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解题中培养理性精神,促进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2017-07-18方晓辉
方晓辉
于解题中培养理性精神,促进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方晓辉
所谓理性精神,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征求意见稿)》中被定义为重点是学生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务实,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这一定义与政治高考主观题考核目标和要求是相契合的。当然,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养成的。理性精神需要通过特定学习方式,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境中理智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孕育而生。而主观题解题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复杂情境的一种思维过程,与提升学生理性精神核心素养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将主观题解题过程可视化,在过程中内化,在引领中提升,有助于培养理性精神核心素养。
从政治高考主观题考核要求和失分归因看,由于命题重能力立意和重素养价值导向,主观题解题过程并不是简单地将已有知识进行堆砌,而是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更是理性精神核心素养的展现过程。下面以2015年全国Ⅰ卷文综第38(1)题解为例,阐述高中政治主观题解题过程中渗透理性精神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找准设问切入点,提取和解读信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依据的意识
破解主观题,找准切入点是关键。切入点从哪着手?显然设问是首选。设问隐含了出题者的考查意图和目的,也隐含了答题的方向。从设问入手,找准设问中的范围、主体、对象、题型等。这些切入点将引导学生获取相关信息和联想有关知识,直接关系能否找到正确答案。该题设问是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可将其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如图1。
图1
从已知事实出发,找准切入点,寻找答题方向,解决答题 “要去哪里”的问题。学生不会答或答不准,多数原因是答题方向和目标不明确,这就导致解题无从下手,束手无策。定准目标,找到方向,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原理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解题效率,有的放矢。因此,从 “范围” “主体”“对象” “类型”入手,更容易迅速地对设问中已知信息进行分解,找到关键词,然后寻找各个关键词的内在联系,梳理出答题思路。例题中找准了 “政治生活”,就避免误答其它模块知识;找准了 “政府”,就明白要围绕这一主体展开知识;找准了 “强化预算管理”,就可以联系到政府的职能;找准了“怎么办”,就避免了误答 “是什么”等知识。这种解题过程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教会学生答题技巧,更重要的是传达给学生尊重事实依据的重要性及如何尊重事实,从而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二、全面展开知识体系,调动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理论证据的品质
知识原理是解题的依据,其调动与运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体系展开程度关系到得分多少。高中政治主观题的解题要求学生应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内涵和外延有全面、透彻的理解。因而展开知识体系不是简单的回忆和再现所学知识,而是通过排列、组合重构知识,呈现知识内外联系的清晰轮廓,在这一过程中拓展解题思路,从知识体系中找到实证依据。见图2。
图2
从设问出发,展开知识体系,寻找理论证据,这将决定答题 “能去多远”。往往弄清了方向,找准了目标,答题却举步维艰,或是泛泛而谈,就问题说问题,就材料搬材料。究其原因,与缺乏理论依据,知识体系构建不牢固有较大关系。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即使找了 “政府”这一主体,如果没有对政府相关知识体系的全面系统掌握,势必难以答好题。何为全面掌握?就是要求以该主体为中心点,既要考虑本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要考虑与其他单元知识的外在联系;既要考虑教材知识,也要考虑时政语言。何为系统掌握?就是要把知识之间的逻辑线索找出来,进行知识的重新排列组合。例题中政府的逻辑线索可以归纳为 “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办”,或是 “公民-政府-人大” “中共-政府-政协”、内政-政府-外交。当能全面系统掌握知识时,答题才有理有据,随手拈来,避免出现少答或漏答,也培养了学生尊重理论证据的品质。
三、精准提炼材料信息,阐释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实证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
提炼材料需要有实证意识,即在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材料基础上,把握材料的整体与要素,理解材料的中心思想与核心意思,抓住材料的关键句和关键词,已知材料进行梳理与概括,透过现象认识问题的本质,提取有效信息,为与知识体系挂钩做好充分准备。这样进行理性分析材料,将有助于避免答题 “大包围”,提高解题水平和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见图3
图3
提炼材料,强调对材料提取、梳理、分析、概括的过程,然后将提取的关键信息与展开的知识体系一一挂钩,这将解决答题 “如何去到”。例题中从情境设置看,第一段材料是《预算法》的一个规定,第二段材料是按照预算法国务院出台 《预算管理制度》的文件,财政部出台 《预算执行管理》的文件,最后一句话是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两段材料其实都在启发学生思考政府要如何强化预算管理,都有关键词在提醒如何调动知识。 “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表明要 “权力监督”, “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表明要 “处理好政府与人大的关系”, “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表明要 “依法行政”, “国务院出台 《决定》,财政部发布 《通知》”表明要 “履行职能”。当提炼材料与展开的知识对接成功时,正确答案的框架自然就显现出来了。那么如何才能快速精准有效提炼呢?这还是离不开对设问的解读,要依据设问。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把各种材料进行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由段到句,由句到词,一一进行筛选。
四、规范生成答案,描述和论证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生成答案要求语言顺畅、层次清晰、逻辑合理,叙述探究的过程和结果,避免照搬教材知识或题中材料,避免使用口语化语言。这就要求作答时要做到设问、材料与知识三者统一,思维过程要科学和严谨,问题论证要事理交融。见图4。
当材料与知识挂上钩,答案生成与呈现尤为重要,这是证明 “去到彼岸”的时刻。从例题的参考答案可见,把知识逻辑与事实逻辑相结合、理论共性与情境个性相结合、教材语言和时政语言相结合、独立思考与批判创新相结合。因此,没有通过科学思维和具备严谨的学术态度,生成答案容易陷入固定模式——“知识点+材料”,显然,评分等级会大打折扣。
综合上述解题过程,呈现了如何寻找答题方向 (设问)、使用解题工具 (知识与材料)及形成作答标准 (答案)的过程,既以 “设问切入-展开知识-提炼材料-生成答案”解题策略提炼为明线,又以“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理性思考-科学思维”理性精神培养为暗线,“两条线”相互交融,贯穿始终。
综上所述,培养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尤其理性精神,是高考全国卷主观题考核的内在要求。反之,其缺失也是学生在全国卷主观题上失分的症结所在。高中政治主观题解题过程与培养理性精神核心素养是高度一致的。于解题中培养学生理性精神,以理性分析促进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方能培养出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