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云学习技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应用研究*

2017-07-18刚于文浩戴丽兰

远程教育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用户教育

吴 刚于文浩戴丽兰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2.复旦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

3.上海外国语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上海 200083)

基于移动云学习技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应用研究*

吴 刚1、2于文浩2、3戴丽兰1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2.复旦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

3.上海外国语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上海 200083)

移动云学习与创新创业教育,无疑是当前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领域中热点问题之一。一个是从微观层面强调教育技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另一个是从宏观层面凸显教育主题与内容的社会意义。两方面的研究在国内都步入了起步阶段,尚处于概念解析、渊源探讨、重要性阐述向实践体系构建的原则、方法和路径探讨的过渡之中,停留在高等教育体制内的学术研讨层面。当前,仍缺乏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领域的产业化模式及平台,以及将新的移动云学习技术应用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研究与实践。因此,有必要依托移动云学习平台,融合大数据技术,借助微课、慕课手段,突破传统学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打造基于O2O的混合式、智能型的企业级学习管理与人才管理平台,为大学生及青年群体提供一站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解决方案,以推动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这对移动云学习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移动云学习;移动学习;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教育;混合学习;人才培养模式

毫无疑问,从教育技术角度来说,移动互联网已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当前的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才强国具有重大实践意义。从教育主题角度来说,21世纪无疑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及调控;对知识产权的开发、拥有与运用的能力的培养。当代中国,没有任何时候比今天更需要培养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

然而,当前国内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还相对滞后,基本尚停留在内涵界定、体制构建、课程设置以及制约因素的探讨上;停留在高等教育体制内的学术研讨层面,缺乏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领域的产业化模式及平台,尤其缺乏将新的移动云学习技术应用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研究与实践。

随着3G或4G技术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网络带宽不断增加,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云学习技术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必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移动云学习技术的发展不仅给企业、个人带来更多的教育应用与学习需求;而且其显著推动了学习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变革。在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有力推动下,学习者和培训管理者都将面对一个崭新的移动学习时代——快捷、自主、分享的智慧学习时代。

智慧学习时代的发展基石,就是现阶段被用户广泛应用的各类E-Learning系统和相关应用平台。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浪潮洗礼下,E-Learning模式也被赋予新的发展内涵:M-Learning(移动云学习)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网络学习模式,将成为传统E-Learning模式的有益补充,为学习者创建一个更为立体的网络学习环境。同时,随着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诉求不断加强,M-Learning对自主学习的支撑作用也会更加突出。

一、研究目的、样本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杰里米·里夫金所著的 《第三次工业革命》(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一问世,就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在该书中,他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定义为:以3D打印机、数字化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以及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社会性变革[1]。毫无疑问,每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都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而当前以应试为主的教育方式无法适应这样的需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教育”起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兴盛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教育与学习的模式都反映了工业化时代的大生产模式: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标准答案,用工业流水线方式制造人才。很显然,这种僵化的教育方式、陈旧的教育内容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信息化社会的需要,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需要大批能够追踪尖端科学和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的人才。

然而,如何才能培养出这些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如何才能利用最优机制与最新技术手段,以更快捷、灵活、自主、智慧的形式,为年轻人创造更好的学习与教育环境?移动互联网教育正是顺应这种需求应运而生,它推行的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能够学习到任何知识”。

这里所说的 “任何人”意味着不受学校规模限制,不受年龄限制,只要愿意学习、需要学习都能满足你的要求;“任何时间”是指可以整段时间的脱产学习,也可以指利用工作、生活中的一切碎片时间学习;“任何地方”意味着你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只要有移动终端,连上网络就可以学到你想学的知识;“任何知识”则体现互联网教育资源的共享性,你既可以学到学校的课程,也可以学到职业上的技能。

人类历史上经历过两次知识大普及的革命,第一次是印刷技术的发明;第二次是电视的普及。印刷术的发明让知识不再被少数人所垄断,而是逐渐普及到更多的人群中;电视的普及则让知识的载体从单纯的文字,变成文字与图像的结合,使知识传播更为广泛。如今互联网与移动云学习技术的出现,势必对人类知识的普及产生新的革命性影响。

然而,如何将这种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到学习与教育中来,推动一场新的教育革命,以适应当今中国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科大讯飞集团旗下的教杰科技公司(以下简称讯飞教杰)为样本,通过现场观察、实地调研、亲身参与等一系列方法,收集讯飞教杰借用移动云学习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中所从事的活动及相关数据。并结合移动云学习技术特点,以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现有的文献资料研究,对基于移动云学习技术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应用,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总结。以期能够对现有互联网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研究样本

