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对贸易出口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
2017-07-18章添香
章添香,关 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北京100029)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对贸易出口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
章添香,关 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北京100029)
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推动本国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收汇安全的政策性保险业务。通过利用2002年到2014年全国暨八大经济区出口总额与同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保额以及国内(区域)生产总值(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FDI和进口贸易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政治风险和汇率风险等各项经济指标,以时间序列模型和LSDV法估计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促进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区域层面,出口信用保险都对出口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在不同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东南部沿海地区出口信用保险的出口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其他经济区,这为我国政府协调各大经济区全面推进出口信用保险制度落实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出口信用保险;出口贸易;区域差异
一、引言
出口信用保险是承保出口商在经营出口业务过程中因进口国政治风险或进口商商业风险而遭受损失的一种信用保险,是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营利性政策性保险业务,目的在于推动本国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收汇安全。出口信用保险出现以来,其对出口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伯尔尼协会统计,每年在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下实现的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2%-15%,部分国家的比例超过30%甚至更高。1988年,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试办出口信用保险,为促进大型资本货物出口,1993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始试办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1994年起,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共同承办出口信用保险业务。2002年成立专门承办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自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立以来,作为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其在促进中国出口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出口信用保险承保总额从2002年的25.75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3650.73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51.1%。保费从2002年的0.53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26.65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38.6%。2016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实现承保金额4731.2亿美元,其中,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新增承保金额226.1亿美元,海外投资保险承保金额426.5亿美元,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3752.4亿美元。截至2016年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累计支持国内外贸易和投资规模超过2.8万亿美元,服务数万家出口企业,支持数百个中长期项目,向企业累计支付赔款94.8亿美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不仅直接带动出口,还通过带动银行对出口企业的融资间接促进出口。截至2016年底,233家银行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带动下,为出口企业融资超过2.7万亿元,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出口的覆盖面。
虽然在全国层面,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迅速,但各经济区甚至各个省市自治区的发展却非常不均衡。例如,2014年北京市和重庆市出口总额都在625亿美元左右,但北京市和重庆市的出口信用保险承保保额分别为272.27亿美元和31.35亿美元,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分别为43.7%和4.9%,可见,北京市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保额和渗透率是重庆市的近10倍。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即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占总的出口额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出口信用保险发达的国家,平均水平能达到15%。总体看,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与出口信用保险水平发达的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不仅如此,国内各省市、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首先,在省市及自治区层面,2002年到2014年间,我国各省市及自治区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相差20多倍,北京市的年平均渗透率高达20%以上,远远高于位列第二的安徽省,其年平均渗透率为12%左右,而西藏地区的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几乎为零。虽然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渗透率差异相比较小,但是各个省份之间的差异也高达15倍。除各个省市之间的差异外,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水平在各个经济区域之间也不平衡。例如,北部沿海地区的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位列榜首,达到12%左右;长江中游紧随其后,10%左右。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黄河中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差异不大,都位于7%左右,但是这几大经济区的渗透率都远远高于大西北地区的4%。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贸易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呈现较大幅度下降。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值36849.3亿美元,同比下降6.8%;其中,出口额20974.4亿美元,下降7.7%;进口额15874.8亿美元,下降5.5%;贸易顺差5099.6亿美元,下降14.1%。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外贸易仍难以随发达国家消费复苏而明显回暖,这种低迷是全球贸易困境的一部分,源于经济预期的高度不确定性。同时,我国地理面积辽阔,各个经济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气候环境差异较大,这些差异综合作用也对各经济区进出口贸易水平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就需要探讨作为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促进出口贸易发展方面的区域差异,通过全国层面的协调以充分发挥其出口促进作用。
