000名贫困人口脱贫出列,并顺利通过了市级第三方评估和考核组的考核验收,贫困发生率由9.18%下降为6.88%,圆满完成了2016年度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找准结合点把脉问诊寻“贫”根
推动脱贫攻坚、实现精准扶贫,关键是找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结合点。马龙县通过压实责任,建立健全“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机制,由党组织书记牵头负责脱贫攻坚工作,构筑起县、乡、村三级书记抓脱贫的工作格局,把基层党建目标任务与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有机融合,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心放在找“贫”根、寻“困”源上,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做到哪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实现了党的建设和脱贫攻坚“无缝对接”。
(一)强化组织领导,工作责任压得实。一是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责任。建立健全“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机制,坚持做到脱贫攻坚工作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督促各级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抓在手中、扛在肩上。成立了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及指挥部,由党组织书记牵头负责脱贫攻坚工作,县、乡、村逐级签订脱贫攻坚工作责任书104份,层层分解任务,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落实、落地。二是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先后召开专题推进会议11次,研究解决脱贫攻坚工作的困难和问题。10个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和县直13家行业部门负责人在县电视台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落实常态督查监督机制。县纪委牵头组成5个巡查组,对全县10个乡镇(街道)进行脱贫攻坚专项纪律巡查,并就全县扶贫领域违纪问题信访举报开展督办。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充分发挥职能,通过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现场核查等方式,对脱贫任务落实、“五个一批”落实、项目资金整合到位情况等进行督查,倒逼工作进度和责任落实,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落实到位。2016年,全县共开展专项巡查15天,个别谈话干部420余名,入户走访和随机抽查群众10次870户;接到群众举报45起、反映问题79个,对相关村组干部进行谈话提醒2人,组织处理9人,以严明的纪律保障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高效推进。
(二)充实工作力量,“贫”根“困”源挖得深。一是扎实开展“双联系一共建双推进”活动。选派30名第一书记、188名工作队员组成30支驻村扶贫工作队,挂联全县2个贫困乡镇、15个贫困村(社区),实现了全县贫困村(社区)全覆盖。全县75个县直单位与72个村(社区)结对共建,市、县、乡共3242名干部挂包6514户贫困户,每名县级领导联系1个乡镇或1个贫困村、结对帮扶3户以上,每名科级干部结对帮扶2户以上,一般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户以上,发挥好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党员带动作用,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各项措施落实。二是精准识别贫困户及致贫原因。各工作队认真履职,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依托党组织、发动党员积极参与贫困户的识别及精准制定扶贫工作规划和帮联措施,在产业培育、道路交通、扶贫贷款、技能培训、大病救助等各个方面积极落实帮扶措施。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一公示三确认”的程序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率达100%。经过反复核对,精准划分出因病致贫1310户4277人、因残致贫366户1134人、因学致贫233户894人、因灾173户614人、因缺土地致贫309户1158人、因缺水致贫100户345人、因缺技术致贫618户2172人、因缺劳动力致贫861户2702人、因缺资金致贫363户1223人、因交通条件落后致贫35户129人、因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致贫384户1306人。
建强党组织坚固堡垒齐发力
农村党组织是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马龙县结合脱贫攻坚工作,通过选优配强领导班子、选好党组织带头人、培养党员骨干队伍、明确发展思路等举措,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决战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明确重点,锻造坚强领导集体。一是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以县乡党委换届和县乡人大、政府、县政协换届为契机,进一步鲜明“好干部”标准,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着眼脱贫攻坚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对月望等2个贫困乡镇,保持党政正职稳定,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前,党政正职不作调整,同时充分考虑班子结构和工作需要,从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中选配最优秀的干部充实班子。从“三类人员”中选拔进党委班子5人,每个乡镇1人,其中:乡镇事业编制人员4人、优秀村干部1人。二是选树好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队伍。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把一批讲政治、观念新、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又带头致富的“能人”选进了村(社区)干部队伍,配好党支部书记,把村(社区)和村党组织班子建成扶贫开发的“主心骨”。共选出村(社区)“两委”成员 655名,其中:村(社区)党总支书记72名,书记、主任“一肩挑”17人;“两委”交叉任职35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131人;35岁以下年轻干部81人;共选出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502名、“一肩挑”93名。三是抓实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严把党员入口,制定落实好农村发展党员计划,注重从生产一线工人、返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营销能手、致富能手、经济能人群体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全县下拨10.5万元党费,对全县15个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和党员开展理想信念、农村政策、科技知识、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专题培训,增强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马过河镇黄泥塘易地搬迁新村
鸡头村街道大凹子苗族易地搬迁新村