讯飞教杰是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2008年在杨浦区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注册成立。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是目前亚太地区最大的人工智能上市公司。而讯飞教杰始终专注于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互联网教育软件产品的研发,已成长为国内具备广泛影响力和服务规模的互联网教育综合服务商;其自主研发的“iCollege云学习管理平台”和“飞课移动学习平台”等产品,已经服务超过20个行业领域的300余家大中型用户,累积用户规模超过170万人。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1.参与观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 Method)

参与观察法也称为自然观察,是指在自然的状态下研究者通过参与某一情境,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

2.深度访谈(In-depth Interview)

深度访谈属于定性调查的一中,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形式。在访问过程中,由掌握高级访谈技巧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的访问,用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态度和情感,最常应用于探测性调查[2]。应用范围包括:详细了解复杂行为、敏感话题或对企业高层、专家、政府官员进行访问。

3.文献研究法(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文献研究法指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以及移动云学习的相关研究进展,并为本研究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

4.比较分析法(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比较分析法指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以及移动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为优化创新课程体系与移动云学习服务模式提供借鉴。

5.定量评估法(Quantitutive Method)

定量评估法指通过构建量化指标体系,揭示创新创业能力构成及评价维度,设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6.大数据分析法(Big Data Analysis)

大数据分析法指针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与效果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断优化微课程资源与云学习平台。

二、移动云学习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与现实

(一)移动云学习技术的现状研究

所谓移动云学习,是基于“云端”资源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使学习者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快捷、自主、分享、交互式的智能学习方式[3]。移动云学习的相关研究最早始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Wireless Andrew”研究项目,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移动云学习技术可行性及有效性的验证、探索阶段

它以Palm公司的“PEP移动学习”项目和2002年欧洲委员会资助的 “M-Learning”项目为代表,主要探索在移动通信技术环境下辅助教学的模型及其理论,以验证移动学习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2.移动云学习技术与教育资源整合应用的探索阶段

典型的有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WHIRL (2002-2005)”,它以便携式课堂测评设备支持为研究重点,探索新型的移动学习方法与原理。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进行的“UniWap”项目将SMS、MMS信息服务应用于教师培训,开创了基于短信息的移动学习模式的先河;意大利的“Mobile Learning”项目主要探究如何利用先进的移动技术,开展基于问题的非正式学习。

除此以外,还有芬兰 Tampere大学开发出XTask移动学习系统用于协作学习;瑞典Vaxjo大学的C-Notes系统能够有效地支持在无线学习环境下的协作性知识建构;英国Savannah“非洲大草原学习”项目利用移动设备和无线技术实现一种丰富的模拟交互体验,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等等[4]。2006年后,云计算环境下的移动学习再次成为研究的重点,如,苹果公司推出的icloud手机移动云服务。

3.移动云学习模式应用推广阶段

随着移动学习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基于知识传递与反馈,移动学习技术支持的情景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及社会性学习等典型的应用模式。如,Zucker等人提出的移动学习校园研究,美国基础教育的“1:1 Computing”项目等。

国内针对移动云学习的研究起步稍晚,2000年,在上海电视大学建校40周年校庆上,国际远程教育权威学者、爱尔兰远程教育和应用中心主任德斯蒙德·基更首次将移动学习理念介绍到中国;2002年,北京大学启动了国内首个校园范围内的基于无线局域网的移动学习项目;2004年,移动学习商业产品“英语通”面世;2005年,“中国大学无线高峰论坛”探讨了无线校园网络发展思路和模式;2007年,《教育技术研究》杂志开启了移动学习研究专栏;到2010年前后,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发布了移动学习系统;2012年,中国第一个教育云计算应用平台“云教育”诞生;同年,以国家开放大学为代表的“中国移动学习联盟”成立。

据相关专业机构的研究,到2014年底,中国参与各类移动学习的用户量已经达到5.9亿。同样在2014年,中国移动学习市场的产值增量重点从终端产业开始向内容产业转移,这不仅标志着市场消费重点从“读设备”向“读内容”转变,也反映了中国移动云学习领域已逐步走向成熟[5]。

可以说,“风起云涌”是当前中国移动云学习的真实写照,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活动中,企业、资本与技术扮演着尤为重要角色,移动互联的“风”已起,已经实施或将要实施移动云学习的企业正呈井喷式“涌”现。2015年3月,移动学习“前沿网”针对企业开展移动云学习的情况,做了一次全国性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在2015年仅有不到三成的企业正在使用移动学习,但却有将近九成的企业管理者看好移动学习在未来企业中的应用价值,在未使用移动学习的企业中,有超过六成的企业表示,计划在未来两年内为企业引入移动学习平台,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移动学习应用的未来预测[6]