二、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国内外学者都曾从出口信用保险的性质和功用方面进行了论述。Hideki Funatsu(1988)认为,出口信用保险能够促进出口的原因在于其能够有效避免政治风险和违约风险;Paul Rienstra-Munnicha等(2002)认为,出口信用保险能够降低欠款风险,由此增加出口额;Bernard和Jensen(2001)指出,出口信用保险通过收集进口国市场信息降低本国企业进入成本以实现出口促进作用;Jon Colema(2013)认为,出口信用保险是出口的触发器,也是出口风险的稳定器。国内的学者,如苗永清(2004)、郭静(2015)等认为,出口信用保险通过结算方式多样化、开拓出口企业融资渠道、帮助和指导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等方式,鼓励本国企业扩大出口和开拓国外市场。
对于出口信用保险的出口影响效应,国内外学者做过较全面的实证分析。Baltensperger和Herger(2009)利用30个OECD国家1999—200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对出口到政治和商业风险较高的国家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就具体国家而言,Jai S.Mah(2006)研究发现日本出口信用保险没有显著促进日本进出口;Peter Egger、Thomas Url(2006)和Kotowski(2007)的研究分别表明,出口信用保险短期内能够极大地促进奥地利、加拿大出口贸易增长;Moser,Nestmann和Wedow(2008)认为,出口信用保险能有效抵御政治风险从而促进德国出口贸易发展;Marc Auboin和Martina Engemann(2014)利用2005—2011年信用及投资保险人国际联盟数据(Berne Union)中的出口信用保险相关数据,得出无论是否是金融危机阶段,出口信用保险都对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吉伟(2011)认为出口信用保险不会促进出口贸易;李晓洁和魏巧琴(2010)、冯巧玲(2015)等研究结果表明,出口信用保险对促进出口贸易效果显著;王智慧(2011)证明了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有显著影响,长期效果更显著;何慎远等(2011)研究结果表明,出口信用保险在短期对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长期对向发达国家的出口支持作用更大;徐海龙等(2013)研究显示,出口信用保险促进了出口,且对外向型经济强省作用更明显;王国军等(2014)认为出口信用保险对新兴市场和国家出口,以及船舶、机电产品出口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学者们对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促进多基于国家层面进行分析,从区域层面看,贾广余(2012)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地区出口信用保险承保与相应地区出口额有正向促进关系,但东部地区促进作用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略高于西部地区。游桂云等(2014)利用沿海经济圈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表明,出口信用保险在短期内能促进进出口贸易,长期内不具有持续效应。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利用LSDV法估计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各经济区域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促进作用的差异。
三、模型设定与数据选取
(一)指标选择与模型设定
本文的目的在于检验出口信用保险在全国和八大经济区层面上的出口促进作用和差异,被解释变量即为全国及八大经济区的出口贸易额,核心解释变量为全国及八大经济区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保额。为得到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的净促进作用,本文对其他影响出口的变量进行控制。
第一,某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出口贸易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对外出口能力越强;同时,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带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消费水平就会随之提高,一方面增加了国内产品需求,影响出口贸易水平,另一方面能够刺激经济增长,提高贸易能力。为反映这种影响,本文选择国内生产总值或区域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分析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作用效应是否一致。
第二,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出口贸易发展相关。FDI会对东道国的出口贸易产生影响,具体的作用效果需要参考投资国的对外投资的目的,如果投资国对外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便宜的零部件,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或者为了将具有廉价劳动力等生产资源的东道国作为生产中心进行产品的生产,再将产品向其他国家出口,则有助于东道国出口贸易发展;如果投资国对外投资的目的仅是在东道国当地生产当地销售,而不向其他国家出口销售或很少出口,则对东道国出口影响不大。因此对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我国出口贸易额在很大程度上受进口贸易额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加工贸易出口始终占我国出口的半壁江山。只是2008年以后,加工贸易的比重逐渐下降,到2016年前三季度,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33%。由于加工贸易企业需要从国外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等,才能通过加工或装配后再出口进行销售,从而使加工贸易行业进口的情况对出口总额产生影响。但是,由于难以获得各省市区加工贸易的数据,本文运用进口贸易总额来替代。
第四,政治风险和市场风险对出口具有重要影响,一国政治稳定性、国内矛盾与国外冲突都会影响出口商的行为以及国家的出口决策;汇率是反应国际市场风险的重要指标,外汇价格决定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位。例如,人民币升值决定我国将以高价位的商品同别国展开竞争,影响出口贸易行为。
