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人本主义之源,追求生命课堂之本
——读陈洪义 《“情思历史”教学概论》

2017-07-18林良展

师道(人文) 2017年6期
关键词:情思生命历史

林良展

扎根人本主义之源,追求生命课堂之本
——读陈洪义 《“情思历史”教学概论》

林良展

洪义是我的学长,二十年前是大学的学霸,二十年后已是载誉无数的历史教学界名师,可喜可贺。

学长天资聪颖,才思敏捷,苦心孤诣,大学时因勤于笔耕而获名生 (作家)奖,工作后博览群书,磨穿铁砚,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课程论、历史教学等方面深入研究,形成了独特见解,一部部基于实践的著作,一篇篇追求卓越的文章广为人知,真乃 “春风化雨花千树,硕果累累傲金秋”。

《“情思历史”教学概论》是洪义兄又一理论性著作,著作打通连接古今中外教育理论之命脉,凝聚历史教学研究成果的精华,建构情境情感与思维思想的文化殿堂,扎根人文主义之源,追求生命课堂之本,是当前历史教育学与历史学科素养有机结合的力作,一辞莫赞!

教育的现代化说到底是人的现代化,马克思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一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他还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 “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情思历史教学的理论来源是人本的,立足于人的发展观,儒学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的 “精神助产术”式诱导式教学,皮亚杰、布鲁纳、维果斯基的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杜威的经验主义理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本杰明·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等以人为核心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均是情思历史教学的理论来源。

情思历史教学的课堂操作范式是人本的,贯穿 “主题立意—创设情境—情思互动—思想生成”线索,强调 “立意、情境、情感、思维和思想”,重视学生的独立和个性思考,强调基于独立学习与合作深入的深度体验和深度学习,借助于历史情景的合理呈现,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方法引导和训练下,根据自己的爱好、追求等来选择教育影响、并将其内化为自身发展需要的内容,为学生学习有效搭建 “脚手架”,帮助学生穿越 “最近发展区”,实现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也让叙述历史的人、解读历史的人和历史情境中的人三者之间进行有机互动,构成了情思课堂的独特魅力。

情思历史教学的评价方式是人本的,历史教学的价值追求就在于突显 “人”,张扬 “人性”,情境的设置必须体现立足现实,不 “削足适履”,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突出主题, “简约而不简单”,情境仅是手段罢了,要体现 “素课”要求,在 “看似朴实的设计中内隐厚实的史学功力和教育底蕴,蕴藉着思维的深刻性、穿透力,强调思辨性”。情思课堂的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程度为准则,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了解和把握学生学习特点,重点是要把握学生的现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尊重学生的起点水平,包括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关注学生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意志品质特征和行为特征。

“生命·实践”教育学创始人叶澜教授提出了生命教育信条,道出了教育的本质,一是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二是教育通过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实现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体现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特质。三是教育通过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为社会提供各种人才,实现其社会功能;教育是人类和社会 “更新性再生产”活动;社会发展要求实现终身教育,要求 “社会教育力”的集聚与提升。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思考,马克思指出 “活动是人的特性,自由自在的活动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情思历史教学的途径在于追求思维的探究,使课堂环境处于动态之中,本质在于追求学生的认知的专注度、思维的活跃度和思想的生成度。在教授的过程中“让每一个文字都有生命,让每一幅图片都有意义,让每一个声音都有魅力,让每一个动作都有内涵”。

情思历史教学基于主题的教学切入,让主题成为课堂学习主轴,有效地将情境与探究在教学中有机契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基于主题探究在历史情境的体验和感悟中走向深入。学生在情思历史课堂表现出“学习投入”特征,即 “情感投入”“认知投入”和 “行为投入”,让历史课堂学习从浅表化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此过程不仅强调以学为本,而且强调课堂学习中每一个环节设计都是基于学生的有效学习,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地方,而非展示答案正确的地方,实现了 “由景生境,由思维到思想”的过程。

从课堂动态特征来看,情思历史教学突出课堂教学主体的多元性,倡导课堂学习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合作性,关注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关注教学主体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生成,关注教学场境的生动性和体验的深刻性。情思历史教学始终让师生处于平等对话状态,让课堂成为学堂,师生互相尊重 “人是生命体”。

情思历史教学建立在新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视自己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学生,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主动探究、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前台。

情为思之基,思为情之魂,情思历史教学关注学生,遵循其心理和思维发展规律,关注人的情感和智力的生成,是有生命的教学。情感是 “有生命的历史”的内核,如果失去了情感也就失去了历史教育的生命性。情思历史教学主张从“情”与 “智”的生成和发展来突显其历史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以问题切入为教学突破口,借助于生动的历史情景,创设学生体验的历史情境场,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通过丰富的历史材料营造思维场,诱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中锻炼思维能力,提升历史认识,涵养人生智慧。除了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以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外,还要注重在情境中暗设悬念,制造矛盾,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 “于无疑处寻疑,于有疑处解疑,化有疑为无疑”的奥妙,以历史质疑强化其发现问题能力,实现了 “情境场” “思维场” “教育场”与 “发展场”完美结合。

历史是什么?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云:历,过也,传也。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即 “对过去的事情所做好的客观的记录”。历史学科本身蕴含丰富的思想因子,挖掘思想主题,赋予历史教学主题立意的使命,能有效帮助学生构建思想、完善人格的职责,这也是情思历史起点与终点的和谐统一表现。

“史者,唯一人、口尔”,如何认识历史解释下的历史史实,如何让历史解释还原历史史实,均是一个 “人、情、智”共生的过程,历史智慧生成的过程。情思历史课堂突出问题化、情境化、开放性,重视以境动情、以境促思、情智共生,追求课堂育人功能最大化,情境是方式,是途径,而情感和思维发展是目的,所以情思课堂就是要充分利用历史课程中蕴含的人文元素,挖掘其中的情感元素和因子,准确把握课程中的情感激发点,把情感教育作为贯穿历史教学的一条暗线,以丰富的历史情境营造富有思想感染力的历史场景,在景中怡情,让学生在深刻的历史体验中酝酿历史情感,在情境场中深受积极情绪的浸染,最终获得健康向上的学科思想素养,有效实现了历史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结合。

概者,量米斗斛的器,可用以平之;论者,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或者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言论或者有系统的主张。概论即以全部概括了的研究来综述或描述。 《“情思历史”教学概论》分十章全面概述情思历史教学的整体线索和脉络,即情思之源、情思之本、情思之志、情思之策、情思之魂、情思之情、情思之思、情思之依、情思之鉴,即使一概而论,但不失课堂操作范式和课例指引,亦不失理论深度的描述,语言精炼,结构紧凑,文气连贯,逻辑严谨,不失为一本囊括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成果的好著作。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情思生命历史
当归寄情思
丝路情思
新历史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拗九粥情思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