然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发展至今,企业业态不尽相同,消费人群差异巨大,人才发展与学习技术的融合深浅各异,整个人力资源开发行业迫切需要一双慧眼,来帮助企业厘清什么是真正的企业移动云学习。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研究

创新和创业两者的内容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创新是创业的先导和基础;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都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创新创业教育最早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其发展模式大约有三种:一是聚焦模式,由商学院统一负责创业教育管理,以学科建设与培养实际管理经验为目标,主要面向商学院学生,如,哈佛大学;二是磁石模式,也是由商学院或管理学院统一负责创业教育管理,以提升学生创业素养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全校性教育,如,百森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三是辐射模式,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提升个人创业技能为目标,其课程设置、资源、师资由不同学院自行管理,如,康奈尔大学[7]。

目前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有三种:一是独立学院模式。如,清华、浙大、上海交大都设立了独立的创业学院,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为侧重点;二是“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模式。依托相关专业设置创业教育方向,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如,中国人民大学;三是协作模式。由团委、就业中心、学生处等多个部门组建创业教育平台,侧重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素质的综合培养,如,北大、武大等。

(三)研究现状述评

移动云学习与创新创业教育,无疑都是当前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一个是从微观层面强调教育技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另一个是从宏观层面凸显教育主题与内容的社会意义。目前,两方面的研究在国内都在起步阶段,尚处于概念解析、渊源探讨、重要性阐述向实践体系构建的原则、方法和路径探讨的过渡之中。尤其是当前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基本还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观念陈旧、理论滞后、内容死板、形式单调、缺乏实践、所学基本无用。

我们认为,将移动云学习技术融合微课模式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可以变革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变专业教育为通识教育,变正规学习为泛在学习,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这未尝不是一项模式上的创新。

三、移动云学习技术的理论基础

移动云学习是一门新的技术,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关注其技术层面的内容,如,移动互联网、云储存、多媒体技术等,而忽视其作为一种学习模式所蕴涵的理论基础研究。我们认为,要研究移动云学习的理论基础,至少要从两个维度开展分析,即知识观与学习观。实际上,自20世纪初开始,人们对知识的不同看法就已成为隐藏在学习理念背后的基础,制约并影响着人们对学习、教学的认识以及人才培养、学校教育的发展[8]。

(一)基于移动云学习新知识观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通讯、信息、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从工业化社会经由信息社会向鼓励知识创新的知识型社会转化中,人们对知识本质的认知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从认为知识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价值中立的现代主义知识观,转向认为知识具有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与默会性的后现代知识观。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

1.知识的建构性

客观与建构是知识的两个重要维度。客观主义认为,知识是对现实的一种客观反映,是封闭的、稳定的、可以从外部加以研究的意义系统[9]。而建构主义则认为,知识是发展的,是学习者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积极建构的,是学习者在人际互动中的社会协商产物。这就意味着知识不再是发现的产物,也不再是高度结构化的、按照学科体系精心组织的客观存在;而是一种解释与协商产物,具有非结构化、不确定性与零散性的特征,需要学习者自己去加工、整合与建构。为了迎合知识的这种非结构化、零散性与碎片性,近年来在互联网普及应用时代,就出现一系列的“微事物”,如,微博、微课、微视频、微信、微评价、微资源等。

2.知识的社会性

个体与社会是知识的又一个重要维度。前者将知识看作居于个体大脑内部的产物;而后者则认为知识是分布的,分散在社会网络或学习共同体中。因而,个体需要参与到社会网络中,通过互动、分享与协商以获取新知识。互联网时代有句名言:今天我们身处信息的海洋中,却因为缺少知识而饥渴。这句话至少说明了两问题:一是信息不等于知识;二是互联网时代知识分散在整个网络的各个节点上,这些节点可以是一个人、一个数据库、一台电脑或一个网站等,就看你能否高效连接与应用。

3.知识的情境性

情境性是后现代知识观揭示知识本质的一个新视角。目前知识的情境性存在两种取向:一种是心理学取向,侧重研究真实学习活动中的情境化内容;二是人类学取向,将知识视为个人和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的联系及互动的产物。作为情境理论,两者发展的共性在于:其一,都不满现行学校教育实践;其二,认为学习不再是学校围墙内的活动,需要一种对发生在校外的学习活动进行解释的理论。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实现学习者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接受教育的目标,也为学习者现场学习、情境中学习提供了存在可能。