(二)找准方向,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一是理清发展思路。围绕培育特色产业、夯实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素质能力、完善社会服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统筹考虑党的建设、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强引领、抓产业、抓项目、抓服务,实现双促进、“双提升”。二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用好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和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这个杠杆,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在巩固试点的基础上,采取城市拉动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招商合作型、资源开发型的“五型”模式,按照每个乡(镇)不少于1-2个点、每个贫困村都有1个项目的要求,在35个村(社区)开展“股份合作经济”工作,规范签订了《合作协议》《合作章程》,确保集体经济收益权,35个村(社区)中最低的取得了1万元的收入,最高的取得了66.5万元的收入,平均达6.2万元。例如,窝郎村党总支通过土地资源和管理服务入股联想控股曲靖佳沃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千亩蓝莓种植示范基地,取得7.5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党组织不但搭建起了服务企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连心桥”,还有效破解了村集体“无钱办事”的难题。认真落实“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按照党员群众申请、党总支核实、党委审核、信用社放款的程序,做到专柜受理、专人办理、专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党员群众受益。2016年共发放1250万元,139户党员群众受益。建立贷款发放和跟踪管理服务制度,贷款注重向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贷款资金发挥最大效用。三是强化阵地建设。加大经费统筹和项目整合,严格落实“每新建验收合格一个村级活动场所,县级财政配套4万元经费”的要求,2015年、2016年县级财政配套312万元,共建设78个村(居)民小组活动场所,2017年计划建设198个村(居)民小组活动场所,建成后可实现党员10人、人口200人以上的村(居)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全覆盖。四是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推进以村(居)务监督为重点的乡村治理机制,坚持并落实“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工作制度,健全完善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凝聚共识的民主决策机制、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开发中组织党员群众选择项目、发动党员群众参与工程服务监督的作用,让党组织真正站到扶贫开发“前台”,真正居于脱贫攻坚“第一线”。
瞄准发力点精准施策成效显
马龙县通过持续强化党组织建设,通过党组织团结带领党员从群众反映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对症下药、精准帮扶,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精准扶贫工作稳步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大庄乡窝郎村蓝莓基地
(一)夯实基础建设,筑牢致富根基。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根据贫困村发展需求清单,充分发挥各行业部门的职能作用,广泛发动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整乡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实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以来,先后在鸡头村街道大凹子等6个易地扶贫搬迁建设点投入2050万元,搬迁群众452户182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3户970人),完成马鸣等4个“整乡推进”项目,工程总投资4000万元,涉及危房拆除重建215户、维修加固127户,新建村民活动室9个,实施了4件农村饮水工程、9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8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电网改造307户及所有贫困村通了10千伏以上的动力电,新改建农村公路90.9公里、设置安全防护设施6000余块。免费安装了306套“户户通”,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全县7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光纤通达及4G通信网络全覆盖。在大凹子等易地扶贫搬迁示范村,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扶贫扶智双管齐下。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针对贫困户有劳力、缺技术的实际情况,通过政府补助、整合社会资源等方式,筹资44.32万元组织开展了钢铁冶炼工、育婴师、蔬菜种植、林果栽培、动物疫病防治、创业培训等36期培训班,累计参训人员3245人次,贫困人口转移就业800余人,人均增收1万余元。各驻村单位和帮扶干部扎实开展“送岗位、送信息、送培训、送信心”等服务,让每个农民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成立了2个劳务合作社和10个劳务输出服务站,组织开展驻地企业吸纳贫困人员就近务工1000余人,实现了“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务工收入成为农民脱贫致富重要途径。
(二)聚焦产业发展,建立长效机制。一是聚焦产业发展出实招。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思路,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引导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借助马龙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和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契机,通过流转闲置土地、以地入股、招商引资等措施,扶持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收益脱贫。2015年引进的爱泊科技有限公司,在月望乡下营村建设6000亩高标准有机苹果示范园,以“每亩租金700元、每5年上涨10%”的方式流转土地,仅此一项,实现项目区农民年户均增收5000元。同时,党总支和村党支部通过化解矛盾纠纷等积极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党组织牵线搭桥,公司优先招聘项目区内失地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平均每天纯收入80元,可实现年户均收入5万元。通过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项目区内土地撂荒的问题,还实现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问题,形成了稳定的致富路径。同时,充分发挥村组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积极推广“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扶持能人大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扶贫小额到户贷款”发展苹果、黑山羊、深沟鸡、肉牛、中药材、蔬菜、食用菌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带动了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二是着力补齐短板。细化量化精准扶贫目标任务,对标对表补短板,用心扶真贫、用情真扶贫、用力扶真贫,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在教育事业方面,探索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发放320名贫困户学生补助金12.8万元。实施教育基础设施项目78个,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医疗卫生方面,公立医院改革有效推进,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组织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各乡镇(街道)卫生院对全县贫困户进行了免费体检和就医指导,全面启动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活动,健全健康档案。建成大庄新发村等3个村级卫生所,开工建设鸡头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卫生院、村卫生所功能设施、医务人员配齐配足,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在社会保障方面,通过采取个人自缴、政策代补、干部帮扶等方式,全县所有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完成对全县2810名贫困人口低保户的精准兜底扶贫。
加强党的建设没有休止符,服务人民永远在路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马龙县将继续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示,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紧扣曲靖市委、市政府“珠江源大城市”建设主题,结合“基层党建提升年”活动,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思路,全面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推进基层党建和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使基层组织堡垒更好地引领脱贫攻坚,在全县形成“党建引领扶贫、扶贫助力党建”的良好氛围。
马过河镇黄泥塘百合花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