第五,金融危机会对一个国家经济贸易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2008年前后,由于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制约了各国经济复苏,并且造成全球贸易的持续低迷。受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国际经贸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经贸环境进一步恶化,造成出口贸易发展的困难。为此,本文的实证也会考虑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在实证模型设计上,本文采用了全国时间序列模型动态考察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的影响,以及地区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的地区关系。本文没有采用较为广泛使用的引力模型进行分析,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引力模型主要探讨双边贸易流动与各自经济总量、双边物理距离之间的关系,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我国八大经济区,其出口贸易差异更多来自于经济区内部的各种差异,在与出口目的地国家距离方面差别不大,作为引力模型考虑的核心因素之一——距离并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指标选择上着重考虑与各经济区出口贸易发展密切相关的指标。第二,引力模型所运用的距离数据多为全国层面的数据,各个区域和省市区的贸易距离在选取时较难以获得数据,因而存在局限性。为更好地对比全国地区实证结果和经济区实证结果的差异,本文选取了相同的解释变量。首先,为验证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总体促进作用,建立如下模型:
为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对时间序列变量取自然对数。方程(1)中,lne xpt指第t年中国出口贸易额的对数值;关键解释变量ln inst表示第t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承保保额的对数值。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出口信用保险影响较大,为反映这种影响,本文设置了时间虚拟变量d,当年份大于2008年的时候,d取1,反之,d取0;Xt是控制变量,其中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对数值(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数值、实际FDI对数值、进口贸易额对数值、政治风险、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汇率。在此模型中,β1是我们最关注的指标,它是一个弹性的概念,用来衡量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的影响。
其次,为验证我国八大经济区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促进作用的差异,建立如下模型:
方程(2)中,ln expit表示第t年第i个经济区域出口贸易总额的对数值;关键解释变量ln insit表示第t年第i个经济区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保额的对数值;Xit表示不同经济区域的控制变量,包括各经济区域的区域生产总值对数值(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数值、实际FDI对数值、进口总额对数值、政治风险、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汇率;pro是各经济区域的虚拟变量;d是时间虚拟变量,用来衡量金融危机对八大经济区出口的影响。与方程(1)相同,当年份大于2008年的时候,d取1,反之,d取0;t是时间趋势变量。在此模型中,我们关心β1和δ1的取值与符号,其中,β1衡量各个经济区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的影响,δ1衡量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执行效果在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差异。
我国不同经济区之间由于发展水平、外部环境影响的差异往往导致εit存在组间异方差,异方差问题也是面板数据以及实际经济问题中的普遍问题;其次,由于经济系统的惯性以及经济活动滞后性等原因,εit还存在组内自相关问题;最后,不同经济区之间的同期经济活动可能通过贸易或投资相互影响,εit也会面临截面相关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采用LSDV法估计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同时使用面板校正标准误解决组内异方差、组内自相关问题与截面相关问题。
(二)数据选择与处理
出口信用保险承保保额数据来自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我国的政治风险数据选自InternationalCountry Risk Guide的国家政治风险指数,并以其中的Political Stability and Absence of Violence为代表,得分区间为0-1;其他数据来自各年国家统计年鉴及各省市区统计年鉴。
为考察各经济区域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促进作用的差异,本文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标准,将全国各省市及自治区区分为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和大西北地区等八大经济区①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北部沿海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南部沿海地区: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黄河中游地区: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陕西省;长江中游地区: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西南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大西北地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国及各经济区域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时间序列回归
为估计全国出口信用保险承保保额变化对出口贸易总额的影响,同时为保证数据的平稳性,本文的实证部分对解释变量与关键被解释变量进行取对数处理,线性回归具体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全国层面的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的促进作用
由表2结果可以看出,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出口有显著促进作用,时间虚拟变量的系数显著为负数,可以看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很大影响,这更体现出在国际金融大环境下,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保障出口企业稳定安全经营的必要性。此外,国内生产总值或区域生产总值(GDP)对出口总额有显著促进作用,可见,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是促进本国出口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出口有显著负影响可能的原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可以增加居民对本国产品的消耗量,从而降低出口总额。同时,实际FDI对出口贸易有显著抑制作用,进口贸易额、国内政治风险、CPI以及汇率在全国层面上对我国出口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且影响方向不定。
(二)面板模型