4.知识的复杂性与默会性

知识的复杂性强调知识总是包含学习者对客观世界的质疑、解释与建构以及所有一切发生的情境脉络。因而,知识是主观的、不稳定的与结构不良的,是与其形成的情境脉络密不可分的,是难以直接获取或传递的。知识的默会性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默会知识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显性知识的重要性将进一步下降,因为人工智能会完成那些靠显性知识去解决的问题。人类学习的重点,日益转向复杂性与隐性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不具有清晰的结构性与言传性,只能依靠大数据与逻辑计算存在的,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匹及的。

(二)基于移动云学习新学习观

回顾20世纪,人们常常深深惊叹于学习理论和教育研究领域所发生的深刻而广泛的变化,从行为主义到社会认知主义;从信息加工到建构主义;从情境学习到人本主义学习,人类对学习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猜测到科学、从简单到复杂、从个体到社会、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过程。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类学习活动又浸润在一个超越时空、虚实交融、资源共享、尊重人性与开放包容的时代。那么,该用一种什么样的理论来解释移动互联网情境中的学习呢?

1.联通主义(Connectivism)

联通主义最早是由加拿大人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在《联通主义:一种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Connectivism: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一文中提出的[10]。西蒙斯认为,网络时代人们的学习工具、方式与学习资源都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局限于课本的学习,而更多依赖网络获取知识;其次,人类面对的知识数量也在呈几何倍数递增,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知识分享成为一种常态。

正是基于网络时代的特殊背景,联通主义针对知识与学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知识具有碎片性与动态性,网络时代的知识分布于网络中的各个结点中,并处在不断流通中,如同管道中的石油,而管道就是联通各结点的通路;(2)学习重心不再是知识内容本身,在创建个人学习网络过程中,学习就是一个知识网络不断建构的过程[11]。从严格意义上讲,联通主义不能被看作是一种学习理论,而应被视为是一种面向网络时代的学习观。

2.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建构主义一词常出现在哲学、社会学与教育学的讨论中,其意义与内涵不尽相同。从哲学角度来说,建构主义是一种认识论,即知识的本质是什么?具体见前文。而从教育实践角度来说,建构主义是一种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意义协作过程常常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12]。

然而,有人可能要问这些与互联网学习有什么关系?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认为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可能都会遇到过这样一个困惑,即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我们面临严重信息超载现象;另一方面,又感觉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碎片化的、不系统的,好像什么都知道一点,又好像什么都一知半解。而建构主义理论在一定程度可以回答这一困惑:

第一,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在传统教学中,知识已经被从产生知识的真实情境中剥离出来,抽象为一些概念和理论,学习者无法获得完整知识,只能在自身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建构。因此,极易出现教育学中的“鱼牛童话”,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类似真实情境的学习空间。

第二,协作与会话。强调真实情境过于复杂,个人难以独立完成全部学习任务,通过协作与会话可以完成任务分担、资源共享、意义协商的过程。而互联网的开放性与共享性让所有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收获。

第三,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包括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可以成为解决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知识碎片化的一个突破口,所有意义建构必须以个体发展需要或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形成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知识体系,这与传统学习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是不同的,既解决知识的碎片化问题,又解决知识的实用性问题。

3.新建构主义(New Constructivism)

从一定意义上讲,当今社会变革的本质是人类对知识的认知、积累以及传承方式的改变[13]。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社会,人们的认知、学习、工作与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相应的,人类的知识观与学习观也在不断改变。实际上,近年来国内有很多学者开始关注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其中以中山大学王竹立老师提出的新建构主义最具有影响力。

新建构主义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第一,提出了知识的三级结构假设,认为知识可分为一级结构(感性认识)、二级结构(理性认识)和三级结构(联想),三者构成了一个类似于榕树的结构。第二,在借鉴经典建构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提出新建构主义七要素:情境、搜索、选择、写作、交流、创新、意义建构。第三,给出新建构主义理论逻辑结构图,如图2所示[14]。

图2 新建构主义逻辑结构图

尽管,新建构主义的很多结论都基于一种逻辑推理,而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但王竹立老师的研究却可以激发我们产生很多新思想。至少我们认为,它比西蒙斯的联通主义向前更进一步,不仅关注到外部的“联通”,更强调内部的“建构”,为我们探索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学习理论,新开了一扇窗。

