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群:整合之道

2017-07-18明星

中关村 2017年7期
关键词:中关村软件科技

中关村科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关村科技软件”)自2002年成立至今,已走过了15年时光。近日,基于公司在政府大数据领域的贡献,中关村科技软件董事长兼总经理罗群被评选为“2015-2016北京市优秀创业企业家”。

“创业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想法,要不同。”这是罗群的创业态度。

正如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著作中写到:“战略的本质就是你与他人本质的不同,与自己实际相结合,找出自己能干的事情,即使前面会遭遇挫折,只要找到问题节点,采取好应对措施,就可以扭转败局。这就是成功的创业。”

这也是中关村科技软件走过的道路,从最初的星光熠熠,到经历成长的烦恼,最后找准自己的方向,开辟出一条以中国信息资源整合为核心的创业之路。

天之骄子

罗群出生于安徽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大型国企的总工程师,母亲是医生。罗群从小就是天之骄子,学习成绩万里挑一,1986年,他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就读。

中国科大素有“科技英才摇篮”之美誉,这里始终崇尚:为国立学、一心向学、求实创新的大学精神,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的最优秀学生,这里守拙重教,既有极其重视基本功的传统,又有学术不设禁区、宽容“异想天开”的胸怀,厚积薄发,敢为天下先。在中国科大求学的五年里,罗群打下了非常坚实的专业基础,拼搏进取、求实创新的科大精神也在他的身上深深扎根。

临近大学毕业,罗群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该如何走。他与同学一同赶赴南京参加了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才招聘会。当时的场景至今他还历历在目,“招聘会上人山人海,展览馆门口挂着两个超大的气球,一个气球上写着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深圳)公司(以下简称“长城公司”),另一个写着联想集团,这两家企业一南一北,构成了中国科技产业的脊梁。”

罗群其实很喜欢北京,去招聘会之前,他已经找到一份北京的工作。可是这场招聘会过后,他深受长城“产业报国”理念的感召,决定加入长城公司,去特区投身科技创新的大潮。很巧的是,罗群的选择迎合了时势,小平同志于一年以后南巡讲话,提出建立深圳特区,发展民族高科技产业。

就这样,一个从没经受历练的大学生,拖着自己的行李,只身一人坐火车辗转到了深圳。“虽然心里有些忐忑,但既然已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罗群说。

他还记得,在长城公司的办公室里,来自清华、北大、科大、上海交大等全国知名院校的40多位年轻才子聚在一起,个个血气方刚,彼此谁也不服谁,又都急迫地想做出些成绩来证明自己。

罗群从事的第一个工作是整体产品测试,他全心全意去完成这个似乎枯燥又简单重复的工作,这也让他有机会全面地掌握了公司产品的技术细节和脉络。

不久之后,领导给了他一项新任务,为长城研制的国产打印机开发驱动程序。那个年代,中国科技产业落后,这款产品上市之前,中国企业还没有能力制作国产打印机,日美产品垄断了国内所有市场。直至长城通过学习创新,研发出了这款产品,才有了中国第一款国产打印机。可是由于经验欠缺,很多系统并不兼容,包括打印機驱动程序,公司就让有创新意识的踏实年轻人才参与到这些任务之中,罗群负责研发打印机驱动程序。经过几个月的苦心钻研,国产打印机驱动软件终于研制出来了。看着打印机打出来的方方正正的汉字,罗群会心地笑了。

有了这次的小试锋芒,罗群在公司里后来的工作一次比一次艰巨,挑战性也越来越高。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科技创新一直是长城的发展理念。在这样的理念之下,罗群将好奇心与激情用于软件环境的开发上。

没过多久,又有一个“棘手”任务给了罗群。

当时微软进军中国,windows系统没有相应的中文版本,中国人只能用英文系统来操作电脑。公司瞅准了这个机会,让罗群带领团队研发windows系统支持下的中文输入法、中文显示和中文字库。期间经过不断的研发和反复测试,这套中文化软件终于研发了出来。

