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雄心:消防警官焦云龙
2017-07-18胡爱华熊东旭
胡爱华?熊东旭
一个出生在齐鲁大地的小伙子,带着满腔热血走进了首都消防,凭借着自己的刻苦努力顽强拼搏,在有着光荣历史的首都消防部队中脱颖而出,成为灭火攻坚、抢险救援战线上的一把尖刀。他就是西城支队府右街中队的优秀青年警官焦云龙。
为梦想拼搏的“90后”消防兵
2007年12月,怀揣着激情与梦想,军人家庭出身的焦云龙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首都消防兵。2008年焦云龙还是上等兵的时候,家人顾忌消防职业的危险性,申请为其办理了调离手续。他得知后匆忙给父亲通了个电话,把他想留在消防部队的想法告诉了父亲,他跟父亲说他喜欢消防部队,在每次抢险救援的现场,每当成功救出一名被困人员时听到被救者那一句真心的谢谢、每当成功灭掉一起大火看到老百姓眼中流露出的感激之情,那种心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他决定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这个伟大的职业。最终,他成功地说服了父亲,留在了消防部队。
入伍之初,身高1米85的焦云龙体重才64公斤,身体瘦弱得像根“电线杆”,各项军事业务成绩平平,怎么看都不像当“骄子”的苗子。“一样都是人,别人能行的我也一定能行。”从意识到自己存在的薄弱之处,云龙就给自己定下这样的一条“铁规矩”:“要做,就一定尽心尽力;要做,就必须争取第一!”在差距和困难面前,年轻的焦云龙摆出了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从此,他全身心投入训练,每天第一个上训练场、最后一个下训练场,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艰辛和努力。为了迅速增强体能和耐力,他每天除了完成中队规定的训练任务,还要给自己开“小灶”,睡觉前雷打不动地做完2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才肯休息。在同年的消防兵中,有个从体校毕业的战友擅长长跑,他就虚心向战友请教训练技巧,还暗地里和战友较量,给自己加大训练量,有时跑得双腿肿胀,像灌了铅似的沉重,他也从不放弃。由于高强度的训练和运动量,焦云龙的后背、肩部等多处破皮、淤青,腿部和手腕多次受伤肿痛。中队干部让他休息,可他依然坚持训练。上肢科目练不了,他就练腿部力量;俯卧撑、单双杠练不了,他就练仰卧起、深蹲起。一次训练中,由于用力过猛,焦云龙突然觉得手心钻心的痛,脱下手套想看个究竟,不想连皮肉都带了下来,顿时鲜血直流,他也只是简单包扎了一下,咬牙继续坚持训练直到结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焦云龙这种“尽心尽力,勇争第一”的奋力拼搏,使他成为了业务上的精英,消防部队的骄傲。
“80+70”的紧急救援,他成功了
2010年5月7日傍晚,焦云龙接到紧急通知:7名群众被困在80米高的烟囱上。
但是,80米——对于当年的北京消防来说,还是前所未有的施救高度;80米——相当于至少25层楼的层高!而且,烟囱周边建筑物密集,云梯车根本无法施救!更让救援工作难上加难的是:被困的是7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又饿又渴、又困乏又激动,高度紧张的心理状况下,完全配合不了地面救助人员!
担任阅兵护旗手
经过了一夜,5月8日,被困群众情绪更加激动,开始狂躁、哭喊。下午3点,焦云龙背负救援器材和被救者的营养供给,与其他三名救助队员开始了救援行动。不算焦云龙身上防护器械的重量,单单是他身上的大包里,专业的高空救援器材、大量的安全钩、200米长的救助绳索,还有水、食物,就有30多公斤重!仅仅是负重攀爬这个高达80米的烟囱就够困难了。更危险的是,这个烟囱年久失修,风化以后,墙面稍微被碰一下,就会不断脱落下大块大块的水泥和石块。此外,还有大量的附着在烟囱上的鸟窝等杂物,全都劈头盖脸地砸向了救援人员。重力加速度,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沙石的飞落,都会让人皮开肉绽!