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架构及内涵

尽管移动云学习有自身的一些理论基础,然而,如何将这种学习技术有效应用于实践领域,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前,移动云学习在国内外已备受关注,国外已经将移动云学习作为未来网络学习的重点发展方向。其中,主要研究者集中在欧洲和北美的部分经济发达国家。由于研究时间较早,他们的研究范围及内容也比较广泛深入。从研究目的来看,其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由目前的E-learning提供商发起,他们力求借鉴E-learning的经验把M-learning推向市场,将其更多地应用于企业培训和职业培训;另一类则由教育机构发起,他们立足于学校教育,试图通过新技术来改善教学、学习和管理。

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的起点还比较低,研究规模也比较小,尚处于起步阶段。例如,教育部高教司试点项目——“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是由国内第一个移动教育实验室北京大学现代教育中心教育实验室承担研究;另外,教育部“移动教育”项目共有三所高校参与,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移动教育”项目的核心内容有两个:一是建立“移动教育”信息网,向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教育科研、教学管理、生活资讯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同时让师生员工能够享用更加优质优惠的移动服务;二是建立“移动教育”服务站体系,在各主要大学建立“移动教育”服务站,为参与“移动教育”项目的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及相关产品。所有这些既说明了移动云学习技术正在改变人类传统的学习及教育模式;也凸显了人类对于如何将这种新技术应用到教育变革中,尚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

本文研究对象“讯飞教杰”正是在借鉴现有模式成败得失的基础上,依托移动云学习平台,融合大数据技术,借助微课、慕课的形式,突破传统学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打造基于O2O的混合式、智能型的企业级学习管理与人才管理平台,为大学生及青年群体提供一站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研究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O2O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架构图

(一)提供平台服务,即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移动云学习管理平台

该平台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学习特性以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发基于M-Learning 2.0移动交互学习理念和O2O应用模式,并充分兼容Android/IOS操作系统的企业级移动云学习平台。它不仅要实现大规模用户协同学习与海量知识资源分享的要求,而且要能够显著增强学习体验和效果,有效解决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涉及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种种不足,其基本应用模式如图4所示。

图4 创新创业教育移动云学习平台应用模式图

该平台最终旨在协助各类用户,实现以下应用目标:(1)学习接入方式普适化:可以降低学习者学习成本,简化学习活动流程,让更多人能参与学习活动;(2)学习内容资源多样化:可以让学习者有更多选择机会,发挥网络学习资源共享的优势;(3)学习过程碎片化:迎合网络时代学习特征,快节奏的生活与泛在学习的兴起,使得碎片化学习成为一种常态化;(4)移动云学习管理标准化和一体化:学习碎片化不等于知识碎片化,移动互联网学习时代需要解决知识碎片化与信息超载化带来的问题,而建立内容、过程与考核的标准化管理,既可以发挥互联网时代学习的优势,又可以克服知识缺乏系统性与信息超载带来的负面效应。

(二)提供内容服务,即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微课程资源库

通过建立具备广泛兼容性的 “移动微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标准”,实现对移动微课程开发的标准框架、开发规范、结构特征等内容的界定,从而最大程度支持标准化微课程内容资源建设以及离线学习用户体验。

最终要实现以下目标:(1)技术先进性:便于在移动互联网模式下实现快速分享与传播;(2)体系科学性:课程体系、课程地图和学习路线充分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同时又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拓展性;(3)模式开放性:采用开放式、标准化课程接入机制,广泛吸引培训机构和行业专家参与,有效整合第三方资源,实现资源最大限度共享;(4)课程标准性:建立内容认证机制,保证课程内容质量;(5)内容时效性:保证课程内容能够紧密结合用户工作所需并能改善工作绩效,如图5所示。

图5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四位一体”的微课程体系

(三)提供应用服务,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个性服务及系统解决方案

根据不同用户的自身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与支持,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服务: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分模块定制服务、设计配套解决方案;(2)提供技术支持资源包,如,使用手册、常见问题解答等;(3)提供远程咨询服务:通过网络即时通话、电子邮件、服务热线等方式提供服务咨询;(4)提供培训服务:针对学习者、教育者以及相关机构提供讲座与培训等。

五、基于移动云学习技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技术

(一)基于移动云学习资源的云存储优化技术

对于移动云学习平台而言,随着用户的增加必将面临高并发访问量的应用瓶颈考验。因此,通过全分布式技术架构,以构建一个服务效率高、性能稳定、可靠的学习资源云存储方案;同时,利用双向传输加速节点,保证数据上传下载速度均得到最大优化,从而极大提升课程内容管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业务管理成本,是基于移动云学习技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之一,如图6所示。