就这样,一项重要的科技成果从无到有,不仅国内民众受益,还创造了一个“中国奇迹”。

“在当时那个年代,都是外企赚中国人的钱,很少有机会让外国公司掏腰包,购买我们的国产软件,更何况是如日中天的美国微软公司。而长城这套中文化软件研发出来之后,微软系统每在中国卖一套windows系统,就要交付给长城的中文专利授权费。”罗群颇为自豪地说。

“期间还有个小插曲,当时微软与中国政府就知识产权进行PK,我们研发的中文化软件正好牵制了微软的节奏。为了配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决定,长城与当时的中文之星一边竞争一边合作,共同与微软展开较量。最后,这场PK以微软同意合作的方式落下帷幕。”罗群回忆到。

这项科研成果的产生,成为日后罗群与微软产生联系的关键因子。

与微软的“情缘”

“1993年以前,中国没有纯商业化的软件产业,直至微软进入中国,这个局面才得以改写。”罗群对作者强调。

那个年代,也是跨国公司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实施经营本土化战略,这些公司纷纷联合当地企业,组建跨国产业联盟,以实现双方互相协作、互为补充的合作关系。

微软进入中国以后,首先与长城集团、联想集团、四通集团三家最强本土科技公司合作,开办微软中国代表处。这也是微软在中国创办的第一家机构。

说起当时的成立背景,罗群记得非常清楚,“那是1993年的事情,中国三家公司各派两人,与微软亚洲总部选派的两人组,形成一个组合机构,构建微软中国的全部业务。对于这两个人的人选,四家公司有统一的甄选标准:一个人掌握业务,另一个人掌握技术。”换句话说,这八个人代表了各自公司的科研水平和商业化水准。罗群就是这八个人之一。

成立仪式在北京新世纪饭店举行,这可是当年轰动一时的国际事件。自此以后,微软制定了长期在华发展战略,持续提升在华投资与合作规模。

而罗群,从深圳来到北京,成为微软中国代表处的创始成员。

当被问到“为什么你能来?”时,罗群坦言这与自己的经历相关。在长城公司,他做过产品,也深入过市场一线,既了解技术,又了解客户,后来还做过管理工作。在长城公司工作期间,年轻的他早已在公司负责SAP ERP核心业务,掌控数千万投资金额。为此,日本NHK电视台对他进行了历时一个月的专访,敏感的日本媒体原计划报道中国科技公司的发展情况,遇到这个年轻人后改变了主意,转而对其个人的全程跟踪报道。他们深知,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来自年轻人才的较量。而罗群是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的代表,他具有浓厚的创新情怀,同时身怀“科技报国”的责任感。这样的对手足以让日本人心生敬畏和重点关注。

仿如当年只身闯深圳,此次,他又是一个人拎着皮箱,奔赴北京。

他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只要敢于拼搏,他就对得起国家,对得住公司,无愧于自己。

在微软工作的日子里,他系统了解到美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深入实践软件业务架构、战略、销售、渠道、合作体系等。三年以后,罗群学成回到长城公司掌管集团软件业务,之后又晋升为掌管300多员工的、最年轻的长城公司市场副总裁,负责长城的软件、网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等多个业务板块。

那个年代,中国本土最优秀的人才进了外企。微软高层两次主动提出,邀请罗群加入微软。第一次,罗群想都没想,直接就拒绝了微软的邀请。第二次,微软以中国战略投资和管理为由,再次邀请,他有些动摇,中国战略对于他这样的勇于开拓的年轻人来说,极具诱惑力,但是长城最高层非常珍惜自己企业的人才,又挽留了下来。

此次与微软失之交臂,罗群话语中还有些怅然,“如果去了,应该是微软中国的第七名员工。”也许双方不再有交集。可是到了2002年,他与微软“再续前缘”。

早前,微软總裁鲍尔默访华,受到时任国家总理朱镕基和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的接见。领导人对鲍尔默说,“微软不能光做中国人的生意,还得帮中国建立自己的软件公司。”回到美国不久,微软打算兑现承诺。然而,项目的谈判一直磕磕碰碰。

