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拉吐孜矿区煤层特征及对比
2017-07-18阿布都力江居玛洪豆龙辉
*阿布都力江·居玛洪 豆龙辉
(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查队 新疆 830009)
新疆喀拉吐孜矿区煤层特征及对比
*阿布都力江·居玛洪 豆龙辉
(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查队 新疆 830009)
通过对喀拉吐孜矿区煤层展布特征的总结,结合前人资料、野外煤层露头特征、煤层自身发育特征、顶底板岩性以及测井曲线特征等,对矿区可采煤层进行了综合对比,对比结果较可靠。为矿区内煤层对比提供了可行思路,且对煤矿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喀拉吐孜矿区;煤层特征;煤层对比
1.矿区地质概况
喀拉吐孜矿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达木斯乡,属于昆仑山西段北麓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叶尔羌凹陷盆地。矿区东西横跨塔里木板块的塔里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和铁克里克陆缘断隆(西昆仑山前逆冲推覆带)两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该区主要出露的地层有新生界第四系、新近系、古近系,中生界白垩系、侏罗系,古生界二叠系和石炭系,其中中生界中侏罗统杨叶组滨浅湖和河流-沼泽相沉积的碎屑岩为本区的含煤建造。整体来看,含煤地层在矿区北部和南部沉积较薄,主要赋存于矿区中部,地层和煤层均较厚。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杨叶组。
2.煤系及煤层发育特征
喀拉吐孜矿区的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杨叶组(J2y),其岩性主要为滨浅湖和河流-沼泽相沉积的灰绿色、灰色砂岩、砂砾岩与泥岩互层夹炭质泥岩及煤层的沉积序列,含双壳类、植物化石。该组与下伏二叠系上统达里约尔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或与石炭系、二叠系呈断层接触,与上覆侏罗系上统库孜贡苏组呈整合接触。
杨叶组自上而下分为两段(J2y2、J2y1),其中,杨叶组上段(J2y2)含2层,自下而上依次为7和8号煤层,为零星可采煤层;杨叶组下段(J2y1)含6层,自下而上依次为1、2、3、4、5和6号,其中3、4、5和6号为可采煤层,1和2号煤层为零星可采煤层。煤层平均总厚度6.36m,按杨叶组地层平均总厚310.63m计,含煤系数为2.05%。各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
表1 可采煤层特征统计表
3.煤层对比
杨叶组含煤岩系为河流、三角洲等陆相沉积,虽有一定相变,但旋回结构较为清楚,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及中粗粒砂岩,各可采煤层的间距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而有一定变化,但大部分为渐变关系,有一定规律可寻。煤岩层对比主要依据调查区内以往施工钻孔所揭露的煤、岩层资料,包括煤层的层位、厚度、结构、稳定性、间距、岩性组合特征等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对比。采用标志层对比方法,即以特征明显,层位稳定的煤层、岩层为标志层对区内的岩、煤层进行对比,确定与对比标志层关系密切的煤层层位与编号,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各煤层层位之间的上下关系、煤层厚度、沉积旋回、测井曲线特征等相关信息进行逐层对比。运用上述方法,对矿区内可采煤层对比如下。
(1)充分利用前人资料
前人已对罗马沟煤矿、先锋煤矿、长胜煤矿、喀拉吐孜煤矿、西峰煤矿、泽普县煤矿、莎车县煤矿、叶城县煤矿以及格仁拉煤矿等作过很多相关工作,该区煤层对比有一定的基础,在前期勘探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煤层对比资料,进行煤层对比分析。
(2)煤层露头的追索和对比
矿区煤层露头较好,煤层露头为煤层对比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沿煤层露头追索,一方面验证了前人的资料,另一方面,每隔100-50m测制煤层对比小柱状图,从而得出全矿区煤层在地表上的变化规律,实现煤层对比的目的。
(3)煤层特征及分布
矿区内3、4、5及6号煤层为可采煤层,均分布于侏罗系中统杨叶组下段(J2y1)地层中。其中6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3、4及5号煤层为大部分可采煤层,各结构简单-复杂,煤质好,分布范围广,矿区内多个见煤孔均揭露到3、4、5及6号煤层,煤层厚度相对较大。6号煤层厚度为在0.25-17.37m,平均2.73m,与上部7号煤层间距平均18.76m,煤层厚度由长胜煤矿向南北两侧逐渐变薄;5号煤层厚度为0.18-2.29m,平均0.80m,与上部6号煤层间距平均50.22m,该煤层在斯尔亚特煤矿处厚度最大,向南北两侧逐渐变薄,夹矸逐渐减少;4号煤层厚度为0.15-2.44m,平均0.94m,与上部5号煤层间距平均26.05m,该煤层在矿区中部发育较差;3号煤层厚度为0.44-2.28m,平均1.16m,与上部4号煤层间距平均30.25m,该煤层在矿区南部发育较好,北部沉积缺失。
(4)顶底板岩性特征
矿区内3、4、5及6号煤层顶底板均为一套湖相含炭泥岩,夹薄层粉砂岩和细砂岩,水平层理积发育,地表和巷道中风化后呈纸页状构造,砂岩中含黄铁矿结核,可作为煤层对比的重要标志。其中,5号煤下部结构复杂呈“五花炭”特征,易于其它煤层区别,根据煤层结构复杂的特点易于进行该煤层对比。
(5)测井曲线特征
矿区内煤层测井曲线特征表现为自然伽玛与密度曲线均呈低异常,曲线多低平、少峰谷;电阻率曲线则呈向下连续攀升的尖峰状,曲线特征明显。因此,测井曲线特征对比也较容易确定各煤层层位。
4.煤层对比可靠性及建议
矿区内各可采煤层间距较稳定,煤层结构特征明显。通过应用标志层、煤层自身特征、煤岩层组合、煤层露头追索以及测井曲线等方法的综合对比,对比效果较好,结论较可靠。但由于矿区内钻探控煤工程少,距离较大,可采煤层层数也少,建议进一步研究以提高可靠程度。
[1]冯烁,田继军.新疆莎车县喀拉吐孜矿区煤层煤质特征[J].中国西部科技,2015(2):5-8.
[2]陈禹旭,张玉贵.小壕兔一号井田煤岩层对比[J].地球,2016(1): 15.
(责任编辑:宋小蒙)
Coal Bed Features and Comparison of Kara Tuzi Orefield of Sinkiang
Abu Dulijiang·Ju Mahong, Dou Longhui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Team, Xinjiang Coalfeld Geology Bureau, Xinjiang, 830009)
Through taking summary of the distributing feature of Kara Tuzi orefeld coal bed and combining with the previous materials, outcrop features of wild coal bed, its own development features of coal bed, roof and foor lithology and logging curves features etc. it has taken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the minable coal-beds in orefeld and the comparison result is reliable, besides, it has provided feasible train of thought for the coal bed comparison in orefled and has great guiding signifcance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al mine.
kara Tuzi orefeld;coal bed features;coal bed comparison
T < class="emphasis_bold"> 文献标识码:A
A
阿布都力江·居玛洪(1982~),男,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查队;研究方向:煤田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