80米,12分钟!焦云龍和他的队友们到达了烟囱顶部,这里,便是被困群众所处的位置。此时此地,狂风呼啸,已经被严重锈蚀的钢架结构平台摇摇欲坠。“你们不要站在一个地方!”来不及休息,焦云龙赶紧让被困群众分散开站,免得已经非常脆弱的平台骤然坍塌。如果那样的话,25层楼的高度,谁都不会幸免!在这个岌岌可危却又狭小的空间里,7名被困群众已经没吃没喝20多个小时,早就困顿交加。“别紧张,别紧张,我们这就把大家安全地送下去!”焦云龙耐心地安抚每一名被困人员,同时把水和食物递给了7位老人。因为良好的交流、真诚的交谈,被救者慢慢变得友好、平静下来。“我们这就下去了,这就下去了……”一边安抚被困群众的情绪,焦云龙一边认真而仔细地为被困群众穿好了下降时所必需的全身吊带。随后,他又做顶部支点。支点必须设立在至高点上,可烟囱整体结构严重风化,救援人员所处位置过小,因而支点的制作难度相当大。但是,几名队员共同努力,最终克服了一切困难,做好了顶部支点。
宣传照
最危险的地方,焦云龙总是冲在最前。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焦云龙担负了第一个带被困人员返回地面的艰巨任务。按照营救方案,他必须要安全带走的,是这七位被困者中年龄最长的妇女!这位老人已经70岁了,近一天一夜的严重体力透支,让她失去了自己行动的能力。“大妈,你放心,有我在,没问题的。”焦云龙一边安慰她,一边搀扶着她,准备沿救援绳向地面下滑。“不行,不行,我不下了,我不行!”老人一个劲儿嚷着害怕,死活不让焦云龙带她。“大妈,你闭上眼睛,不用看,就没事了。我扶着你,我给看着道儿,行不行?”焦云龙非常耐心地做着老人的思想工作。“那也不行……”突然,焦云龙发现,老太太的脖子上系着一条丝巾。“大妈,我给你把眼睛蒙上吧,这样,你就不会害怕了!”作为一名专业的高空救援人员,焦云龙明白,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承受不了从这样的高度向下滑落的恐惧与惊慌。“好,我们开始……”整个下降的过程中,焦云龙一直紧紧抱住被救者,唯恐老人家感觉到绳索的晃动、唯恐老人被绳索磨伤。“大妈,这个速度不快吧?我们马上就到地面了,你别怕啊!”为了缓解老人的紧张情绪,他一直在和被救助的大妈讲话,同时,高度关注着大妈的神态与表情。作为第一个向下滑落的救助与被救助者,这确实是生死营救中最最关键也最为危险的。毕竟,走出了第一步,才会有后面的成功。6分钟后,焦云龙和这位70岁的大妈平安地踏在了地面上,这让所有救助人员和被困群众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劳动榜样》决赛比赛中
“时间就是生命,还是让我再上去吧。”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焦云龙在这场生死营救中一再要求再次攀上烟囱救人。“气象预报不是说傍晚会有雨吗?我的攀爬速度快,让我上!”很快,焦云龙又一次登上了这个80米高的烟囱……
“真心英雄”锻造的业务尖兵
2010年初,公安部消防局与央视联合举办了2010《劳动榜样》打造消防铁军竞赛活动,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各总队的业务骨干,可以说是高手云集,无论是灭火救灾还是抢险救援的经验都是相当丰富。与其他几位选手相比,焦云龙的兵龄最短,只是在体能上占有优势,技能和经驗方面都处于劣势。“要想取得一定的成绩,你就得比别人多下功夫,多琢磨科目,多练习科目。这样才有机会和别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局战训处韩文东副处长指导焦云龙时说。因此,在每一集比赛之前选手放松调整的时间里,焦云龙都主动放弃休息,只身来到训练场,把掌握得不是十分熟练的科目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进行练习和熟悉。遇到拿不准的地方,就请教在一旁观看指导的韩文东处长,训练之余焦云龙还不忘把经验及时总结领会。
正是凭借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焦云龙进步神速,对比赛项目的掌握也是突飞猛进。400米综合体能操被选手们称为极限科目,这一科目是对选手综合身体素质的极限挑战。科目要求选手们身着抢险服、背负30斤重的空气呼吸器,首先进行100米水带的负重跑,然后拖扯两盘注满水的水带跑60米。此时队员们的体力已经消耗过半,因此队员们要合理地分配好体力才能完成全部的项目。翻滚1200—900型的轮胎通过水幕区,运送液化气罐到安全区,接下来的项目不是单纯凭借体力,而是靠着坚强的毅力在坚持。焦云龙在参加这一科目时,充分地发挥了一名首都消防铁军的风范,率先完成所有的项目,以较大的优势取得了该科目的第一名。
攻坚技巧科目的训练
就这样,焦云龙以多于别人数倍的努力,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过五关、斩六将,顺利晋级下一轮比赛。
2月1日,“7进6”晋级赛在佛山特勤大队举行,比赛规则是将主持人戴在手上的戒指断开取下,不刮破医用手套、用时最短者获胜,焦云龙和外省总队选手进行对决。外省选手是位基层中队的业务干部,救援经验相当丰富。他选用锯条以3分钟多的时间取下了戒指,此时焦云龙使用钢锉还在作业中。在明知时间已经输给了对手,只有对手剐破手套的前提下才能赢得比赛,但是焦云龙没有放弃,仍然继续作业,最终凭借稳定的发挥,用时16分钟成功取下戒指。结果外省总队选手因划破了手套被判失败,焦云龙得以成功晋级。年纪轻轻的焦云龙闯过一关又一关、最终夺冠。这不光凭借的是他的体能好、业务精、头脑灵活、随机应变,更重要的是,他是在用心做自己的工作,用心去完成任务,用他的话就是“当,咱就当‘真心英雄”。
统计到2016年,焦云龙共参加抢险救灾1000余起、灭火救援2000余次,救出被困群众百余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千余万元。这期间还参与了“2.9”央视配楼大火、“5.7”80米高塔救援等较特大灾害事故的处置工作。同时他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媒体录制的消防专题节目,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媒体也多次刊发了他的先进事迹。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