直到2002年,微软联合中国本土企业,成立了两家中外合资公司,一家是与北京市政府合资成立的中关村科技软件公司,另一家是与上海市政府合资成立的上海微创软件公司。

“北京市政府委托中关村科技、四通和微软共同成立了中关村科技软件公司。这家公司由外企派、海归派和本土派组成,属于中外合资企业,后来改制成国内民营企业。”

中关村科技软件因微软而生,面对微软的第三次邀请,罗群终于开始了他的“中关村之旅”。

“中关村之旅”

2002年,对“科技重镇”上地来说,是极其有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里,中关村软件园正式成立,还迎来了第一家入园企业——中关村科技软件。当时微软如日中天,四通等科技公司在中关村强势崛起,成为冉冉升起的明星,此次强强结合成立中关村科技软件,定位自然是高大上。

“在北京市相关领导的见证下,公司成立与软件园开园仪式在同一天举行,国家工商总局在现场为公司颁发了营业执照。”罗群回忆道。

成立之初,中关村科技软件专注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关通用资源管理平台,作为信息资源整合基础系列平台,公司相继推出了中关企业门户平台、中关智能数据平台、中关应用整合平台、中关内容管理平台、中关流程整合平台系列平台软件产品,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应用解决方案。这些产品和服务先后为国家电子示范工程、国家工商总局红盾工程、国家外经贸部信息平台等多个重大项目采用。

同年,中关村科技软件被CCID评选为“2002年度成长最快的软件企业”。

当时,罗群在公司的职务是产品业务总监,负责产品和市场拓展。5年以后,罗群升任公司总经理。又过了6年,中关村科技软件再次完成改制。

罗群将他的“中关村之旅”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02至2007年,公司的定位是做软件行业的基础平台,亦即中间件平台。

罗群对作者说,“中关村科技软件的发展愿景是——实现软件行业的终极理想——做信息资源整合之道。这个目标非常大,用通俗的话说,客户要什么软件,公司就能开发出什么软件。这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最能凝聚理想,却又非常最难的事情。”

“真的很辛苦,公司注册投资了1亿元人民币,三年之内全部投入进去了。按常理而言,在美国的公司需要投入10亿美元才能做成这个平台,而在中国至少也需要1亿美元才能做出个大概模样。我们将1亿元全部砸进去,在当时的科技圈里也是轰动一时。”

他接着说,“不可否认,公司当时赚了一些钱,但是一有钱我们就把它投入到平台的研发中,最后出现财务问题,导致入不敷出。”

直到2007年,罗群接手总经理时,已经是“山穷水尽无路处”。罗群充分发挥很强的战略定位能力,用他的话说是“审时度势”,就是总是能根据自身的环境、资源、市场变化、技术创新、业务关键,找到一个最优和实际的选择和行动。不仅实现了“柳暗花明”,而且始终保持有序发展。

自他上任以后,公司战略从关注产品转变到关注客户上来。“软件行业日新月异,仅凭一个拳头产品,很难长期占据市场,也很难把所有市场都占领了”,罗群强调,“客户关心的不是产品,而是服务是否能持续,是否及时和准确。”

同时,罗群反思道,“原来,我们做产品时只关注资源孤岛的整合,而当时国内更需要业务软件的构建。虽然公司做基础平台整整领先国内同行10年,但是这就好比航空母舰停泊在了浅水湾,空有才能得不到施展。因为市场成熟度还不够。”

通过研究市场,罗群认识到这一问题后,开始带领团队回过头来“恶补”软件行业最原始的基本功——应用支撑,说白点就是如何编写各种不同的软件。又经过10年的建设,今天公司的平台同时有资源整合和应用支撑的两个部分。

做应用支撑是一个“苦活”。“对于大部分软件企业来说,都希望挣所谓快钱或容易钱。但是,我们把应用支撑这套体系从技术到产品,系统地建立起来了,这为我们的业务拓展打下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基础,这就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一定是接地气的!”罗群强调。

新的战略,很快就收到了实效。

“2007年以前,中关村科技软件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07年以后,公司每年都赚钱,后来连续十年我们都是正现金流,钱越滚越多。”

自2013年开始,中关村科技软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连续5年一直保持着30%的增长速度,2016年甚至达到了50%的增长比例。