为研究八大经济区出口信用保险承保保额对出口总额的促进作用,用LSDV法估计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因为考虑到各个经济区间可能存在的组间异方差与同期相关,利用面板矫正标准误(PCSE)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结果可知,全国各经济区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都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与全国时间序列分析的实证结果相同。时间虚拟变量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各经济区都显著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8年后出口总额都显著降低。与全国情况类似,各个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对出口有显著促进作用。再次说明,GDP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各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仍对其出口贸易有显著负向影响。与全国情况不同的是,各个经济区实际FDI对其出口贸易是促进作用而非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正向影响显著性不稳定;各个经济区进口贸易对出口具有显著促进作用;CPI对各个经济区出口总额存在非显著的负向影响,CPI每上升1个单位,出口总额下降约1.2%。这是由于CPI上升意味物价上涨,一方面导致出口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出口品价格升高,不利于出口;另一方面会吸引国际游资,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降低出口企业竞争力,降低出口。政治风险对各个经济区存在非显著的正向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表示政治风险的指标数值是数值越大,风险越小,因此本国政治风险越小,越有利于出口。汇率对各个经济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此处汇率为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当汇率提高,即人民币贬值时会促进出口,汇率每上升1个单位,出口总额上升约0.14%。
(表3) 中国八大经济区域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促进作用差异
虽然在全国以及各经济区层面,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八大经济区中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北部沿海地区是我国首都经济圈,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代表性,因此我们选择北部沿海地区为实证参照组。首先可以发现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北部沿海地区。其次,黄河中游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的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显著低于北部沿海地区。再次,西南地区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的促进作用也低于北部沿海地区,但是显著性存在波动。最后,大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效果与北部沿海地区相比差异并不显著。
导致上述经济区之间差异主要原因首先体现在地理位置方面,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与北部沿海地区相比,其地理优势更加明显。虽然北部沿海地区毗邻渤海,但是东部沿海地区毗邻更广阔的黄海和东海,南部沿海地区毗邻南海,且具有更长的海岸线。此外,我国东临太平洋,东部和南部广大地区受湿润气流影响,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海洋资源丰富、沿海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上交通事业,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而黄河中游与长江中游地处内陆,既不临海,也无临国,相比之下开展海上贸易和陆地贸易均无优势,因此,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显著低于北部沿海地区。西南地区虽然处于内陆,但是毗邻印度、缅甸、老挝和越南等国,可以适当开展陆地国际贸易,虽然没有北部沿海地区的地理环境优越,但是出口信用保险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低于北部沿海地区。最后,大西北地区虽然也处于内陆,但是大西北地区同时毗邻蒙古、俄罗斯、阿富汗、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拥有更多的邻国和更长的边界,相比于同是内陆且拥有边界的西南地区相比,更具优势;东北地区不仅陆地接壤俄罗斯和朝鲜,同时毗邻渤海,地理位置也较占优势,因此,大西北地区与东北地区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的促进作用与北部沿海地区差异不大。其次,在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出口企业市场竞争力、人才供给和出口政策支持与政策落实等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北部沿海地区都具有较大的优势。据此,应该科学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的出口调节功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出口企业和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调节我国贸易结构,响应国家贸易目标。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国家和八大经济区层面,通过时间序列模型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出口信用保险对于出口贸易促进作用,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在全国层面,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的增加显著地提升了中国出口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也对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却对出口有显著抑制作用;进口总额的增加虽然对出口也具有促进作用,但并不显著。国内政治风险、CPI以及汇率在全国层面上对我国出口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且影响方向不定。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危机对出口具有严重的负向影响。
其次,在各经济区域层面,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北部沿海地区出口信用保险的出口促进作用显著高于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此外,实际FDI的提高对其出口贸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CPI的提高对各个经济区出口总额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本国政治风险越小,越有利于出口;汇率提高导致人民币贬值时会促进出口。
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对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及出口贸易发展提出下列建议:
第一,不断深入落实各地区出口信用保险的应用和发展。鉴于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对于出口贸易的显著促进作用,在当前全球贸易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不断探索完善出口信用保险的相关制度,在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况下,酌情降低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条件,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范围,提升出口企业承保比例,以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贸易促进作用。在出口信用保险推广的过程中,应兼具公平与效率,也要适应时代特征和经济发展规律。同时,更要认识到,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不仅在于促进出口,更在于调节出口贸易市场结构,维护出口贸易的安全和平稳,提升出口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增强出口企业竞争力,提升我国国际市场地位与国际形象,响应国家经济发展需求。