图6 学习资源的云存储优化技术图

此外,通过简单易用、低成本、灵活扩展的云存储优化方案,还可确保用户方仅部署少量服务器记录少量元数据,充分保护用户内部核心资源,从而使用户方服务器的压力降到最低,有利于创建环保型服务架构;同时,绝大部分微课程点播或上传流量都由客户端直接与云存储通讯,这既可以保持效率,还可以降低客户自身的资源需求,防止用户方数据丢失或泄露。

(二)移动微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标准

优质的移动教育资源内容是确保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于讯飞教杰公司而言,他们除了自己团队开发的相关课程以外,更多整合了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各方资源,联合研发优质创新创业资源。

而要实现资源共享,必须首先要设计一份具备广泛兼容性的 “移动微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标准”,针对移动微课程的开发标准框架、开发规范、结构化定义等细节内容加以整体规划和具体说明,从而最大程度支持标准化微课程内容资源建设以及离线学习用户体验,如图7所示。

图7 移动微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标准

我们认为,只有将微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标准建立起来后,才能有效整合各类教育与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

(三)iFLY Mobile Speech Platform的TTS和语音识别技术

iFLY Mobile Speech Platform(MSP)是一个应用于移动互联网的语音服务平台,它整合了科大讯飞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讯飞语音实验室以及清华大学讯飞语音实验室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技术上多年的技术成果。MSP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继承了科大讯飞成熟的电信级语音平台高稳定性的特点,可以满足电信级应用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要求。

针对传统语音应用集成开发困难,业务设计繁琐的问题,MSP产品大大简化了集成开发和业务开发的复杂度,为系统集成人员和业务开发人员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开发环境。本研究的移动云学习平台通过引入MSP,大幅度提升了系统的易用性,同时,也丰富了教育应用的形式。

(四)离线微课程内容加密技术

为了有效防止离线下载的微课、微读、微演说等学习资源的物理文件被非法盗用和传播,作为一个成熟的基于移动云学习技术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还必须采取针对课件资源的加强保密措施。即下载文件时实现同步被加密处理,用户播放或阅读时必须通过解密才可以正常使用,其主要实现的过程与原理如下:(1)当用户通过客户端下载课件资源时,服务器端返回经过AES算法加密的文件,客户端播放器在打开文件前先经过AES解密算法,并将文件解密,然后再进行播放或者阅读;(2)AES算法加密解密采取128位的密钥,该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是目前对称密钥加密中最流行的算法之一,已经替代之前的DES,被多方分析且广为全世界所使用,能够有效保障加密数据的安全性。

(五)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的学习行为大数据分析技术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的获取、聚集、存储、传输、处理、分析等变得越来越便捷,大数据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学科、一套新学说以及一种分析与解决问题,尤其是决策与预测问题的新方法、新手段。

大数据与互联网的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为大数据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数据、信息与资源;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发展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支撑、服务与应用。对互联网教育而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使学习效果的评估变得更为简洁易行,而且可以使得教育更具个性化。

创新创业教育同样要依托移动互联网,采集海量的学习者学习行为数据和资源评价数据,通过构建人才学习技能库和关键学习行为指标,采用丰富的标准化报表分析技术。其不仅支持用户对学员学习行为进行全面、深入和科学的分析;同时,还可以支持自定义行为分析的指标项目。此外,云学习平台通过系统设置,也可以实现平台自动提取与指标相关联的各类行为数据,从而利用大数据动态总结用户自主学习的共性特征和学习使用偏好等重要信息,作为帮助改进用户学习体系和人才培养手段。

六、基于移动云学习技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突破

通过上述对“教杰讯飞”的创新创业教育项目进行实地调研与系统分析,我们认为,基于移动云学习技术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及优势:

(一)平台优势

与传统课堂教育或企业培训相比,基于移动云学习技术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显著的平台优势。以迅飞教杰为例,公司有专门的技术团队负责移动云学习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并不断优化更新平台。目前,所采用的移动云学习管理平台“i-College 5”已经是其第五代产品,该平台可以帮助用户快捷构建专业、易用、智慧的云学习环境。平台兼顾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学习过程管理、学习资源管理和学习活动管理,支持集团化管理的分级权限体系,同时建有丰富的产品集群,支持职业测评、移动学习、虚拟教室等拓展功能。

1.设计理念先进

平台既充分支持ISO10015、GB/T19025国家标准以及SCORM、AICC等国际标准规范,同时又有效改善用户/企业用户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流程和内容资源匮乏的现状。平台能够兼容移动互联网主流操作系统和终端设备,提供经过内容认证的体系化课程资源库,帮助用户一站式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导入和全程辅导。并且,对于用户在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过程中如何科学规划目标、导入管理标准、建立流程关联等核心问题上,给出了较为完备的解决方法。其能够有效帮助用户科学构建学习蓝图,快速创建移动云学习模式下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与评估环境,实现实时知识更新,低成本使用优质云端的学习及培训资源和服务,如图8所示。

