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唱响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教育大戏

2017-07-18

教育家 2017年22期
关键词:剧种戏曲艺术

唱响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教育大戏

戏曲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让戏曲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既是戏曲艺术薪火相传的重大战略选择,亦是提升师生审美情趣的必然要求,同时不失为一条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有效路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精神,近日,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旨在夯实戏曲艺术传承发展基础,加强学校戏曲专业人才培养,健全学校教育与院团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夯实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根基。

把握戏曲教育方向

专门就全国戏曲人才培养做出的国家层面的战略安排,这在新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全国戏曲教育在新形势下实现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政策遵循,是戏曲院校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的政策指南。

《意见》指出,要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建立主要剧种与院校戏曲专业相对应、戏曲人才需求和戏曲教育培养相平衡、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衔接、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健全戏曲专业优秀后备人才的早期发现、选拔和培养机制,及戏曲教育质量评估督查制度,统筹艺术院校戏曲专业教学和展示活动,着力支持基层戏曲院团发展,加强地方戏人才培养,推动形成符合戏曲艺术人才培育规律、适应戏曲行业发展需要的戏曲教育新模式,为戏曲传承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根据《意见》,新形势下戏曲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优化戏曲专业结构布局,完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院团深度参与实践教学,积极推进招生与用人一体化,建立健全戏曲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搭建平台展示教育教学成果。

《意见》要求,各级宣传部门及文化、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发展戏曲教育的主要责任,将戏曲教育纳入发展规划,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抓好具体实施,建立督导制度,做好政策落地工作;加强与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加大对戏曲教育扶持,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戏曲教育的投入、捐赠;建立健全戏曲专业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标准,建设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值得注意的是,意见还鼓励戏曲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戏曲表演类民间艺人在有条件的艺术院校成立大师工作室,为学生的戏曲学习提供多方位的、更为专业、权威的支持。

以戏曲教育为学生成长注入丰厚营养

俗话说“说书唱戏教化人”。中国戏曲多是以艺术的形式宣扬正面的东西。尤其是传统曲目,基本上都是以忠孝节义、仁义廉耻为中心,鞭笞有违社会道德的行为做法,从而在思想道德上教人向善。立足学生长远发展,戏曲教育对学生成长究竟有哪些益处呢?

首先,戏曲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300多个剧种、200多个曲种,这些剧种、曲种,由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语言环境的不同均独具风格,各有特色。青少年通过系统、全面地接触戏曲,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自然生成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其次,戏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戏曲艺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是一种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教师可从戏曲的形式、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常识入手,将赏析与学唱、学做相结合,使学生懂得戏曲是如何运用唱腔来揭示人物感情、刻画人物性格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进而把学生带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现在已有很多学校一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引入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如京剧《沙家浜》、黄梅戏《对花》、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

第三,戏曲教育有利于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在戏曲艺术教学中,通过学生传唱,实现了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这种教育效果是品德课教学所不能代替的。歌颂杰出爱国将领的剧目《岳母刺字》、体现惩恶扬善的剧目《赵氏孤儿》、取材于历史典故的剧目《将相和》……各种剧种中都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好戏,都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戏曲教育是继承与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

第四,戏曲教育有利于抵制不良文化,振兴戏曲艺术。当前,通俗歌曲充斥大街小巷,其中一部分在思想内容和格调上和学校教育方向背道而驰,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传统戏曲却能起到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思想的作用。学唱戏曲,可给当下通俗音乐盛行的氛围,注入一股新鲜空气。通过欣赏和学唱,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及艺术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浓厚感情和浓烈兴趣,造就一大批戏迷,让戏曲艺术后继有人。

专家观点

●我们以往的戏曲教育分类布局中,在地方戏这一块有忽视、有缺失,投入普遍较小,人才断档严重。人才兴则剧种兴,只有不断培养出地方戏的高质量后备人才,才能保证地方戏繁荣发展,才能满足群众多样化欣赏需求。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研究员 张刚

●相关部门(应)统筹规划,戏曲院校结合基层戏曲院团的需求,以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数据为基础,以世界级、国家级非遗剧种为重点,坚持抢救和发展两条腿走路,一要提高地方戏进入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数量,二要重点保证主要戏曲剧种与院校戏曲专业相对应,以优化全国戏曲专业结构布局。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 巴图

梨园馨香,浸润校园

巴山蜀水,开启一场川剧盛宴

5月初,为了庆祝“五四青年节”,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特举办了“传统文化进校园,别样五四话戏曲”活动。“外面叩门者,想则是慧娘至了……”一出折子戏《放裴》拉开了活动序幕。重庆市川剧院青年艺术家张严威老师以风趣幽默的体验式讲座,就川剧五大行当、唱腔等戏曲知识向现场近200名师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汉腔楚韵,湖北大鼓里的泼辣直爽

5月29日,湖北省武汉市长港路小学举行了江汉区传统文化进校园会演,12个节目有一半是湖北地方特色戏曲。一面小鼓、一副碗碟、一根筷子,40名小学生以一曲《湖北大鼓大家唱》,把台下的观众逗乐了。去年5月,学校将湖北大鼓传承人姚莉玲请到了学校,每周一和周四下午给孩子们上课。经过一年的学习,三年级学生李雪峰不仅常把新学的湖北大鼓唱给妈妈听,还了解了很多楚地文化。他说:“我从湖北大鼓中看到了武汉的码头、为了糊口的民间艺人,感受到了湖北人的直爽泼辣。”

吴侬软语,越剧之花常开不败

在浙江嵊州这个有着70多万人口的江南小城里,活跃着100多支越剧团。在“越剧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指导之下,嵊州打造出了以城南小学为代表的“越剧进课堂”国内样本,每年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学唱越剧的学生达7000余人,拥有32朵戏曲小梅花,数量居国内县市之首。自1995年将越剧纳入课程以来,城南小学的6任校长接力传递,共同促成了越剧在城南小学的“开花结果”。21年的坚持,该校培养了22朵“小梅花”。“我写作业的时候都在唱越剧。”学校的越剧课让现年8岁的宁可成了一个小戏迷,在这里,和宁可一样的孩子还有很多。

猜你喜欢

剧种戏曲艺术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纸的艺术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乱谭小剧种
《中国小剧种的抢救与研究》序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