第二,探索创新型出口信用保险产品,进一步满足不同地区出口企业与出口产品的需求。鉴于全国各区域出口信用保险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差异,我国应在全国范围内协调各地区出口信用保险发展,并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特点与经济发展模式,制定差异化的政策,着重发展地区创新型或有代表性的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同时,应考虑出口信用保险在出口贸易结构调整方面的政策功能。
第三,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增长水平,促进出口持续稳定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在全国范围内对出口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在各经济区影响不显著,然而GDP在全国和各经济区都对出口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应将中国经济发展稳步增速的优势作用于出口的增长上,带动出口进一步增强。通过利用增长的生产总值,优化中国出口产业结构,带动促进出口总额增长;同时要积极探索多元化、各领域的出口产品市场,扩宽出口发展方向,增加出口活力。
第四,在加强加工贸易的基础上,探索多元化出口渠道。由于中国是典型的加工贸易国家,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的关系十分密切,进口总额的增加能够有效带动出口总额的增长,因此加工出口行业可增加刺激加工产业发展的原材料、中间产品等进口,从加工源头促进加工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快加工贸易结构升级,减少低端层次加工,增加更有价值的中高端层次加工;此外也应优化加工产业的加工工序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增加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刺激出口的增加。
第五,物价水平不仅影响我国出口贸易,也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国家应该采取恰当措施,保证物价水平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同时也应该多渠道降低国家政治风险,为出口企业和相关单位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国也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外汇市场上的波动和不确定性,提高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范机制,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多管齐下,协调完善我国出口贸易市场结构。
[1]Hideki Funatsu.Export Credit Insurance[J].Th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1986,53(4).
[2]Paul Rienstra-Munnicha,Calum G.Turve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orts,credit risk and credit guarantees[J].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2,50(3).
[3]A.Bernard,J.Bradford Jensen.Why Some Firms Export.NBER Working Paper:No.8349[Z].Cambridge: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01.
[4]Jon Coleman.Why Exporters Need ExportCredit[J].Global Policy,2013,4(1).
[5]苗永清.出口信用保险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J].经济经纬,2004,(3).
[6]郭静.我国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研究[J].经济论坛,2015,(9).
[7]E.Baltensperger,N.Herger.Exporting against Risk?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Public Export Insurance Schemes in OECD Countries[J].Open Economics Review,2009,20(4).
[8]Jai S.Mah.The effect of export insurance subsidy on export supply:The experience of Japan[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6,17(4).
[9]Peter Egger,Thomas Url.Public exportcreditguarantees and foreign trade structure:Evidence from Austria[J].The World Economy,2006,29(4).
[10]Maciej H.Kotowski.Insuring Canada’s Exports:The Case for Reform at Export Development Canada[J].C.D.Howe Institute Commentary,2007,(257).
[11]Christoph Moser,Thorsten Nestmann,Michael Wedow.Political risk and export promotion:Evidence from Germany[J].The World Economy,2008,31(6).
[12]Marc Auboin,Martina Engemann.Testing the trade credit and trade link:evidence from data on export credit insurance[J].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2014,150(4).
[13]吉伟.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14]冯巧玲.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促进作用的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7).
[15]王智慧.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与出口退税因素比较之视角[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1,(1).
[16]何慎远,李斌,等.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促进作用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5).
[17]徐海龙,杨汇潮,等.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作用研究[J].保险研究,2013,(10).
[18]王国军,王德宝.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多层次、多方式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14,(6).
[19]贾广余.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促进的区域差异——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市场,2012,(41).
[20]游桂云,吕方钊,等.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贸易动态关系研究——来自沿海经济圈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责任编辑:马建强]
F840.6;F74
A
1001-4799(2017)04-0142-08
2017-02-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5YJC790153
章添香(1980-),女,河南信阳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保险经济研究;关晶(1992-),女,黑龙江双鸭山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