2.提供专业易用的统计分析

如上所述,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是互联网教育中常用的一项手段,但如何用好它,如何将大数据技术与互联网教育有效融合则非易事。而基于移动云学习技术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可以实现以下三点功能:(1)支持丰富的数据动态分析和报表统计;(2)具备完善的系统跟踪与统计功能;(3)进行多维度的全面统计和分析。

图8 移动云学习服务平台设计结构图

3.提供最佳用户体验设计

好的学习体系可以让学习者揣着企业文化,怀着个体兴趣学习。它不仅是学习内容传输途径,更是一个理解和分享公司文化的机会。基于移动云学习技术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i-College 5)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使用便捷、交互性强、功能立体化的人才培育支撑体系,而且能帮助用户创建一个基于移动云学习辅助的深度混合式学习及培训体系。同时,还可以显著改善用户学习体验,激发创新创业人才的学习兴趣,提升专业技能和工作绩效,如图9所示。

图9 最佳用户体验设计图

具体来说:(1)群组学习发挥社交化效应——引导具有共同学习需求和工作绩效目标的学习者聚合,从而实现目标明确的社会化学习活动,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2)工作辅助改善工作业绩——通过移动App辅助,实现学习过程与应用场景的紧密对接,促进培训资源和岗位要求的科学匹配,从而实现有效的工作辅助和绩效改善;(3)随需随学提升工作效率——通过持续拓展的移动课程资源,鼓励创新创业人才随需随学,开通全时空的资源获取与交互通道,并提供更灵活的管理保障;(4)资源整合促进培训效果——促进企业用户内部培训课程资源和外部品牌课程的快速整合,创建内外双驱动的人才培训内容整合机制。

4.全面支持社会化学习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社会心理学基础理论,这一理论源于行为主义学派的强化学习理论——即学习从本质上说是受到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无强化、惩罚的影响,而改变了行为的发生概率。

“社会化学习”指的是通过社交媒体促进个人、团队和组织的知识获取、共享以及行为改善[15]。而基于移动云学习技术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i-College 5)在丰富客户社会化的学习环境以及建立多元化交互学习模式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与财力,开发出了较好的社会化学习网络,打造了更为民主、更有活力的学习生态圈,不仅强化了知识的分享功能,而且也强化了学习活动的粘性。

(二)课程优势

移动互联网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聚合与传播,云计算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信息的融合、存储并通过网络服务进行共享,这使得教育者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资源。例如,讯飞教杰就特地开发了适用于移动云学习平台的“i-course移动云学习微课程库”,通过内容认证机制,有效整合各类高质量的品牌课程内容,利用形式碎片化、内容及时化的微课程数字资源,帮助用户便捷、及时、低成本地开展创新人才的技能培养与素质提升。同时,在未来规划中,他们将自主研发以及引进国内外的优质课程资源聚合到“云”端的存储服务器中,按照行业、岗位的学习路径和学习地图进行体系化梳理并呈现。这样,无论是企业用户,还是个体用户都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也可以接受个性化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的精准推送。

除此之外,移动云学习平台也会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不断对微课程资源库进行完善和更新,使其成为面向专业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的精品“学习超市”。

(三)系统解决方案优势

基于移动云学习技术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为用户提供学习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适合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资源库,更重要的还要为用户量身定制系统解决方案,开发基于移动云学习的应用模式。例如,迅飞教杰打造的“飞课APP”移动云学习的应用系统。相较于传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而言,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提供一站式服务

“飞课APP”是一个有效融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集成化学习管理和知识管理平台,通过基于移动云学习技术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可以为用户提供了一站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解决方案,包括平台、课程以及系统应用。

2.变革教育及学习模式

“飞课APP”利用移动云学习平台,结合最佳专业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从传统课堂教学教学转变为基于O2O的混合式学习模式。O2O在电子商务等领域已经取得高速发展,而在互联网教育领域尚未具备成熟的应用示范。其在基于移动云学习技术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功能设计上,立足教育O2O应用框架,创新整合线上精品微课程资源和线下培训机构(包括学校)的专业资源,进一步提升了教育、培训服务主题的覆盖面和专业性,有效改进企业用户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制约因素。如,工学矛盾、师资短缺、员工发展规划缺乏指导、知识交互与传播成本高、外部课程质量评估缺失等应用瓶颈。取而代之的是依托移动互联网和O2O模式的核心优势,即,通过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手段改进现有学习及培训的组织和管理方式,提供基于社会化、自主化、碎片化的学习应用和教育沟通环境,帮助教育管理者和学习者进行微课程学习、微文库阅读、微问答交互、学习群组社交、面授培训辅助、离线学习等关键活动,从而显著提升用户体验,激发用户的学习兴趣,持续增强用户黏性和学习效果,如图10所示。