正所谓天道酬勤。“其实,只要把该干的事情,认真干好、干到位了,就会比绝大部分竞争对手跑得快。”

2016年12月,中关村科技软件挂牌新三板,在一个开放、公平、真实的市场里,让公司全面发展,更上一层楼。

其实,公司挂牌也蕴含了罗群浓浓的中关村情怀:“我把最好的人生和职业生涯都给了它,见证过它的辉煌、它的落魄,然后看着它重新起步,慢慢生长,走过每一个阶段。或许,创业的人只有经历了大喜大悲后,才能更深地体会到创业的真髓”。

接着,他坚定地说,“中关村科技软件这个注册商标也好,企业名号也好,我们特别珍惜。既然历史选择了我们,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来守护和擦亮这块代表中国自主创新的金字招牌”。

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

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政府大数据”

中关村科技软件,从2002年成立之初开始,一直坚持以“信息资源整合之道”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其中的“道”蕴涵深远:既是企业的技术创新之道,又是客户的价值实现之道,也是员工的个人成长之道,更是企业的持续发展之道。

作为中国信息资源管理的先行者、实践者和领导者,罗群将信息资源管理业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分为三个阶段:“1.0阶段是在前面十年里,我们把所有的软件精炼为:基于数据共享交换的业务应用。2.0阶段是今天正在高速发展的基于大数据的云应用,也是公司目前主要的发力点。未来的3.0阶段,我们将提供基于全数据的云服务”。

目前,公司的核心业务即定位在:政府大数据,即“以政府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服务生态系统”。

目前,北京市50%以上的区县均采用公司的数据平台产品和服务,已经服务涉及政府决策、经济发展、人口统计、民生服务、公共安全、社会保障、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等8个领域的大型政府行业数据系统,为150个中国高端客户提供核心基础信息平台服务。

中关村科技软件,以首都北京市作为中国政府业务创新样本和业务实践对象,超过10年的共同成长和700个北京市政府项目的创新实践,目前已将北京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完整体系、领先设计、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持续的提炼和创新,实现了政府四大业务领域(政务、社会、城市、经济)的横向整合、上下贯通,形成了以政府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服务生态体系。

“我们通过平台承上启下:向下做资源整合,整合关键数据;向上做应用支撑,搭建创新应用”,罗群以海淀区政府大数据平台为例,“我们将海淀区的所有关键数据都整合到海淀区大数据平台等核心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构建各类创新的应用,比如:北京市人口疏解管理、京津冀产业转移服务、城市智能交通和绿色环境等创新业务。”

政府大数据解决的是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这两件事,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所以,数据来不得一点含糊。比如,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驱动下,北京市有多少企业产业转移到了天津和河北,又涉及到哪些产业?这些数据不能片面地从工商登记等部门获取,因为企业注册情况与实际经营关联度不强。只有从企业、城市、经济、政务各个细节数据着手,才能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企业数据树。

“过去,大数据公司只能解决一个点的问题,现在,我们逐渐把业务从点到线,再扩展到面和体的层面。以政府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生态系统也是一个综合体系。”罗群以北京市排水集团为例,集团掌管着北京市整个地下管网排水情况。在这个地下世界里,管道与人、当地社区和整个社会相互连接、浑然一体。

近日,公司又展开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组建大数据实验室,辅助政府科学、系统地解决交通问题。“我们构建的交通数据,不仅来自于交通管理部门,还会涉及道路规划部门、车辆管理部门,甚至各个街道办事处。交通数据与区内的人口、就业、产业结构、城市安全等都有关联,必须上升到系统层面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数据才更接近真实情况,也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大数据技术并非原始发明,怎么用、用在哪儿才是最关键的。

有了独立认知,再去实践,并坚持到底。就是这样,不追求风口,想明白了,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走自己的路。随着业务越做越多,公司也就接上了地气,也就有了发展自信和未来信心。

最后,谈到中关村,罗群认为:无论技术如何进步、生态如何变迁、市场如何起伏,斗转星移,中关村始终是一代又一代创业者不断地坚守、創新和传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罗群与创业者的共勉词。

猜你喜欢

中关村软件科技
禅宗软件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软件对对碰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