3.节约学习成本

“飞课APP”利用移动互联网工具,融合慕课、微课技术,降低用户在学习工具选择与学习内容获取方面的复杂性,从而节约用户的学习成本。

4.改善用户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效果

图10 基于移动云学习技术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解决方案优势

讯飞教杰在移动互联网教育中已全面引入智能语音识别、测评与合成技术,深度整合国内最先进的语音云引擎iFLYTEK,并且进行底层的产品设计,在微文库播放器、商务口语和普通话测评等创新功能模块中,均已实现语音技术的导入,大幅度提升了学员用户的学习体验,显著增强移动云学习平台的操作便利性,提升课程学习的便捷性与实用性,同时也有助于用户自己快速、自主的进行课件创作(用户既是学习者又是创作者)。

我们认为,智能语音技术在互联网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移动云学习系统的升级与发展。

七、小结

本研究基于移动云学习技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的企业级移动云学习服务方案,它融合大数据技术,突破传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打造基于O2O的混合式、智能型的学习管理与知识管理平台,既适合个体学习者,也适用于各类企业、政府和教育机构。

在大力提倡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宏观背景下,高品质的学习平台及服务建设将成为教育全面社会化发展的新起点,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力保障,可以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进程。

我们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和应用的不断普及,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云学习正以其快捷的获取途径、丰富的功能设计以及灵活的学习方式成为互联网教育理念的一种全新载体。讯飞教杰项目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当然,我们也关注到,移动云学习毕竟还属于一项新技术,尚在不断发展中,如何让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与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1]汤敏.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改变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33.

[2]吴刚.工作场所学习与学习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3.

[3]张田等.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资源开发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59-61.

[4]赵萌.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与应用[D].开封:河南大学,2012.

[5]易观智库.2014年移动阅读终端产业分析报告[R].[2017-03-08]. http://www.yidongxuexi.com/15366.html.

[6]移动学习前沿网.中国移动学习应用白皮书[R].[2017-03-08].http:// www.weixuexi.org.

[7]胡超等.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新模式的构建设想[J].高校教育管理,2016(1):80-85.

[8][美]约翰·D·布兰思.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程可拉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9]知识观.MBA智库百科[DB/OL].[2017-03-02].http://wiki.mbalib. com/wiki/Conception_of_Knowledge.

[10]G Siemens.Connectivism: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Distance Learning,2004.

[11][美]乔治·西蒙斯著.网络时代的知识与学习——走向联通[M].詹青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2][美]Margaret E.Gredler.学习与教学——从理论到实践 [M].张奇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13]吴刚,马颂歌.工作场所中拓展性学习的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14]王竹立.新建构造主义理论体系与创新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2(6):3-10.

[15]肖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认知与融合性特征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Research 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and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Based on Mobile Cloud Learning Technology

Wu Gang1,2,Yu Wenhao2,3&Dai Lilan1
(1.School of Management,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 201620;2.School of Management,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 3.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hanghai 200083)

Mobile cloud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undoubtedly one of the hottest issues in the field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The former is from the micro level to emphasize the reformation of education technology,means and methods;the latter is from the macro level to highlight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educational themes and education contents.Both the researches of Mobile cloud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re at the initial stage within China.They are still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the analysis of concept,discussion of their origins and the exposition of their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system and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his practice system.Moreover,it still remains in the academic research level within the higher educational system.There is a lack of Industrialization model and platform to apply theory to practice and also a lack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to apply new mobile cloud learning technology to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Therefore,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lying on mobile cloud learning platform and integration of large data technology and the means of Micro-Class,MOOC breaks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in traditional schools,and then bases on online to offline hybrid,intelligent enterprise-class learning management and talent management platform.The education model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young people provides one-stop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olutions and promotes the reform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training model in the era of internet.

Mobile cloud learning;Mobile learning;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ernet plus”education;Blended learning;Talents training mode

G420

A

1672-0008(2017)04—0030—12

吴刚,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工作场所学习等;于文浩,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教育技术学;戴丽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等。

2017年5月19日

责任编辑:陈 媛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工作场所学习与学习变革:变革实验室的理论及应用模型研究”(项目编号:BKA160155)的中期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用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Camera360:拍出5亿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